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6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探索——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胡娟 黄敏 《教师》 2012年第23期12-13,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数量、学生群体组成以及资金筹措方式产生了变化。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针对学生和学科特点建立了符合工科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二三”模式。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制糖工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探索--以江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剑荣 高敏杰 夏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2-356,共5页
制糖工程属于传统食品与发酵相关的学科,是针对解决生命过程中必需的糖源问题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制糖工程学科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糖科学与糖工程... 制糖工程属于传统食品与发酵相关的学科,是针对解决生命过程中必需的糖源问题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制糖工程学科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糖科学与糖工程研究领域。我国制糖工程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迭代更新,必然对当前形势下制糖工程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从培养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平台等多方面,开展对制糖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与探索,期望在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下,有助于制糖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制糖工程学科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制糖工程 研究生 培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背景下食品合成生物技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
作者 刘龙 吴溁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趋势,不仅涉及传统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更强调从更广泛的大食物观出发,探索食品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江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博士研... 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趋势,不仅涉及传统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更强调从更广泛的大食物观出发,探索食品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江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博士研究生考核选拔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实践成立学科交叉研究中心等举措,有效提升了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食品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合成生物技术 高水平创新人才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作者 许正宏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87-88,共2页
本文从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提高作为工程型人材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素质 竞争 工科学生 生物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乙醇酸及聚乙醇酸的合成研究
5
作者 杨光 毛银 +2 位作者 李国辉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该研究利用自制生物质糖进行发酵,通过系统的分离纯化研究,建立低成本生物基乙醇酸和聚乙醇酸的生产工艺。利用低共熔溶剂处理,玉米芯水解葡萄糖液质量浓度达到148.05 g/L,转化率达到93.10%;5 L罐乙醇酸产量达49.80 g/L,相比利用葡萄糖... 该研究利用自制生物质糖进行发酵,通过系统的分离纯化研究,建立低成本生物基乙醇酸和聚乙醇酸的生产工艺。利用低共熔溶剂处理,玉米芯水解葡萄糖液质量浓度达到148.05 g/L,转化率达到93.10%;5 L罐乙醇酸产量达49.80 g/L,相比利用葡萄糖提高16.00%;通过对钙化、酸化、结晶等分离纯化工艺开展研究,乙醇酸回收率达到87.50%,乙醇酸晶体纯度达到99.50%,符合市售优级品标准;利用共沸蒸馏法进行聚合,红外和核磁证实了聚乙醇酸的产生且其结晶度高达89.60%。上述结果表明,生物基乙醇酸生产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乙醇酸及其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糖 乙醇酸 分离纯化 共沸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香酵母生物转化法合成2-苯乙醇的研究
6
作者 王晴 毛银 +1 位作者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苯丙氨酸、无氨基酵母氮源及其他无机盐等成分构建生物转化体系,建立了适用于该生香酵母生产2-苯乙醇的转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生香酵母转化48 h后2-苯乙醇的产量最高,为2.89 g/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转化体系中碳源、氨基受体α-酮戊二酸和离子混合营养液的浓度,2-苯乙醇的浓度提高了67%。最后,通过优化转化体系的pH、温度和溶氧等条件使得2-苯乙醇的质量浓度达到了6.05 g/L,较初始转化条件提高了109%。该方法所获2-苯乙醇不仅具有天然产物的属性和安全性,且其产量和转化率高,工艺也具有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香酵母 生物转化 2-苯乙醇 L-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1,6-己二醇的全细胞催化及其过程强化
7
作者 李沂馨 毛银 +2 位作者 刘伟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共7页
1,6-己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和UV固化材料等领域,然而传统化学合成主要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己二醇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基己二酸为原料,通过元件适配组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高效的己二... 1,6-己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和UV固化材料等领域,然而传统化学合成主要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己二醇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基己二酸为原料,通过元件适配组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高效的己二醇合成路径,并结合发酵强化以提高生物基1,6-己二醇产量及其转化率。通过挖掘醛酮还原酶同工酶,并与来源于Mycolicibacterium smegmatis MC2155的羧酸还原酶进行适配组装,构建最优发酵工程菌株,相较原始菌株,1,6-己二醇的产量提高了6.4倍达到61.8 mg/L。在此基础上,开展发酵强化研究,确定了最优条件为TB培养基、底物质量浓度10 g/L、诱导时间2.5 h、初始糖质量浓度8 g/L,此时1,6-己二醇的产量达到818.16 mg/L,相较于初始菌株提高了84.7倍,转化率达到85%。该研究为1,6-己二醇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醇 生物法合成 羧酸还原酶 醛酮还原酶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合成甲萘醌-7
8
作者 何雨锴 曾伟主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甲萘醌-7(menaquinone-7,MK-7),作为维生素K2亚型之一,具有治疗骨质疏松,保护心血管健康等作用。常见MK-7生产主要由纳豆等食品发酵而来,但存在产量低,提取复杂等问题,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MK-7常见生产菌株,也面临发酵周期长,发酵产量低... 甲萘醌-7(menaquinone-7,MK-7),作为维生素K2亚型之一,具有治疗骨质疏松,保护心血管健康等作用。常见MK-7生产主要由纳豆等食品发酵而来,但存在产量低,提取复杂等问题,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MK-7常见生产菌株,也面临发酵周期长,发酵产量低的问题。该研究对一株引入甲羟戊酸途径的大肠杆菌进行改造,首先利用DLKcat模型比较筛选出4个关键酶,包括七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酶BtHepS\BtHepT、1,4-二羟基-2-萘甲酸七烯基转移酶MnMenA、甲萘醌生物合成C-甲基转移酶NtMenG,将其进行表达优化,构建了大肠杆菌内源合成MK-7途径。随后,整合表达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EcIdi提升前体供应,再对得到的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包括延迟诱导时间,提升溶氧量至60,MK-7产量达到929.58 mg/L,但出现1217.58 mg/L的去甲基甲萘醌-7(DMK-7)大量堆积的现象。进一步筛选了不同来源的MenG降低DMK-7的堆积,发现Bacillus subtilis 168来源的MenG可以较好地降低DMK-7堆积。最终,在5 L发酵罐上MK-7的产量达到1090.45 mg/L,DMK-7降低至231.14 mg/L。该研究结果对应用大肠杆菌生产MK-7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醌-7 大肠杆菌 DLKcat 去甲基甲萘醌-7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分泌色氨酸羟化酶实现5-羟基色氨酸的生物转化
9
作者 吴美琪 余世琴 +1 位作者 曾伟主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5-羟基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神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酶催化法具有高转化率和可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生产方法。然而,酶法催化也... 5-羟基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神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酶催化法具有高转化率和可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生产方法。然而,酶法催化也存在蛋白纯化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等问题。该研究旨在提升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催化和分泌效率,无需复杂蛋白纯化过程,利用分泌的酶蛋白粗酶液催化实现5-HTP的高效生物转化。通过基因工程对表达宿主进行遗传改造,有效阻断了底物和产物的降解途径。通过蛋白截短和引入促融标签,获得了表达效率最佳且热稳定性较高的酶突变体M11。进一步通过优化催化体系参数,确立了最佳催化条件,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催化2 h获得了0.17 g/L的5-HTP,转化率达85%。结合绿色荧光蛋白实变体与促释放化学试剂,建立了一种高效胞外分泌酶蛋白的策略,蛋白分泌效率高达90%,节省了传统纯酶催化的操作成本,为5-HTP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潜在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色氨酸 色氨酸羟化酶 可溶性表达 酶催化 胞外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高效合成香叶基香叶醇
10
作者 尤喜凤 彭政 张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香叶基香叶醇是一种直链二萜化合物,也是合成多种药物和植物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为实现香叶基香叶醇的高效生产,该研究首先强化甲羟戊酸途径基因表达构建了一株香叶基香叶醇产量为168.0 mg/L的菌株,其次通过引入外源香叶基香叶基焦磷... 香叶基香叶醇是一种直链二萜化合物,也是合成多种药物和植物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为实现香叶基香叶醇的高效生产,该研究首先强化甲羟戊酸途径基因表达构建了一株香叶基香叶醇产量为168.0 mg/L的菌株,其次通过引入外源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下调角鲨烯合成竞争途径增加前体的供应,结合敲除不同的调控因子使香叶基香叶醇的产量达到678.2 mg/L,随后通过过表达磷酸戊糖途径基因和增加乙酰辅酶A的供应,为香叶基香叶醇的合成提供更多的辅因子和前体,增加融合基因拷贝数进一步提升香叶基香叶醇的产量至1116.5 mg/L。最后在5 L生物反应器中补料分批发酵香叶基香叶醇产量达到11.3 g/L,为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该研究为香叶基香叶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萜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有潜力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基香叶醇 酿酒酵母 甲羟戊酸途径 融合表达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菌-酵母耦合高密度发酵生产乳糖-N-二糖
11
作者 李竹英 张洪涛 +3 位作者 李嘉怡 张子梦 韩成 许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乳糖-N-二糖(lacto-N-biose,LNB)是母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歧因子候选者之一,但是目前缺少经济的大规模合成技术。该研究利用蔗糖磷酸化酶和LNB磷酸化酶的非依赖能荷再生优势,以酿酒酵母为能... 乳糖-N-二糖(lacto-N-biose,LNB)是母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歧因子候选者之一,但是目前缺少经济的大规模合成技术。该研究利用蔗糖磷酸化酶和LNB磷酸化酶的非依赖能荷再生优势,以酿酒酵母为能源供给细胞,建立了双菌共培养高效合成LNB的方法。首先构建了E.coli JM109(DE3)/pET28a-GalT1、E.coli JM109(DE3)/pET28a-GalT2、E.coli JM109(DE3)/pET28a-BLUSP的工程菌,筛选出合成二磷酸尿苷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lc)产量高达10.5 g/L的最优菌株E.coli JM109(DE3)/pET28a-GalT1。然后与构建的工程菌E.coli JM109(DE3)/pET28a-SPase、E.coli JM109(DE3)/pET28a-GalE和E.coli JM109(DE3)/pET28a-BiGalHexNAcP四菌耦合发酵,LNB产量为6.78 g/L。最后构建了共表达菌株E.coli JM109(DE3)(含有质粒pRSFDuet1-SPase-GalT1和pETDuet1-GalE-BiGalHexNAcP),外源添加辅因子尿苷一磷酸(uridine monophosphate,UMP)(浓度为20 mmol/L),将其与酵母耦合发酵,LNB最高产量为28.66 g/L,与四菌株耦合发酵相比,产量提高了323%。这是目前关于LNB产量最高的报道。研究结果为低成本生产乳糖-N-二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N-二糖 蔗糖 蔗糖磷酸化酶 耦合发酵 母乳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功能化生物医用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亚君 朱洋洋 +3 位作者 孟琎旻 杨振铭 赵兵 李国辉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1,共6页
纳米纤维素因其来源丰富、易于改性、力学性能优异、安全无毒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特性,为生物医用水凝胶的功能化开辟了新机遇。目前,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功能化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 纳米纤维素因其来源丰富、易于改性、力学性能优异、安全无毒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特性,为生物医用水凝胶的功能化开辟了新机遇。目前,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功能化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探讨了纳米纤维素对水凝胶功能化的设计策略,阐明纳米纤维素在功能化水凝胶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基功能化水凝胶在药物递送、创伤敷料以及组织支架等生物医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纤维素基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简要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功能化 水凝胶 生物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时间白酒摄入对小鼠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方程 饶家权 +2 位作者 邹永芳 蒲吉洲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35,共7页
该研究建立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新酒、贮存3年、贮存10年)、酒精和水灌胃干预的小鼠模型,通过表型、生化、病理和行为学分析,系统评估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对小鼠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蛋白质印记分析与... 该研究建立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新酒、贮存3年、贮存10年)、酒精和水灌胃干预的小鼠模型,通过表型、生化、病理和行为学分析,系统评估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对小鼠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蛋白质印记分析与免疫荧光分析探究了海马组织的免疫激活情况。结果发现,慢性过量白酒和酒精的摄入均导致小鼠肝损伤。与新酒和酒精组小鼠相比,老酒组小鼠的肝损伤程度更低,醉酒时间更短,糖水偏好程度更高,并能有效缩短在强迫游泳应激条件下的不动时间,同时增加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路程;老酒干预诱导的海马组织炎性反应程度显著低于新酒和酒精干预。该研究为老酒活性成分的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传统发酵食品健康价值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酒 动物模型 肝损伤 行为学 海马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武 杨海麟 +1 位作者 吕霞付 杨胜利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综述了超声波作用于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 ,并详细讨论了超声波在遗传育种、改善发酵工艺及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发酵产物浓度的在线检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一定强度的超声波作用于发酵过程可缩短发酵时间 ,改善生物反应条件 ,提高... 综述了超声波作用于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 ,并详细讨论了超声波在遗传育种、改善发酵工艺及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发酵产物浓度的在线检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一定强度的超声波作用于发酵过程可缩短发酵时间 ,改善生物反应条件 ,提高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生物发酵工程 应用 原理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产L-苏氨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迅衍 王小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33-1240,共8页
L-苏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及化妆品行业。目前L-苏氨酸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代谢工程技术的应用为菌种选育开辟了有效途径,使在现有高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氨基酸的产量成为可能。作者对两大氨基酸生... L-苏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及化妆品行业。目前L-苏氨酸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代谢工程技术的应用为菌种选育开辟了有效途径,使在现有高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氨基酸的产量成为可能。作者对两大氨基酸生产菌——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中的L-苏氨酸生物合成相关途径、代谢调控机理以及运用代谢工程技术提高L-苏氨酸产量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伟国 郭燕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生产菌种主要为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包括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作者主要分析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并对支链氨基酸代谢工程育种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发酵 谷氨酸棒杆菌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伟国 郭燕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3-799,共7页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生产菌种主要为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包括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作者主要分析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并对支链氨基酸代谢工程育种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发酵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功能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云 班世博 +1 位作者 吴群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1-158,共8页
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主要以固态糖化,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为揭示该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米香型白酒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演替规律,糖化、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Saccharomycopsis和Rhizopu... 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主要以固态糖化,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为揭示该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米香型白酒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演替规律,糖化、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Saccharomycopsis和Rhizopus、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该阶段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多样性,发酵前期微生物快速富集。通过演替距离表征微生物动力学表明糖化过程真菌演替剧烈,发酵过程细菌演替剧烈。通过PICURSt2预测糖化、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功能进而探究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潜在的代谢功能特征,代谢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膜转运、复制和修复、翻译等途径。相关性分析表明Lactobacillus是米香型白酒代谢功能贡献最大的微生物属,参与11种代谢。随着发酵进行,细菌属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跃,葡萄糖、乙醇和乳酸是判断米香型白酒酿造进程的重要指标,主要由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途径产生。该研究对该途径进行解析发现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乳酸、乙醛转化为乙醇的功能酶相对丰度逐渐增加,糖化为发酵提供合适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类别以保证发酵过程顺利进行。该研究有助于解析米香型白酒酿造机制,为进一步控制与提升米香型白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代谢功能特征 高通量测序 PICURSt2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颂 李由然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顾正华 石贵阳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氏霉Blakeslea trispora的β-胡萝卜素合成酶转化出发菌株酿酒酵母LFD18,酿酒酵母能够从头合成β-胡萝卜素,并在细胞中积累。在研究过程中,平板上发现一株菌落颜色明显较周围菌落更深地突变株命名为ZS19 reddish,经实验验证突变株的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提高。针对上述两种不同颜色菌落,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是发现一些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基因,通过GO与PATHWAY分析发现与碳代谢和脂质体合成有关的6个上调基因,hxk1、dpp1、lpp1、fdh1、hmg2和gre2表达水平上调。通过定量PCR和单个基因过表达验证,最终通过同时过量表达hxk1、dpp1、lpp1和fdh1基因构建命名为ZS20菌株,β-胡萝卜素摇瓶发酵产量提高到194.3 mg/L,是ZS19 reddish菌株的1.3倍,是出发菌株ZS19的2.1倍,最终ZS20菌株经发酵罐发酵后β-胡萝卜素产量为314.3 mg/L,因此,通过进一步PATHWAY分析构建重组菌或许可以提高β-胡萝卜素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酿酒酵母 转录组 qPCR 过表达 PATHWAY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中链二元羧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辉 毛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97-302,共6页
中链二元羧酸是一类含有两个羧基的直链饱和有机酸,是制备高分子材料、橡胶、药物、染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然而目前中链二元羧酸的工业化生产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法,导致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过度排放。为了实现中链二元羧酸的清洁生产,开... 中链二元羧酸是一类含有两个羧基的直链饱和有机酸,是制备高分子材料、橡胶、药物、染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然而目前中链二元羧酸的工业化生产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法,导致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过度排放。为了实现中链二元羧酸的清洁生产,开发基于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方法迫在眉睫。以下就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以及碳数更多的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应用价值、传统生产方式以及生物法合成方式等角度对中链二元羧酸展开介绍,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二元羧酸 丁二酸 戊二酸 己二酸 生物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