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成性评价法在耳鼻咽喉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徐静 孙彩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7期63-64,76,共3页
目的采用形成性临床教学评价以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临床教学方法,促进临床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采用形成性临床教学评价以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临床教学方法,促进临床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实施形成性评价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评价法,对教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临床评价成绩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开展形成性评价,强化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把握了护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给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健全,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耳鼻咽喉科 护理 临床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鼻出血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晓云 汪静波 +1 位作者 张悦 林怡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344,共2页
本文难治性鼻出血定义为鼻出血呈发作性,前鼻镜检查未发现可疑出血灶,规范鼻腔填塞无效,或填塞后血止,撤出填塞物再出血。由于出血部位深而隐蔽,常规治疗效果差,对鼻腔正常黏膜损伤大,填塞导致的鼻、头部疼痛常令许多患者难以忍... 本文难治性鼻出血定义为鼻出血呈发作性,前鼻镜检查未发现可疑出血灶,规范鼻腔填塞无效,或填塞后血止,撤出填塞物再出血。由于出血部位深而隐蔽,常规治疗效果差,对鼻腔正常黏膜损伤大,填塞导致的鼻、头部疼痛常令许多患者难以忍受。本文对我院2005-11-01--2007-11-01诊治的7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Epistaxis) 止血 内窥镜(Hemostasis Endoscop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鼻咽癌差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林森 黄振校 +3 位作者 李文峰 张春鸿 方潇碧 廖志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55-457,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初发鼻咽癌(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差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方法用Affymetrix Gene1.0ST芯片检测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初发鼻咽癌(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差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方法用Affymetrix Gene1.0ST芯片检测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结果差异倍数3倍以上共有102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5个,表达下调77个;差异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5个差异基因未知其定位,其余97个差异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包含16个,其次为3号染色体,包含13个;从差异基因功能分类看,属于酶活性基因最多,其余依次为蛋白结合、免疫、钙黏合等,以上4大类共占差异基因总数65.6%。结论 pNPC差异基因散在分布在各染色体,以1、3号染色体最多;4大类(酶活性、蛋白结合、免疫相关、钙黏合)相关基因异常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染色体定位 初发鼻咽癌 分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15a/16-1靶向抑制Bcl-2基因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鸿 方潇碧 +7 位作者 林森 黄亚 施清圆 吴丽萍 黄振校 蒋磊 谭映霞 廖志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6-520,共5页
目的观察Hsa-miR-15a/16-1靶向抑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 gene 2,Bcl-2gene)表达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NTR-CMV-EGFP-hsa-mir-15a/16-1经Lip... 目的观察Hsa-miR-15a/16-1靶向抑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 gene 2,Bcl-2gene)表达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NTR-CMV-EGFP-hsa-mir-15a/16-1经Lipofectamine 2000转染CNE-2细胞,RT-qPCR检测miR-15a/16-1、Bcl-2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情况,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转染后miR-15a表达增高(F=547.525,P均<0.001);miR-16-1表达增高(F=99.979,P均<0.001);Bcl-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F=0.220,P>0.05);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细胞在体外凋亡明显;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 Hsa-miR-15a/16-1对Bcl-2基因的靶向抑制,可体外对CNE-2细胞产生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转染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练 林刃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探讨KGF对胆脂瘤上皮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0例胆脂瘤上皮标本及配对的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探讨KGF对胆脂瘤上皮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0例胆脂瘤上皮标本及配对的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上述两组标本中KGF和Ki67的表达,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KGF在胆脂瘤上皮中呈强阳性表达,且从基底层向角质层染色有逐渐增强的趋势,间质中可见散在的阳性细胞;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主要表现为间质中稀疏不均的弱阳性表达,在上皮细胞不表达。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的KGF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胆脂瘤上皮中KGF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609,P<0.01)。结论KGF和Ki67表达与中耳胆脂瘤的增殖能力有高度相关性,局部炎症通过调控KGF的表达促进胆脂瘤上皮的异常增殖,其中KGF的自分泌机制可能与胆脂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胆脂瘤 中耳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胆脂瘤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刃舆 陈建福 +3 位作者 李智渊 王培基 迟放鲁 陈必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年第2期105-108,W004,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例具有典型鼓膜松弛部后皱襞处穿孔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 目的:探讨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例具有典型鼓膜松弛部后皱襞处穿孔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磷酸化酪氢酸的表达情况。结果:磷酸化酪氨酸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呈高度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最为明显;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中呈中等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细胞呈弱表达。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呈连续性阶梯性上升,在胆脂瘤上皮中的高表达,说明胆脂瘤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在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的中度表达,说明该处皮肤增生较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磷酸化酪氨酸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喉真菌病误诊因素及对策的探讨
7
作者 陈晓云 汪静波 +1 位作者 李贺 林怡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真菌致病力一般较弱,只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能入侵组织,大量繁殖引起疾病。咽喉真菌病临床少见。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真菌感染有明显增长趋势[1],咽喉部真菌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文就咽喉部... 真菌致病力一般较弱,只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能入侵组织,大量繁殖引起疾病。咽喉真菌病临床少见。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真菌感染有明显增长趋势[1],咽喉部真菌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文就咽喉部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探讨误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Mycoses) 咽(Pharynx) 误诊(Diagnostic Err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喉癌及喉咽癌术前T分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登法 姜亿一 +4 位作者 傅钢泽 沈剑敏 吴恩福 林刃舆 陈建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1期611-612,共2页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进行术前分析,评价其在术前T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Laryngeal Neoplasms)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肿瘤分期(Neoplasms St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方练 洪娟 周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3-384,共2页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鼻肿瘤的0.5%~4.0%,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易恶变的临床特点。2005年Kamel等[1]基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变起源提出了新的分级系统,I型病变起源于鼻中隔或鼻外侧壁,II型病变起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鼻肿瘤的0.5%~4.0%,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易恶变的临床特点。2005年Kamel等[1]基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变起源提出了新的分级系统,I型病变起源于鼻中隔或鼻外侧壁,II型病变起源于上颌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性(Papilloma Inverted)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复发(Recurr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胆脂瘤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刃舆 迟放鲁 +2 位作者 陈建福 李智渊 王培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ic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后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ic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后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例具有典型鼓膜松弛部穿孔的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耳道深部正常皮肤、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胆脂瘤上皮中呈一致性连续阶梯状上升,它们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阳性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阳性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阳性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0.989(P<0.01)。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中耳胆脂瘤 酪氨酸蛋白激酶 耳道 正常皮肤 阳性表达 磷酸化酪氨酸 EGFR 部位 后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外伤急救手段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静波 李贺 +1 位作者 陈晓云 刘继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0期1386-1387,共2页
关键词 颈部外伤 意外事件发生率 急救 交通事故 外伤患者 住院治疗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伴发肺结核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贺 陈建福 +3 位作者 汪静波 贾明辉 叶民 陈晓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0-200,共1页
对我院1995-2006年间手术治疗的各类喉癌伴发肺结核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76例喉癌患者,伴肺结核37例(13.4%),男36例,女1例。年龄39-73岁,平均59岁。全部喉癌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对我院1995-2006年间手术治疗的各类喉癌伴发肺结核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76例喉癌患者,伴肺结核37例(13.4%),男36例,女1例。年龄39-73岁,平均59岁。全部喉癌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确诊浸润性肺结核15例:亚急性粟粒型肺结核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例:胸部X线为纤维条索状或结节状者属非活动性肺结核1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结核 围手术期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连续切片cyto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法在诊断头颈部癌微灶转移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云 杨开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 :研究一种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微灶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 5 1例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阴性 (c N0 )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颈廓清标本同时用常规病理切片和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抗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CK)比较其微灶转移检查结果 ,... 目的 :研究一种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微灶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 5 1例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阴性 (c N0 )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颈廓清标本同时用常规病理切片和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抗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CK)比较其微灶转移检查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病理切片其颈淋巴结病理阳性 (p N+ )为 2 9.4 1% ;而连续切片抗 CK阳性率为4 9.0 2 % ,二者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发现 5 1例 c N0 病人中 ,常规病理检查有 36例为 p N0 ,经组化 CK染色这 36例中又有 10例被证实为颈淋巴微灶转移 (2 7.78% )。结论 :对于头颈肿瘤的颈淋巴隐匿性病理转移的诊断 ,应用连续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法有一定优势 ,是一种检测微灶转移较为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转移 免疫酶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在鼓膜穿孔邻近皮肤的研究
14
作者 方练 林刃舆 +1 位作者 刘继丽 洪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及其受体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K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及其受体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K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观察20例继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胆脂瘤上皮以及耳道深部正常皮肤的KGF和KGFR表达,并和20例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作对比。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邻近皮肤KGF和K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135±6.364)%和(19.965±10.570)%,介于胆脂瘤上皮与耳道正常皮肤之间,明显高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相应部位(19.380±2.827)%和(13.145±7.935)%。结论KGF和KGFR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部位的表达依次上升,在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邻近皮肤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说明胆脂瘤型中耳炎该处皮肤增生更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受体 生长因子 中耳炎 化脓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鳃裂瘘合并感染1例
15
作者 吴文俊 陈肖俊 +2 位作者 汪大望 董磊 张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0,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因“感冒”后左侧颈部肿大,疼痛伴发热1个月收住院。人院前半个月体温波动于38.0℃~39.0℃,有畏寒,无耳后及枕后放射痛。7年前有类似症状发作,抗炎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体温39.0℃,脉搏84次/分...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因“感冒”后左侧颈部肿大,疼痛伴发热1个月收住院。人院前半个月体温波动于38.0℃~39.0℃,有畏寒,无耳后及枕后放射痛。7年前有类似症状发作,抗炎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体温39.0℃,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BP90/65mmHg,左侧甲状腺区触及约3cm×3cm肿块,质硬,伴压痛,边界不清,右侧甲状腺无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区(Branchial Region) 瘘(Fistula) 脓肿(Abs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痛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蝶窦良性病变
16
作者 林森 陈崇喜 廖志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12期669-670,共2页
头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近年来,由于CT、MRI及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因蝶窦病变引起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水平[1]。蝶窦解剖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蝶窦病变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2008年6月~2011年7月我们共收治以头痛... 头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近年来,由于CT、MRI及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因蝶窦病变引起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水平[1]。蝶窦解剖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蝶窦病变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2008年6月~2011年7月我们共收治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蝶窦病变22例,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Headache) 蝶窦(Sphenoid Sinus)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