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过程中语篇连贯之逻辑关系本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一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原文本的语篇结构性是由衔接和连贯体现的,而翻译则是互文语境下的连贯重构。这种重构不应仅仅停留于衔接手段的再现。本文拟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语篇连贯,并指出翻译离不开对逻辑关系的把握。
关键词 连贯 互文语境 逻辑思维链 逻辑规约 逻辑悖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论军政关系
2
作者 熊剑平 《滨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5-19,共5页
《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兵书,但对政治问题的讨论也有所涉及,甚至在某些领域的讨论非常深入,故而对军政关系问题也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银雀山竹简《吴问》等文献考察,孙子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的进步... 《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兵书,但对政治问题的讨论也有所涉及,甚至在某些领域的讨论非常深入,故而对军政关系问题也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银雀山竹简《吴问》等文献考察,孙子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的进步民本思想尤其值得当代人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军政关系 银雀山竹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与日语
3
作者 孙永刚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9年第9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南京市 日本 日语 舶来品 明清时期 丝织品 纺织业 中国大陆 长江口 中国对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语境下汉语名动分离的ERP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涛 杨亦鸣 +4 位作者 张辉 张珊珊 梁丹丹 顾介鑫 胡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运用ERP技术,从语法角度,通过词语搭配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名词和动词加工的脑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合的语法语境中,名词、动词和动名兼类词所诱发出ERP差异主要反应在P200、N400和P600三个ERP成分上。在正确的语境中,名词诱发出... 运用ERP技术,从语法角度,通过词语搭配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名词和动词加工的脑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合的语法语境中,名词、动词和动名兼类词所诱发出ERP差异主要反应在P200、N400和P600三个ERP成分上。在正确的语境中,名词诱发出更大的P200,而动词则诱发出比名词更大的N400和减小的P600;当动名兼类词分别用作名词和动词时,虽然二者的N400没有显著差异,但前者诱发出一个增大的P600。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汉语名词和动词具有不同的神经表征和加工机制,名词和动词的语法功能在汉语名动分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ERP 语法 神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238
5
作者 李战子 陆丹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多模态符号学指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本文探讨其理论基础、研究途径和发展前景。过去二十年的多模态研究主要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主要途径包括:符号语法的构建、多模态语类特征研究、社会... 多模态符号学指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本文探讨其理论基础、研究途径和发展前景。过去二十年的多模态研究主要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主要途径包括:符号语法的构建、多模态语类特征研究、社会场所的再符号化研究等。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多模态符号学在多种模态的系统语法构建、模态间关系研究、批评性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多模态研究的学科融合等方面均具有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符号学 系统功能观 研究途径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和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 被引量:43
6
作者 张辉 杨波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8,共8页
转喻研究似乎一直处于隐喻的阴影中,居次要地位。从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及一般特征入手,以动词短语、熟语、通感形容词等为例,从二者的功能、产生的基础、映现发生的范围、映现的方向、形式差异、映现与突显、推理的假设性和判定的主观性... 转喻研究似乎一直处于隐喻的阴影中,居次要地位。从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及一般特征入手,以动词短语、熟语、通感形容词等为例,从二者的功能、产生的基础、映现发生的范围、映现的方向、形式差异、映现与突显、推理的假设性和判定的主观性等方面探讨区分二者的若干标准以及存在的分歧和问题,并强调转喻在人类认知模式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基本的认识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区分标准 熟语 映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增强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振力 张雄伟 白志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增强处理,是语音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算法提出的背景和算法性能分析两个方面对以下4种语音增强新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即自适应滤波算法、分数阶谱相减法、小波域阈值法和语噪盲源分离算法。与传统的语... 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增强处理,是语音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算法提出的背景和算法性能分析两个方面对以下4种语音增强新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即自适应滤波算法、分数阶谱相减法、小波域阈值法和语噪盲源分离算法。与传统的语音增强方法相比,实验数据表明这些新方法具有更好的降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自适应滤波 小波变换 分数阶FOURIER变换 盲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语语义的加工模式与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风云 张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5,共8页
本文的目的是对各种熟语语义加工模式进行思考与述评。我们首先论述熟语语义加工的几个基本概念:字面义、非字面义和突显义。然后对国外学者提出的几个主要的熟语语义加工模式进行述介。最后通过对熟语语义加工影响因素的思考,指出了这... 本文的目的是对各种熟语语义加工模式进行思考与述评。我们首先论述熟语语义加工的几个基本概念:字面义、非字面义和突显义。然后对国外学者提出的几个主要的熟语语义加工模式进行述介。最后通过对熟语语义加工影响因素的思考,指出了这些熟语语义加工模式的不足和熟语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一批判性思维对今后熟语的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语义加工模式 字面义 非字面义 熟悉度 语义透明度 语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喻视角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辉 张天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本文探讨从认知转喻视角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具体途径。通过分析与概念转喻相关的侧重和背景操作、转喻操作和隐转喻模式操作的认知识解模式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批评转喻分析方法是鉴别和分析语篇中意识... 本文探讨从认知转喻视角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具体途径。通过分析与概念转喻相关的侧重和背景操作、转喻操作和隐转喻模式操作的认知识解模式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批评转喻分析方法是鉴别和分析语篇中意识形态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批评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 转喻 隐喻 侧重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S与PLP的噪声鲁棒语音识别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振力 白志强 朱江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4期12-15,2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谱相减(FSS)与感知线性预测(PLP)相结合的噪声鲁棒语音识别方法,记为FSS+PLPC。该方法首先通过FSS在分数阶Fourier域对带噪语音进行降噪处理,然后计算增强语音的均方误差和Itakura距离并进行比较,以获得FSS的近似...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谱相减(FSS)与感知线性预测(PLP)相结合的噪声鲁棒语音识别方法,记为FSS+PLPC。该方法首先通过FSS在分数阶Fourier域对带噪语音进行降噪处理,然后计算增强语音的均方误差和Itakura距离并进行比较,以获得FSS的近似最优分数阶阶数。最后对根据此阶数得到的增强语音提取感知线性预测倒谱(PLPC)。实验结果表明,FSS+PLPC对于数字语音的识别性能优于传统的谱减法(SS+PLPC)和感知线性预测倒谱(PLPC)法,并且随着信噪比的降低FSS+PLPC表现出较好的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鲁棒语音识别 语音增强 谱减法 分数阶FOURIER变换 感知线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盲源分离的噪声鲁棒性语音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振力 刘志华 白志强 《声学技术》 CSCD 2009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盲分离算法与MFCC(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特征相结合的噪声鲁棒语音识别方法。该方法在预处理阶段,首先计算预白化观测数据的多阶自相关协方差矩阵,以获得多时延处理的二阶解相关统计信息。然后利用得... 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盲分离算法与MFCC(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特征相结合的噪声鲁棒语音识别方法。该方法在预处理阶段,首先计算预白化观测数据的多阶自相关协方差矩阵,以获得多时延处理的二阶解相关统计信息。然后利用得到的二阶统计信息构建两个对称正定矩阵,通过Cholesky因式分解等一系列变换获得唯一存在的矩阵,根据此矩阵估算语音信号并提取MFCC特征用于后续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该方法对于数字语音的识别性能优于基本的MFCC识别器和文献中已有的卷积分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鲁棒语音识别 盲信号分离 MFCC 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重力说和评价理论的评价重力——以傅莹《中国是超级大国吗?》演讲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战子 胡明霞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2,共6页
评价理论通过分析话语中各类评价资源来描述话语的评价意义。然而纷繁的评价资源在突出话语主旨时功能不一,研究者在量化统计时经常不作区分。本文以卡尔·美敦的语义重力为线索提出评价重力,以区分与语境有不同关联程度的评价,为... 评价理论通过分析话语中各类评价资源来描述话语的评价意义。然而纷繁的评价资源在突出话语主旨时功能不一,研究者在量化统计时经常不作区分。本文以卡尔·美敦的语义重力为线索提出评价重力,以区分与语境有不同关联程度的评价,为核心评价资源的有效区分和量化统计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分析傅莹《中国是超级大国吗?》一文的评价资源和语义重力,本文概要描述了语义重力和评价主旨内容的关系,展示了评价重力在区分核心评价和边缘评价时的功能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重力 评价理论 评价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外交文献语言特点的功能语言学阐释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战子 胡圣炜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共7页
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汉英外交文献中名词化、特定的评价范畴、否定的使用、特定动词的使用等语言特点,这些外交文献的语言形态是由其所要实现的特定功能决定的,同时这些语言特点本身又构成了外交特质的一部分,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把握... 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汉英外交文献中名词化、特定的评价范畴、否定的使用、特定动词的使用等语言特点,这些外交文献的语言形态是由其所要实现的特定功能决定的,同时这些语言特点本身又构成了外交特质的一部分,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把握对加深理解外交文献的功能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外交语言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军民融合式的国防语言人才储备研究——美军国家语言服务团的建设及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庞超伟 杨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2,共4页
美军在21世纪的军事行动中经常遇到出现紧急语言需求而军队缺乏相应人才的困扰,为此,美军建立了由国防部主管、以民间语言志愿者为主体的国家语言服务团,成为军队现有语言人才储备的有力补充。服务团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人员储备方... 美军在21世纪的军事行动中经常遇到出现紧急语言需求而军队缺乏相应人才的困扰,为此,美军建立了由国防部主管、以民间语言志愿者为主体的国家语言服务团,成为军队现有语言人才储备的有力补充。服务团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人员储备方式以及服务提供方式体现出了鲜明的军民融合特色,对我军进一步提高国防语言能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有效支撑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军民融合式国防语言人才储备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军 军民融合 语言人才储备 国防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话语之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巴赫金式解读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战子 向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5,共5页
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引发了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批评和对短片作者胡戈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但本文无意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而是旨在根据巴赫金的杂语和狂欢化理论,并结合短片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分析该片的混杂... 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引发了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批评和对短片作者胡戈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但本文无意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而是旨在根据巴赫金的杂语和狂欢化理论,并结合短片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分析该片的混杂语类和狂欢化特色,说明网络flash文化为一种新的大众评论话语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同时探讨此类作品所代表的中国社会新话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语 狂欢化理论 多模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视域下的对话句法: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庭山 孟庆凯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41,共6页
本文对对话句法的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综述对话句法的基本特征,阐述其与传统句法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理论渊源和发展趋势。句法的传统定义为:句法是对语言抽象系统层面上的单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句子成分之间的层... 本文对对话句法的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综述对话句法的基本特征,阐述其与传统句法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理论渊源和发展趋势。句法的传统定义为:句法是对语言抽象系统层面上的单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句子成分之间的层次、分布、依存关系等进行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分析方式,对话句法是对动态的、实时的跨语段结构映射和语用意义的关系的研究。在日常对话过程中,后一说话者有选择地使用前面话语中的词汇、句式结构或语义等。这样,语段、话轮之间在词汇、句法、语义等多层面上的映射就会引起平行的感知,产生共鸣,并因此引发类比、产生新的语用内涵。对话句法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展示这种语段间因结构耦合而产生的跨语段的、超句子的高阶结构与其语用目标的关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句法 认知语法 对话性 跨语段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语料库的新发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许汉成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说明了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概念 ,阐明了语料库的主要分类方法 ,介绍了莫斯科大学报纸文本语料库和俄语国家语料库的概况和查询方法。作者认为 ,随着几个大型代表性俄语语料库的建成 ,开展基于语料库的俄语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
关键词 俄语教学 语料库语言学 文本 作者 分类方法 新发展 成熟 代表性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再思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永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解构主义的幽灵依然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徘徊。解构主义理论之所以魅力不减,在于它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理念,洞悉、审察和挑战传统翻译理论中的陈规和框框,并力图廓清或颠覆传统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本文认为解构主义在“破”的同时,... 解构主义的幽灵依然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徘徊。解构主义理论之所以魅力不减,在于它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理念,洞悉、审察和挑战传统翻译理论中的陈规和框框,并力图廓清或颠覆传统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本文认为解构主义在“破”的同时,暗含“立”之意;解构主义思想所呈现的特征并非全然“非理性”,相反,它含有打破旧制、建立新理性的属性;解构主义方法论对翻译研究具有多重启发意义,解构主义翻译观具有动态、辩证、发展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延异 同一性 互文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军事外交话语权:内涵和路径——从话语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战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军事外交是增进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军事外交话语权建设日渐成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厘清话语和话语权概念的基础上,从话语分析的视角梳理了话语权建设的四个方面,即公共产品与话语权、新媒体与话语权、外交新理念... 军事外交是增进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军事外交话语权建设日渐成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厘清话语和话语权概念的基础上,从话语分析的视角梳理了话语权建设的四个方面,即公共产品与话语权、新媒体与话语权、外交新理念与话语权、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并讨论了建设军事外交话语权的内涵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外交 话语权 公共产品 新媒体 外交新理念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生态批评研究的新范畴——段义孚和斯奈德“地方”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蔡霞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生态批评发展进入第二波浪潮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对"地方"的高度关注,但目前生态批评学界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地方理论,这不免造成一些来自地理学、社会学、宗教等领域的"地方"概念与相关术语被交叉、混淆、乃至误读的... 生态批评发展进入第二波浪潮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对"地方"的高度关注,但目前生态批评学界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地方理论,这不免造成一些来自地理学、社会学、宗教等领域的"地方"概念与相关术语被交叉、混淆、乃至误读的囧境。本文选取段义孚和加里·斯奈德的"地方"思想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剖析二者在哲学基础、"地方"概念、核心要素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及其根本原因,而且指出它们在生态批评研究中各自适用的文本类型,点明从生态批评视角将二者适度结合以形成更趋完善的"地方"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为布伊尔等生态学者提出的"环境决定论""非地方"等内在于"地方"概念的症结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恋地情结 荒野 行星意识 地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