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应用现状与未来
1
作者 彭导琦 左肖雄 江洪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4年第2期14-35,共22页
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为天文学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工具,对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演进、应用现状以及挑战与趋势,为公众科... 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为天文学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工具,对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演进、应用现状以及挑战与趋势,为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天文公众科学的多元化与公众参与度的提升。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演进过程。其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发展趋势、地区分布、研究主题以及项目模式等。再次,综合公众科学应用现状和文献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公众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提出了应从政策层面推动公众科学发展,并借助国际合作和开放科学浪潮,进一步发挥公众科学对科学发展与创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天文学 公众参与 业余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斯海月球长期科研站选址与潜在科学目标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孟治国 常文清 +4 位作者 沈朝 平劲松 黄少鹏 蔡占川 张渊智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1-531,共11页
月球史密斯海(Mare Smythii)位于月球正面与背面的交界处,具有丰富的地质单元和科学价值。结合SLDEM 2015高程数据、克莱门汀紫外/可见光数据、“月神1号”(Selene-1)多波段成像仪数据和“嫦娥二号”(Chang’E-2,CE-2)微波辐射计数据,... 月球史密斯海(Mare Smythii)位于月球正面与背面的交界处,具有丰富的地质单元和科学价值。结合SLDEM 2015高程数据、克莱门汀紫外/可见光数据、“月神1号”(Selene-1)多波段成像仪数据和“嫦娥二号”(Chang’E-2,CE-2)微波辐射计数据,对史密斯海的地质、地形、物质成分和微波热辐射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科研、资源和能源的角度,建议建立以(88°E,1°N)为中心的月球长期科研站;最后,结合月表地形特征设计了3条巡视路线,初步确定和规划了14个以月球科学和资源利用为目标的值得探测的考察点并分析了其科学价值。论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未来建设长期运行的月球科研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长期科研站 史密斯海 地质重要性 地形 亮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级光学CCD像素非均匀性的测试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少林 王咏梅 +2 位作者 毛靖华 贾楠 石恩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5-261,共7页
像素非均匀性是CCD成像性能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像素结构本身的差异。传统的以灰度值为基础计算DSNU和PRNU的方法未能考虑读出电路引入的时域噪声,且计算时未剔除不同像素曝光时间不同带来的误差,计算结果也只适用于某个具体... 像素非均匀性是CCD成像性能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像素结构本身的差异。传统的以灰度值为基础计算DSNU和PRNU的方法未能考虑读出电路引入的时域噪声,且计算时未剔除不同像素曝光时间不同带来的误差,计算结果也只适用于某个具体曝光量。在分析CCD信号流的基础上,厘清灰度值不均匀的影响因素。参考DSNU和PRNU的计算方法,再结合帧转移型CCD的工作方式,提出了设置多档曝光时间,每档曝光时间下采集多帧暗(亮)图像,再通过拟合求得暗电流("暗电流+光电流")后并以之为基础计算暗电流非均匀性DCNU和光电流非均匀性PCNU的方法。同时,建立CCD像素非均匀性测试系统,验证其光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以排除采集图像过程中测试系统引入的时域和空间误差。在此测试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新方法测得CCD的DCNU为25.51 e^-/pixel·s^(-1),PCNU为0.98%。相比于传统的DSNU和PRNU值更准确地反映了CCD像素结构的非均匀性,所得结果更具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级CCD 非均匀性 暗电流 光电流 DCNU PCN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建军 苏彦 +5 位作者 左维 任鑫 孔德庆 温卫斌 张洪波 李春来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5期414-425,共12页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HX-1)计划2020年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地面应用系统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五大系统之一,主要负责科学探测计划制定,有效载荷运...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HX-1)计划2020年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地面应用系统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五大系统之一,主要负责科学探测计划制定,有效载荷运行管理,探测数据的接收、处理、解译和管理,组织开展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等任务。在分析国外类似系统和火星探测地面应用系统的特点和难点基础上,从系统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出发,介绍了系统总体布局、分系统主要功能、组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 地面应用系统 系统组成 分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转化的空间碎片测角数据精密定轨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耀 刘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0-1605,共6页
空间碎片对在轨卫星的影响日益增大,持续确定和更新空间碎片轨道日益受到重视。基于角度转化思想,提出了一种空间碎片测角数据精密定轨方法。基于常用的两行根数(TLE)数据应用需求,根据差分思想建立基于SGP4/SDP4预报模型的TLE精密定轨... 空间碎片对在轨卫星的影响日益增大,持续确定和更新空间碎片轨道日益受到重视。基于角度转化思想,提出了一种空间碎片测角数据精密定轨方法。基于常用的两行根数(TLE)数据应用需求,根据差分思想建立基于SGP4/SDP4预报模型的TLE精密定轨方法;以赤经-赤纬数据为典型场景,分析原始定义法、赤经投影法的优缺点;提出将常规双元素角度资料转化为三元素角度资料的角度转化法。仿真结果表明:当观测数据较多集中于测站天顶方向时,角度转化法能够将精密定轨收敛速度提高25%,轨道精度提高2~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轨 空间碎片 测角数据 SGP4/SDP4 两行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空网成功实施“卡西尼号”探测器坠入土星测量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略 平劲松 +5 位作者 张建辉 刘庆 岳世磊 陈永强 王际舟 李文潇 《深空探测学报》 2017年第5期491-492,共2页
“卡西尼号”(Cassini)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经过6年8个月漫长太空旅行后进入环绕土星的轨道,开展土星系统探测任务,并于2017年9月15日坠入土星大气层,完成最后科学使命。20年间,Cassini任务取得了为数众多的科学... “卡西尼号”(Cassini)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经过6年8个月漫长太空旅行后进入环绕土星的轨道,开展土星系统探测任务,并于2017年9月15日坠入土星大气层,完成最后科学使命。20年间,Cassini任务取得了为数众多的科学与技术成果和全新的科学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尼号 探测器 土星 测量试验 深空网 中国 科学发现 北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星联合被动微波成像的运动目标检测
7
作者 李睿 邓丽 段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4-601,共8页
利用卫星编队形成天基被动干涉成像系统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基线稀疏会导致反演图像存在混叠,影响单像素点目标检测。考虑观测区域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多帧图像进行背景估计,对反演图像进行背景... 利用卫星编队形成天基被动干涉成像系统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基线稀疏会导致反演图像存在混叠,影响单像素点目标检测。考虑观测区域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多帧图像进行背景估计,对反演图像进行背景消除;基于旁瓣特征聚集能量,估计目标区域噪声,筛选出候选目标;结合时序运动特征得到目标的运动轨迹,实现运动点目标的检测。以10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构成的编队系统为例,对50个舰船点目标探测,进行300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大视场范围内的点目标检测,平均虚警率为14.5%,平均漏警率为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编队 稀疏采样 综合孔径成像 运动目标检测 点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系统长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评估及精度提升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于超 陈俊平 +1 位作者 陈倩 王阿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4-1071,共8页
基于后处理精密产品,评估了2015-06-01—2018-06-30北斗广播星历的性能精度.对北斗系统性能精度评估的基准问题进行了讨论,统计分析了北斗系统不同星座卫星的轨道差值与星钟差值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有逐年提升... 基于后处理精密产品,评估了2015-06-01—2018-06-30北斗广播星历的性能精度.对北斗系统性能精度评估的基准问题进行了讨论,统计分析了北斗系统不同星座卫星的轨道差值与星钟差值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有逐年提升的趋势.还发现北斗广播星历在2017-01-17前后做出的调整具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卫星轨道径向产生一个非零均值的偏差,分析表明该径向偏差更好地实现了轨道径向与卫星星钟参数的自洽,进而大大提高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并且北斗系统在2017-07-22对广播星历TGD参数进行了更新,提高了卫星钟差精度.采用4个MGEX测站数据的伪距单点定位验证北斗空间信号精度提升对北斗系统基本导航定位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在2017年2次更新后,北斗基本导航定位精度在NEU三个方向分别提升41%、49%和39%.2018年1—6月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北斗系统的IGSO卫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最高,优于0.8 m,GEO与MEO卫星次之,约为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号测距精度 北斗系统 广播星历 群延迟 自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气A波段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反演的贝叶斯与最小二乘法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晓君 李叶飞 +2 位作者 王后茂 王咏梅 付建国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7,共9页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模拟数据进行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分析比较了贝叶斯和最小二乘两种不同反演算法的特点.80km以下,信噪比为66~337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761.59,762.2,764.05nm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2,3.94...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模拟数据进行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分析比较了贝叶斯和最小二乘两种不同反演算法的特点.80km以下,信噪比为66~337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761.59,762.2,764.05nm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2,3.94,4.73K;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57,7.04,8.80K.信噪比为6~34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8.27,12.18,18.27K;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3.18,68.79,85.98K.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反演方法,利用先验信息对反演结果进行约束和修正,在有噪声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合理的解,从而提高了反演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这为星载探测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算法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也为提高光谱仪器信噪比并进而提高温度反演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A波段 临近空间 温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捷变收发器的射电天文谱线频率定标设计
10
作者 李明悦 何乐生 +2 位作者 张燕坤 董亮 高亦菲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3期27-32,共6页
为得到更高质量的观测数据,研发了高效的数字分析终端。首先采用基于捷变收发方案的接收机设计方案,模拟前端电路在程序控制下改变本振频率和滤波器带宽,实现高Q值的可编程滤波器,以选取6 GHz带内200 kHz~56 MHz的任意窄带信号;然后通... 为得到更高质量的观测数据,研发了高效的数字分析终端。首先采用基于捷变收发方案的接收机设计方案,模拟前端电路在程序控制下改变本振频率和滤波器带宽,实现高Q值的可编程滤波器,以选取6 GHz带内200 kHz~56 MHz的任意窄带信号;然后通过混合编程调用比值校正算法实现谱线频率在观测中的实时定标;最终研发了射电天文谱线观测及频率定标系统。经实验和实测分析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在云南天文台40 m望远镜下进行高分辨率的谱线观测,还能做到谱线频率的实时定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频定标 谱线观测 捷变收发方案 可编程滤波器 比值校正 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协同监测和轨道确定试验
11
作者 刘静 程昊文 +5 位作者 杨志涛 李大卫 曹莉 江海 李杨 王华超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试验望远镜,联合“仰望一号”“吉林一号”卫星,设计并开展了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协同监测试验,利用图像处理和定轨方法,实现了天地基观测图像的目标检测和天文定位,完成了近地小行星轨道的精确确定。经分... 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试验望远镜,联合“仰望一号”“吉林一号”卫星,设计并开展了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协同监测试验,利用图像处理和定轨方法,实现了天地基观测图像的目标检测和天文定位,完成了近地小行星轨道的精确确定。经分析,基于现有的天地基设备可实现对近地小行星的协同监测和轨道编目,为研判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提供轨道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天地基协同监测 精密定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抵近探测计划——观测位置的新突破
12
作者 林隽 陆希 +14 位作者 陈雨豪 黄帆 张珅毅 张艺腾 周斌 葛振华 刘鎏 田晖 何建森 程鑫 陈鹏飞 白先勇 季海生 刘佳佳 张晓世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太阳抵近探测计划(SCOPE)旨在突破高温和强辐射防护、长距离运载、远距离轨道控制和先进载荷等一系列极限技术,将探测器投送至距太阳中心仅有5个太阳半径的位置上,深入太阳大气层进行探测,研究太阳附近极亮、极热的深空探测“无人区”,... 太阳抵近探测计划(SCOPE)旨在突破高温和强辐射防护、长距离运载、远距离轨道控制和先进载荷等一系列极限技术,将探测器投送至距太阳中心仅有5个太阳半径的位置上,深入太阳大气层进行探测,研究太阳附近极亮、极热的深空探测“无人区”,在全新的位置上对太阳进行超近距离原位探测和遥感观测,针对磁场和等离子体结构实现空间分辨率优于0.1"的观测。探测器将穿越太阳爆发磁重联电流片,显微观测太阳爆发磁结构,原位探测磁重联电流片、日冕物质抛射与激波以及各类带电粒子,以推动揭示太阳爆发理论机理。探测器将在最靠近太阳的区域显微监测和探测日冕中尺度小于0.1"的纳耀斑、光球中尺度小于0.06"的磁场和速度场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确认日冕加热机制;探测太阳风重离子电荷态,确认太阳起源及加速机制。探测器还将在最接近太阳的区域内与原位探测日冕磁场,显微观测太阳极区磁场和等离子体结构和演化特征;揭示太阳附近尘埃分布特征,进入无尘埃区,确定太阳系尘埃盘内边界。困扰太阳物理界近百年的两个科学难题,即太阳爆发机理难题和日冕加热与太阳风加速机理难题,随着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将被破解;在最接近日心的位置处实现日冕磁场,包括太阳极区磁场原位探测“0到1”的突破也将实现。本文将介绍SCOPE的背景、科学目标和预期产出、有效载荷以及卫星平台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爆发 磁场 磁重联 中高能粒子 原位探测 热防护 深空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返回电子式的月表电场探测技术
13
作者 金菲凡 刘超 +2 位作者 张贤国 张爱兵 王文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6-1119,共14页
提出了一种原位探测月表电场的新技术及相应计算方法,以满足探测南极月面电场环境特性的需求.根据仿真结果,月表电场精细测量需要低能散、高电流的平行电子束发射能力,设计的低能层流电子枪在10^(–8)~10^(–5) A的发射电流下,能散<0... 提出了一种原位探测月表电场的新技术及相应计算方法,以满足探测南极月面电场环境特性的需求.根据仿真结果,月表电场精细测量需要低能散、高电流的平行电子束发射能力,设计的低能层流电子枪在10^(–8)~10^(–5) A的发射电流下,能散<0.4 eV,且随发射电流减弱而降低;通过控制发射电流、调整阳极孔径,可对电流进行调控;采用pierce电子枪的阴阳极结构和静电透镜对电子束的平行度进行进一步控制,仿真显示10^(–7) A电子束的扩散效果较弱,各方面性能符合探测需求.此外,构建通过电子束返回时间测量垂直电场的探测方式,模拟验证月表光照区向上发射电子束时相应的电场计算结果可反映背景电场,返回电子式月表电场探测技术达到了执行月表电场测量所需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表电场 月球南极 表面充电 低能电子束 电子枪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波罗月球样品介电参数测试综述
14
作者 王瑞刚 夏双志 +2 位作者 金松坡 苏彦 王紫婷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9期2265-2272,共8页
介电常数是衡量月球介电特性的重要参数。利用月球介电参数可以反演月壤厚度、密度等重要物性参数,有助于研究月球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历史。获取月表介电参数的方法主要为雷达远程遥测、月表雷达就位探测和月球样品测量,其中月球样品测... 介电常数是衡量月球介电特性的重要参数。利用月球介电参数可以反演月壤厚度、密度等重要物性参数,有助于研究月球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历史。获取月表介电参数的方法主要为雷达远程遥测、月表雷达就位探测和月球样品测量,其中月球样品测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测量方式。阿波罗任务总共获得了约381 kg月球样品,总结了阿波罗月球样品介电参数测量方法,分析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频率、温度、湿度、密度和氧化物等因素会影响样品介电参数测量。在后续样品介电测试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样品 介电常数 损耗角正切 集中电路法 谐振腔法 传输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的月球成像综述
15
作者 王瑞刚 夏双志 +2 位作者 金松坡 苏彦 王紫婷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7期1749-1759,共11页
基于地基雷达的月球成像有利于研究地月系统及太阳系演化等科学问题,可以为登陆任务中的着陆区选址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验证用于深空探测的地基雷达设备的可行性。地基雷达具有穿透性强、全天候、全天时和低成本等优势,国内外... 基于地基雷达的月球成像有利于研究地月系统及太阳系演化等科学问题,可以为登陆任务中的着陆区选址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验证用于深空探测的地基雷达设备的可行性。地基雷达具有穿透性强、全天候、全天时和低成本等优势,国内外已开展一系列基于地基雷达对月球成像的工作,成像方法主要包括时延多普勒方法及干涉成像方法。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地基雷达设备和参数,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分辨率的月球正面图。梳理了国内外地基雷达设备及其参数、成像方法及探测结果等,展望了基于地基雷达设备对月球进行成像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 月球成像 时延多普勒 干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1信号伪距偏差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贺成艳 郭际 +4 位作者 卢晓春 王雪 饶永南 康立 王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98-2704,共7页
目前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均存在伪距偏差问题,该现象不但不能通过差分的方式进行抵消,在进行双频电离层误差修正时还会被进一步放大,对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精度的提高已构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国内对北斗系统伪距偏差产生机理研究甚少,为了最... 目前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均存在伪距偏差问题,该现象不但不能通过差分的方式进行抵消,在进行双频电离层误差修正时还会被进一步放大,对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精度的提高已构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国内对北斗系统伪距偏差产生机理研究甚少,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伪距偏差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影响,该文首先深入并详细研究了伪距偏差产生机理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试验验证方案,利用国内昊平观测站40 m大口径天线,准确测试并评估了所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轨可视卫星伪距偏差结果。最后根据试验测试结果,提出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主要参数设置建议,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伪距偏差问题带来的测距误差和定位误差。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GNSS信号设计及实现、GNSS监测评估及用户终端参数设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伪距偏差 产生机理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黑暗时代探路者——鸿蒙计划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学雷 阎敬业 +8 位作者 徐怡冬 邓丽 吴锋泉 武林 周莉 张晓峰 朱晓铖 杨中光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9,共17页
低频射电探测任务构想——鸿蒙计划旨在利用多颗卫星绕月编队形成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在月球背面开展空间低频射电天文探测。其科学目标是高精度测量全天射电频谱,揭示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的演化历史;实现首次高分辨率超长波巡天,打开最... 低频射电探测任务构想——鸿蒙计划旨在利用多颗卫星绕月编队形成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在月球背面开展空间低频射电天文探测。其科学目标是高精度测量全天射电频谱,揭示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的演化历史;实现首次高分辨率超长波巡天,打开最后一个电磁窗口;观测太阳和行星超长波活动,揭示空间环境相互作用规律。该任务将获得超长波频段全天空图像,获取超长波波段天文射电源的强度、频谱、分布等信息。这些科学数据对于探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宇宙线起源与传播、河外射电星系、类星体和星系团的演化、太阳活动与行星磁场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黑暗时代 宇宙黎明 超长波天文学 低频射电天文学 月基天文学 空间干涉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调制技术在太阳磁场探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侯俊峰 邓元勇 +5 位作者 王东光 林佳本 张洋 孙文君 张志勇 孙英姿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6-304,共9页
快速偏振调制和超窄带滤光是太阳光学望远镜实现磁场探测的最核心技术途径,而液晶调制是目前唯一可同时满足偏振测量和窄带调谐滤光的电光调制技术。而且,液晶调制器具有口径大、光谱范围宽、调制速度快、无旋转机构以及相位延迟连续可... 快速偏振调制和超窄带滤光是太阳光学望远镜实现磁场探测的最核心技术途径,而液晶调制是目前唯一可同时满足偏振测量和窄带调谐滤光的电光调制技术。而且,液晶调制器具有口径大、光谱范围宽、调制速度快、无旋转机构以及相位延迟连续可调的优势,使其成为下一代太阳望远镜磁场探测技术的最佳选择。文章简要介绍液晶科学的发展历史及液晶调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详述液晶调制技术在太阳磁场探测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探讨液晶调制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我国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研究和发展态势,相信液晶调制技术将在我国未来空基、地基太阳磁场探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物理 太阳磁场探测 偏振测量 液晶调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继海 董绍武 +3 位作者 袁海波 广伟 赵书红 王威雄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3,共8页
为促使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系统尽早加入国际原子时计算,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及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两个守时实验室接收机产生的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观测数据,开展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 为促使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系统尽早加入国际原子时计算,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及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两个守时实验室接收机产生的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观测数据,开展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信号的多路径噪声影响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信噪比优于北斗二号信号。对比已有的研究,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B1C和B2a)共视时间比对的噪声相对于北斗三号卫星播发的北斗二号兼容信号体制(B1I和B3I)有较大的改善,其结果与GPS、Galileo共视比对结果相当,且在零基线共钟比对中,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比对钟差的标准偏差相对于北斗二号信号提高了40%以上;利用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得到的亚欧两地钟差噪声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比对钟差的稳定度相对于北斗二号提高了10%以上。该试验也可为北斗三号时间比对纳入国际原子时计算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信号噪声 共视时间比对 国际原子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站CCD漂移扫描光电设备的同步轨道目标测定轨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涌 罗浩 +2 位作者 毛银盾 赵晓芬 唐正宏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5-372,共8页
地基光电观测在同步轨道目标监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估单站光电设备对同步轨道目标的实际测定轨能力,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站1.56 m望远镜,采用CCD漂移扫描光电技术,对3颗北斗同步卫星开展试验观测,基于卫星精密星历评估目标的测定轨... 地基光电观测在同步轨道目标监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估单站光电设备对同步轨道目标的实际测定轨能力,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站1.56 m望远镜,采用CCD漂移扫描光电技术,对3颗北斗同步卫星开展试验观测,基于卫星精密星历评估目标的测定轨外符精度.结果表明:同步轨道目标的天文定位在方位和俯仰方向上的外符精度均好于0.3″;在单圈次观测情况下,尽管轨道预报精度较低,约为数千米量级,但是观测弧段内定轨精度可优于百米;在多圈次观测情况下,轨道改进效果显著,定轨精度优于50 m,外推至4d的轨道预报精度为百米量级.此外,定量评估了每晚不同观测时间跨度下同步轨道目标的测定轨精度,为单站光电设备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光电观测 CCD漂移扫描 外符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