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医院护士护理研究自我效能与组织支持感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范家莉 方继红 +3 位作者 姚小燕 张驰英 汪云云 孔姮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5-67,8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护士护理研究自我效能与组织支持感的现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儿童医院护士科研管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研究自我效能量表及组织支持感量表对1所儿童医院护士491人进行问卷调査。结果护...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护士护理研究自我效能与组织支持感的现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儿童医院护士科研管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研究自我效能量表及组织支持感量表对1所儿童医院护士491人进行问卷调査。结果护士护理研究自我效能总均分为(2.50±0.97)分,组织支持感总均分为(3.17±0.94)分;护理科研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组织支持感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儿童医院护士护理研究自我效能有待提高,组织支持感尚不足,其护理研究自我效能与组织支持感相关。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组织支持的作用,以提高护士护理研究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护理研究 自我效能 组织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开塞露保留灌肠在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云霞 周婷婷 +1 位作者 戚士芹 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0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开塞露保留灌肠在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因便血待查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患儿实施的肠道准备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早期开塞露保留灌肠在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因便血待查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患儿实施的肠道准备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肠道准备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开塞露保留灌肠的方法,使用波士顿肠道评分量表(BBPS)进行肠道清洁度评分。比较两组患儿肠道清洁度、肠镜检查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BBPS总分为(7.39±1.06)分,肠道合格率为93.1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肠镜检查时间为(15.7±6.97)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开塞露保留灌肠能提高儿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质量,缩短肠镜检查时间,且不会增加患儿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灌肠 开塞露 儿童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效果
3
作者 姚杰 刘永 +1 位作者 孙军 袁毅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联合手术(桡骨头切开复位+尺骨近端斜行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石膏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肘关节屈... 目的探讨一期联合手术(桡骨头切开复位+尺骨近端斜行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石膏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活动、影像学肱桡关节复位情况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采用Mackay标准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1个月(3~12个月),尺骨截骨端术后8~10周均获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采用Mackay标准评价:优13例(65%)、良6例(30%)、差1例(5%),优良率95%。术后影像学均示肱桡关节复位良好。结论一期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肱桡关节复位效果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联合手术 孟氏骨折 陈旧性 肘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式支气管镜对儿童咯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作用
4
作者 刘莉萍 杨泽玉 +4 位作者 王玉 梁磊 王彦 杨莹莹 王汉久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探讨软式支气管镜(FB)对儿童咯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咯血患儿的FB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引起咯血的病因分别为支气管、肺部炎症41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 目的探讨软式支气管镜(FB)对儿童咯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咯血患儿的FB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引起咯血的病因分别为支气管、肺部炎症41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5例,肺血管畸形15例,支气管扩张症12例,支气管异物6例,气管内肿瘤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2例,呼吸道畸形2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血管畸形1例,肺脓肿1例,肺挫伤1例,病因不明5例,病因诊断阳性率为95.15%。17例患儿镜下有活动性出血,局部止血治疗有效;6例支气管异物经FB取出后咯血消失;1例气管内肿瘤经FB冷冻治疗,瘤体消失,咯血停止。1例术中并发短暂低氧血症,予以吸氧后改善。结论FB不仅有助于儿童咯血的病因诊断,部分病例可以用于治疗,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镜 病因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用药联合浸润局部麻醉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靖 段明霞 +2 位作者 程乐梅 成娟 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1年第8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用药联合浸润局部麻醉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拟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的109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 目的探讨表皮用药联合浸润局部麻醉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拟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的109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穿刺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 h后按流程置管;观察组穿刺前同对照组,穿刺后扩皮前在穿刺点上方皮内及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0.2 mL。采用FLACC评分量表在穿刺时、扩皮时、插管鞘送入和退出血管时分别进行评分,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在操作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分值。结果PICC穿刺时,观察组患儿FLACC评分为(2.15±0.98)分,对照组为(2.44±0.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皮、插管鞘送入及退回血管时,观察组患儿FLACC评分为(1.76±0.69)、(2.24±0.99)和(1.42±0.6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方法和时间对疼痛评分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儿操作后疼痛程度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中重度疼痛程度(10.90%)低于对照组(35.18%)。结论采用局部涂抹表皮麻醉剂,联合操作中使用浸润局部麻醉方式镇痛可有效降低儿童PICC置管操作引起的疼痛,促进患儿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血液肿瘤患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疼痛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肌张力低下新生儿32例的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邓璐瑶 叶超群 +5 位作者 代青梅 王昶 胡晓峰 王燕 张健 黄会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的致病性基因突变特点、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疾病及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以肌张力低下为主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的致病性基因突变特点、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疾病及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以肌张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研究共纳入32例患儿,均有肌张力低下表现,其中中枢性肌张力低下20例(62.5%),周围性肌张力低下12例(37.5%)。经基因测序后共发现21种疾病,26种基因型,其中新发突变来源的基因型有14种(RIT1、KRAS、BRAF、PHOX2B、HNRNPK、RAI1、KMT2D、OTC、AHDC1、DMD、COL12A1、MT-ATP6、FLNC、RYR1)。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死亡20例。结论先天性肌张力低下病因复杂,基因测序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扩宽先天性肌张力低下的表型-基因型谱,替代部分侵入性检查,同时指导临床管理以及家庭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张力低下 新生儿 基因检测 遗传性疾病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罕见基因位点突变的新生儿先天性肌病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
7
作者 叶超群 代青梅 +2 位作者 邓璐瑶 张语 黄会芝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55-59,共5页
目的分析4例罕见基因位点突变的新生儿先天性肌病(CM)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突变基因表型。结果4例CM患儿均为新生儿期发病... 目的分析4例罕见基因位点突变的新生儿先天性肌病(CM)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突变基因表型。结果4例CM患儿均为新生儿期发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减低,肌酸激酶轻度升高,预后差。基因测序显示,COL12A1基因c.7622(exon49)C>T,p.S2541F的错义突变,NEB基因c.25288C>T(p.Arg8430)的无义突变及c.2783delC(p.Pro928fs)移码突变,FLNC基因c.4021(exon23)C>T(p.R1341X,1385)的错义突变,UNC45B基因c.2591(exon20)A>C(p.H864P),c.2357(exon18)T>A(p.M786K)的错义突变,均为罕见变异及致病基因,其中3个错义突变、1个无义突变合并移码突变。结论罕见基因位点突变致新生儿CM临床表现均有异质性,表现为肌张力及肌力的严重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分别发现FLNC基因、UNC45B基因、NEB基因、COL12A1基因4个罕见新发位点突变,其中3个错义突变、1个无义突变合并移码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先天性肌病 新生儿 FLNC基因 UNC45B基因 NEB基因 COL12A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因与治疗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白传卿 陈文建 +4 位作者 孙军 刘永 谢康 马海龙 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2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15例患儿平均随访(34.93±10.63)个月,再次手术后患儿髋臼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0.0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73.33%。结论DDH术后髋臼残余畸形通过再次手术治疗骨盆截骨,临床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发育不良 骨盆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术后肺静脉梗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胡根源 丁力 +3 位作者 张峰 胡英超 马佳佳 张海永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纠治术的特点及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PVO)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医院病历系统中调取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94例TAPV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纠治术的特点及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PVO)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医院病历系统中调取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94例TAPV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56例)和Sutureless术式组(38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特点及术后PVO发生情况,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术后PVO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患儿术后PVO的总发生率为9.6%(9/94),常规手术组和Sutureless术式组的肺静脉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6%(1/38)和14.3%(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Sutureless术式组术后发生PVO的风险低于常规手术组(HR:0.171,95%CI:0.112~0.291,P=0.015)。此外,术前肺静脉梗阻/狭窄(HR:4.373,95%CI:1.083~17.313,P<0.05)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HR:10.571,95%CI:1.310~87.032,P<0.05)是患儿发生术后PVO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PVO和长时间阻断主动脉均是TAPVC术后发生PVO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Sutureless术可明显降低患儿术后PVO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引流 完全性 Sutureless术 肺静脉梗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鱼爽 吴璐璐 +3 位作者 汪晓翠 叶小飞 杨阳 杨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S)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IS患儿68例,根据ACTH治疗后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n=41)、有效组(n=9)、无效组(n=18)。分析三组患儿入院时的临... 目的: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S)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IS患儿68例,根据ACTH治疗后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n=41)、有效组(n=9)、无效组(n=18)。分析三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结果。结果:ACTH治疗IS的总有效率为73.53%。三组患儿病程、治疗前发育情况、脑电图是否典型高度失律、放电侧别(偏侧/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2.396,P=0.002;χ^(2)=7.252,P=0.023;χ^(2)=25.327,P=0.000;χ^(2)=22.350,P=0.000);三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ACTH是否首选、出生史有无异常、脑电图背景、纺锤波、放电部位(限局/广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缓解组与无效组病程、脑电图是否典型高度失律、放电侧别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b=2.926,P=0.018;b=2.148,P=0.032;b=-3.069,P=0.009)。结论:病程短、脑电图表现为典型高度失律、双侧放电的IS患儿经ACTH治疗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痉挛症 疗效 脑电图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对急性肾损伤小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永林 徐达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8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花青素对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2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花青素组、脂多糖组、脂多糖+花青素组,给予相应干预后取肾组织及血标本,检测肾组织... 目的:研究花青素对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2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花青素组、脂多糖组、脂多糖+花青素组,给予相应干预后取肾组织及血标本,检测肾组织MDA、SOD、T-AOC水平及肾功能。结果:应用脂多糖后小鼠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增高,而经花青素干预后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青素组与对照组MDA、SOD、T-AO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脂多糖后MDA含量增加,SOD、T-AOC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花青素干预后脂多糖+花青素组MDA含量下降,SOD、T-AOC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青素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肌酐、尿素氮水平,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花青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加温方式预防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姚小燕 张驰英 +1 位作者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0年第9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两组患儿体温... 目的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低体温 婴儿 充气加温毯 电阻升温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建 徐达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1月诊断为HSPN并行肾活检的患儿174例,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尿蛋白定量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HSPN患儿男性多见,冬春季发病多见,上...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1月诊断为HSPN并行肾活检的患儿174例,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尿蛋白定量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HSPN患儿男性多见,冬春季发病多见,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发病诱因。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最常见;病理等级以Ⅱ、Ⅲ级多见。HSPN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尿蛋白定量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HSPN患儿血尿和蛋白尿最常见;病理类型以Ⅱ、Ⅲ级最常见;患儿临床症状、尿蛋白定量与HSPN肾脏损害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临床表现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胸患儿术后急性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腊梅 江秀 +1 位作者 徐萍萍 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1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术后急性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胸外科行漏斗胸微创矫正(Nuss)术的163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2)与对照组(n=81)。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疼痛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术后急性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胸外科行漏斗胸微创矫正(Nuss)术的163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2)与对照组(n=81)。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疼痛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急性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率、情绪睡眠情况、住院天数及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疼痛干预方法和时间对VA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患儿情绪评分、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率、睡眠质量评分、家属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疼痛护理可有效降低漏斗胸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改善患儿术后情绪及睡眠,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手术 急性疼痛 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继红 肖玉梅 +4 位作者 武凤芹 左淑娟 尹莹 叶宏武 孙军 《安徽医学》 2019年第9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骨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行Ⅰ期联合(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短缩内翻截骨+钢板内固定+石膏术)手术的54例...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骨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行Ⅰ期联合(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短缩内翻截骨+钢板内固定+石膏术)手术的5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测得最低核心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其中低体温组29例,正常体温组25例,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寒战、术后发热、术后切口出血、呼吸道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体温组患儿术中寒战发生率为55.17%,术后发热发生率为68.97%,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41.38%,会阴部肿胀发生率为44.83%,均高于正常体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存在组别效应(F=76.669,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术中低体温组患儿一般在手术开始后30min发生低体温;不同时间点测量的体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337,P<0.001),但这种体温随着手术时间的改变现象因分组不同而不同(F=22.645,P<0.001)。低体温组患儿术后切口出血和术后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3.79%、17.24%,均高于正常体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可增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寒战、术后发热及术后呼吸道感染、术后会阴部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术中低体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转归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琴 范家莉 +5 位作者 卢林阳 王燕 王宏琴 芦玮玮 胡晓静 方继红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的临床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38例ELBW、VLBW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儿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临床转归与胎龄、...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的临床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38例ELBW、VLBW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儿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临床转归与胎龄、体质量、双胎或多胎、母亲围产期病史以及母亲既往病史有关(P<0.05)。患儿体质量、双胎或多胎为负性临床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母亲围产期病史中胎膜早破是负性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LBW与VLBW的生存率较低、并发症多,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多。在提高临床诊疗和护理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治疗及护理宣教,及早发现影响ELBW与VLBW临床结局的不利因素,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附43例分析)
17
作者 刘西芳 戴立英 赵钰玮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6期57-59,共3页
目的 总结43例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A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儿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4例患儿社会性别为男性,生物学染色体显示为46,XX;首次就诊年龄为生后2 h~28 d;首要就诊原因... 目的 总结43例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A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儿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4例患儿社会性别为男性,生物学染色体显示为46,XX;首次就诊年龄为生后2 h~28 d;首要就诊原因为纳差和(或)呕吐15例(34.88%),色素沉着3例(6.98%),血筛异常5例(11.63%),外生殖器畸形3例(6.98%);皮肤色素沉着33例(76.74%),两性畸形7例(16.28%)。高钾低钠血症29例(67.44%),17-羟孕酮升高33例(76.74%),总睾酮升高20例(46.5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30例(69.77%),皮质醇降低10例(23.26%),肾上腺增大14例(32.56%);其中进行基因检测11例(25.58%)。43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查均诊断为CAH;进行基因检测患儿中,基因检测分型为肾上腺脑白质发育不良1例、XP21综合征1例、CYP21A2型9例。结论 CAH患儿皮肤有色素沉着、纳差和(或)呕吐合并电解质紊乱、外阴畸形等,诊断需检查17-羟孕酮、总睾酮、ACTH、皮质醇、醛固酮等,进一步明确分型需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皮质醇缺乏症 醛固酮减少症 雄激素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