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材料成型学中的模具辅助实践探讨
1
作者 廖华勇 《丝网印刷》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学科研究中使用3D打印技术、自制简易压制模具和软质模具模型来进行辅助设计,提高了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模具技术教学提出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模具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盾 李会丽 +3 位作者 陆颖 周安 曹峥 刘春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4-169,177,共7页
文中探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增塑改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重分析、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表征方法对共混材料的增塑效果、力学性能、热行为、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实... 文中探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增塑改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重分析、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表征方法对共混材料的增塑效果、力学性能、热行为、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EG可有效增塑PLA,PEG相对分子质量越低增塑效果越好,可以使PLA的塑化时间从250 s降低到128 s;加入PEG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提高,PEG相对分子质量越低,拉伸强度下降越明显;PEG的加入使PLA的T_g和T_(cc)降低20℃左右,而T_m有所提高,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PEG可以更好地促进PLA结晶,但是随着PEG的加入共混体系的热分解温度降低,相对分子质量越低,热分解温度降低越明显;流变实验表明共混体系的复数黏度(η*)、储能模量(G')及损耗模量(G'')的变化随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 聚乙二醇 聚乳酸 增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3
作者 吴开德 马旭东 +2 位作者 杨海存 马文中 龚方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采用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PAAm/PGP/ATP),以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新胭脂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杂化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水凝胶的吸... 采用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PAAm/PGP/ATP),以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新胭脂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杂化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水凝胶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含有微米孔道的杂化水凝胶,最大吸水率为11.2g/g。PAAm/PGP/ATP杂化水凝胶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0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吸热的自发过程,且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杂化水凝胶对新胭脂红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04.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多糖 凹凸棒土 水凝胶 阴离子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交联结合紫外光表面固化制备聚己内酯形状记忆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瑞巧 张佑 +1 位作者 马文中 钟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1,共8页
通过热引发剂引发聚己内酯(PCL)自由基交联,再结合紫外光表面二次固化的协同作用,制备了一系列光引发剂添加量不同的PCL形状记忆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形状记忆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Irgacure 2959(Ir2959)对PC... 通过热引发剂引发聚己内酯(PCL)自由基交联,再结合紫外光表面二次固化的协同作用,制备了一系列光引发剂添加量不同的PCL形状记忆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形状记忆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Irgacure 2959(Ir2959)对PCL交联材料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形状记忆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热交联体系,结合紫外光表面二次固化后明显提高了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和力学性能。当光引发剂Ir2959质量分数为3%时(P/B/I-3),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达到峰值,形状固定率(Rf)和形状回复率(Rr)分别由93.0%和91.4%提升至99.5%和99.8%;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由42.5 MPa和658.1%提升至49.9 MPa和8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形状记忆 紫外光 表面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自修复及环境响应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宇 殷鹏 +7 位作者 林文博 王若童 张禹 李宁 曾芳磊 刘海龙 伊港 王忠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通常自修复聚氨酯的耐高温性及疏水性欠佳,且存在修复手段单一、室温等温和条件下修复缓慢等问题,因此限制了自修复聚氨酯的广泛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合成预聚... 通常自修复聚氨酯的耐高温性及疏水性欠佳,且存在修复手段单一、室温等温和条件下修复缓慢等问题,因此限制了自修复聚氨酯的广泛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合成预聚体,以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ODD)作为含有动态二硫键的刚性扩链剂,4-甲基伞形酮(4-MU)作为含有可逆环结构的封端剂,制得室温下具备红外光照修复功能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PU)。研究了含有二硫键的刚性扩链剂(ODD)的添加量对SiPU各项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对SiPU耐热性、疏水性的影响。再将自制的聚吡咯修饰碳纳米管(PPY/CNTs)作为导电填料,将其与SiPU超声共混制得具备多重响应性的自修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CSiPU)。通过光学显微镜、3D光学干涉仪、万能试验机等证明了SiPU均可实现在室温(25℃)10μm红外光照射下的自修复,其中多元醇与扩链剂摩尔比为3:1的SiPU3修复效果最佳,全切修复效率达到88%,划痕修复效率达到100%;通过热失重分析及接触角测量表明,有机硅结构的引入使SiPU的热稳定性及疏水性有一定提升;通过数字万用表验证了CSiPU可实现对温度及化学环境的响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自修复 聚氨酯 导电高分子 环境响应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R-g-(GMA-co-St)的制备及其对PBT/PP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苏为力 吴旭阳 +2 位作者 杨家昕 曹峥 陶国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2,129,共6页
以丁腈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共聚物[NBR-g-(GMA-co-St)]为相容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PBT/PP)复合材料。通过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丁腈橡胶接枝物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力学、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 以丁腈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共聚物[NBR-g-(GMA-co-St)]为相容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PBT/PP)复合材料。通过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丁腈橡胶接枝物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力学、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过程中加入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同质量比的苯乙烯能有效地提高相对接枝度,降低交联度;NBR-g-(GMA-co-St)具有增韧作用,添加NBR-g-(GMA-co-St)使PBT/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上升,拉伸强度下降;NBR-g-(GMA-co-St)的加入使分散相粒子尺寸变小,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相容剂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增韧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三聚氰胺泡沫高吸油韧性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天 金玄懿 +5 位作者 任强 乔长宇 刘一凡 吴盾 汪称意 李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采用聚丙烯甲苯溶液对三聚氰胺泡沫进行浸渍处理得到改性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聚丙烯成功包覆在三聚氰胺泡沫骨架表面,形成了微纳级凹凸结构。改性泡沫表现出吸油拒水的特点,水接触角均在130&... 采用聚丙烯甲苯溶液对三聚氰胺泡沫进行浸渍处理得到改性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聚丙烯成功包覆在三聚氰胺泡沫骨架表面,形成了微纳级凹凸结构。改性泡沫表现出吸油拒水的特点,水接触角均在130°以上。改性泡沫材料吸收柴油和多种溶剂的量在45~98 g/g之间,重复吸油100次后的吸油能力保持率在93%以上,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吸油效率及可重复使用性。拉伸测试表明改性泡沫相对于未改性泡沫的韧性得到提高。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容易工业化,为高吸油韧性吸附剂的制备以解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三聚氰胺泡沫 油污染 吸附剂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环境响应特性的可光热修复聚(硅氧烷-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宁 王璐瑶 +5 位作者 冯国飞 殷鹏 叶历 缪培峰 曾芳磊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9,共10页
自修复聚氨酯存在较低温度下难以修复,修复手段单一以及耐热性能差等难题,限制了其在智能穿戴、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1000(PTMEG)和端羟基聚硅氧烷(PDMS-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4,4’-二... 自修复聚氨酯存在较低温度下难以修复,修复手段单一以及耐热性能差等难题,限制了其在智能穿戴、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1000(PTMEG)和端羟基聚硅氧烷(PDMS-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4-SO)和4-甲基伞形酮(4-MU)分别作为扩链剂和封端剂、并以自制的聚吡咯修饰的银纳米线(PPy/AgNWs)作为光热转换导电助剂,最终制备了一系列可光热修复的聚(硅氧烷-氨酯)导电弹性体(SiEPU)。研究了PPy/AgNWs的添加量对SiEPU各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了SiEPU的成功制备;通过光学显微镜、3D轮廓仪等证明了SiEPU可实现在室温(25℃)和多波段光照条件下的双重自修复功能,且SiEPU3在100℃下,10 min即可完成自修复;通过万用试验机验证了在相同条件下,随着PPy/AgNWs含量的增加,SiEPU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一系列SiEPU在75℃加热条件下均具有超过85%的全切修复效率;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分析说明,随着PPy/AgNWs含量的增加,SiEPU的热稳定性有一定提升,SiEPU3的残碳率较SiEPU0增大了近20%;通过数字万用表证实了SiEPU可实现对温度及化学环境的响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氨酯) 自修复 银纳米线 导电高分子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炔点击反应制备具有红移发射的非传统荧光化合物及性能
9
作者 张红燕 蒋其民 +2 位作者 史凌月 张彤 蒋必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2,共5页
以丙炔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2-二乙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经常温羟基-炔点击反应在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条件下制备得到三组含叔胺和乙烯基醚非传统发色团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 以丙炔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2-二乙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经常温羟基-炔点击反应在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条件下制备得到三组含叔胺和乙烯基醚非传统发色团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确证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探究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三组化合物均表现出浓度增强发光及激发波长依赖荧光特性。以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和2-二乙氨基乙醇分别反应所得化合物的发射波长依次红移,且其红移程度依赖于化合物的浓度,表现出结构和浓度依赖红移荧光特性。该方法实现了简单调控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得到长波长的非传统有机荧光化合物,这为设计长波长非传统荧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反应 有机荧光化合物 非传统发色团 红移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Ti-6Al-4V金属注射成形喂料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春林 张钱鹏 +3 位作者 陆颖 史安康 刘钢 吴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Ti-6Al-4V金属注射成形(MIM)喂料相容性的影响,对喂料分组添加相同含量的硬脂酸(SA)、司盘80(Span 80)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通过润湿角实验、流变实验、力学性能实验和断面形貌分析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 为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Ti-6Al-4V金属注射成形(MIM)喂料相容性的影响,对喂料分组添加相同含量的硬脂酸(SA)、司盘80(Span 80)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通过润湿角实验、流变实验、力学性能实验和断面形貌分析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添加EBS黏结剂的湿润角为37. 6°,具有较好的润湿效果;含有EBS的喂料具有较低的屈服应力,温度的变化对其流变性能有较小的影响;含有EBS的喂料具有较高的剪切敏感性和最高的综合流变学因子值,并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断裂面上存在较少的"窝状"和裸露的Ti-6Al-4V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金属注射成形 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粉末注射成形一步热脱脂的脱脂动力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林 史安康 +3 位作者 吴盾 陆颖 张钱鹏 刘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113,共7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在氮气气氛中5℃/min、10℃/min、15℃/min和20℃/min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石蜡、保形聚合物(PP与HDPE的混合物)、石蜡/保形聚合物和碳化钨(WC-10%Ni)粉末注射成形专用料的热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 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在氮气气氛中5℃/min、10℃/min、15℃/min和20℃/min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石蜡、保形聚合物(PP与HDPE的混合物)、石蜡/保形聚合物和碳化钨(WC-10%Ni)粉末注射成形专用料的热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4种专用料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并用Coats-Redfern研究反应级数。结果表明,用Kissinger法分析不能很好地反映混合物的复杂的热解过程,不能支持碳化钨粉末注射成形一步热脱脂的工艺制定。用Flynn-Wall-OZAWA法分析,石蜡的热分解活化能在59~72 k J/mol,保形聚合物的热分解活化能在143~252 k J/mol,石蜡/保形聚合物的热分解活化能在60~240 k J/mol和WC-10%Ni的专用料的热分解活化能在93~220 k J/mol。用CoatsRedfern法分析,石蜡与保形聚合物的热解可用一级反应来描述,而石蜡/保形聚合物与WC-10%Ni的专用料的热解则适用3个连续一级反应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法 活化能 动力学 碳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胺衍生物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其阴离子传感应用研究
12
作者 席海涛 刘钢 +3 位作者 曹峥 刘春林 吴盾 成骏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95,共3页
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与2-[{[2-(2-吡啶基)肼基]硫代羰基}氨基]乙酸(化合物2)经酰胺反应制得聚丙烯胺衍生物(PAH-S)。由聚乙烯亚胺(PEI)、PAH-S与聚苯乙烯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PEMs)。采用质量敏感的石英晶体... 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与2-[{[2-(2-吡啶基)肼基]硫代羰基}氨基]乙酸(化合物2)经酰胺反应制得聚丙烯胺衍生物(PAH-S)。由聚乙烯亚胺(PEI)、PAH-S与聚苯乙烯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PEMs)。采用质量敏感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实时监控聚电解质(PE)的静电层层自组装吸附过程。在PAH与化合物2摩尔配合比为10∶2,PO34-离子浓度达到10-2 mol条件下,频率降至150Hz,表明制得的PEMs对PO34-具有吸附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多层膜 石英晶体微天平 阴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网格尺寸的聚乙烯醇水凝胶膜的制备及离子渗透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宝 马文中 +3 位作者 张鹏 徐荣 张琪 钟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157,共9页
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膜由于交联网络结构而具有运输特性,通过网格尺寸来调控离子在其中的渗透扩散行为对其选择渗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不同网格尺寸的PVA水凝胶膜,研究了离子在水凝胶膜中的渗透性能。通... 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膜由于交联网络结构而具有运输特性,通过网格尺寸来调控离子在其中的渗透扩散行为对其选择渗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不同网格尺寸的PVA水凝胶膜,研究了离子在水凝胶膜中的渗透性能。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了PVA水凝胶膜的微观结构,计算其凝胶含量、溶胀度和网格尺寸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与离子在PVA水凝胶膜中的渗透扩散性相关联。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浓度的增加,PVA水凝胶膜的交联程度增加,网格尺寸随之下降,结晶度和溶胀性也明显下降。同时,当网格尺寸从15.07 nm调控到了3.76 nm时,K^+,Na^+,Ca^(2+)和Mg^(2+)的渗透系数也从19.5×10^(-7)cm^2/s,18.0×10^(-7)cm^2/s,12.2×10^(-7)cm^2/s,10.9×10^(-7)cm^2/s分别降到3.44×10^(-7)cm^2/s,2.84×10^(-7)cm^2/s,2.22×10^(-7)cm^2/s,1.76×10^(-7)cm^2/s,实现了对离子在PVA水凝胶膜中的渗透扩散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水凝胶膜 网格尺寸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剂对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天飞 杨海存 +3 位作者 马文中 龚方红 陶国良 刘春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3-206,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PP/PGA),研究了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熔融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的加入能明显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的力学性...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PP/PGA),研究了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熔融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的加入能明显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PP-g-MAH对PGA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且先结晶的PGA又可作为PP结晶的异相成核剂。随相容剂用量增大,PGA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完善程度降低,甚至不结晶,PP的结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且复数黏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醇酸 相容剂 共混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引发点击化学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辉 杨海存 +2 位作者 马文中 刘春林 龚方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3,共9页
以紫外光引发的巯基-炔基绿色点击化学反应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MWCNTs-g-PNIPAM),通过改变接枝时间得到了不同接枝率的MWCNTs-g-PNIPAM,并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N... 以紫外光引发的巯基-炔基绿色点击化学反应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MWCNTs-g-PNIPAM),通过改变接枝时间得到了不同接枝率的MWCNTs-g-PNIPAM,并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NIPAM复合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和水通量、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机械拉伸试验研究了MWCNTs对PVDF超滤膜的结晶度和β相结晶含量、亲水性能、表面和断面形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金属催化剂的光引发点击化学在接枝时间为3 h时,PNIPAM的最大接枝率为9.76%,改善了碳纳米管与PVDF的界面结合力,使碳纳米管能够满足亲水性的同时还能在PVDF基体中良好分散。其中,β相结晶含量由纯PVDF膜的68.64%提升至95.32%,结晶度由46.30%提升至57.95%,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由5.37 MPa和53.2%提升至7.85 MPa和54.32%,水接触角由95°降至69.75°,水通量由3.18 LMH提升至21.68 L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 点击化学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碳纳米管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粘接剂氧化锆粉末注射成形喂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苏圆 吴盾 +2 位作者 刘春林 曹峥 成骏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4,共8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为水溶脱脂粘接剂,聚甲醛(POM)/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保型粘接剂,混炼制备水溶性粘接剂氧化锆粉末注射成形喂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旋转流变测试研究硬脂酸改性氧化锆对注射成形喂料的性能影响,并通过喂料流变行为... 采用聚乙二醇(PEG)为水溶脱脂粘接剂,聚甲醛(POM)/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保型粘接剂,混炼制备水溶性粘接剂氧化锆粉末注射成形喂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旋转流变测试研究硬脂酸改性氧化锆对注射成形喂料的性能影响,并通过喂料流变行为、注射生坯脱脂率、生坯弯曲强度以及生坯脱脂前后断面形貌扫描电镜分析、烧结体的X射线衍射、硬度及密度表征,研究粘接剂组分配比和喂料粉末装载量对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可以成功对氧化锆粉末进行改性,并可以明显降低注射成形喂料的黏度;当粉末装载量达到52%(体积分数),粘接剂各组分配比w(PEG)∶w(POM)∶w(PVB)=6∶2∶2时,喂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粉末分散良好,生坯中粘接剂形成网状结构赋予生坯较高的弯曲强度,4 h后水脱脂率超过80%,水脱脂后生坯形成细小且连续脱脂通道;生坯经水脱脂、1450℃烧结2 h后,烧结体晶型主要由四方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1μm,密度6.01 g/cm^3,平均维氏硬度达到1147 HV,与模压成型烧结氧化锆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粘接剂 氧化锆 粉末注射成形 粉末装载量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共混物的耐热性能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邹国享 屈鑫 +1 位作者 赵彩霞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以高光学纯度右旋乳酸(D-LA)为单体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工业级聚乳酸(PLA)/PDLA共混物。采用热变形温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别研究了PDLA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DL... 以高光学纯度右旋乳酸(D-LA)为单体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工业级聚乳酸(PLA)/PDLA共混物。采用热变形温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别研究了PDLA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DLA共混物维卡软化温度(VST)、晶体类型和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LA的加入,PLA的VST从64.6℃上升到最高152.3℃,且PDLA相对分子质量越小,PLA/PDLA共混物VST越高;XRD和DSC的结果均表明工业PLA与PDLA在熔融共混可形成立构复合晶体(SC),且极速冷却的共混物中不含PLA同质晶体(HC),说明PLA/PDLA共混物VST上升主要是由于SC晶体含量上升所导致;DSC研究发现,加入10%PDLA时,PLA/PDLA共混物的结晶温度(Tc)从95.9℃提高到133.4℃,表明了SC晶体是PLA的有效成核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右旋聚乳酸 耐热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层与亚胺化条件对聚酰亚胺纳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邱佩 马文中 +3 位作者 彭辉 钟璟 张新妙 孟凡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15,共9页
支撑层的选择及制备方法改进对均匀分离层的形成及高分离性能纳滤(NF)膜的制备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对比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聚丙烯腈(PAN)膜、聚四氟乙烯(PTFE)膜为支撑层制备的纳滤膜,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聚酰亚胺纳... 支撑层的选择及制备方法改进对均匀分离层的形成及高分离性能纳滤(NF)膜的制备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对比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聚丙烯腈(PAN)膜、聚四氟乙烯(PTFE)膜为支撑层制备的纳滤膜,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聚酰亚胺纳滤(PI NF)膜进行结构表征及分离性能测试。筛选出以PTFE为支撑层获得的聚酰亚胺(PI)纳滤膜具有均匀的分离层。以间苯二胺(MPDA)、均苯四甲酰氯(BTAC)分别作为水相及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IP)结合不同亚胺化方式获得PI分离层,筛选出了以化学亚胺化方式获得的PI NF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结果表明,采用孔径为0.22μm的PTFE作为支撑体,通过化学亚胺化方式,制备的PI NF膜在400 kPa下,具有36.4 L/(m^(2)·h)的水通量。实验结果将为高分离性能PI NF膜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滤膜 界面聚合法 亚胺化 支撑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与增韧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力 李林娟 +2 位作者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3,共8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PBA/PMMA粒子与环氧树脂间的相互反应,粒径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核壳粒子在环氧树脂...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PBA/PMMA粒子与环氧树脂间的相互反应,粒径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核壳粒子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将其用于环氧树脂增韧,探究了粒子核壳比以及粒子添加量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A/PMMA粒子以后,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加,核壳比在1∶1.5以下时,PBA/PMMA核壳比例的变化对环氧树脂冲击强度影响不大。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核壳比为1∶1.5的PBA/PMMA核壳粒子添加量在15%时,其冲击强度可达到为23.2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7倍且拉伸强度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环氧树脂 分散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聚合物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律 杨荣 +1 位作者 张鑫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98,104,共9页
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 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i PP和i PP/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适用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n)从2. 62~2. 81变为2. 60~3. 25,晶体的生长方式为二维生长与三维生长并存。PBDPS起到异相成核作用,i PP结晶速率常数(K)随着PBDPS的添加而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随之缩短。使用Arrhenius方程计算了等温结晶活化能,并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得到了i PP/PBDPS中α、β晶的平衡熔点。液晶高分子PBDPS能有效诱导i PP形成β晶型,β晶含量随着PBDPS添加量与结晶温度的提升而增大,当PBDPS质量分数为4%,结晶温度为130℃时,β晶含量高达9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链型液晶聚酯 等规聚丙烯 Β成核剂 等温结晶动力学 熔融行为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