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赋能科技强国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行动策略(笔谈)
1
作者 赵婷婷 李均 +3 位作者 何伟光 姜华 刘绪 伍宸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70,共19页
在科技强国建设过程中,高等教育应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自主创新作为赋能科技强国建设的价值追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跨界融通为实践取向。高等教育是科技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驱动力,没有一流的高等... 在科技强国建设过程中,高等教育应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自主创新作为赋能科技强国建设的价值追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跨界融通为实践取向。高等教育是科技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驱动力,没有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科技强国就无从谈起。高等教育赋能科技强国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才赋能、技术赋能及文化赋能三个方面,呈现基础性、关键性和引领性等主要特征。在实践中,高等教育赋能科技强国建设应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行动方向,即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共生;人才培养采取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研究战略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支撑;科研模式协调好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等理论阐释了高等教育赋能科技强国的理论逻辑,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基础研究和推动成果转化提供了实践指导。赋能科技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学术评价模式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如破除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模式,建立基于激发学者学术生命自觉的学术评价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健康学术生态体系,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推进学术评价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强国 教育强国 科技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模式Ⅲ推进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进 于宜田 高媛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88,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破为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但传统计算社会学科的发展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于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根据学科建设模式的不同,传统计算社会科学可以概括为以计算语言学为代表的母学科全程参与计...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破为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但传统计算社会学科的发展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于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根据学科建设模式的不同,传统计算社会科学可以概括为以计算语言学为代表的母学科全程参与计算社会科学分支学科建设的模式Ⅰ和以计算社会学与计算经济学为代表的母学科基于方法创新带动计算类交叉学科建设的模式Ⅱ。有别于模式Ⅰ、模式Ⅱ规律,计算高等教育学以母学科为分支学科提供大量数据及应用场景支持,可概括为模式Ⅲ。面向模式Ⅲ开展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应以高等教育学为中心,全面启动计算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以应用场景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角色转变;以院校研究为重心,全面推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向中微观层面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高等教育学 计算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计算学科 新兴交叉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基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思想的审思
3
作者 李珍珍 康乐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23期8-12,共5页
克拉克·克尔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之一,他深入描述了研究型大学的独特样态。研究型大学恪守学术研究与人才培育的使命,呈现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价值定位的多元化,注重整合大学内部权力架构和协调外部行政权力与学术... 克拉克·克尔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之一,他深入描述了研究型大学的独特样态。研究型大学恪守学术研究与人才培育的使命,呈现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价值定位的多元化,注重整合大学内部权力架构和协调外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本文审思研究型大学面临的未来选择,明晰其突破向度,重新构想研究型大学的未来,研究型大学需要实现“价值—结构—知识—开放”等多重逻辑相统一,应坚守学术自由底线,聚焦培养高层次人才,履行公共责任;建立结构分化的高等教育系统,优化大学内部治理,完善多元共治的大学治理格局;推进智能化的知识生产,激活学术创造的内生动力,强化创新导向的研究范式;融合精英高等教育与普及化高等教育,构筑自由包容的国际学术生态,担当全球性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克拉克·克尔 高等教育思想 发展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倩 韩蔚 周生明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8,I0006,I0007,共11页
为解决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主动探索了面向未来的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学院建立了健全的组织体系与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确立了清晰且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灵活的... 为解决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主动探索了面向未来的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学院建立了健全的组织体系与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确立了清晰且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化动态化的课程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举措,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联合实验室、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训基地、国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进校园、“课程-实训-大赛”为举措的产教融合模式,回应了新工科建设对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高等教育国际化 产教融合 课程设置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伯克利大学通识教育创新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显平 周坚中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1,I0005,I0006,共11页
为了打破传统的“自助餐式”的通识课程模式,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推行了“伯克利4.0”“学生自主课程”实践方案,融合科研和教学资源,改善跨学科课程结构,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方案的创新点为:建立学习支撑体系,提供专业的跨学科学习路... 为了打破传统的“自助餐式”的通识课程模式,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推行了“伯克利4.0”“学生自主课程”实践方案,融合科研和教学资源,改善跨学科课程结构,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方案的创新点为:建立学习支撑体系,提供专业的跨学科学习路线规划辅导;注重学生“自我塑造”的意识和能力,将科研参与纳入通识方案;着眼于学生内外部需求,提高应用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动力。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创新改革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跨学科课程学习规划辅导;在课程建构中融入本科生科研;增设多元化课程,提高学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伯克利大学 通识教育 伯克利4.0方案 学生自主课程 本科生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水平高职学校经费支出分析——基于规模与结构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倪彬 陈文博 毛建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1-59,共9页
基于我国30所“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2016-2020年的预算数据,研究其经费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比较后发现:我国“双高”院校存在支出规模较小且历年增速较慢,支出规模与办学规模不符;同一地区内支出规模的校际差异远大于区间差异和归... 基于我国30所“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2016-2020年的预算数据,研究其经费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比较后发现:我国“双高”院校存在支出规模较小且历年增速较慢,支出规模与办学规模不符;同一地区内支出规模的校际差异远大于区间差异和归属间差异;支出结构差异性小且稳定,特色化办学无法保障等问题。为促进我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高职学校支出规模;规范财政分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高职学校差异;建立差异化的拨款标准,细化预算科目,彰显“千校千面”的办学特色,进而有效配合“双高计划”实施进程和职业本科建设,服务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费 “双高计划” 高水平高职学校 支出规模 支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教学导向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丁云华 沈红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在制度理论、组织氛围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教学导向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基于APIKS调查数据采用简单中介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对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教学导向与青年教... 在制度理论、组织氛围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教学导向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基于APIKS调查数据采用简单中介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对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教学导向与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教师聘用和晋升时对教学重视不足,教学导向氛围偏低,教师教学自主性不高;较之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教师聘用和晋升时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更高,给予教师更大自主决策的范围和空间;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教学导向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通过教学导向氛围对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且随着教学自主性的提高,这种间接影响逐渐减弱。政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分类评价制度;高校要持续完善和优化职称评聘制度,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职称评聘制度 教学行为 教学导向 教学导向氛围 教学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何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绪 高媛 +1 位作者 蹇林旎 张婷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正在改变教育的发展形态和人才培养方式。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特征和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助力个性化学习、强化主动思考的能力...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正在改变教育的发展形态和人才培养方式。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特征和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助力个性化学习、强化主动思考的能力,但也存在信息交互失准、情感交流缺失和学习实践遇阻等潜在问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发展背景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重塑智能化时代的教育评价、重申技术渗透下的教师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构高效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弱化和规避其消极作用,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拔尖创新人才 启发式教学 个性化学习 教师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高校教学卓越评审的实践、走向与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海涛 刘绪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1,46,共11页
在新自由主义深刻影响高等教育治理领域,受教育者和市场对高等教育信息透明化需求日益迫切,政府越发关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公共管理理念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节奏等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英国政府于2017—2019年... 在新自由主义深刻影响高等教育治理领域,受教育者和市场对高等教育信息透明化需求日益迫切,政府越发关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公共管理理念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节奏等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英国政府于2017—2019年在全国推行教学卓越评审。第一轮评审虽然在鼓励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引导高校改善学生体验、助力高中毕业生有效选择高校和专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评审数据信效度、结果等级设置合理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新一轮的教学卓越评审将进一步丰富评审指标的内涵、增强评审数据的科学性、提高评审结果使用的效率。英国高校教学卓越评审的系列改革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参考: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强化育人功能;突出学生视角,兼顾公平与卓越;整合多方数据,增强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理性运用评审结果,监督和奖励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高校 教学卓越评审 评审改革 学生体验 改进方向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的年龄特征会影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注视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玲 余宥依 +1 位作者 刘人豪 程一智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9-685,共7页
为了探讨场景年龄特征对ASD儿童场景注视模式的影响,选取14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19名与其智力年龄匹配的正常发育(TD)儿童为被试,在被试对儿童场景和成人场景图片进行自由观看的同时记录其眼动。结果发现,ASD儿童对全图、面部、... 为了探讨场景年龄特征对ASD儿童场景注视模式的影响,选取14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19名与其智力年龄匹配的正常发育(TD)儿童为被试,在被试对儿童场景和成人场景图片进行自由观看的同时记录其眼动。结果发现,ASD儿童对全图、面部、眼部和嘴部的访问均显著少于TD儿童,对背景区域的访问显著大于TD儿童;ASD和TD儿童对面部和身体的访问时间比都显著大于前景与背景兴趣区;ASD儿童对儿童场景中面部、眼部和嘴部兴趣区的访问时间比大于成人场景,而TD儿童则相反;两组儿童都表现出对儿童场景中背景的偏好。结果表明,在场景注视中,ASD与TD儿童具有相似的社会性注意倾向,对社会性信息给予更多注视,但ASD儿童表现更弱;场景的年龄特征会影响ASD儿童与TD儿童的场景注视模式,相对于成人场景,ASD儿童更偏向于注视儿童场景中的面孔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场景 年龄 注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时代的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哲 纪璇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1期40-48,共9页
在智能技术时代,质量评价作为在线教学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文章首先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依托的主体——在线教学的发展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生长期、转型期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在线... 在智能技术时代,质量评价作为在线教学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文章首先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依托的主体——在线教学的发展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生长期、转型期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表征。随后,文章依托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阐释了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征,并从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剖析了智能技术时代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机理。最后,文章针对当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遵循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的发展理路,从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四个角度提出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的未来发展路向,以“建构主义”的理念改善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在线教学 质量评价 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