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校园戏剧与当代高校戏剧教育发展——兼谈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 |
王晓红
李晓红
|
《福建艺术》
|
2019 |
1
|
|
2
|
鲁迅“厌弃”厦门大学吗? |
俞兆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气氛美学的拓展与限度 |
郭勇健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5 |
1
|
|
4
|
“十七年”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
王宇
洪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5
|
一个以义为纲的词汇分类体系——《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
洪桂治
苏新春
|
《辞书研究》
|
2015 |
3
|
|
6
|
韩国大学生汉语写作中固定词语用错的类型 |
金美
江玉莲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6 |
2
|
|
7
|
《素问》王冰注系统化初探 |
彭达池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8
|
《诗经》异文研究史述要 |
应金琦
叶玉英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5 |
0 |
|
9
|
系统仿真:数码时代的艺术走向 |
黄鸣奋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0
|
从十月革命之后到“解冻”之前的苏联政论剧(《政论剧之路--从马雅可夫斯基到孟冰》系列论文之一) |
陈世雄
|
《福建艺术》
|
2021 |
1
|
|
11
|
学习田汉论述,正确处理戏曲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
陈世雄
|
《福建艺术》
|
2008 |
1
|
|
12
|
“耗费”义动词“花”与“化”的关系问题探析 |
吕军伟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3
|
传统的过去性与现存性——论T.S.艾略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传统”观 |
梁冬华
|
《榆林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4
|
论新罗时代汉文文献异形字构形分类与特征 |
赵洋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5 |
0 |
|
15
|
韩偓若干诗歌解读系年辨释 |
吴在庆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5 |
0 |
|
16
|
杜甫诗歌的饮食书写及其新变 |
仲皓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5 |
0 |
|
17
|
中国诗歌会厦门分会考辨 |
柯文溥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0 |
|
18
|
论《判断力批判》中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从两者关系看道德在审美判断中的地位 |
李婷文
|
《艺苑》
|
2013 |
0 |
|
19
|
鲁彦在厦门事迹考 |
柯文溥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众声喧哗与理性沉淀——评海子“太阳”系列长诗批评的几种论调 |
周海琳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