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黑胚病抗性研究
1
作者 李新华 张珂 +3 位作者 欧行奇 王紫娟 欧阳娟 张帅垒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8-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黄淮麦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的黑胚病发病情况及抗性表现。通过收集该地区3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统计了不同品种籽粒的黑胚率、病粒率,分析了病情指数,并对其黑胚病抗性进行了分级。研究发现,不同供试小麦品种(系)黑胚率存在... 本研究旨在了解黄淮麦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的黑胚病发病情况及抗性表现。通过收集该地区3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统计了不同品种籽粒的黑胚率、病粒率,分析了病情指数,并对其黑胚病抗性进行了分级。研究发现,不同供试小麦品种(系)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各小麦品种黑胚率在6.17%~63.17%之间。‘百农607’、‘百农207’、‘山农17’、‘山农116’、‘伟隆169’和‘新麦45’的籽粒黑胚率低,病情指数轻,均为小麦黑胚病轻感类型;‘周麦36’、‘周麦28’、‘高麦6号’、‘囤麦127’、‘安科1602’和‘矮抗58’籽粒黑胚率高,病情指数重,均为小麦黑胚病高感类型。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小麦种植提供了关于品种选择和病害管理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减少黑胚病的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黄淮麦区 黑胚率 病情指数 抗性分级 抗性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2
作者 蔡海霞 王跃卿 +3 位作者 李丽峰 王洁琼 杨浩哲 侯百枝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9,共9页
为筛选出豫西地区春播条件下,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苜蓿品种,对来自国内外的22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观察,测定了所有参试品种的株高、鲜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越冬率、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 为筛选出豫西地区春播条件下,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苜蓿品种,对来自国内外的22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观察,测定了所有参试品种的株高、鲜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越冬率、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采用多重比较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各参试品种鲜干草产量表现趋势:第3茬>第4茬>第2茬>第1茬;株高表现趋势:第3茬>第4茬>第2茬>第1茬;第3茬、第4茬鲜干比低于第1茬、第2茬。22个参试品种中WL440、劲能4.2、巨能601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豫西地区春季播种;沃苜1号、威神、猎人河这3个品种表现不理想,不建议在豫西地区春季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增密的响应研究
3
作者 孟战赢 王育红 +3 位作者 郭党 田文仲 李俊红 李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40-43,共4页
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对增密的响应,以4个不同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分析增密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产量平均增幅5.4%,穗粒数平均减幅8.2%,千粒重平均减幅2.1%,穗长降低,穗粗减小,穗行数和行粒... 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对增密的响应,以4个不同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分析增密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产量平均增幅5.4%,穗粒数平均减幅8.2%,千粒重平均减幅2.1%,穗长降低,穗粗减小,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出籽率降低,秃尖长增加;穗腐病发病率提高,株高、穗位高增加,倒伏风险增加。在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2个密度下,京科999和MY73产量和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可在豫西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增密 农艺性状 产量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洛玉114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4
作者 雷晓兵 梁晓伟 +2 位作者 李小东 宁龙龙 赵保献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36-39,共4页
洛玉114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与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在介绍洛玉114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方向和途径,以... 洛玉114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与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在介绍洛玉114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方向和途径,以期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洛玉114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种质资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优质谷子品种抗旱鉴定与筛选
5
作者 秦家范 刘瑞芳 +4 位作者 李小艳 刘忠玲 韩聚东 褚莹莹 王自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鉴定了23份河南省优质谷子品种抗旱性,为河南省谷子种质创新和抗旱谷子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基于全自动干旱棚内谷子全生育期水分胁迫以及露地非水分胁迫试验,对谷子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收获后小区脱粒称重。根据谷子产量抗旱指数和性状... 鉴定了23份河南省优质谷子品种抗旱性,为河南省谷子种质创新和抗旱谷子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基于全自动干旱棚内谷子全生育期水分胁迫以及露地非水分胁迫试验,对谷子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收获后小区脱粒称重。根据谷子产量抗旱指数和性状的抗旱系数,综合评价谷子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DI值0.612~1.305,其中抗旱极强(HR,抗旱指数1.305)品种1个,为豫谷47;抗旱强(R,抗旱指数1.000~1.179)的品种有11个,分别是郑22C1-3、安20N-3024、洛谷8号、精善20T-1129、洛优6158、洛谷7号、安22-GW8389、T2016、郑21Z3976、郑22C17、豫谷18号;抗旱中等(MR,抗旱指数0.803~0.884)的品种有6个;抗旱弱(S,抗旱指数0.612~0.787)的品种有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抗旱性 抗旱系数 抗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逆境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秦家范 郭冰 +5 位作者 李小艳 刘忠玲 褚莹莹 韩聚东 王自力 马小倩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植物抗逆境胁迫研究是热点科学问题之一,随着极端天气频发,谷子作为一种典型的抗旱耐贫瘠作物在农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谷子近些年来在分子水平研究、谷子逆境相关基因以及挖掘应用方面的进展,以及抗逆基... 植物抗逆境胁迫研究是热点科学问题之一,随着极端天气频发,谷子作为一种典型的抗旱耐贫瘠作物在农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谷子近些年来在分子水平研究、谷子逆境相关基因以及挖掘应用方面的进展,以及抗逆基因研究发展前景,为谷子抗逆遗传育种以及抗性机理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逆境胁迫 基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樱桃丛状树形在洛阳的应用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任红伟 王小耐 +1 位作者 李红利 张国泰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
KGB树形是澳大利亚大樱桃栽培的主要树形,采用该树形整形修剪的樱桃园有果个大、丰产、易管理、省工、效益高等特点。洛阳农林科学院果树所大樱桃课题组于2018年开始引进KGB树形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KGB树形在洛阳表现良好,适于在河南... KGB树形是澳大利亚大樱桃栽培的主要树形,采用该树形整形修剪的樱桃园有果个大、丰产、易管理、省工、效益高等特点。洛阳农林科学院果树所大樱桃课题组于2018年开始引进KGB树形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KGB树形在洛阳表现良好,适于在河南省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的大樱桃生产区推广应用,可助推当地樱桃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KGB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细胞色素P450基因与株高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秦家范 田露 +7 位作者 李小艳 张小梅 刘忠玲 刘辉 韩聚东 褚莹莹 贾小平 王自力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5-12,共8页
通过对160份谷子材料进行重测序,在CYP450基因内共检测到48个SNP位点,所有位点都位于编码区。基于SNP位点的群体结构分析将160份谷子材料划分为2个群,第一群包括137个品种,主要来自河南省、河北省、内蒙古等地方,第二群包括23个品种,主... 通过对160份谷子材料进行重测序,在CYP450基因内共检测到48个SNP位点,所有位点都位于编码区。基于SNP位点的群体结构分析将160份谷子材料划分为2个群,第一群包括137个品种,主要来自河南省、河北省、内蒙古等地方,第二群包括23个品种,主要来自辽宁省、陕西省等地方。对谷子生长素应答蛋白基因的48个SNP位点来进行的连锁不平衡的结构分析,当R^(2)=1时,有一组明显较大的连锁不平衡的结构,包括7个SNP位点,分别为SNP-3、SNP-8、SNP-12、SNP-13、SNP-14、SNP-18、SNP-35,这些基因位点都位在于编码区外显子中。GLM模型和MLM模型共有的谷子CYP450基因SNP位点有7个,分别是SNP-16、SNP-17、SNP-21、SNP-28、SNP-31、SNP-39、SNP-43。在这7个谷子CYP450基因SNP位点3个为错义突变,分别是SNP-16氨基酸由Leu突变为Ile,SNP-17氨基酸由Leu突变为Val,SNP-28氨基酸由Gly突变为Ser,其余4个为无义突变。本研究初步证明谷子CYP450基因与株高有密切关联,为进一步研究CYP450基因对谷子株高的调控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草对杜湖杂交羊饲喂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海霞 王跃卿 +3 位作者 李丽峰 王洁琼 杨浩哲 关毅博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为研究苜蓿、羊草、燕麦、花生秧对肉羊的饲喂效果,选择膘情中等、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5月龄杜湖杂交一代羊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个试验组,每组15只羊,分别饲喂以黄贮玉米秸秆+苜蓿干草、黄贮玉米秸秆+羊草干草、黄贮玉米秸秆... 为研究苜蓿、羊草、燕麦、花生秧对肉羊的饲喂效果,选择膘情中等、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5月龄杜湖杂交一代羊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个试验组,每组15只羊,分别饲喂以黄贮玉米秸秆+苜蓿干草、黄贮玉米秸秆+羊草干草、黄贮玉米秸秆+燕麦干草、黄贮玉米秸秆+花生秧为粗饲料的日粮,育肥60 d。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羊的日增重最高,为193.56 g,分别较试验Ⅱ、Ⅲ、Ⅳ组高8.07%(P>0.05)、5.01%(P>0.05)和12.90%(P<0.05)。试验Ⅰ组羊的屠宰率最高,达45.5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羊的只均净收益分别比Ⅳ组羊高18.86元、17.11元和-8.69元。综上,饲喂苜蓿和羊草可以明显提高杜湖杂交羊的育肥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杜湖杂交羊 饲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牡丹产业标准化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若晗 姚俊巧 +3 位作者 张焕玲 丁建兰 梁长安 刘改秀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10-1415,共6页
文章梳理了国内现行的牡丹产业标准现状,并从省区差异、发布年份、标准主题和牡丹主产区发布标准特点等方面对地方标准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牡丹产业标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牡丹主产区三产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国内牡... 文章梳理了国内现行的牡丹产业标准现状,并从省区差异、发布年份、标准主题和牡丹主产区发布标准特点等方面对地方标准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牡丹产业标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牡丹主产区三产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国内牡丹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产业 标准 统计分析 三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洛旱22的高产稳产性及抗逆性分析
11
作者 张学品 冯伟森 +3 位作者 王景一 焦竹青 马永强 吴少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17-22,共6页
为了详细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洛旱22的生产特性和利用价值,以多年多点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洛旱22的高产稳产性及抗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旱22在2014—2017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3年平均产量6560.0 kg/hm^(2),... 为了详细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洛旱22的生产特性和利用价值,以多年多点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洛旱22的高产稳产性及抗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旱22在2014—2017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3年平均产量6560.0 kg/hm^(2),较对照洛旱22增产7.43%,平均增产点率97.8%;连续多年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欠水年份产量6777.0 kg/hm^(2),丰水年份具有9750 kg/hm^(2)以上的高产潜力。洛旱22抗旱指数0.90~1.13,抗旱级别2~3级,综合抗旱性较好;平均株高75.6cm,抗寒级别1级,平均越冬死茎率2.7%,抗寒性好。洛旱22是一个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抗逆性突出的优良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旱肥地和扩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洛旱22 高产稳产性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洛玉612的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
12
作者 雷晓兵 李小东 +3 位作者 梁晓伟 宁龙龙 张海英 赵保献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3-15,19,共4页
洛玉612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以自选系Z21141为母本,以外引系L119A为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90046,适宜河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该研究对玉米新品种洛玉612的选育过程进行... 洛玉612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以自选系Z21141为母本,以外引系L119A为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90046,适宜河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该研究对玉米新品种洛玉612的选育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种质资源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玉米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洛玉612 品种选育 高产 优质 多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品种边际优势对小区产量因素的影响
13
作者 张珂 杨子光 +3 位作者 孙军伟 霍红 王胤 张洁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为了解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边际优势,选取洛旱22、洛旱6号、安麦1132、洛旱7号、西农219、洛旱19和中麦175等7个旱地小麦品种,测定其产量,结果表明,7个品种的边行产量均高于内行产量;参试品种边行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洛旱22、安麦1132、... 为了解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边际优势,选取洛旱22、洛旱6号、安麦1132、洛旱7号、西农219、洛旱19和中麦175等7个旱地小麦品种,测定其产量,结果表明,7个品种的边行产量均高于内行产量;参试品种边行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洛旱22、安麦1132、洛旱6号、西农219、洛旱19、中麦175、洛旱7号。内行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洛旱22、洛旱6号、安麦1132、中麦175、洛旱7号、洛旱19、西农219。产量边际优势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农219、洛旱19、洛旱7号、安麦1132、中麦175、洛旱6号、洛旱22。不同小麦品种间边际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品种 边际优势 边行产量 内行产量 小区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荚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亢江飞 晏云 +4 位作者 李林 方社法 陈颖民 李晓慧 郭建秋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60 g/hm^(2),C3:90 g/hm^(2),C4: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60 g/hm^(2),C3:90 g/hm^(2),C4: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2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_(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_(均)=0.012X+0.003,r=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大豆 硒含量 富硒能力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中原牡丹品种自交、杂交及开放性授粉研究
15
作者 刘红凡 王晓晖 +4 位作者 邵安领 冀含乐 王二强 王占营 梁长安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充分掌握中原牡丹的开花授粉和结实习性,分析其育种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牡丹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有一定育性的‘满园春光’、‘红斑白’和‘亭亭玉立’等1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分析自交、杂交、开放性授粉等不同方式的结... 为了充分掌握中原牡丹的开花授粉和结实习性,分析其育种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牡丹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有一定育性的‘满园春光’、‘红斑白’和‘亭亭玉立’等1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分析自交、杂交、开放性授粉等不同方式的结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牡丹品种自交也有微量的结实,异花高于自花结实率,自交自花为0.31粒/朵,自交异花为0.76粒/朵;不同授粉方式下,人工杂交的结实率(9.4粒/朵)和坐果率(90%)均高于开放性授粉和自交;平均种子干重均在0.31~0.36g/粒,种子干重最大的为杂交组合‘彩菊×蝴蝶飞舞’(0.5875 g/粒)。说明中原牡丹授粉方式是以异花授粉为主,人工定向杂交可有效提高其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 自交 杂交 开放性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小麦新品种洛麦45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6
作者 吕维娜 赵严 +4 位作者 田文仲 温红霞 段国辉 李影 高海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58-61,共4页
水肥投入是作物高产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洛麦45高产高效的水肥组合,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矮秆大穗、多抗广适新品种洛麦4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梯度的水氮耦合模式,分析了不同... 水肥投入是作物高产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洛麦45高产高效的水肥组合,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矮秆大穗、多抗广适新品种洛麦4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梯度的水氮耦合模式,分析了不同水氮组合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条件下洛麦45号产量最高,仅灌越冬水的处理产量最低;灌水次数和氮肥耦合交互作用,洛麦45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在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条件下配合施纯氮360 kg/hm^(2),其次是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配合施纯氮270 kg/hm^(2),再次是灌越冬水+拔节水配合施纯氮270 kg/hm^(2),3个处理组合无显著差异。可见只有水肥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小麦的生产潜力。本研究以灌越冬水+拔节水配合施纯氮270 kg/hm^(2)组合为高产高效的最佳水肥组合,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洛麦45 水氮耦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超强筋小麦洛麦47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丁志强 温红霞 +7 位作者 赵严 张学品 吴少辉 杨莉 张少澜 段国辉 杨洪强 高海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85-90,共6页
为了筛选出洛麦47适宜的播期播量,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020-2021年的小麦生育期内,设置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3个播期和195万/hm^(2)、270万/hm^(2)、345万/hm^(2)3... 为了筛选出洛麦47适宜的播期播量,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020-2021年的小麦生育期内,设置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3个播期和195万/hm^(2)、270万/hm^(2)、345万/hm^(2)3个播量共9个处理。分析洛麦47不同播期播量配置下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LAI及花后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播期播量互作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对洛麦47的产量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LAI、SPAD、光合速率(PN)均有影响,播期影响大于播量。成产三因素中,穗数随着播量的加大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随着播量的加大而逐渐减少,而且不同播期之间规律一致,因此,合理的成产结构配置是高产的关键。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正相关,且千粒重与产量、千粒重与穗粒数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洛麦47在10月19日播种、270万/hm^(2)播种量的情况下产量为最高,10月26日播种、195万/hm^(2)播种量的情况下产量为最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10月19日左右播种、270万/hm^(2)播种量是洛麦47较为合理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麦47 播期 播量 产量: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洛旱2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赵严 吕维娜 +8 位作者 于新峰 杨莉 张学品 李影 丁志强 温红霞 段国辉 高海涛 吴少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188-190,193,共4页
洛旱28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抗旱高产旱地小麦新品种,亲本来源为百农AK58/洛旱6号。2018-2021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旱性好、品质优良、广适性好等特性,于2022年通过国审。
关键词 小麦 洛旱28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的生理作用及葡萄钾肥施用建议
19
作者 杨亚蒙 姬延伟 +4 位作者 韦静波 郭红娜 常丽丹 刘崇怀 孙磊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深受消费者喜爱。葡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钾素营养的需求较高,钾参与了植物体内多种生长代谢过程,但是在生产上普遍存在着钾肥施用量不足的现象,造成葡萄植株生长缓慢、树体营养不良,影响了葡萄的品质与产...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深受消费者喜爱。葡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钾素营养的需求较高,钾参与了植物体内多种生长代谢过程,但是在生产上普遍存在着钾肥施用量不足的现象,造成葡萄植株生长缓慢、树体营养不良,影响了葡萄的品质与产量。对钾营养素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及葡萄缺钾症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葡萄施用钾肥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葡萄园科学施用钾肥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钾肥 合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生长与光合系统氮素利用及分配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遥 易飞 +5 位作者 韩东花 卢楠 杨桂娟 赵鲲 王军辉 麻文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4,共10页
【目的】采用课题组早期创制的楸树种内杂种和种间杂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杂种间多年的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生化特性。旨在明晰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的生长及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杂种叶片氮素利用及分配与光合效率的潜在关系,为楸树栽... 【目的】采用课题组早期创制的楸树种内杂种和种间杂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杂种间多年的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生化特性。旨在明晰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的生长及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杂种叶片氮素利用及分配与光合效率的潜在关系,为楸树栽培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种内杂种(楸树×楸树,Cbb)和种间杂种(楸树×滇楸,Cbf)1~5年树高和1~6年胸径及6年生时的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FvCB生化模型(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拟合CO2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等气体交换参数及最大羧化效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光合生理生化参数。并计算出光合系统(捕光系统,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素分配比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2年生以上的种内杂种Cbb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大于种间杂种Cbf。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绿素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f叶绿素b显著高出Cbb15.08%,Cbb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值均显著大于Cbf。Cbb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大羧化效率和暗呼吸速率,表明了Cbb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片氮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b光系统氮素分配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具有更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这可能是其高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表明楸树杂种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在羧化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种内杂种Cbb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其胸径具有较好的(R2=0.531)正向线性关系。【结论】1)楸树种内杂种(楸树×楸树)对本地环境(中原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致使其生长势显著优于种间杂种(楸树×滇楸);2)相对于云贵高原,中原地区更长的日照时间和更高的7月均温可能促使了楸树×楸树形成适应高光合辐射环境的响应机制(高水平Chla/b和Car/Chla+b);3)楸树×楸树光合系统更高的N分配比例及高效的N素利用效率提高了其光合能力;4)楸树种间杂种中滇楸所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不具有适应中原地区环境的调控机制,这是楸树×滇楸在生长和光合生理方面均劣于楸树×楸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滇楸 杂种 氮素分配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