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甘建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ACO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分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ACO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病情转归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的76.47%更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CAT评分(15.52±5.16)分较对照组的(21.35±5.21)分低,ACT评分(23.33±4.14)分较对照组的(18.24±4.19)分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FEV1(2.69±0.59)L、FVC(2.79±0.23)L、FEV1/FVC(69.33±3.69)%均较对照组的(1.81±0.33)L、(2.51±0.18)L、(61.25±3.27)%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实验组IL-6(16.16±3.86)ng/L、hs-CRP(7.24±1.02)mg/L及TNF-α(17.11±4.33)μg/L均较对照组的(20.97±4.11)ng/L、(9.34±1.56)mg/L、(21.24±4.25)μg/L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较对照组的29.41%低(χ^(2)=6.476,P=0.011<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治疗方案对于改善ACOS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有显著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噻托溴铵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叠综合征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溃疡患者经益生菌联合抗Hp方案治疗的可行性及对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名 郭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方案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的可行性及对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经益生菌联合抗H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抗Hp方案... 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方案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的可行性及对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经益生菌联合抗H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抗H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杆菌、酵母菌以及双歧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肠杆菌(7.98±0.12)lgCFU/g、酵母菌(8.86±0.38)lgCFU/g、双歧杆菌(8.24±0.38)lgCFU/g均高于对照组的(7.65±0.16)、(8.52±0.29)、(7.68±0.42)lg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老年胃溃疡患者的干预方式时,选择经益生菌联合抗Hp方案治疗具有明显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减少溃疡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胃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方案 益生菌 肠道菌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3
作者 练继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0),分别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和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测定患者的疼痛水平;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定患者的腰椎功能水平;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突(Lumbar lordosis,LL)变化;术后3 m使用肌张力测试仪测试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躯干肌力和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 m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低于内固定组,JOA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术后脊柱Cobb角高于内固定组,两种患者的TK、LL角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 m的腰椎躯干肌力、活动度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m复发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有效缓解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活动能力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术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脊柱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赵勇 练继平 刘振兴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脊柱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切口分泌... 目的:分析医院脊柱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88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脊柱手术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67.2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4株(占2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5株(占4.20%);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而对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结论:医院脊柱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血常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朱经林 刘井秀 +2 位作者 刘小花 苏秀玲 黄小青 《现代医院》 2020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目的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血常规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7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组,并根据有无合并细菌性感染分成A组、B组,并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行血常... 目的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血常规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7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组,并根据有无合并细菌性感染分成A组、B组,并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并剖析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用药情况。结果通过检测分析,研究A组、研究B组患儿的WBC计数、N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A组CRP、PCT显著高于研究B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疱疹性咽峡CRP、PCT、N细胞计数、WBC计数增高,合并细菌性感染患儿的CRP、PCT水平明显增高,在鉴别诊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合理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血常规 临床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佐治支气管肺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朱经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3期192-192,共1页
目的观察超短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超短波理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快,病程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超短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超短波理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快,病程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短波理疗对支气管肺炎治疗有改善病情、缩短病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治疗 支气管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提高扁桃体手术安全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名聪 谢丰咏 +1 位作者 罗育斌 曾莉娟 《现代医院》 2017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与传统的单纯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探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对提高扁桃体手术安全性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全身麻醉下采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与传统剥离法实施扁桃...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与传统的单纯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探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对提高扁桃体手术安全性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全身麻醉下采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与传统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摘除,两种术式共实施扁桃体摘除65例。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术腔反应的差异。结果采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行扁桃体摘除与传统的剥离法扁桃体摘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结论全身麻醉下,采用双极电凝联合改良缝线结扎行扁桃体摘除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剥离法扁桃体摘除,且适用范围广,值得推广和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电凝 缝线结扎 扁桃体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洪跃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7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上半年接收的740例需要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0人和对照组370人,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遗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我们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两...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上半年接收的740例需要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0人和对照组370人,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遗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我们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比较后得出,观察组的遗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起到了很好的遗忘作用,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有效的忘记术中给患者带来的回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小剂量咪达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类型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勇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8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类型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资料,根据抗菌药物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 d、术...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类型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资料,根据抗菌药物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 d、术中和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Ⅰ类、Ⅱ类和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患者对预防用药效果的满意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二联、三联用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用药效果的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确切,尤其是Ⅲ类手术患者预防切口感染采用二联或三联用药可有效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同给药方式 头孢呋辛 普外科手术 术后 切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跃飞 张潼 陈家林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单侧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施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单侧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施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实施单侧腰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15 min和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情况及麻醉并发症、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HR及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15 min,观察组的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接近正常水平,HR及R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60 min两组患者的SBP,DBP,HR与及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费用较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应用于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效果显著,可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 单侧腰麻 90岁以上高龄 下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舒巴坦对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成本费用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勇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7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舒巴坦对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成本费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期间普外科诊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舒巴坦对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成本费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期间普外科诊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药物成本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值、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成本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值,以及用药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药物成本费低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普哌拉西林-舒巴坦 细菌性感染 临床疗效 成本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标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10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崇义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患者肺部感染... 目的:分析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崇义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7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占59.17%,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9株(占32.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10株(占8.3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不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的耐药率均高达100.00%,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治疗前应根据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避免因盲目选用抗菌药物诱发更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洪跃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192-193,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期间接收的74例男性膀胱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人,对照组37人,然后对这两个组手术期间生命特征变化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和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期间接收的74例男性膀胱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人,对照组37人,然后对这两个组手术期间生命特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我们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得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异丙酚 膀胱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大黄田七散治疗消化道溃疡37例
14
作者 陈昌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溃疡 大黄田七散 中医药疗法 益气活血 祛瘀生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初次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黄玲 刘娟蓉 +1 位作者 王真 胡慧忠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9期959-96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初次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初次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基... 目的:分析医院初次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初次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贫血、糖尿病、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围术期感染情况等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初次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中有5例发生围术期感染(感染率为3.33%),其中清创后二次缝合4例;5例围术期感染产妇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革兰阴性菌20株和真菌1株;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与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剖宫产类型、羊水污染、合并贫血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身体质量指数≥30、紧急剖宫产、羊水污染为II°/III°是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身体质量指数、剖宫产类型、羊水污染是医院初次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产妇的监测和护理,以减少产妇围术期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剖宫产 围术期感染 病原学分布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贤彬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8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n=21)和... 目的:分析医院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n=21)和未感染组(n=75),采集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情况等资料,分析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结果:21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48.7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5株(占42.8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3株(占8.5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营养情况、手术时长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长>60 min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糖尿病、营养情况、手术时长密切相关,对于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临床应当加强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临床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外科 术后感染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董书航 练继平 董显晟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基础疾病、用药史、骨折类型、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留置导管时长等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15例(18.75%),其中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感染(7例,占46.6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年龄、骨折类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长、留置导管时长、入住ICU与否、是否行骨牵引、合并糖尿病与否、是否使用类固醇激素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75岁、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BMI>24、手术时长>3 h、留置导尿时长>24 h、入住ICU、有骨牵引、合并糖尿病、使用类固醇激素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受年龄、骨折类型、BMI、手术时长、留置导管时长、入住ICU与否、是否行骨牵引、合并糖尿病与否、是否使用类固醇激素等因素影响,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当加强护理和监测,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抑或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应用中医对学龄前儿童的体检
18
作者 罗允洪 刘声玉 +2 位作者 谢爱华 肖青云 张新生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前对儿童的体检都是用西医的观点和手段进行。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些检查结果对儿童体质状况的评估还不那么全面,对指导儿童的保健和抚养还不是那么到位。于是我们设想用中医理论为依据,以望诊为主,依其体征设立为均衡体质,脾... 目前对儿童的体检都是用西医的观点和手段进行。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些检查结果对儿童体质状况的评估还不那么全面,对指导儿童的保健和抚养还不是那么到位。于是我们设想用中医理论为依据,以望诊为主,依其体征设立为均衡体质,脾肺气虚体质和蕴热体质三个证型。在实践操作中是简便易行,对儿童的保健和抚育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学龄前儿童 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模式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
19
作者 黄玲 胡慧忠 杨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76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76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8),均采用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模式,其中观察组联合注射罗哌卡因4 mg,对照组联合注射罗哌卡因3 mg。比较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PCEA药物使用总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镇痛开始时、宫全开时、分娩时两组产妇疼痛情况;同时对比出生后1、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以及PCEA药物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口全开时以及分娩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所有产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所有时间点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EA联合4 mg罗哌卡因更有助于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小镇痛用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阿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