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79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及用药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菁 朱凌云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79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药物应用种类、药物应用例次、药物应用天数、用药规格等,并采用合理用... 目的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79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药物应用种类、药物应用例次、药物应用天数、用药规格等,并采用合理用药指标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共应用25大类、572种药物。25类药物中,用药例次数最多的是抗病毒化学药。用药时间和DDDs排序第一的是止咳化痰药。主要常用的药品中,用药例次数和用药时间排序第一的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DDDs排序前20的药品中,乙酰半胱氨酸片排第一位。用药总金额和DDC最高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胸腺法新(日达仙)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DUI大于2,提示用量较大。结论本院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以及乙酰半胱氨酸片等7种药品构成基本用药,剂量、方法大多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相符合。大部分药品应用合理,但存在抗病毒制剂、干扰素和止咳化痰药用量较大的情况;同时,普通型COVID-19患者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治疗药物 重组人干扰素Α1B 乙酰半胱氨酸 用药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崔大广 杨凯 +3 位作者 肖铃燕 陈军 史东阳 郑以山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32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脑炎/脑病将患者分为脑炎/脑病组和非脑炎/脑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32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脑炎/脑病将患者分为脑炎/脑病组和非脑炎/脑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发生脑炎/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SFTS患者,62例(46.97%)发生脑炎/脑病。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病毒载量高、使用呼吸机,使用升压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降低、CD4/CD8升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升高、白介素-8(IL-8)、α干扰素(IFN-α)升高、D-二聚体(DD)升高是SFTS患者发生脑炎/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载量高、CD8^(+)T细胞计数降低和LDH升高是SFTS患者发生脑炎/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FTS相关脑炎/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毒载量高、CD8+T细胞计数降低和LDH升高的SFTS患者应警惕进展为脑炎/脑病。对于有脑炎/脑病症状的SFTS患者需加强监护,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脑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3
作者 李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1期154-157,共4页
在数字化浪潮下,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新契机与挑战。本文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数字化时代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强调其对医疗服务的积极影响。接着剖析了当前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随后提出了提高医... 在数字化浪潮下,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新契机与挑战。本文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数字化时代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强调其对医疗服务的积极影响。接着剖析了当前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随后提出了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若干策略,包括加强技术投入、培养专业人才等。希望可为行业人员提供参考,以推动医院档案管理在数字化时代实现高效发展,更好地为医疗工作和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医院 档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孩感染乙肝孕妇二孩妊娠的母婴阻断研究
4
作者 陈艳 陈超 +3 位作者 江红秀 周冠伦 和沁园 韩国荣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一孩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及二孩妊娠阻断效果和母婴结局,评价妊娠期抗病毒治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产科常规产检的34例HBV感染经产妇。...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一孩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及二孩妊娠阻断效果和母婴结局,评价妊娠期抗病毒治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产科常规产检的34例HBV感染经产妇。HBV感染孕妇一孩妊娠时均未抗病毒治疗为一孩组;二孩妊娠时均在妊娠中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为二孩组,比较两次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次分娩新生儿分为新生儿一孩组及新生儿二孩组,比较一般情况、患病情况及生长发育。结果34例孕妇两次妊娠期间均为HBeAg阳性,分娩一孩前平均HBV-DNA为(2.27±1.95)×10^(8)IU/mL,二孩妊娠后孕妇平均HBV-DNA水平为(2.43±2.15)×10^(8)IU/mL。二孩组分娩前口服抗病毒药物孕妇病毒载量均下降,平均下降至(1.98±6.23)×10^(3)IU/mL。二孩组孕妇剖宫产率高于一孩组孕妇(P=0.005)。一孩组孕妇出现妊娠合并症、产时并发症发生率与二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一孩组新生儿出生后规范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0.59%(24/34),规范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50%(17/34)。新生儿二孩组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接种率和及时率高于新生儿一孩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生长发育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联合新生儿免疫接种可以减少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不会增加围生期不良事件和产时并发症的发病率,也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阻断 乙肝感染 抗病毒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华 李朝凤 +5 位作者 程钰 严静 张瑜 王岩岩 张馨 李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0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入院至出院后6个月期间分为4个时间点进行衰弱评估,了解衰弱变化轨迹,分析影响因素。结果4个时...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0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入院至出院后6个月期间分为4个时间点进行衰弱评估,了解衰弱变化轨迹,分析影响因素。结果4个时间点患者衰弱评分分别为2(1,3)分、2(0.3)分、1(0,3)分、1(0,3)分;衰弱轨迹分为低水平缓降组(47.6%)、中水平下降组(18.1%)、中水平上升组(34.3%)3个潜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共病种数、血红蛋白、心功能分级、抑郁和体力活动是患者衰弱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住院治疗护理,衰弱水平总体呈好转趋势,衰弱轨迹分为3个潜类别,轨迹具有异质性;护理人员可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阶段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计划,实现精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衰弱 潜类别 抑郁 体力活动 营养 纵向研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BeAg结果HBV感染患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樊璠 凤鸣 +5 位作者 许雅楠 张宇 朱丽莉 施晴波 徐沛峰 张建峰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HBeAg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某院收治的103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HBeAg结果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39)和HBeAg阴性组(n=64)。... 目的:探讨不同HBeAg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某院收治的103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HBeAg结果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39)和HBeAg阴性组(n=64)。分析影响2组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HE水平对不同HBeAg结果的HBV感染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HBeAg阳性组年龄、ALB、CHE水平低于HBeAg阴性组,中重度炎症比例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分级≥2、CHE水平降低为HBeAg阴性患者发生中重度肝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分级≥2级是HBeAg阴性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预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和0.900,敏感度分别为83.3%和79.3%,特异度分别为71.4%和90.0%。血清CHE水平预测HBeAg阴性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723和0.597,敏感度分别为82.2%和29.4%,特异度分别为57.9%和100%。结论:不同HBeAg结果的HBV感染者ALB、CHE水平及炎症程度不同;炎症程度越重的HBeAg阴性患者越容易发生中重度肝纤维化,反之亦然;血清CHE水平可作为预测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EAG 胆碱酯酶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姚羽 林敏杰 +1 位作者 金文芳 吕艳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4-908,共5页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NF157-AS1在肺腺癌细胞株(H1299、A549、PC9和Calu3)和正常肺上皮细胞(HBE)中的表达;构建小干扰RNA转染至肺腺...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NF157-AS1在肺腺癌细胞株(H1299、A549、PC9和Calu3)和正常肺上皮细胞(HBE)中的表达;构建小干扰RNA转染至肺腺癌细胞中敲降RNF157-AS1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干扰效率;在筛选的两种肺腺癌细胞株中成功干扰RNF157-AS1后,分为对照组(NC组)及实验组(si1组,si2组),分别利用CCK8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探究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相较于HBE,RNF157-AS1在4种肺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将其中表达量最高H1299和PC9细胞株为后续试验细胞株;经qRT-PCR证实,2种小干扰RNA均能有效敲降RNF157-AS1的表达,干扰效率在70%以上(均P<0.01);CCK8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NF157-AS1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NF157-AS1的表达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Matrige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NF157-AS1后,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RNF157-AS1在肺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影响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RNF157-AS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表达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8
作者 龚程 高明悦 +4 位作者 孟俊宏 彭聪 张小雅 徐健 刘杜先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NSCLC患者158例,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留取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实时...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NSCLC患者158例,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留取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分析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3年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表达对NSCLC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LncRNA-WT1-AS相对表达量低、LncRNA-PRRT3-AS1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程度、TNM分期II期、淋巴结转移少的NSCLC患者LncRNA WT1-AS高表达比例低(χ^(2)分别为7.680、4.300、13.830、4.135,P均<0.05);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Ⅱ期、淋巴结转移多的NSCLC患者LncRNA-PRRT3-AS1高表达比例高(χ^(2)值分别为8.072、3.898、14.833、10.040,P均<0.05)。与LncRNA-WT1-AS低表达者相比,LncRNA-WT1-AS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高(Log-rank=9.191,P<0.05);与LncRNA-PRRT3-AS1高表达者相比,LncRNA-PRRT3-AS1低表达者3年生存率高(Log-rank=8.783,P<0.053)。肿瘤直径≥3cm、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Ⅱ期、LncRNA-WT1-AS低表达、LncRNA-PRRT3-AS1高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LncRNA-WT1-AS、LncRNA-PRRT3-AS1预测NSCLC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714~0.820)、0.848(95%CI:0.807~0.890),Cut-off值分别为2.810、2.705,敏感度分别为53.8%、72.8%,特异度分别为99.4%、84.8%。结论NSCLC组织LncRNA-WT1-AS低表达、LncRNA-PRRT3-AS1高表达。LncRNA-WT1-AS低表达、LncRNA-PRRT3-AS1高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LncRNA-WT1-AS低表达和LncRNA-PRRT3-AS1高表达预测NSCLC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WT1-AS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PRRT3-AS1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家族在人类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 刘丹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5-822,共8页
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组织中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MCMs)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MCMs)家族成员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旨在发掘与探索MCMs在临... 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组织中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MCMs)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MCMs)家族成员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旨在发掘与探索MCMs在临床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生信数据库分析MCMs家族基因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食管癌患者MCMs家族基因间的共表达分析;利用人类蛋白图谱分析MCMs在食管粘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BioPortal在线工具分析食管癌患者MCMs家族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找到其共表达基因;利用STRING软件构建MCMs家族与其相邻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模型,最后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在Su和Hu数据集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子集中表达增高,增高的倍数分别为2.717,4.186。MCM3在Hu的数据集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数据子集中表达增高,增高倍数为2.159。MCM4在Hu和Su数据集的食管鳞癌数据子集中表达增高,增高倍数为2.292,2.554。MCM5在Su和Hu数据集的食管鳞癌子集中表达增高,增高倍数分别为2.354,2.419。MCMs家族成员在食管癌中的共表达情况分析表明MCMs各家族成员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具有相关性(P<0.05,R>0.4)。人类蛋白图谱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MCMs家族蛋白均呈现低表达现象,与生信数据库的结果相一致。该家族基因表达预后分析仅MCM4,MCM6与食管癌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MCMs家族成员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基因改变形式主要包括扩增,突变和多重基因改变3种。GO分析结果表明,MCMs家族及其相邻基因的功能主要聚集在DNA的复制过程,MCMs复合体结构组成和DNA复制源的结合等多个方面。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MCMs家族及其相邻基因主要聚集在DNA复制,细胞周期,错配修复和核酸切除修复等4个关键通路。结论MCMs家族成员在食管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现象,MCM4,MCM6的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其改变可能参与DNA复制,MCMs复合体组成及细胞周期等生物过程从而影响食管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家族 食管癌 基因改变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非手术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发消化道瘘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法喜 丁自超 +6 位作者 张建峰 万海军 顾国胜 汪志明 童智慧 李百强 李维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3-855,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性炎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SAP病情危重,病程周期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随着对SAP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器官功能...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性炎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SAP病情危重,病程周期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随着对SAP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诊治能力的提高,SAP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2]。消化道瘘(gastrointestinal fistula,GIF)是SAP感染期主要并发症,且与其他主要并发症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消化道瘘 多学科会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的影响
11
作者 刘玲 刘晓玲 王进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7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的影响,为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呼吸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作为活动主题,选取2023年1月—6月在南...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的影响,为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呼吸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作为活动主题,选取2023年1月—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的执行率由41.67%提高至78.79%,目标达成率为131.91%,进步率为89.08%;在品管圈的实施过程中,圈员的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与和谐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临床的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肺结核 呼吸康复训练 执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肛周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张垚 《内科》 2023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肛周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肛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抗结核治疗起始时间、结核菌素实验反应强度与创面愈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4例肛周结核患者以中青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城镇... 目的探讨肛周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肛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抗结核治疗起始时间、结核菌素实验反应强度与创面愈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4例肛周结核患者以中青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城镇居民多于农村居民;影像学检查示合并肺结核4例;结核菌素阴性1例(4.16%),弱阳性7例(29.17%),阳性10例(41.67%),强阳性6例(25.00%);结核感染T细胞实验阳性20例。肛周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起始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存在相关性(r_(s)=0.950,P<0.05)。肛周结核患者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和创面愈合时间无相关性(r_(s)=0.017,P>0.05)。结论结核菌素实验和结核感染T细胞实验诊断肛周结核的效果均不佳,结核菌素实验反应强度与创面愈合时间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肛周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起始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患者发生肛周病变应当及时行相关检查排除肛周结核感染,以减少肛周结核病的漏诊,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肛周结核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其肾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铭 许静 +2 位作者 陈峰 郭宏丽 孙洁雨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究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其肾毒性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RNS患儿118例,监测其血药浓度并检测C... 目的探究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其肾毒性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RNS患儿118例,监测其血药浓度并检测CYP3A4、CYP3A5、MDR1、POR、PXR、SUMO4的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型,应用Mann-Whitney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分析13个SNPs CYP3A5rs776746、CYP3A4rs35599367等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混杂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E rs4343基因多态性对RNS患儿肾毒性的影响。结果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CYP3A5*3*3基因型患儿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YP3A5*1*3、CYP3A5*1*1基因型患儿(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P<0.001)、合并用药(P=0.034)和CYP3A5 rs776746(P=0.008)基因多态性3个因素显著影响患儿血药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他克莫司后,ACE rs4343基因为野生型D/D和杂合突变型I/D的患儿,发生急性肾毒性的风险比纯合突变I/I基因型患儿增加了3.375倍(P=0.014)。结论携带CYP3A5*3/*3基因型的RNS患儿使用他克莫司后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提示此类基因型的患儿在初始给药时注意剂量调整。ACE rs4343基因型为野生型D/D和杂合突变型I/D的患儿用药后出现急性肾毒性的风险较高,临床用药时需要密切关注此类患儿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药物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李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比较用紫杉醇脂质体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药物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进行治疗的4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 目的:比较用紫杉醇脂质体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药物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进行治疗的4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联用多西他赛和铂类药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紫杉醇脂质体和铂类药物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客观有效率、病情的控制率相比,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紫杉醇脂质体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药物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其治疗效果的差异较小,但联用紫杉醇脂质体和铂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食管癌 紫杉醇脂质体 多西他赛 铂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影响大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邹会会 徐文光 +2 位作者 尹西腾 韩伟 江琳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利用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公共数据库分析大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SEER公共数据库中下载2004-2015年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 目的:利用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公共数据库分析大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SEER公共数据库中下载2004-2015年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数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与腺样囊性癌预后相关的关键临床病理参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随访信息完整的ACC患者共计428例,构建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结论:影响大唾液腺ACC患者临床预后的因子包括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腺样囊性癌 预后因素 SEER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I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万辉 谢劲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URI基因作为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究癌基因URI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URI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针对人乳腺癌细胞URI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核苷酸序... 目的URI基因作为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究癌基因URI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URI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针对人乳腺癌细胞URI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核苷酸序列siRNAs(siRNA-1、siRNA-2、siRNA-3),从3对序列中筛选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转染试剂)、NC-siRNA组(阴性对照FAM-NC-siRNA)、siRNA-URI组(URI基因沉默)。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P62、Beclin1、ATG12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确定50 nmol/L为siRNA的最佳转染浓度,siRNA-3为最佳干扰序列。siRNA-URI组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及ATG1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siRNA组(P<0.05),P62的mRNA表达水平(2.123±0.277)明显高于NC-siRNA组(1.000±0.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URI组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siRNA组(P<0.01);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siRNA组(P<0.01)。未用H_(2)O_(2)诱导凋亡发生时,siRNA-URI组Bcl-2蛋白表达量较NC-siRNA组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siRNA-URI组与NC-siRNA组几乎不表达Cleaved Caspase-3蛋白;用250μmol/L H_(2)O_(2)作用于细胞24 h诱导凋亡发生时,siRNA-URI组Bcl-2蛋白表达量较NC-siRNA组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两组均表达了Cleaved Caspase-3蛋白,且siRNA-URI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较NC-siRNA组显著升高。结论URI基因沉默可导致乳腺癌细胞自噬减弱和凋亡增强,为探究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I 乳腺癌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扎胞苷与维奈克拉在10例地西他滨治疗失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联合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纬 龙启强 何广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84-87,共4页
目的 观察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在地西他滨治疗失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例地西他滨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阿扎胞苷75 mg/m^(2)皮下注射7d,每28天为一个疗程,阿扎胞苷治... 目的 观察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在地西他滨治疗失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例地西他滨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阿扎胞苷75 mg/m^(2)皮下注射7d,每28天为一个疗程,阿扎胞苷治疗同时开始口服维奈克拉400 mg (1次/日),最少14 d。随访并判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骨髓3 mL检测25个MDS常见突变基因后测算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Variant allele fraction,VAF),观察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1~6个周期,中位治疗2.5个周期,治疗后ORR 5例、CR 2例、CRi 1例、PR 1例及NR 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0例患者VAF降低(P均<0.5)。1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为血小板水平降低17例次、肺部感染11例次、电解质紊乱20例次及胃肠道症状15例次等。1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死亡1例、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用于地西他滨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易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扎胞苷 维奈克拉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位延续护理对提高癌痛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玉萍 施如春 +1 位作者 陈艳 严瑾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多方位延续护理对癌痛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研究。方法纳入南京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于2017年2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4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采用多方位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 目的探讨多方位延续护理对癌痛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研究。方法纳入南京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于2017年2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4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采用多方位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出院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1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癌痛患者采用多方位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延续护理 癌症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NRF2、HO-1水平变化及对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雅楠 李立志 +2 位作者 石平 顾小军 张宁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1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变化及对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3年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变化及对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3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脓毒症患者13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32例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NRF2、HO-1水平。统计研究组入院1周并发AKI情况,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构建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结果研究组血清NRF2(t=30.537,P<0.001)、HO-1(t=29.302,P<0.001)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132例脓毒症患者入院1周AKI发生率为45.45%(60/132);随着NRF2、HO-1水平升高,患者并发AKI发生率呈降低趋势(χ^(2)=35.636,28.514,均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NRF2(OR=0.104,95%CI:0.023~0.471,P=0.003)、HO-1(OR=0.341,95%CI:0.168~0.691,P=0.003)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保护因素,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OR=1.493,95%CI:1.128~1.976,P=0.005)、降钙素原(OR=1.277,95%CI:1.070~1.523,P=0.007)、白细胞计数(OR=3.030,95%CI:1.550~5.921,P=0.001)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NRF2、HO-1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69、0.751;DCA显示在阈值0.20~0.78,联合评估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净受益率优于NRF2、HO-1单独检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NRF2、HO-1水平升高,联合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判断AK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宫颈癌合并放射性肠炎及多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奉英 严谨 梁玉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2期162-165,共4页
放射性肠炎是因放射线致上皮细胞增殖和成熟异常,隐窝细胞有丝分裂减少,小肠黏膜变薄,绒毛缩短,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所致[1]。其即对盆腔肿瘤的放疗造成相当的不利影响,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的... 放射性肠炎是因放射线致上皮细胞增殖和成熟异常,隐窝细胞有丝分裂减少,小肠黏膜变薄,绒毛缩短,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所致[1]。其即对盆腔肿瘤的放疗造成相当的不利影响,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病人增多,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生率在80%左右[3]。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般发生在放射治疗期间,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便,甚至脓血便[4]。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可跨越3个月至30年[5]。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治疗等因素,增加了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性[6]。女性盆腔静脉密集,并相互吻合成丛,盆腔静脉也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没有瓣膜,缺乏弹性,穿行于盆腔疏松的结缔组织之中,因此容易扩张和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女性盆腔静脉的这些特点容易造成静脉血流淤滞[7]。宫颈癌患者DVT的发生率未见报道,但有报道[8]恶性肿瘤发生DVT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4~7倍。且恶性肿瘤患者合并DVT时其在6个月内的病死率将增加3倍[9]。DVT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以及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性肠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 舒适护理 安宁疗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