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阮桂萍 蔡芳 +1 位作者 黄咏梅 赵承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疑似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40例,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水平分析CT表现特征。结果感染... 目的探讨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疑似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40例,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水平分析CT表现特征。结果感染组患儿的CT诊断与MP-IgM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CRP含量亦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CT诊断、MP-IgM检测、WBC含量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为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CRP的统计结果接近0.05,可认定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为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部CT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合WBC、CRP含量,可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IgM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后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阮桂萍 蔡芳 +1 位作者 黄咏梅 赵承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对症治疗,并分别进行阿奇霉素注射液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对症治疗,并分别进行阿奇霉素注射液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胸部CT表现、血清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部CT特征中病变构成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PCT、LDH、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胸部CT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甲基泼尼松龙 阿奇霉素注射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早期诊断13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咏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0期177-177,共1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川崎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眼球结合膜充血11例,口唇充血皲裂10例,杨梅舌8例,皮疹9例,手足肿胀7例,淋巴结肿大4例,肛周脱屑6例。13例外周血白...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川崎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眼球结合膜充血11例,口唇充血皲裂10例,杨梅舌8例,皮疹9例,手足肿胀7例,淋巴结肿大4例,肛周脱屑6例。13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8例血红蛋白降低,13例血小板升高,14例血沉增快,14例C反应蛋白升高。所有病人均在病程10d内确诊,12例病人接受随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2例,但在6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典型KD的诊断主要根据患儿具有5d以上的发热,并具有5项主要临床特征中的4项。临床上难以解释的发热,如仅伴有部分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依据,但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反应,应考虑不完全川崎病的可能,积极使用ASP+IVIG治疗。在病程10d内给予ASP+IVIG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断 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春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9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12、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2、Ig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25±0.64)、(4.56±0.93)、(3.24±0.74)、(5.35±0.9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8±0.82)、(6.33±1.12)、(4.96±0.94)、(6.17±1.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2的表达,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 布地奈德 干扰素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