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轴力作用下RC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红 杨浩澜 余依瑾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4,共15页
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一般是通过定轴力作用下梁柱组合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研究,在更真实的变轴力作用下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对4个中间层中节点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变轴力加载试验,除轴力加载... 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一般是通过定轴力作用下梁柱组合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研究,在更真实的变轴力作用下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对4个中间层中节点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变轴力加载试验,除轴力加载制度不同外,试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试验方案及材料强度等级均与课题组已完成的定轴力加载对比试验相同。分析正向加载与负向加载的柱顶水平力、节点剪应力、节点剪切变形、节点内梁纵筋滑移等的差异;将变轴力试件、定轴力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轴力变化对梁柱组合体试件和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加载、轴压力增大时柱顶峰值水平力P_(max)明显比轴压力减小的负向P_(max)更大;正向加载时变轴力试件的节点峰值剪应力τ_(max)与定轴力试件接近,负向加载、轴压力减小时τ_(max)较定轴力试件更低;定轴力试件正向和负向的P_(max)或τ_(max)均分别基本相同;正向加载、轴压力增大时变轴力试件的极限位移Δ_(u)明显比其负向Δ_(u)更小;变轴力试件的正、负向节点内梁纵筋最大滑移变形均小于定轴力试件的梁纵筋滑移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变轴力 节点受剪强度 节点剪切变形 纵筋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雷达的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 被引量:76
2
作者 刘新荣 刘永权 +1 位作者 杨忠平 涂义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1-56,共6页
以地质雷达为超前预报的主要手段,结合TGP206地震反射波法和工程地质调查法,针对某特长隧道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得到了掌子面前方典型不良地质体正演模拟合成图,以此作为地质雷达实际探测图像解译的基础;采... 以地质雷达为超前预报的主要手段,结合TGP206地震反射波法和工程地质调查法,针对某特长隧道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得到了掌子面前方典型不良地质体正演模拟合成图,以此作为地质雷达实际探测图像解译的基础;采用TGP206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掌子面前方100 m范围内进行长距离预报,在接近不良地质体时,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20~30 m范围进行更精确的短距离预报;将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断层破碎带和富水带的预报中,预报结果较为准确,有效指导了隧道的安全施工,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正演模拟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套筒灌浆连接件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郑周练 肖杨 +3 位作者 李栋 田园 谢骁蒙 张婷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主要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梁、柱、剪力墙等截面钢筋的连接,该连接的可靠性是保证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结构整体安全性能的关键,因此,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件的质量检测尤其重要。通过制作包括钢筋偏位和灌浆料混有泡...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主要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梁、柱、剪力墙等截面钢筋的连接,该连接的可靠性是保证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结构整体安全性能的关键,因此,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件的质量检测尤其重要。通过制作包括钢筋偏位和灌浆料混有泡沫颗粒杂质缺陷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试件,使用工业CT对其检测。结果表明CT检测能确定灌浆料中缺陷的位置,定量分析缺陷尺寸、面积和体积的分布规律,确定试件的密实状况以及判定钢筋是否偏位。另外,对试件进行超声波检测和切割检测,并与CT检测结果对比,证明将工业CT用于装配式建筑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件的缺陷检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钢筋套筒 灌浆 连接件 工业CT 缺陷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理论嵌入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
4
作者 吴睿 贾传果 +1 位作者 唐先龙 甘民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6期67-73,共7页
针对TRIZ理论课程专业性强、案例与土木工程关联性差等问题,对TRIZ理论融入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探索研究。首先从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从TRIZ理论程式化、... 针对TRIZ理论课程专业性强、案例与土木工程关联性差等问题,对TRIZ理论融入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探索研究。首先从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从TRIZ理论程式化、专业化、简约化等方面,提出了TRIZ理论与土木工程专业融合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土木工程专业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焊接Q960钢H形截面柱局部稳定设计方法
5
作者 王卫永 杨启波 李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为考察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稳定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经试验数据验证后,分析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构件温度、构件长细比、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等参数对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强度的影... 为考察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稳定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经试验数据验证后,分析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构件温度、构件长细比、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等参数对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轴心受压柱的局部屈曲承载力主要与截面尺寸及构件温度有关。采用多国规范对试验试件的局部屈曲承载力进行计算,发现现有规范的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高温下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承载力的计算。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设计方法,与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不同温度下的局部屈曲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屈曲 高强Q960钢 有限元分析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整体性保护思路与实践——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莉芸 曹馨叶 +2 位作者 吴俐颖 张秋仪 杨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保护传导层级,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分析了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实践:①结合多源数据提炼系统性山水观和山水格局,识别历史文化名镇的区域生境和形态特征。②运用复合技术识别完整性遗产要素,包括自然遗产、物质人居环境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构建关联性保护传导层级。在镇区层级注重价值引领、合理划定空间管控范围;在街巷层级,点线要素联动、系统营造历史城镇景观;在要素层级,分级保护,强调活态传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规划 整体性保护理念 空间管控 山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土石混合体颗粒破碎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刘新荣 涂义亮 +3 位作者 王鹏 钟祖良 唐文斌 杜立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5-143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宏观力学性质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较明显,可分为完全剪断型、表面破裂型和表面研磨型3类;颗粒破碎细观上表现为粗粒组含量降低、细粒组含量增加、中等粒组含量波动变化,统计上表现为级配曲线上移,宏观上表现为低含水率出现应变软化破坏、高含水率出现应变硬化破坏、中等含水率出现塑性应变破坏、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跳跃"和强度非线性特征,本质上是颗粒间接触力作用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果;颗粒相对破碎率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或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呈幂函数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直剪试验 筛分试验 含水率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及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杨忠平 刘树林 +2 位作者 刘永权 何春梅 阳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7-1286,共10页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随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坡体损伤(表现为层面与次级节理的起裂、扩展、贯通)不断累积,造成两类边坡的动力响应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边坡自振频率减低和阻尼比增大是其动力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边坡累积永久位移随着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坡的后缘竖向拉裂缝逐渐向下扩展并与下卧层面连通,边坡主要发生沿层面的整体滑移失稳模式;反倾坡首先在坡肩及坡面出现块体崩落,随后上部岩层逐层剥落,最终形成圆弧形破坏面,边坡以坡肩处发生落石、中上部岩层发生崩塌为主要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微震 顺层坡 反倾坡 动力稳定性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性有限元极限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朝晖 雷坚 +2 位作者 黄景华 程晓辉 张志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5-993,共9页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上下限分析方法,分析了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与3种典型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ELA方法可有效搜索边坡临界滑移面,并给出安全系数的严格上下限。对于简单均质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与极限平衡法结果接近,极限平衡法结果大多位于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内;对于空间变异性较大的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可以有效搜索可能的多种临界滑移面,而极限平衡法则存在显著偏差,且往往高估滑坡风险。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还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分布形式变化显著,仅采用安全系数无法反应这一变化。根据安全系数的分布形式,给出了土性参数设计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极限分析 极限平衡法 空间变异性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刘新荣 李栋梁 +1 位作者 张梁 王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1300,共10页
以取自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 以取自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循环次数(1~20)的增加,泥质砂岩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逐渐降低,峰值应变表现出下降、稳定两个阶段。其微细观结构变化总体上可归纳为整齐致密状、多孔团絮状和开裂紊流状3个阶段。基于离散元软件PFC^(2D),研究了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颗粒的接触网络,力链分布和裂纹分布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的泥质砂岩的莫尔–库仑强度理论表达式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泥质砂岩 力学特性 微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隧道锚承载特性现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新荣 李栋梁 +3 位作者 吴相超 李维树 张锐 傅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了研究高荷载作用下的软岩(泥岩)隧道锚的变形、破坏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以在建的某长江大桥为依托,分别针对泥岩隧道锚自然状态(含水率为5.36%)和浸水状态(含水率为7.39%)的情况,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隧道... 为了研究高荷载作用下的软岩(泥岩)隧道锚的变形、破坏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以在建的某长江大桥为依托,分别针对泥岩隧道锚自然状态(含水率为5.36%)和浸水状态(含水率为7.39%)的情况,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隧道式锚锭同样适用围岩为软弱围岩(泥岩)的情况,可以承受较高的拉拔荷载,采用设计荷载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并可以满足长期稳定性要求。屈服荷载作用以后,泥岩隧道锚的破坏优先沿锚体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破坏后,会引起较大范围的围岩产生大变形。高拉拔荷载作用下,含水率高的泥岩隧道锚的围岩变形较大。考虑江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建议该长江大桥泥岩隧道锚的长期安全系数取为3.5。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软岩 泥岩 缩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联肢墙小跨高比复合斜筋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傅剑平 皮天祥 +2 位作者 韦锋 陈文科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4,共8页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限、强化配箍要求的普通配箍连梁则抗剪能力过低、延性依然不足。为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不需内力或刚度折减的高抗剪能力、高延性、便于施工的小跨高比连梁设计方案。为适应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特征,提出一种由交叉斜筋和上、下L形斜筋复合配筋的新设计方案,并完成19个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剪压比和不同斜筋———L形筋用量比的足尺连梁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配筋的连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剪跨比为0.8~2.5的该类连梁在剪压比高达0.3及以上时仍具有不低于4.0~5.0的位移延性,且施工难度明显降低。这种新的连梁配筋方案可推荐用于高抗震等级的建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 小跨高比连梁 抗震抗剪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F模型在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军保 刘新荣 +1 位作者 李鹏 郭建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5,共5页
在分析了采空区地表沉降规律和MMF生长曲线模型特点后,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MF模型的地表沉降时间函数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采空区地表沉... 在分析了采空区地表沉降规律和MMF生长曲线模型特点后,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MF模型的地表沉降时间函数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采空区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地表沉降量,且在实测数据量合适的情况下,模型预测结果比实测结果略微偏大,这在工程上是偏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F模型 采空区 地表沉降 预测 时间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下钢结构工字形压弯构件焊接加固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元清 蒋立 +1 位作者 戴国欣 张天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7,共8页
为研究钢结构压弯构件在负载下焊接加固过程的热影响以及不同初始负载对焊接加固后受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压弯钢柱的静力试验.被加固钢柱均为工字形双轴对称截面,置于顶端面内自由面外平动约束、底端固接的边界条件下,柱顶固定面内偏心... 为研究钢结构压弯构件在负载下焊接加固过程的热影响以及不同初始负载对焊接加固后受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压弯钢柱的静力试验.被加固钢柱均为工字形双轴对称截面,置于顶端面内自由面外平动约束、底端固接的边界条件下,柱顶固定面内偏心距按四档不同初始负载分别进行.采用翼缘外对称贴焊钢板加固方案,材料类型均为Q345B级普通碳素钢.研究了负载下焊接加固过程构件的位移变化、腹板焊接应力应变重分布、加固后失稳破坏模式及稳定承载力.结果表明:加固焊接次序决定了焊接残余变形及焊接应变重分布的发展机理;初始负载影响焊接残余变形大小;而焊接热输入和初始负载大小共同影响荷载-位移曲线的焊接平台段宽.较小的初始负载几乎不影响承载力,而较大的初始负载明显对承载力不利.此外,初始几何缺陷也影响加固后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加固 工字形截面 负载焊接 压弯构件 静力试验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松动圈形成机理的动静力学解析 被引量:53
15
作者 陈建功 贺虎 张永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64-1968,共5页
考虑巷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静力作用,提出了围岩松动区包含破碎区和塑性软化区两个部分。首先在围岩的瞬间卸载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下,巷道周边围岩产生张拉裂隙破坏区,随后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产生拉剪复合破坏形成破碎区。塑性软... 考虑巷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静力作用,提出了围岩松动区包含破碎区和塑性软化区两个部分。首先在围岩的瞬间卸载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下,巷道周边围岩产生张拉裂隙破坏区,随后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产生拉剪复合破坏形成破碎区。塑性软化区是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随围岩变形的增大逐渐形成的。同时,根据弹性力学知识,得到巷道围岩由于开挖扰动和原岩应力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场和位移场,提出了破碎区半径的求解方法。根据破碎区围岩应力的分布及残余强度理论,得到破碎区对塑性软化区的支撑反力,再利用塑性区的应力计算公式,得到了确定围岩松动区半径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与实际监测对比表明,松动区的半径与现场实际观测到的结果吻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松动圈 动力学 静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次微小地震下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新荣 何春梅 +3 位作者 刘树林 刘永权 路雨明 谢应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0-438,共9页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在不断地震作用后,边坡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上升,自振频率下降的速度随加载次数和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加载阶段,边坡坡面PGA放大系数不断降低,动力响应呈现减弱趋势;弱层成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优势区域;边坡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为分段式的滑移破坏过程,上部软、硬层滑落后,剩余滑体沿着由上部弱层剪切裂缝、中部硬层次级节理拉裂缝和下部弱层剪切裂缝贯通形成的滑移面滑移破坏;UDEC数值模拟表明顺倾软硬互层边坡的累积永久位移随微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研究成果对库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顺倾软硬互层边坡 振动台试验 UDEC离散元模拟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地震作用下我国“强柱弱梁”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红 朱振华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4,共7页
以往研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时一般基于平面分析模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影响未引起重视。严格按中国规范设计出5个不同地震烈度分区的规则空间框架,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 以往研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时一般基于平面分析模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影响未引起重视。严格按中国规范设计出5个不同地震烈度分区的规则空间框架,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柱在双向弯曲和变化轴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对五个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反应分析。结果表明,7度0.1g区三级抗震空间框架形成了柱铰为主的混合耗能机制,7度0.15g区三级抗震空间框架少量楼层发生了层侧移反应,8度0.2g区、0.3g区二级抗震空间框架均是部分楼层出现明显层侧移反应的典型柱铰机制,9度0.4g区一级抗震空间框架则形成了梁铰、柱铰均较严重的梁柱铰混合机制。五个空间框架在双向地震下的塑性铰分布特征均比相应平面框架更不利。我国不同烈度区、不同抗震等级的空间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形成了不同的的塑性铰耗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三维框架 双向水平地震 强柱弱梁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特性及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景华 陈朝晖 +2 位作者 莫玻 刘石虎 叶遇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0,共8页
土性参数的变异性及其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影响较大,而目前对此研究不足。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研究了极限状态方程、土性参数变异性及其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比较了概率可靠度与非概率可靠度对... 土性参数的变异性及其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影响较大,而目前对此研究不足。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研究了极限状态方程、土性参数变异性及其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比较了概率可靠度与非概率可靠度对可靠指标的计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概率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简化Bishop法比瑞典条分法更合理;当参数分布形式无法准确描述时可保守假设参数c、φ分别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学生-T分布。非概率可靠度分析方法能简单有效地解决参数样本少、分布形式难于确定的问题,是概率可靠度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可靠性 一次二阶矩法 变异性 瑞典条分法 简化BISHOP法 学生-T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层砂岩渗流–应力–损伤渐裂过程的渗透特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先珊 王科 许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84-1592,共9页
低渗储层采收率的准确评价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重要理论基础,有效揭示开采过程诱发岩体渐裂的渗透性演化机理至关重要。以低渗储层砂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荷载组合下岩体裂纹的发展规律,研究渗流–应力–损伤破裂过程中渗透率与裂纹... 低渗储层采收率的准确评价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重要理论基础,有效揭示开采过程诱发岩体渐裂的渗透性演化机理至关重要。以低渗储层砂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荷载组合下岩体裂纹的发展规律,研究渗流–应力–损伤破裂过程中渗透率与裂纹状态的关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由于岩石内部孔隙及微裂隙的压密,渗透率减小;随着环向裂纹应变增大,岩石内部裂纹开始稳定扩展,渗透率缓慢增大,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纹加速扩展导致渗透率快速增大;最后断裂面发生相对滑移,岩石碎屑堵塞原有的渗流通道,渗透率下降。基于试验结果,运用理论方法研究不同荷载下的岩体损伤特征,建立损伤变量与裂纹环向变形的关联性,推导岩体渗透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式,描述岩体渗流–应力–损伤渐裂中的渗透特性,揭示低渗储层砂岩的渗透率演化机理。其研究成果可为低渗砂岩储层开发过程的优化及产能预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对确保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砂岩 渗透率 渗流–应力–损伤 裂纹状态 演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及分步张拉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新荣 刘永权 +1 位作者 康景文 杨忠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94-1801,共8页
针对基坑工程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特殊性,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分级张拉直至破坏过程中锚索锚固体上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张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锚索预应力在基坑... 针对基坑工程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特殊性,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分级张拉直至破坏过程中锚索锚固体上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张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锚索预应力在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一次张拉和分步张拉两种方案下支护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锚索锚固体前端的脱黏滑移是锚索初期张拉锁定损失的重要原因,张拉荷载越小、循环张拉次数越多,锚索的初期损失率越低;对于多排锚索支护桩,上排锚索预应力会因下排锚索施加而减小,而在整个开挖过程中,锚索预应力呈现波动增大的趋势;通过采取分步张拉控制措施,锚索预应力的张拉锁定及开挖损失均得以明显改善,支护桩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更趋合理,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损失 张拉锁定 分步张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