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夏德萍 刘兆海 +4 位作者 吕昭智 高桂珍 马吉宏 罗朝辉 王佩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Rottemberg)田间长期监测数据,掌握其种群发生过程及特点,为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黑光灯对石河子垦区农田三叶草夜蛾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并分...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Rottemberg)田间长期监测数据,掌握其种群发生过程及特点,为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黑光灯对石河子垦区农田三叶草夜蛾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的年际变化以及年内种群消长规律。【结果】在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数量年际间存在较大波动,且呈周期性波动,周期为4~5 a;三叶草夜蛾年内变化规律为,一般始现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的蛾量高峰为5月中旬、第一代的蛾量高峰为6月中下旬、第二代的蛾量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个别年份会出现第三代高峰。【结论】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年际间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周期为4~5 a;年内共发生3~4代,全年蛾量高峰期在每年的5~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夜蛾 种群动态 周期性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乙醛脱氢酶基因ALDH棉花对干旱和高盐抗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红兰 周雅 张道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评估ALDH21转基因种子的抗旱耐盐性能。【方法】利用不同Na Cl浓度(0、0.3%、0.6%、0.9%)和PEG浓度(0、10%、15%)的胁迫液处理两种转ALDH基因的棉花株系和受体对照,并对三者的形态大小、萌发率和株高等指标进... 【目的】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评估ALDH21转基因种子的抗旱耐盐性能。【方法】利用不同Na Cl浓度(0、0.3%、0.6%、0.9%)和PEG浓度(0、10%、15%)的胁迫液处理两种转ALDH基因的棉花株系和受体对照,并对三者的形态大小、萌发率和株高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随着Na Cl和PEG胁迫时间的延长,转基因棉花的萌发率和株高始终高于受体对照;0.3%的Na Cl胁迫8 d以后,39-16的种子萌发率大于39-19,Na Cl浓度为0.6%时39-16的株高大于Na Cl浓度为0.3%时的株高;39-19在PEG浓度10%时萌发率和株高大于39-16。而在PEG浓度15%时萌发率和株高小于39-16。【结论】转基因棉花对干旱和高盐的胁迫抗性高于受体对照,ALDH基因有干旱和高盐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H NACL PEG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不同成熟度叶片在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选 肖薪龙 +3 位作者 李鹏勃 孙玉芳 郭琬莹 姚银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6,共8页
【目的】了解碱胁迫下不同成熟度杨树叶片的生理响应差异,为揭示干旱地区木本植物耐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地区分布面积较大的树种银白杨变种新疆杨为材料,进行碱处理(土壤pH8.5~9.0,100 mmol·L^(-1)Na+),分析碱胁迫... 【目的】了解碱胁迫下不同成熟度杨树叶片的生理响应差异,为揭示干旱地区木本植物耐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地区分布面积较大的树种银白杨变种新疆杨为材料,进行碱处理(土壤pH8.5~9.0,100 mmol·L^(-1)Na+),分析碱胁迫下新疆杨不同成熟度叶片的离子含量(Na+,K+,Na+/K+,Mg^(2+),Ca^(2+))变化及分配规律、光和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Car)]响应和抗氧化生理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未成熟幼叶相比,对照条件下新疆杨老叶含有较高的Na十含量和较低的K十含量,有较高的Na+/K+;碱胁迫下新疆杨的Na+含量和Na+/K+在成熟老叶中进一步大幅度升高,而在幼叶中无明显变化,K+含量在老叶和幼叶中受碱胁迫均无明显变化;相反,二价离子(Ca^(2+)和Mg^(2+))含量在对照条件下主要在老叶中积累,碱胁迫下Ca^(2+)和Mg^(2+)在成熟老叶中下降而在幼叶中升高。新疆杨老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在对照条件下显著高于幼叶,但是碱胁迫下老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并低于幼叶含量;而幼叶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维持不变,类胡萝卜素甚至显著升高。同时老叶膜脂过氧化水平(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在幼叶中仍然维持了较低水平。老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如CAT、SOD,POD碱胁迫下均大幅度升高,幼叶中上述抗氧化酶除SOD酶稍微下降外均没有显著变化,保持较低水平。【结论】碱胁迫下新疆杨叶片多余的Na十几乎完全进入了老叶这种离子分配策略使老叶受到严重氧化胁迫;面对盐碱敏感的幼叶可避免离子危害且受到良好的保护。这种有利于幼叶的离子分配方式是新疆杨抵抗碱胁迫的重要生存策略对其在荒漠地区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碱胁迫 幼叶 老叶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会良 张玲卫 +3 位作者 张宏祥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张道远 管开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共8页
【目的】选取新疆56种野生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区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物种分布点数据,最终选取13个环境因子确定物种的生态位信息,使用... 【目的】选取新疆56种野生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区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物种分布点数据,最终选取13个环境因子确定物种的生态位信息,使用Maxent软件构建分布区模型,获得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图,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野生果树在新疆具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其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4.5%;物种丰富度可划分为1~4,5~14,15~24和25~38这4个等级,但物种丰富度大的区域面积比较狭窄,主要分布于伊犁河谷周边的天山山脉、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格局与13个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2个降水因子(最湿季降水和最干季降水)、1个气温因子(平均日较差)和1个土壤因子(土壤碳含量)与新疆野生果树分布格局相关性高(R^2>0.35),说明最湿季降水、最干季降水、平均日较差气温和土壤碳含量显著影响新疆野生果树的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格局。【结论】从物种丰富度水平和物种保护的角度上说,具有高水平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的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山地应该受到优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物种丰富度 分布格局 物种分布区模型 环境因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郁金香的园艺价值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晓珊 张永智 +3 位作者 杨维康 熊琦 王莉 苏志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39-41,共3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郁金香资源。[方法]对新疆地区野生郁金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共发现新疆地区分布野生郁金香10种,未发现迟花郁金香(Tulipa kolpakowskiana)和单花郁金香(Tulipa uniflora)。伊犁郁金香(Tulipa il...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郁金香资源。[方法]对新疆地区野生郁金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共发现新疆地区分布野生郁金香10种,未发现迟花郁金香(Tulipa kolpakowskiana)和单花郁金香(Tulipa uniflora)。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为广布种,垂蕾郁金香(Tulipa patens)、柔毛郁金香(Tulipa biflora)和毛蕊郁金香(Tulipa dasystemon)分布区域狭窄,不常见。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准噶尔郁金香(Tulipa schrenkii)、天山郁金香(Tulipa thianschanica)、阿尔泰郁金香(Tulipa altaica)、异叶郁金香(Tulipa heterophylla)和异瓣郁金香(Tulipa heteropetala)分布较为广泛。通过考察花、叶、植株形态和颜色等性状,筛选出6种具有优良园艺性状的野生郁金香: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准噶尔郁金香(Tulipa schrenkii)、天山郁金香(Tulipa thianschanica)、阿尔泰郁金香(Tulipa altaica)和异叶郁金香(Tulipa heterophylla)。[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园艺应用和育种提供指导,并为野生郁金香资源的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郁金香 园艺性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蕾 尹林克 +1 位作者 严成 姜逢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2-1907,共6页
【目的】乌鲁木齐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腹地,有着较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其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对了解乌鲁木齐野生植物资源现状、起源、演化,以及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目的】乌鲁木齐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腹地,有着较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其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对了解乌鲁木齐野生植物资源现状、起源、演化,以及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资料,对乌鲁木齐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乌鲁木齐有野生种子植物1 073种(含变种),分属78科416属。【结论】乌鲁木齐地区的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单种科属多,区系优势显现明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植物区系温带性质明显,符合该地区气候环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地区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有野生花卉-鸢尾蒜属分布现状及种子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玲卫 刘会良 盛建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2-1958,共7页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物志分析,对比该属植物物种发表过程、地理分布,室内萌发试验观察鸢尾蒜种子特性及萌发特征。【结果】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其种子萌发对光和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敏感,并且种子萌发率在全黑暗条件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低温条件(15℃/5℃)高于其他变温条件,恒温14℃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结论】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在早春萌发,可通过低温层积来打破种子形态生理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蒜属 特有属 保护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区域尺度浅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7
8
作者 陶冶 刘耀斌 +1 位作者 吴甘霖 张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23,共11页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降水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对荒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准噶尔荒漠79个样点浅层(0~10cm)土壤及环境因子进...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降水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对荒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准噶尔荒漠79个样点浅层(0~10cm)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土壤有机碳(C)、全氮(N)及全磷(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73±0.49),(0.207±0.009)和(0.347±0.004)g/kg,C∶N、C∶P、N∶P分别为(29.92±2.55),(15.97±1.23)和(0.498±0.024)。土壤P稳定性最高(CV=0.098),而C、C∶N和C∶P的变异性较强(CV=0.687~0.758)。C、P、C∶N及C∶P在不同生境(沙漠、戈壁和盐碱荒漠)、不同群落(白梭梭、梭梭及小灌木)间均存在差异。与全国及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含量、C∶P及N∶P均较低而C∶N较高,养分元素缺乏程度表现为N〉C〉P。土壤养分元素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多具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且化学计量比主要受C和N的制约。在区域尺度上,各化学计量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C、C∶N和C∶P分布格局相似,并受年降水量、纬度和经度的影响;N与N∶P分布格局相似,受经度、海拔和年均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空间格局 准噶尔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对棉蚜有翅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佩玲 张金 +2 位作者 高桂珍 李国英 吕昭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5,共5页
有翅蚜产生是蚜虫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多种因子诱导有翅蚜的形成。本文研究了温度、拥挤度、母代效应和天敌对棉蚜有翅蚜形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21-30℃温度范围内内,温度与翅蚜比例呈线性关系,21℃形成有翅蚜比例最高,约为1... 有翅蚜产生是蚜虫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多种因子诱导有翅蚜的形成。本文研究了温度、拥挤度、母代效应和天敌对棉蚜有翅蚜形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21-30℃温度范围内内,温度与翅蚜比例呈线性关系,21℃形成有翅蚜比例最高,约为10%;棉蚜拥挤度与有翅蚜比例成正相关;温度与拥挤度2因子的正交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低温、高拥挤度组合更有利于有翅个体的形成。母代效应对棉蚜F1代有翅蚜的形成有显著性影响,天敌胁迫促进有翅个体的形成。生物因子及非生物因子共同作用影响有翅蚜的形成,但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从分子水平上关注两者内在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有翅蚜 温度 拥挤度 母代效应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短期降雨量变化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珂 徐文轩 杨维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开展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对未来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有助于准确评价荒漠生态系统各项健康指标并预测其演变趋势,对荒漠草地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新疆准噶尔盆地东... 开展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对未来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有助于准确评价荒漠生态系统各项健康指标并预测其演变趋势,对荒漠草地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2016—2017年在生长季(4—9月)开展不同梯度的人工增减雨试验(减雨60%、减雨30%、自然对照、增雨30%、增雨60%),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盖度及生产力对生长季不同降雨量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减雨样地物种数量偏少,假木贼的优势明显,增雨样地内物种较多,且绢蒿的优势度明显增加;样地内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特别是一年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降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随降雨量增加,灌木盖度、多年生草本植物盖度,以及植物群落总盖度与降雨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一年生草本植物盖度与降雨量无相关性;总地上生物量随降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降雨增加30%时,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现出与总地上生物量同样的变化趋势,灌木生物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增雨60%时达到最大值,一年生草本植物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本研究表明,降雨量减少不利于准噶尔荒漠草地,与极端的60%降雨量增加相比,正常年际30%的降雨量增加更有利于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维持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提高群落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地 降雨变化 地表植被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