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剂量胸部CT在肺小结节随诊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孙赟 纪淙山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管电压80 kV结合深度学习迭代重建技术(AIIR)对体检患者的肺结节随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4例体检患者(共508个结节)在管电压80 kV结合AIIR及管电压120 kV的胸部CT图像,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 目的探讨管电压80 kV结合深度学习迭代重建技术(AIIR)对体检患者的肺结节随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4例体检患者(共508个结节)在管电压80 kV结合AIIR及管电压120 kV的胸部CT图像,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并采用4分法对两种图像质量结果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按照密度将508个结节分为实性、亚实性及钙化三组,分别比较其在不同管电压下结节直径及体积的差异。结果与管电压120 kV组比较,80 kV组DLP、CTDIvol、ED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结节在两种管电压下的直径与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电压80 kV结合AIIR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准确地评估肺结节的直径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剂量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太赫兹超材料对于生物组织切片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丛梦杨 石文洁 邱建峰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非电离、无标签、实时等优点,因此在该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解决介电常数相近的生物组织之间的区分问题,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具有Fano共振特性的超材料,并进行太赫兹反射成像实验。模拟和实验结果显示,... 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非电离、无标签、实时等优点,因此在该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解决介电常数相近的生物组织之间的区分问题,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具有Fano共振特性的超材料,并进行太赫兹反射成像实验。模拟和实验结果显示,在0.82 THz下,该超材料的反射灵敏度达到132 GHz/RIU。该超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标准成像分辨率板的对比度,还可以将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之间对比度提高约7.5%。这些结果表明,该超材料能够显著提高生物组织切片图像的对比度,为今后太赫兹应用于临床组织样本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表面 灵敏度 生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迭代重建算法的肺结节评估效果分析
3
作者 杨名昊 韩义成 +1 位作者 刘洪武 侯庆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5-77,86,共4页
目的 以联影uCT968螺旋CT为例,分别利用深度学习迭代重建算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IIR)和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重建图像,并应用肺结节评估软件分析AIIR对肺结节评估性能... 目的 以联影uCT968螺旋CT为例,分别利用深度学习迭代重建算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IIR)和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重建图像,并应用肺结节评估软件分析AIIR对肺结节评估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胸部平扫检查的有肺磨玻璃结节患者67例,分析患者的首次CT图像,所有病例的原始图像均采用观察组AIIR算法和对照组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对两种重建图像分别使用人工智能肺结节评估软件进行评估,比较两者的结节评估结果、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 CNR)并统计有效辐射剂量,评估图像质量对智能分析算法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对其中56例体积小于150 mm3的磨玻璃结节分析结果显示:AIIR算法对磨玻璃结节的识别率优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AIIR算法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中,选用AIIR算法有利于提高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识别率。另外,AIIR算法的低剂量扫描可以降低医源性辐射剂量,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半定量参数在同时累及宫体宫颈的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盼盼 齐先龙 +3 位作者 张琳 张天然 陈方方 赵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 探讨评估DCE-MRI半定量参数在同时累及宫体宫颈的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1例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同时累及宫体宫颈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8例为宫颈癌,33例为子宫内膜癌,分析两种疾病的时间-信... 目的 探讨评估DCE-MRI半定量参数在同时累及宫体宫颈的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1例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同时累及宫体宫颈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8例为宫颈癌,33例为子宫内膜癌,分析两种疾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峰值时间、斜率值、强化率、廓清率)。结果 宫颈癌的曲线斜率值、强化率高于子宫内膜癌(P<0.05);宫颈癌的廓清率小于子宫内膜癌(P<0.05);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曲线类型、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用于同时累及宫体宫颈的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宫颈癌的曲线斜率值、强化率高于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的廓清率小于子宫内膜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半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I探讨面肌痉挛患者胼胝体亚结构区域完整性的损伤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天然 齐先龙 +5 位作者 李蕊 罗玉婷 赵传 陈方方 金宇华 徐盼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832-1835,1863,共5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的胼胝体是否存在亚结构区域微观结构完整性的损伤。方法选取30例HFS患者(HFS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并重...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的胼胝体是否存在亚结构区域微观结构完整性的损伤。方法选取30例HFS患者(HFS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并重建胼胝体,根据解剖学标志将其分为膝部、体部、压部三个亚结构区域。测量HFS患者各亚结构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率(AD)、径向扩散率(RD)及平均扩散率(MD)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具有组间差异的DTI参数与病史、痉挛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FS患者胼胝体的膝部、体部及整体FA值减低,RD值及MD值增加。患者病程、痉挛程度与胼胝体体部及整体的FA值呈负相关。结论面肌痉挛患者的胼胝体存在广泛损伤,主要表现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的髓鞘受损,可能与病程长短及痉挛严重程度都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 Web的DSA信息管理与图像分析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超 孟庆民 +4 位作者 王力 姚吉进 宗宝良 郭永新 焦青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信息管理与图像分析系统,以实现对DSA图像信息的科学管理以及图像数据的高效处理。方法在Windows 7环境下,基于Java Web采用JSP和Servlet技术在网络上架构一个动态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 目的建立一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信息管理与图像分析系统,以实现对DSA图像信息的科学管理以及图像数据的高效处理。方法在Windows 7环境下,基于Java Web采用JSP和Servlet技术在网络上架构一个动态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系统,以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以MySQL为数据库开发平台,Tomcat网络信息服务作为应用服务器,并嵌入Matlab语言实现图像分析。结果系统包括图像信息管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高级检索和临床数据管理五大模块,可实现对患者基本检查信息及DSA图像信息的存储、高级查询、删除、保存、统计以及图像处理。结论系统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将助于开展DSA相关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MYSQL JAVA Web 数据库 信息管理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图像冠状动脉血管夹角的测量
7
作者 王力 孟庆民 +4 位作者 孙超 郭永新 姚吉进 宗宝良 焦青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进行处理,获取DSA图像中冠状动脉血管的分叉点及中心线,实现对冠状动脉血管夹角的测量。方法在Matlab平台上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Hessian矩阵提取冠状动脉血管的中心线...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进行处理,获取DSA图像中冠状动脉血管的分叉点及中心线,实现对冠状动脉血管夹角的测量。方法在Matlab平台上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Hessian矩阵提取冠状动脉血管的中心线,通过该中心线矩阵获取血管分叉点及分支血管上两个点的坐标,利用该三点求得冠状动脉血管夹角的平均值。结果对于随机抽取的DSA图像,均可获得高精度的冠状动脉血管中心线及夹角的值。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夹角的自动准确测量,可为操作人员确定体位设置提供线索,还可为临床科研及教学服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图像处理 中心线 血管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