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中解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仲敏 姜华东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当前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中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并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实践。
关键词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 解剖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吉林 朱晞 张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有腓动脉的穿支或跗外侧动脉保证。其中腓动脉穿支的外径为 1.2± 0 .3( 0 .5~ 2 .1)mm ,跗外侧动脉的外径为 0 .9± 0 .2 ( 0 .5~ 1.8) m m。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 ,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侧肌皮瓣 应用解剖 外科皮瓣 肌皮瓣 跗外侧动脉 腓动脉穿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高度与椎间孔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毅 郑海潮 +2 位作者 任国良 茹选良 赵正旭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3、2和1mm厚度的硅胶垫片,并且轴向施加压力,为4个实验组(B、C、D、E组)。然后动态观察和测量腰椎间孔大小与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结果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A组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上1/2;脊神经前根直径由L1(1.1±0.3)mm逐渐增大到L5(2.0±0.9)mm;脊神经后根直径由L1(2.0±1.1)mm逐渐增大到L5(3.8±0.4)mm;背根神经节最大直径由L1(3.9±0.8)mm逐渐增大到L5(7.1±0.9)mm。在椎间孔矢状面上脊神经前根位于背根神经节的腹侧5或7点钟处。B组全部腰椎间孔矢状径缩小,但是神经根未受压迫。C组L3,4、L4,5和L5S1椎间孔出现垂直狭窄,椎间盘膨出将神经根向头侧抬起,上位椎体的椎弓根下缘下移,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垂直方向压迫。D组L4,5和L5S1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来自前方的腰椎间盘和后方黄韧带以及下位腰椎的上关节突的横向压迫。A组与E组相比较,神经根袖与硬膜囊的夹角L3由33.6°±6.5°增大到39.7°±7.1°,L4由29.3°±7.5°增大到40.1°±5.2°和L5由20.1°±5.3°增大到46.2°±7.3°。结论下腰椎间盘高度≤3mm可以作为椎间孔狭窄诊断的参考标准。对于非手术失败的病例,手术行椎间孔减压,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是治疗椎间孔狭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痔的解剖学基础——附72例治疗结果
4
作者 俞志强 周吉林 丁建军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6-88,共3页
为了研究内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机理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72例 II期内痔患者 ,其中 36例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 .另 36例 II期内痔为对照组 ,仅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 .结果为 :(1) 72例内痔在治疗后 3~ 7天 ,病人... 为了研究内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机理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72例 II期内痔患者 ,其中 36例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 .另 36例 II期内痔为对照组 ,仅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 .结果为 :(1) 72例内痔在治疗后 3~ 7天 ,病人的排便不畅和不适感消失 ,便血停止 ;(2 )1年后复查 ,36例结合治疗组无一例复发 ,痔核明显缩小 ,甚至消失 ,病变处粘膜基本恢复正常 .36例对照组中有 2例复发 ;(3)在肛门直肠指诊时 ,36例结合治疗组无肛内紧缩感 .对 II期内痔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中西医结合治疗 应用解剖 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消痔灵注射治疗 治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脑卒中后抑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傅晓艳 陈浩浩 +4 位作者 丁明星 张宁 方远书 张辉 方马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表达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B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先结扎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MUS)建立PSD...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表达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B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先结扎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MUS)建立PSD大鼠模型.然后海马注射BDNF过表达慢病毒(PSD+ LV-BDNF组),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检测海马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DNF过表达慢病毒注射后第28天,PSD+ LV-BDNF组的BDNF mRNA、蛋白表达均多于PSD组.分别于CMUS后、手术前和注射后28 d采用糖水消耗试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PSD+ LV-BDNF组的糖水消耗量及水平移动次数比PSD组均显著增加.结论:在PSD大鼠海马内BDNF的过表达可改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抑郁样行为,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病毒 脑卒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注射液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倪晶晶 吴仲敏 +2 位作者 凌树才 朱晞 陆佩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对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IL-1β含量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双侧海马立体定位注射造模,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30d后,放射免疫法测定IL-1...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对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IL-1β含量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双侧海马立体定位注射造模,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30d后,放射免疫法测定IL-1β含量;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IL-1β的含量非常显著升高;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IL-1β的含量显著降低,且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有较大改善。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能降低大鼠脑内IL-1β的含量,从而保护线粒体结构,改善能量代谢,延缓神经元凋亡,进而控制A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苦参碱 白细胞介素1Β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海马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董静尹 孙百强 +1 位作者 朱晞 宋志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477,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GS)对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D-半乳糖致衰老合并鹅膏蕈氨酸脑内Meynert核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大鼠海马SS mRNA表达。结果:...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GS)对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D-半乳糖致衰老合并鹅膏蕈氨酸脑内Meynert核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大鼠海马SS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SS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密度显著降低;而预防组、治疗组阳性神经元灰度值则比模型组显著降低,平均密度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与人参皂甙对照组大鼠的CA4及DG 区中,此两项指标差异显著。结论:GS对AD模型大鼠海马SS mRNA表达减弱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ALZHEIMER病 动物模型 大鼠 大脑海马 生长抑素 mRNA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及相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方 张晓明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8-571,共4页
关键词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相关物质 NCAM 神经生长 神经传导 一氧化氮(NO) GAP-43 兴奋性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骨骨内动脉透明标本的制作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友生 任国良 姜华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6-376,F0002,共2页
关键词 透明标本 骨内动脉 腕骨 制作法 骨折不愈合 缺血性坏死 移植外科 明胶溶液 临床医学 手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缺氧对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东红 王俊波 +1 位作者 袁相贵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孕鼠宫内缺氧对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低张性缺氧模型致胎龄13、15、17d小鼠宫内缺氧,新生鼠P1、P7、P14、P28、P90脑组织作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及形态,P90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 目的:探讨孕鼠宫内缺氧对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低张性缺氧模型致胎龄13、15、17d小鼠宫内缺氧,新生鼠P1、P7、P14、P28、P90脑组织作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及形态,P90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宫内缺氧组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及穿环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宫内缺氧导致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缺氧 海马 迷宫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静尹 孙百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4,F002,共5页
目的 :检测早老型痴呆 (Alzheimer,AD)模型大鼠海马内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神经元变化。方法 :模型组用D 半乳糖和鹅膏蕈氨酸 (Ibotenicacid ,IBO)损毁Meynert核联合造模。运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图像分析 ,检测并统计 2组大鼠海... 目的 :检测早老型痴呆 (Alzheimer,AD)模型大鼠海马内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神经元变化。方法 :模型组用D 半乳糖和鹅膏蕈氨酸 (Ibotenicacid ,IBO)损毁Meynert核联合造模。运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图像分析 ,检测并统计 2组大鼠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截面积和灰度值。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数目减少明显 ,灰度值增加明显 ,组间差异显著 ;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D 半乳糖合并IBO损毁双侧Meynert核所致AD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衰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动物模型 海马 生长抑素 神经元 免疫组化AB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仲敏 凌树才 +1 位作者 姜华东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677,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阴茎包皮与包皮系带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正常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密集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呈树枝状或... 目的:观察成人阴茎包皮与包皮系带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正常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密集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阴茎系带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结论:一氧化氮 (NO)参与了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系带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阳性 神经末梢 成人 阴茎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伤害性刺激后Fos在大鼠脑内NOS阳性神经元内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4-517,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在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上的分布。方法 :给予大鼠内脏伤害性刺激后 ,采用Fos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 )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 ,观察脑内NOS和Fo...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在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上的分布。方法 :给予大鼠内脏伤害性刺激后 ,采用Fos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 )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 ,观察脑内NOS和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脑内Fos/NOS双标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 ,中缝背核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背内侧核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背外侧部 ,臂旁内侧核 ,内侧缰核 ,杏仁复合体内侧部等部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 伤害性刺激 NOS阳性神经元 大鼠 内脏伤害性信息 观察 表达 一氧化氮合酶(NOS) 还原型 缰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学应 韩卉 +3 位作者 姚国刚 何娟娟 江家元 张家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观察含血管活性肠肽 (VIP)神经在爬行类动物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粘膜下层及肌层 ,呈串珠状 ,大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 ,并... 目的 :观察含血管活性肠肽 (VIP)神经在爬行类动物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粘膜下层及肌层 ,呈串珠状 ,大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 ,并见其分支在实质内构成网络状 ,但明显伴血管走行的纤维稀少。通过免疫荧光法证实 ,粘膜下层内存在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胞体大小、形态不一。结论 :扬子鳄泄殖腔已具备了类似高等脊椎动物的含VIP神经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泄殖腔 血管活性肠肽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杰胜 郑树森 +3 位作者 詹仁雅 周永庆 许德华 张家兴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83,共4页
采用 SD大鼠 30只 ,2 5只为试验组 ,5只为对照组 .在三维立体定向仪上用微量注射器将6 - OHDA32 μg分两点注射入右侧纹状体 ,每周检测动物的旋转行为 ,第 1周动物没有出现旋转行为 ,第 2周动物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 ,随后缓慢上升 ;至术... 采用 SD大鼠 30只 ,2 5只为试验组 ,5只为对照组 .在三维立体定向仪上用微量注射器将6 - OHDA32 μg分两点注射入右侧纹状体 ,每周检测动物的旋转行为 ,第 1周动物没有出现旋转行为 ,第 2周动物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 ,随后缓慢上升 ;至术后 5周才升至较高的水平并保持平稳 .其中有 15只动物达到或超过了 7r/ min这一通常采用的标准 ,模型成功率达 6 0 % .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显示 :术后第 1周至第 5周右侧黑质 TH免疫反应细胞逐渐减少 ,各个时期的右侧黑质TH免疫反应细胞较对侧明显减少 .采用此方法建立的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更加符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动物模型 6-OHDA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大鼠 TH免疫反应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虎口区挛缩及尺掌侧缺损的皮瓣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吉林 张晓明 +1 位作者 林海燕 金理正 《科技通报》 200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拇指虎口区挛缩及尺掌侧缺损的皮瓣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采用新鲜成人手标本 38个 ,分别进行血管明胶墨汁和 ABS灌注、血管造影、大体和显微解剖观察 .研究结果在第二、第三掌骨背侧有恒定的血管和神经 ,主要由第二掌背动脉提供可靠血... 为拇指虎口区挛缩及尺掌侧缺损的皮瓣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采用新鲜成人手标本 38个 ,分别进行血管明胶墨汁和 ABS灌注、血管造影、大体和显微解剖观察 .研究结果在第二、第三掌骨背侧有恒定的血管和神经 ,主要由第二掌背动脉提供可靠血供 ,并且在指蹼间隙与掌深弓的深部穿支有吻合支相连 ,还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这种血管吻合为本术式的设计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蒂 ,在距指蹼间隙 1 .5cm处 ,可以作皮瓣面积 4cm× 6cm的逆行岛状皮瓣 ,在临床上可用于修复拇指尺掌侧 (功能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掌背动脉 皮肤缺损 应用解剖 手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病变保护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王剑勇 沈建国 +2 位作者 孔静霞 阮圆 张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吡...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20 m g.kg-1.d-1),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自来水。每隔2周测量血糖1次。8周后取视网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TSP-1、MKP-1的变化。结果:成模8周时,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和糖尿病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体重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早期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的大鼠视网膜各层中均有明显的TSP1和MKP-1表达,并以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为明显;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TSP-1的荧光灰度值分别为513.2±16.8、461.4±32.4和382.7±18.7,MKP-1 mRNA的荧光灰度值分别为897.2±23.1、834.2±18.8和471.0±25.4,内参照GAPDH的荧光灰度值分别为868.4±13.2、857.4±26.8和846.7±23.2,各组间TSP-1和MKP-1 mR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TSP-1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调节信号传导通路中MKP-1变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链脲菌素 噻唑烷二酮类/药理学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代谢 凝血酶敏感蛋白1/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杏仁基外侧核传入神经元内的分布
18
作者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6,357,F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杏仁基外侧核(BLA)传入投射神经元中的分布。方法:采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逆行追踪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双标神经元(NADPH-d/CTb)主...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杏仁基外侧核(BLA)传入投射神经元中的分布。方法:采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逆行追踪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双标神经元(NADPH-d/CTb)主要分布在孤束核、蓝斑、臂旁内侧核、中缝背核、中央灰质背侧部、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以及杏仁内侧核等神经核团。结论:NOS在大鼠BLA传入投射神经元中主要分布于上述核团,并且提示NO参与BLA的功能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外侧核 传入神经元 分布 大鼠 一氧化氮合酶(NOS) 霍乱毒素B亚单位 下丘脑腹内侧核 投射神经元 下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室周核 臂旁内侧核 杏仁内侧核 组织化学 逆行追踪 中缝背核 中央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AP-43和NPY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孔飞娟 唐郁文 +2 位作者 徐麟浩 张晓明 鲁惠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认知功能以及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孕龄为18 d的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和对照组(n=6)。异氟醚组使用1.3%的异氟醚处理6 h,对照组吸入含30%氧气...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认知功能以及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孕龄为18 d的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和对照组(n=6)。异氟醚组使用1.3%的异氟醚处理6 h,对照组吸入含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待幼鼠出生4周后,使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取其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AP-43和NPY在两组仔鼠海马CA1区表达的差异。结果:在水迷宫测试中,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异氟醚组仔鼠平均逃逸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第三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异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内GAP-43和NPY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3%异氟醚处理孕18 d的大鼠6 h可导致仔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这可能与海马CA1区GAP-43和NPY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药理学 海马/病理学 认知障碍/病理学 神经肽Y/生物合成 GAP-43蛋白/生物合成 随机对照试验 受孕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小鼠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变化
20
作者 董梁 宋跃华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分布的变化.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行膈下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 5、 7、 14d分别处...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分布的变化.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行膈下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 5、 7、 14d分别处死小鼠,取胰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胰岛内均可观察到nNOS免疫阳性的副交感神经节和神经末梢存在,神经末梢在胰岛周围或深入内部,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迷走神经切断后小鼠胰内胰岛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胰岛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迷走神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提示NO是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分泌的主要神经递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迷走神经切断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