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矩阵”的智慧与创造力集结——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2024年毕业设计主题思辨与设计诠释
1
作者 成朝晖 《中国艺术》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意识矩阵”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意识状态的模型,它试图捕捉意识的多维结构,并关注意识的动态变化,考虑多个层面的影响和因素。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以“意识矩阵”作为2024年毕业设计的主题,旨在调动创新学子们的设计思维,引发... “意识矩阵”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意识状态的模型,它试图捕捉意识的多维结构,并关注意识的动态变化,考虑多个层面的影响和因素。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以“意识矩阵”作为2024年毕业设计的主题,旨在调动创新学子们的设计思维,引发创新意识闪耀,汇聚智慧之海,创造新新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的集结。本文聚焦“意识矩阵”的多维解读,在阐述2024年创新设计学院毕业季主题“意识矩阵”的基础上,分析“意识矩阵”对设计创造力的启示,且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以“意识矩阵”的视角审视熟悉的日常生活和面向全新的世界,探索创新设计多元化、多角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矩阵 创造力 毕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跨界高端人才教育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成朝晖 《创意与设计》 2019年第4期74-80,共7页
本论文是基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践行跨界高端人才教育的改革,就跨界高端人才教育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创新思路、专业特色与核心方向、培养路径、教育方法等五大方面做明晰的阐述,并附以教学案例。体现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人在危机与... 本论文是基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践行跨界高端人才教育的改革,就跨界高端人才教育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创新思路、专业特色与核心方向、培养路径、教育方法等五大方面做明晰的阐述,并附以教学案例。体现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人在危机与潜能中,所承载的教育责任、担当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 高端人才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艺术在浦东——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调查现场
3
作者 康世伟 韦天瑜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3期60-63,共4页
现场一:张江 1 23岁的陈先生和朋友在公园中散步.他觉得附近的环境还可以.但是对于附近的一些景观作品,不是很了解,只觉得还好,却并没有表现出艺术感。他希望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在自然环境保护好的前提下实施。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 自然环境保护 浦东 景观作品 艺术作品 艺术感 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学院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与研究
4
作者 许月兰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8期78-79,共2页
该文探讨美术学院效果图表现技法在课堂常规教学与开放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与在线视频教学结合,总结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方式、绘画方法、美学要求等,并利用互联网展开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 效果图表现技法 教学方式 开放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思想史与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关系
5
作者 杨子赟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53-55,共3页
从古至今,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思想观念的发展又影响人类的活动。该文参照巫鸿对于中国美术历史的分期方法,依照中国古代设计艺术自身的发展,将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分为前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3世... 从古至今,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思想观念的发展又影响人类的活动。该文参照巫鸿对于中国美术历史的分期方法,依照中国古代设计艺术自身的发展,将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分为前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3世纪)与后期(唐代到晚清)开展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思想史与古代设计艺术之间的关联,探寻中国思想史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中国古代 设计艺术 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缪篆的品牌黑体美术字设计研究
6
作者 李默 《中国艺术》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在当下市场的品牌升级过程中,品牌标志字体设计是重要的一环。好的品牌标志字体设计,可以为品牌赢得更多的关注和社会认可。缪篆是汉代产生的一种黑体美术字,其外形方正,造型匀称饱满,缪篆的出现意味着汉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本... 在当下市场的品牌升级过程中,品牌标志字体设计是重要的一环。好的品牌标志字体设计,可以为品牌赢得更多的关注和社会认可。缪篆是汉代产生的一种黑体美术字,其外形方正,造型匀称饱满,缪篆的出现意味着汉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缪篆运用到品牌黑体美术字的造型设计中,以期为字体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体美术字 缪篆 部件转换 去书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图案教育的兴起与“误读”
7
作者 范佳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欧美各国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公立学校图画手工教育被明治维新的日本所接受,并通过教育法规将图画手工写入教育制度。中国晚清新政实行以后,在不断地考察、研究、模仿日本近代教育的过程中,将“意匠图绘科”“图画手工科”引入新式教育... 欧美各国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公立学校图画手工教育被明治维新的日本所接受,并通过教育法规将图画手工写入教育制度。中国晚清新政实行以后,在不断地考察、研究、模仿日本近代教育的过程中,将“意匠图绘科”“图画手工科”引入新式教育系统。1903年,周学熙、周家鼎、赵元礼等人东赴日本考察工商实业、学堂教育,以及大阪劝业博览会。回国后周学熙在北洋工艺局设工艺学堂、考工厂,聘用日本图案、工艺教习;1906年,李瑞清考察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开办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聘用日本图画、手工教习。图案教育自此进入中国的新式教育系统,但在日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读”,主要表现为图案教育路径的单一、图案与设计关系的含混、图案与图案画概念模糊等情况,文章就近代中国图案教育的兴起与“误读”展开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教育 图画 图案 图案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最美的书”赛事谈中国书籍的整体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沈珉 陶思佳 《中国艺术》 2022年第6期18-29,共12页
自2003年开始的中国“最美的书”赛事已举办了20届,赛事举办之初,便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书籍装帧的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中国书籍整体设计观念也得到发展。整体设计观念的深入使得中国设计元素得以... 自2003年开始的中国“最美的书”赛事已举办了20届,赛事举办之初,便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书籍装帧的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中国书籍整体设计观念也得到发展。整体设计观念的深入使得中国设计元素得以深度挖掘,也使书籍设计从单纯的封面设计中解放了出来,同时版面更新也重塑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语境。但在以设计为本位的赛事引导下,也出现了图书形式过度设计、图书市场与读者维度缺失、出版机构在图书设计上的话语权下降等负面问题。文章在出版的视野里思考中国“最美的书”的整体化设计,一方面在出版语境中对中国当代书籍整体设计进行总结与分析,另一方面也想进一步通过分析来指出如今书籍设计、图书赛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促进图书设计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最美的书” 整体设计观念 图书设计 书籍装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术史到设计史:佩夫斯纳对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开掘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振纪 《创意与设计》 2019年第6期65-71,共7页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有关现代设计最受欢迎的读本,自1936年首版以来至今依然是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佩夫斯纳将现代主义的起源归纳为三个主要源泉的综合:威廉·...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有关现代设计最受欢迎的读本,自1936年首版以来至今依然是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佩夫斯纳将现代主义的起源归纳为三个主要源泉的综合: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19世纪工程学的贡献,以及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佩氏认为,在早期的现代主义作品中可看到这些来源,被视为这场运动中的大师们有:英国的查尔斯·弗朗西斯·安斯利·沃伊齐与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美囯的路易斯·沙利文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以及维也纳的阿道夫·卢斯与奥托·瓦格纳。佩氏在书中论证了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及其包豪斯同侪们的设计彻底地颠覆了过去,从而迈入到了现代。本文便以该书为中心,从佩夫斯纳的学术背景出发,探讨其美术史与设计史的叙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美术史 设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启钤《哲匠录》与20世纪初中国设计史研究之滥觞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振纪 《创意与设计》 2021年第4期56-63,共8页
在我国设计史学史研究的语境里,有关中国设计史研究的兴起是十分晚近之事,在当前诸多相关研究之中却颇少有人关注到“哲匠”这一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称谓。尽管这一称谓自古便有,但作为一个清晰的概念却始自朱启钤所辑的《哲匠录》... 在我国设计史学史研究的语境里,有关中国设计史研究的兴起是十分晚近之事,在当前诸多相关研究之中却颇少有人关注到“哲匠”这一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称谓。尽管这一称谓自古便有,但作为一个清晰的概念却始自朱启钤所辑的《哲匠录》。由朱氏《哲匠录》编纂可见其之于20世纪初期对中国设计史研究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即通过对中国“设计师”的学脉梳理与内容辑录,重构了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中国设计史研究体系。由此,《哲匠录》在中国设计史研究上的重要性有如西人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之于西方设计史研究的地位。《哲匠录》中尤以设计中之人的角色和建筑设计为论述要领,经此既展现出朱氏汇通中西的学术视野,更使得对“哲匠”的研究乃至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诞生成为了20世纪初引领中国设计史研究迈入现代学术世界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启钤 《哲匠录》 中国设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设计的启程?——从北京Icograda大会的举办看中国设计
11
作者 王雪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79,共3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北京Icograda大会的举办,初步探讨了这一盛会对中国设计的意义,概括性指出中国目前在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师队伍的活动状态、整体设计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Icograda 世界设计大会 中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体系的成长式儿童课桌椅创新设计研究
12
作者 王昀 陈枫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研究旨在设计一款基于共生体系的可成长式人体工学课桌椅,通过构建该模型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分析工具。首先,运用KJ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以确保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用户的... 研究旨在设计一款基于共生体系的可成长式人体工学课桌椅,通过构建该模型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分析工具。首先,运用KJ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以确保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随后,采用FAHP和QFD集成模型深入构建用户需求与设计要求之间的相关性关系。FAHP方法用于确定不同用户需求的权重,从而辨识出核心需求。QFD方法则转化这些需求为设计要求,确保设计解决方案的目标一致性和重点聚焦。面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矛盾和挑战,本研究进一步应用TRIZ理论提出了创新性解决策略,有效解决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共生体系构建的成长式人体工学课桌椅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于舒适性、可调节性和美观性的需求,而且在环境适应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整合KJ法、FAHP/QFD集成模型和TRIZ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论,不仅为可成长式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也为未来家具设计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家具设计 可成长式 模糊层次分析法 质量功能展开 共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匠:中国工匠文化中的设计师观念索骥
13
作者 何振纪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6期58-64,共7页
在中国古代社会,尽管"哲匠"一词很早已经出现,但长久以来"哲匠"还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其中的原因概莫与古代社会专业分工的不明确息息相关;由此所致,相继出现了"百工"与"百官"以及"圣... 在中国古代社会,尽管"哲匠"一词很早已经出现,但长久以来"哲匠"还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其中的原因概莫与古代社会专业分工的不明确息息相关;由此所致,相继出现了"百工"与"百官"以及"圣人"和"巧匠"等概念,而且当中所指已涵盖了"哲匠"包含与"创造"相关的诸种意义,尤其是"圣人创物论"在古代盛行,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概念所囊括的设计者、创造者含义;因此,"哲匠"作为"圣人"与"匠人"之间的中介在20世纪之初随着《哲匠录》的编纂问世而得以被明晰地形塑其形象,此后,"哲匠"开始作为一个专门的独立概念继续被时人所援用,从而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对近百年来随西方文化浪潮而至的"设计师"概念所作出的巧妙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匠 圣人 匠人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看中国设计创意产业的当下境遇
14
作者 李传文 《创意与设计》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 )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具有深厚工业化基础的英国近十余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创意产业在各国发展迅速。然而,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尚不具备充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加快我国设...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 )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具有深厚工业化基础的英国近十余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创意产业在各国发展迅速。然而,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尚不具备充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加快我国设计创意产业发展和转变的步伐,建设高密度、高水准的创意人才聚集优势已迫在眉睫,而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选择取向方面,对于设计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至关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 设计 个人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中的中国家具设计方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晓敏 卢杰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9年第6期11-12,共2页
在这个危机与机遇共存的时刻,设计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家具设计师的任务是从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具中发掘灵感;中国家具特有的文化、工艺、技术等是最值得继承和发扬并且作为设计突破方向的。
关键词 家具业现状 现代家具设计 中国家具文化 制作工艺 装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栏线消隐:中国书籍版面设计的现代性变革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伟斌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本文从文化史角度考查古籍版面栏线消失的历史,评述栏线消失对中国书籍版面设计的影响。笔者认为,书籍版面栏线的消失反映了工业化机器生产的技术变革,隐含了大众化等现代思想观念;栏线消失随同现代标点符号的应用,改变了版面设计的方... 本文从文化史角度考查古籍版面栏线消失的历史,评述栏线消失对中国书籍版面设计的影响。笔者认为,书籍版面栏线的消失反映了工业化机器生产的技术变革,隐含了大众化等现代思想观念;栏线消失随同现代标点符号的应用,改变了版面设计的方法和思维,意味着中国书籍版面脱离传统进入现代设计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线 版面设计 标点符号 设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视角下的图文与人、事、物设计调研实践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咪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95-97,共3页
在设计学进入交叉学科门类的背景下,围绕“科艺融合”的教学理念,人文基础课程提出了“设计人文田野”这一概念。设计人文田野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在“重建设计人文、着眼艺科融合、整合跨界教学、培育革新人才”的发展定位下的... 在设计学进入交叉学科门类的背景下,围绕“科艺融合”的教学理念,人文基础课程提出了“设计人文田野”这一概念。设计人文田野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在“重建设计人文、着眼艺科融合、整合跨界教学、培育革新人才”的发展定位下的新设课程,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乡村,将田野作为第二课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人文科学与艺术设计方法的整合。设计调研区别于田野调研,可让学生在感受世界、提高感知力的同时掌握设计观察方法,锻炼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培养“从原点出发”的艺术与设计思考力。该文以时间与空间为整合线索,探究时空视角下图文与人、事、物的联系,以此呈现人文调研中的地域性与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与空间 设计调研 图文 格物 人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之争的背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设计理论界关于设计本质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健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3期59-67,共9页
20世纪80年代的近10年间,中国的设计理论建设在重新启蒙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图案"学为基础,逐渐延续下来的工艺美术研究,另一条线索是以"包豪斯"为精神依归,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经验的现代... 20世纪80年代的近10年间,中国的设计理论建设在重新启蒙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图案"学为基础,逐渐延续下来的工艺美术研究,另一条线索是以"包豪斯"为精神依归,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经验的现代工业设计研究。二者的"合流",为中国设计理论与实践在短期内站稳脚跟提供了可能。然而,设计界当时对于"design"汉译的分歧却始终存在并随着时间潜移默化,逐渐发展为理念之争,最终伴随1998年的"学科调整"而告终。同时,"图案"教学的拥护者站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对"构成"体系的批判以及"造物艺术论"与"工业设计论"代表人物之间的漫长论争,都可以被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现代化与民族化的争论的缩影。聚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设计理论界的主要学术争鸣和重点个案,以文脉视角,回顾与评析这一中国现代设计理论发展与转折的重要历史时段,梳理经验得失,让历史告诉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造物艺术 图案 工业设计 设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叠布绣艺术在创意结构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典雀荷音”中国凤、荷交融的立体形象之作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雅丽 《流行色》 2019年第9期83-84,86,共3页
立体叠布绣艺术是笔者建立在传统叠布绣基础上的全立面肌理造型,通过色彩、折叠方式,运用载体、视觉意境等几个方面重新认知当代感的时尚叠绣艺术,而首要的典型视觉特征就是立体光影化的造型突破点和时尚当代感的作品意境.与传统的叠绣... 立体叠布绣艺术是笔者建立在传统叠布绣基础上的全立面肌理造型,通过色彩、折叠方式,运用载体、视觉意境等几个方面重新认知当代感的时尚叠绣艺术,而首要的典型视觉特征就是立体光影化的造型突破点和时尚当代感的作品意境.与传统的叠绣设计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传统设计题材经过现代思维洗礼和个体设计特征融合后的强烈视觉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叠绣 凤荷肌理化 时尚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庆元素的传承与设计活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赛特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9期58-61,共4页
中国传统节庆元素的设计活化研究,是通过对节庆的传统元素、符号、色彩和节日的风俗、活动、起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设计活化的方式转换,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传统节庆,使传统意义上的节庆的文脉发展能够自然地活在今天,在设计活化的转换... 中国传统节庆元素的设计活化研究,是通过对节庆的传统元素、符号、色彩和节日的风俗、活动、起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设计活化的方式转换,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传统节庆,使传统意义上的节庆的文脉发展能够自然地活在今天,在设计活化的转换中,将传承文化的精神发扬下去,使中国文化迈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庆 设计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