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中国当代文学语言的变迁 |
汪双英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
|
新世纪女性文学与超性别写作 |
吴童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3
|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 |
覃晓茜
韦宏阳
康超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1 |
8
|
|
4
|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葛水平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 |
黄丹
黄英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2
|
|
5
|
《荷马史诗》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
林广泽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6
|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刘慧卿
钟淯媛
|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7
|
以点线面结合研究中国服饰文化的轮廓和细部——评《中国服饰文化》 |
张文彬
|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8
|
传统文化素材在影视文艺创作中的运用 |
李修尚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9
|
全球化语境下看小说文本与电影世界——百年中国电影改编理念浅探 |
高卫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0
|
《略读指导举隅》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科立场的启示 |
刘川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1
|
忧怨灵魂的人性诉求——《致大海》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主题意蕴的比较研究 |
戴前伦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三国演义》中的美人计比较——以貂蝉和孙夫人为中心 |
李厚琼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3
|
现代汉语评价的跨域表达 |
陈景元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中西合璧 辉耀诗史——郭沫若早期译诗浅论 |
林广泽
|
《郭沫若学刊》
|
2002 |
2
|
|
15
|
从彼《无极》到此《无极》——话语符号下电影文体的变异 |
高卫红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1
|
|
16
|
生命律动的整体呈现与梵爱思想的主题观照——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主题生态的影响 |
戴前伦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灵魂的追问——评艾伟的《爱人有罪》 |
徐祝林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
|
|
18
|
“裸读”是个伪命题 |
于军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9
|
论当前中国电视剧创作中的“类型化”和“恶劣的个性化”倾向 |
林正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0
|
迷乱中的艰难突围——评骆平长篇小说《迷乱之年》 |
刘云生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