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李淼 陈先玉 +1 位作者 潘月敏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247-247,250,共2页
针对安徽农业大学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材编写、实验条件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实习加强,以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 针对安徽农业大学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材编写、实验条件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实习加强,以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采后病害防治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席银宝 凌传秀 +1 位作者 杨梅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820-3821,共2页
结合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体制改革的实际,从更新应用型人才观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制订并实施突出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构建满足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体制改革的实际,从更新应用型人才观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制订并实施突出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构建满足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设计适应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阐述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以促进植物保护专业更好更快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昆虫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晓明 李世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55-5456,共2页
在分析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普通昆虫学实验 植物保护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月敏 郭敏 +3 位作者 李茂业 操海群 檀根甲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5期218-220,共3页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目的,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建设为着力点,以科研和教学研究为基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人才培养规格为标准,以"校院站企"四级平台为依托,积极打造模块化...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目的,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建设为着力点,以科研和教学研究为基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人才培养规格为标准,以"校院站企"四级平台为依托,积极打造模块化实践课程,逐步推动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搭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表明,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 实践课程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汪章勋 李淼 檀根甲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312-313,共2页
分析了植保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病害流行学 植物保护 教学改革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孢子捕捉和监测—助力植物病害管理
6
作者 王奥霖 范洁茹 +7 位作者 徐飞 陈莉 曹世勤 王万军 孙振宇 刘伟 胡小平 周益林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作为监测空气中病菌孢子量的有效手段,可为种植者或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病害风险的早期预警信息,辅助病害管理决策。近年来,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其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植物病害流行病学、病原体生物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对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以及利用该技术获得的数据改善病害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应用病菌孢子捕捉和监测技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新技术和改善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共享效率,实现病菌孢子捕捉的监测预警技术网格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流行学 空气生物学 病菌孢子捕捉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 病害管理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淼 檀根甲 +2 位作者 丁克坚 高智谋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280-8281,共2页
介绍了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重点包括:优化面向21世纪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实施创新创业"双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多媒体网络化... 介绍了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重点包括:优化面向21世纪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实施创新创业"双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建设,加快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丁婷 江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97-4298,共2页
介绍了《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概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并分析了已经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实验教学方法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种类记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唐玉 吴慧平 +3 位作者 胡培 王辉 叶春莉 马慧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利用Cobb过筛法分离合肥市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属线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用de Man法观察并测计形态特征,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将大蜀山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鉴定为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abunaamai、非洲螺旋线虫H.africanus、H.mucron... 利用Cobb过筛法分离合肥市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属线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用de Man法观察并测计形态特征,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将大蜀山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鉴定为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abunaamai、非洲螺旋线虫H.africanus、H.mucronatus和假强壮螺旋线虫H.pseudorobustus,除假强壮螺旋线虫外,均为安徽省首次记录,H.africanus和H.mucronatus为国内首次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线虫 形态学 种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对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及对成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莹莹 邵云飞 +4 位作者 杨浩岚 曹付 刘苏 李茂业 李世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6,202,共6页
为明确肉桂醛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各发育阶段的杀虫活性及对成虫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肉桂醛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及24 h致死中浓度熏蒸后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 为明确肉桂醛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各发育阶段的杀虫活性及对成虫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肉桂醛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及24 h致死中浓度熏蒸后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肉桂醛的熏蒸效果与其浓度和赤拟谷盗发育阶段有关,肉桂醛2.5μL/L熏蒸72 h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好,幼虫次之。在24 h致死中浓度处理下,赤拟谷盗成虫体内SOD、POD、CAT活性分别在48、12 h和36 h达到最高,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1.03倍和1.96倍。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成虫POD活性在处理36 h后低于对照,SOD、CAT活性分别在处理36~60 h和24~48 h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经肉桂醛熏蒸处理后,赤拟谷盗成虫体内动态平衡受到破坏,进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肉桂醛对赤拟谷盗的生物防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赤拟谷盗 熏蒸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甜瓜和栝楼蔓枯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有效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智杰 张雷 +2 位作者 宋江华 傅敏 张立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6,共9页
为明确安徽舒城和巢湖地区甜瓜和栝楼蔓枯病的病原菌种类,2021—2022年对该地区的甜瓜和栝楼蔓枯病的病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利用柯赫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以及ITS、LSU和TUB2多位点序列分析,确定引... 为明确安徽舒城和巢湖地区甜瓜和栝楼蔓枯病的病原菌种类,2021—2022年对该地区的甜瓜和栝楼蔓枯病的病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利用柯赫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以及ITS、LSU和TUB2多位点序列分析,确定引起甜瓜及栝楼蔓枯病的病原菌为亚隔孢壳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代表性菌株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咪鲜胺对其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在0.010 6~0.043 8μg·mL^(-1),可优先选择这两种药剂进行轮换使用防治该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栝楼 蔓枯病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稻田杂草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12
作者 何振辉 黄超 +7 位作者 赵宁 毕亚玲 潘月敏 廖敏 张勇 吴向辉 周凤艳 姚卫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4,共9页
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地处南北过渡带,滨江临淮,区位优势明显,地理、气候环境多样,不同水稻种植区逐渐形成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杂草稻Oryza sativa等一种或多... 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地处南北过渡带,滨江临淮,区位优势明显,地理、气候环境多样,不同水稻种植区逐渐形成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杂草稻Oryza sativa等一种或多种恶性杂草为主的差异性分布群落,且伴随耕作及生产活动不断发生演替,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安徽省稻田杂草防除仍以化学防控为主,单一化学除草剂常年高频超量使用现象突出,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使水稻稳产增收、杂草可持续防控等面临严峻的挑战。笔者在前期跟踪监测和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对安徽省稻田杂草发生、为害及防控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安徽省当前稻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部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稻田杂草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水稻 安徽省 发生现状 化学防控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对异囊地蛛的驱避作用
13
作者 韦道奎 裴洲洋 +6 位作者 唐庆峰 李晨 张丽娜 朱启法 许大凤 王芳 周本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14-116,共3页
[目的]寻找烟田蜘蛛卵囊类异物防控新方法。[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法和滤纸药膜法研究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对异囊地蛛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不同体积... [目的]寻找烟田蜘蛛卵囊类异物防控新方法。[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法和滤纸药膜法研究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对异囊地蛛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不同体积比复配对异囊地蛛均具有很好的驱避作用,其中体积比8∶2∶3的驱避效果最好,达91.67%,且72 h内均有显著驱避效果。[结论]3-甲基二十烷、桉油烯醇和野菊花精油3种植物源物质复配作为高效植物源驱避剂防治烟田蜘蛛卵囊类异物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物质 异囊地蛛 Y型嗅觉仪 滤纸药膜法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传广 吴慧平 +1 位作者 檀根甲 王月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小麦 田间分布 孕穗数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对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震 徐丽 朱晓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了测定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其他物种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喜旱莲子草的不同生境内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其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盖度,检测了喜旱莲子草的植株茎长、分枝数、叶长、叶宽、节间距等形态指标,分析了该入侵... 为了测定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其他物种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喜旱莲子草的不同生境内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其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盖度,检测了喜旱莲子草的植株茎长、分枝数、叶长、叶宽、节间距等形态指标,分析了该入侵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重要值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湿生环境中,喜旱莲子草的生长状态较好,植株的茎长、叶面积和节间距等均与其他生境中的植株呈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人为干扰较强生境中(农田、路边)的植株叶面积和节间距明显较其他生境中的相应指标减小或者缩短。2)当喜旱莲子草的重要值超过一定值(60.96%)时,群落内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影响了群落内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即当该入侵植物形成一定的优势时,将导致群落内其他物种的减少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生境 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立新 张军 +1 位作者 王建华 檀根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6,共4页
为明确安徽玉米小斑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从安徽省的主要玉米产区分离到9个代表性玉米小斑病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常用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玉米小斑病菌对百菌清、烯唑醇、腐霉利敏感性较高,其EC50分别... 为明确安徽玉米小斑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从安徽省的主要玉米产区分离到9个代表性玉米小斑病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常用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玉米小斑病菌对百菌清、烯唑醇、腐霉利敏感性较高,其EC50分别为0.734 2~13.091 8、0.0106~4.2580μg/mL和0.1406~76.8063μg/mL,且不同菌株之间对同一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17
作者 苗治国 洪牛 +6 位作者 刘东阳 徐蓬军 邓全 闫芳芳 余佳敏 李茂业 刘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71,共10页
桃蚜Myzus persicae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桃蚜几丁质合成酶1(chitin synthase 1,CHS1)基因MperCHS1的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MperCHS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 桃蚜Myzus persicae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桃蚜几丁质合成酶1(chitin synthase 1,CHS1)基因MperCHS1的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MperCHS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解析了MperCH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MperCHS1含有19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为4707 bp,其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的几丁质合成酶结构域,且与豌豆蚜CHS1亲缘关系最近。MperCHS1在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低,而在2龄和3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沉默MperCHS1后48、72、96 h和120 h,桃蚜存活率分别下降至68.6%、57.1%、50.8%和49.2%。此外,沉默MperCHS1导致41.7%的若蚜无法正常蜕皮,雌成蚜的产蚜量也显著减少。本论文明确了MperCHS1在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中的重要功能,研究结果为开发基于MperCHS1基因沉默的桃蚜新型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几丁质合成酶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青虫感染金龟子绿僵菌后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世广 窦婷婷 +2 位作者 付小伶 刘祝琴 何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为了明确菜青虫感染金龟子绿僵菌后体内的防御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菜青虫被金龟子绿僵菌感染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菜青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呈现先... 为了明确菜青虫感染金龟子绿僵菌后体内的防御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菜青虫被金龟子绿僵菌感染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菜青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反映出菜青虫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初期防御能力增强,后期降低。其中,SOD、POD和CAT活力分别在接种后36、24和48h达到高峰,说明菜青虫在抵抗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过程中,首先发生作用的保护酶是POD,随后为SOD,而CAT是最后发生作用的保护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青虫 金龟子绿僵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药频次和间隔期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病菌消长动态的影响
19
作者 黄慧 张曼玉 +1 位作者 张承启 陈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18,共8页
为提高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及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2种杀菌剂研究了施药频次和施药间隔期对赤霉病防效、籽粒DON含量、病菌消长和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防治对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的控制... 为提高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及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2种杀菌剂研究了施药频次和施药间隔期对赤霉病防效、籽粒DON含量、病菌消长和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防治对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1次防治,且与3次防治间无显著差异;扬花初期第1次防治后第5~7天进行第2次施药,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间隔更长时间的处理;第3次防治的实施时间对防效无显著影响。第1次防治后10 d内麦穗中菌量的增长受到显著抑制,10 d后抑制作用减弱;氰烯菌酯和氟唑菌酰羟胺第1次防治后的第5天进行第2次防治,第2次防治后30 d时麦穗中赤霉病菌的含量分别为16.61μg/100 mg和15.56μg/100 mg,显著低于1次防治处理;随着第2次防治时间的后移,小麦穗部菌量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第2次防治后第5、10、15、20天进行第3次防治,麦穗最终带菌量无显著差异。氰烯菌酯和氟唑菌酰羟胺不同频次及间隔期施药处理下,麦穗中农药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以施药当天最高,随后快速降低;各处理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农药残留均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施药频次 间隔期 防效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党向利 权青 +4 位作者 李晓萌 杨梅 丁克坚 李桂亭 江俊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338-339,共2页
农业昆虫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农业昆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 农业昆虫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农业昆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着重从实验教师队伍、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实验 改革探索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