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热催化产氢技术的进展与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静娴 刘建霞 缑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34,共8页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燃烧过程中CO_(2)的排放,缓解能源危机,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长久趋势。氢能因清洁无污染、高燃烧值等优点而广受青睐。本文对比光催化和光热催化产...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燃烧过程中CO_(2)的排放,缓解能源危机,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长久趋势。氢能因清洁无污染、高燃烧值等优点而广受青睐。本文对比光催化和光热催化产氢技术的差异,对当前新型发展技术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并对光热催化产氢的潜力和挑战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利用太阳能光热催化技术产氢,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载流子的运动,加快产氢速率,增强太阳能全光谱吸收能力,弥补光催化技术的不足。技术限制、反应条件苛刻、产物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光热催化产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产氢效率仍未能突破5%~10%的技术瓶颈,因此,太阳能光热催化产氢技术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光热催化 光催化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导电凝胶在柔性压力与应变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苑 尚琼 +2 位作者 刘现玉 陈洁 冯辉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9,共12页
柔性压力与应变传感器随着医疗及电子互联领域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离子导电凝胶由于具有仿生结构、合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柔性电子传感领域显示出了极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离子导电凝胶... 柔性压力与应变传感器随着医疗及电子互联领域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离子导电凝胶由于具有仿生结构、合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柔性电子传感领域显示出了极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离子导电凝胶的分类、制备方法、特点及其在柔性压力与应变传感器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离子导电凝胶在压力与应变传感器中的传感模式,然后按照导电原理的不同将其分为金属离子凝胶、离子液体凝胶以及聚电解质凝胶三大类,从合成方法、性能特点、改良方法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其在压力与应变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并做出了展望,认为离子导电凝胶在智能柔性传感领域仍有着巨大的探索空间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 凝胶 柔性 应变传感器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缓蚀剂在金属防腐蚀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芳 卢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1,共7页
纤维素是资源丰富的多糖,为可降解,无毒,可再生的均聚物,在防腐蚀领域有很广的应用,但其作为缓蚀剂时,耐高温性能差。综述了纤维素基缓蚀剂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其提供缓释保护的机理,并对提高其缓释性能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金... 纤维素是资源丰富的多糖,为可降解,无毒,可再生的均聚物,在防腐蚀领域有很广的应用,但其作为缓蚀剂时,耐高温性能差。综述了纤维素基缓蚀剂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其提供缓释保护的机理,并对提高其缓释性能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金属防腐蚀绿色环保型缓蚀剂——纤维素的开发与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缓蚀剂 水溶性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丝原位组装固相微萃取涂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多环芳烃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明广 魏云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利用恒电势法在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组装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和电解时间对二氧化钛纳米管(TiO2NTs)形成及尺寸的影响来确定最佳的SPME纤维的形貌。结果表明,NH4F在水相中的质量分数为0.5%,乙二醇在水相中... 利用恒电势法在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组装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和电解时间对二氧化钛纳米管(TiO2NTs)形成及尺寸的影响来确定最佳的SPME纤维的形貌。结果表明,NH4F在水相中的质量分数为0.5%,乙二醇在水相中的体积分数为50%,氧化电势为20 V,温度为25℃,氧化时间30min的条件下,得到内径为100nm,壁厚为25nm的有序纳米管排列。利用组装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纤维涂层(TiO2 NTs/Ti)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水样中的多环芳烃(PAHs)。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利用此方法测量了实际水样中的PAHs浓度,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 组装 固相微萃取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柠檬黄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彩玲 赵国虎 +2 位作者 张鸣 饶红红 杨文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3-1298,共6页
以甘氨酸和乙二胺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该量子点近乎球形,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在pH=5的B-R缓冲溶液中,柠檬黄对N-CQDs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猝灭作用,且其猝灭程度与柠檬黄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于此构... 以甘氨酸和乙二胺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该量子点近乎球形,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在pH=5的B-R缓冲溶液中,柠檬黄对N-CQDs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猝灭作用,且其猝灭程度与柠檬黄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于此构建了荧光传感体系,建立了柠檬黄检测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6~20.0μmol·L^-1,检出限为0.076μmol·L^-1,应用于饮料和枸杞酒中柠檬黄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103.5%。光谱分析和荧光寿命测量结果表明柠檬黄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为内滤效应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黄 甘氨酸 氮掺杂碳量子点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管固相微萃取纤维的组装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明广 魏云霞 +2 位作者 刘海霞 刘芳 尚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9-646,共8页
以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生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为基体,通过电聚合苯胺组装得到新型聚苯胺包覆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管阵列固相微萃取纤维。实验讨论了无机酸介质、苯胺浓度和氧化电压对电聚合苯胺的影响,经过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的分析... 以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生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为基体,通过电聚合苯胺组装得到新型聚苯胺包覆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管阵列固相微萃取纤维。实验讨论了无机酸介质、苯胺浓度和氧化电压对电聚合苯胺的影响,经过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的分析,得到最佳的纤维涂层条件:电解液组成为1 mol/L的H2SO4-0.5 mol/L的苯胺,聚合电压10 V,氧化时间60 min。采用所制备的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萃取水样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优化萃取条件,固相微萃取条件如下: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4 min,萃取温度40℃,搅拌速率600 r/min,样品溶液中不加NaCl。同时对环境水样中的目标物分析测定,并做加标试验,目标分析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18%,相对标准偏差为4.4%~8.9%。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线吸收剂 二氧化钛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薄水铝石@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FCC催化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现玉 袁程远 +1 位作者 高雄厚 张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以酸抽提高岭土生成的铝物种为酸性铝源、偏铝酸钠为外加碱性铝源,采用双铝中和法在高岭土结构中原位构筑了拟薄水铝石结构单元,合成了拟薄水铝石@高岭土复合材料,将所合成复合材料用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的重油... 以酸抽提高岭土生成的铝物种为酸性铝源、偏铝酸钠为外加碱性铝源,采用双铝中和法在高岭土结构中原位构筑了拟薄水铝石结构单元,合成了拟薄水铝石@高岭土复合材料,将所合成复合材料用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的重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采用XRD、N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Py-FTIR等方法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结果显示,拟薄水铝石结构单元被成功地引入到高岭土结构中,与常规高岭土相比,所制备的拟薄水铝石@高岭土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表面酸密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常规高岭土制备的催化剂相比,使用拟薄水铝石@高岭土复合材料制备的催化剂的重油收率降低了1.50百分点,转化率提高2.85百分点,同时汽油收率和总液收率分别提高1.54和1.0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薄水铝石 高岭土 复合材料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 缑浩 +2 位作者 刘海霞 郑艳萍 赵国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目的】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为拉巴乌头碱的富集和分离天然产物中的拉巴乌头碱提供新的固相萃取色谱柱填料.【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法快速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 【目的】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为拉巴乌头碱的富集和分离天然产物中的拉巴乌头碱提供新的固相萃取色谱柱填料.【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法快速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其选择性,并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合成的聚合物为球形,对拉巴乌头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粒径小于45μm的小颗粒MIP2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1.5μmol/g,远大于其空白对照NIP2的吸附量0.4μmol/g;拉巴乌头碱分子与β-谷甾醇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为2.18.【结论】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拉巴乌头碱分子有特异性吸附和识别能力,为拉巴乌头碱印迹聚合物合成时正确选择功能单体,分散溶剂和交联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巴乌头碱 分子印迹聚合物 本体聚合法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壳聚糖交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3种染料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被引量:4
9
作者 狄婧 刘海霞 +2 位作者 郭金鑫 姜永强 赵国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5-183,192,共10页
【目的】研究戊二醛/壳聚糖交联复合材料(G/CS)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了G/CS,采用SEM、TG和FT-IR对G/CS结构进行表征,运用正交试验考察影响吸附的因素并利用吸附模型对染料的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 【目的】研究戊二醛/壳聚糖交联复合材料(G/CS)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了G/CS,采用SEM、TG和FT-IR对G/CS结构进行表征,运用正交试验考察影响吸附的因素并利用吸附模型对染料的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G/CS被成功合成且含有大量活性位点,最优吸附条件下,酸性品红(AF)去除率为95.83%,碱性品红(FB)去除率为71.53%,甲基橙(MO)去除率为89.70%,三者吸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G/CS吸附AF、MO属于吸热自发过程,吸附FB属于放热非自发过程.【结论】研究表明,G/CS可循环再生应用5次以上,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染料吸附剂材料,为染料废水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量子点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鲜奶中的四环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彩玲 赵雪珺 +3 位作者 李建颖 赵国虎 张丽 曹文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268,275,共6页
建立以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iQDs)为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四环素的新方法,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硅源,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SiQDs;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光谱... 建立以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iQDs)为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四环素的新方法,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硅源,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SiQDs;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光谱分析法研究其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利用四环素能有效地猝灭SiQDs荧光,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四环素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SiQDs呈球形、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90μmol/L,检出限为18 nmol/L,用于生鲜牛奶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6%~104.07%。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于鲜奶中四环素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量子点 抗生素 四环素 鲜奶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锰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海霞 狄婧 +3 位作者 饶红红 郑艳萍 姜永强 赵国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3-1378,共6页
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锰(nMnO2),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得的nMnO2作为吸附剂用于固相萃取(SPE)分离富集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AA),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称取粉状样品2.0000g,用甲醇... 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锰(nMnO2),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得的nMnO2作为吸附剂用于固相萃取(SPE)分离富集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AA),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称取粉状样品2.0000g,用甲醇振荡提取3次(第一次用8mL,第二和第三次各用6mL),每次20min。离心分层,收集并合并3次所得上清液,在40℃吹氮浓缩至6mL,于4℃冷藏2h后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正己烷,混匀,重复萃取4次,每次加正己烷6 mL。取4次所得上清液合并,并于40℃吹氮浓缩至约1.6 mL。将样品溶液以2.0mL·min-1的速率流经装填有200 mg nMnO2的SPE小柱,然后用甲醇-水(40+60)溶液0.5mL以流量6.0mL·min-1淋洗小柱以去除杂质。接着用乙腈-冰乙酸(99+1)溶液0.8mL,以流量1.0mL·min-1淋洗SPE小柱,将其所吸附的AA洗脱。洗脱液经0.25μm滤膜过滤,取滤液10μL进行HPLC分析。应用上述条件,分析物的富集倍数达148。AA的质量浓度在0.5~250μg·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0.054μg·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5种油炸食品样品,并在这5种样品的基质上加入AA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0.0%~96.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4%~8.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纳米二氧化锰 丙烯酰胺 油炸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多西他赛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霍彩霞 何丽君 +2 位作者 石雷 狄婧 田淑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多西他赛(D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了7种辅酶对HSA及DT-HSA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DT对HSA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伴随非辐射能量的转...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多西他赛(D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了7种辅酶对HSA及DT-HSA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DT对HSA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伴随非辐射能量的转移,二者通过疏水力、氢键和范德华力共同作用形成1∶1的配合物。HSA的主要结合位点为亚螺旋域ⅡA siteⅠ,离色氨酸残基更近,几乎不存在药物协同性。随着DT与HSA反应进行,HSA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减少,肽键伸展,疏水基团裸露,构象发生变化。7种辅酶对HSA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与对DT和HSA结合的抑制作用一致(维生素B_(2)>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_(1)>谷胱甘肽>辅酶Q_(10)),但其介入不影响DT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人血清白蛋白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氮碳质材料/TiO2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明广 魏云霞 +2 位作者 刘海霞 刘芳 尚琼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5-2173,共9页
在钛丝原位阳极氧化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基体上,用硫酸为支持电解质的苯胺溶液电聚合得到网状的聚苯胺复合纤维。以氮气保护,该纤维在500℃炭化热解得到疏水性更好的富氮碳质复合二氧化钛纳米管(N-C@TiO2 NTs)纤维涂层。实验通过纤维... 在钛丝原位阳极氧化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基体上,用硫酸为支持电解质的苯胺溶液电聚合得到网状的聚苯胺复合纤维。以氮气保护,该纤维在500℃炭化热解得到疏水性更好的富氮碳质复合二氧化钛纳米管(N-C@TiO2 NTs)纤维涂层。实验通过纤维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的分析优化了炭化温度。N-C/TiO2 NTs/Ti纤维对紫外线吸收剂的萃取性能优于普通聚苯胺纤维、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纤维和聚丙烯酸酯纤维。采用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所制备纤维萃取紫外线吸收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优化的条件下萃取并分析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目标分析物的平均回收率在86.2%和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9%至7.9%之间。此外,萃取纤维制备可控性好,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且价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吸收剂 二氧化钛 聚苯胺 富氮碳质材料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静娴 张文元 +2 位作者 赵国虎 刘芳 缑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分子印迹传感器对不同构型的色氨酸分子进行手性识别,探讨该传感器的手性识别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石墨烯为基底,利用分子印迹法制备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探究不同pH值、沉积时间和色氨酸浓度对该传感器识别... 【目的】通过构建分子印迹传感器对不同构型的色氨酸分子进行手性识别,探讨该传感器的手性识别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石墨烯为基底,利用分子印迹法制备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探究不同pH值、沉积时间和色氨酸浓度对该传感器识别色氨酸对映体能力的影响,并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L-色氨酸和D-色氨酸溶液,检测氧化峰电流值的差值ΔI,探究浓度与ΔI的关系.【结果】5.0 mmol/L色氨酸对映体在分子印迹传感器中的I_D/I_L为4.36,说明传感器对L-色氨酸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当电解液的pH值等于6.0,沉积时间为5 min时,所制备手性传感器性能最佳,并且ΔI与色氨酸浓度满足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实际应用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结论】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制作简单,检测灵敏,结果准确,为手性识别氨基酸提供了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分子印迹 色氨酸 电化学手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和Cu2+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陈洁 魏云霞 +1 位作者 罗榕 马丽月 《食品工程》 2019年第4期35-39,共5页
在改变时间、投加量、pH值、起始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60 mg吸附剂,恒温振荡640 min,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效能最佳;菌丝球对Cu2+的吸附效果不是很明显,吸附率达不到... 在改变时间、投加量、pH值、起始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60 mg吸附剂,恒温振荡640 min,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效能最佳;菌丝球对Cu2+的吸附效果不是很明显,吸附率达不到10%。菌丝球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多糖菌丝球 结晶紫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