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鲐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凯 严利平 +1 位作者 程家骅 李建生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海区日本鲭F由70年代的0.68上升为90年代的1.60,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加大中。根据1990年以来的日本鲭渔获量资料,估算了1990-2001年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区日本鲭年平均资源量在(73.34-116.88)×10^4t之间波动。以LVPA法估算所得的90年代鲐鱼F值和最小开捕叉长的数据,利用B-H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渔业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的变化,结果显示,以目前的捕捞强度,日本鲭的开捕年龄从0.25龄提高为1.22龄,即最小开捕叉长由185 mm调整为247.61 mm,Y/R可提高15.1%,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在实际渔业中,渔期适当推迟,禁止利用日本鲭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LVPA B-H动态综合模型 捕捞死亡系数 开捕年龄 开捕叉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勇 严利平 +1 位作者 胡芬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鉴定鲐鱼年龄组成为1~3龄鱼,共3个年龄序列,并补充20世纪80年代4~5龄鱼对鲐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1993、451.3514和-1.20307;鲐鱼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7yr,拐点体重为450g,拐点叉长为320mm。比较分析东海群系鲐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在目前所能观察得到的鲐鱼年龄段内(1~3龄),东海区鲐鱼个体平均叉长比20世纪80年代的都要小;与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相比,东海群系的平均叉长在鲐鱼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明显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年轮 生长 东海北部 黄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带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严利平 胡芬 +2 位作者 李建生 刘勇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本文利用2002年12月~2004年8月在东海中北部(27°~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带鱼渔获样品,共采集788ind,每月对带鱼矢耳石生长轮计测和带鱼样品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带鱼年龄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东海群系带... 本文利用2002年12月~2004年8月在东海中北部(27°~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带鱼渔获样品,共采集788ind,每月对带鱼矢耳石生长轮计测和带鱼样品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带鱼年龄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东海群系带鱼呈现出较以往任何时期低龄化和生长加快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体重与肛长的关系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该群系的生长其性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合并估算的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L∞=493.3mm,K=0.346/yr,t0=-0.387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年龄 生长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子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峰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刘鉴毅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65-370,共6页
关键词 篮子鱼 人工繁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蒋玫 沈新强 杨红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本文根据2003年11月19日于洋山深水港航道工程进行的炸礁爆破试验,就渔业生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影响效应与水下冲击波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击波的大小与生物致死率有一定的关系,爆破对生物的致死率随距爆破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 本文根据2003年11月19日于洋山深水港航道工程进行的炸礁爆破试验,就渔业生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影响效应与水下冲击波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击波的大小与生物致死率有一定的关系,爆破对生物的致死率随距爆破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渔业生物的致死具有延时性。不同种类的生物其致死率因个体大小和种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鱼类对爆破产生的效应最为敏感,其次为虾类,蟹类和贝类的敏感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破 渔业生物 致死率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11种鳀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春艳 沈盎绿 +2 位作者 马凌波 倪勇 张永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60,共5页
以鳀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断序列,探讨了5属11种中国鳀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得到16S rRNA可比序列长度为472~501 bp,共存在20个插入/缺失,125个变异位点。总体上看,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4。根据16... 以鳀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断序列,探讨了5属11种中国鳀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得到16S rRNA可比序列长度为472~501 bp,共存在20个插入/缺失,125个变异位点。总体上看,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4。根据16S rRNA基因片段差异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从0.22%(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刀鲚和凤鲚)到18.54%(长颌棱鳀和康氏侧带小公鱼),以金色小沙丁鱼作为外群构建的系统树,棱鯷属依次与鲚属、黄鲫属相聚,再与棱鳀属的赤鼻棱鳀相聚;最后与鳀属和侧带小公鱼属形成的分支相聚。赤鼻棱鳀自成单独的一支,建议将赤鼻棱鳀从棱鳀属中划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鳀科鱼类 线粒体DNA 16S RRNA 分子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北部与黄海南部黄鲫群体洄游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陈学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从中选出关于黄鲫的数据,分析了其资源密度的四季空间分布变化,发现在所调查的区域中黄鲫资源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分布在东海北部水域,另一个分布在东...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从中选出关于黄鲫的数据,分析了其资源密度的四季空间分布变化,发现在所调查的区域中黄鲫资源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分布在东海北部水域,另一个分布在东海南部水域。本文主要对分布在北部的这一群体进行了四季空间分布变化的研究,不同大小的黄鲫在各个季节的分布区域有较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索饵、越冬等洄游活动行为,并根据研究结果描绘出黄鲫的产卵育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大致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鲫 东海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二甲基硅氧烷海洋防附着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史航 陈晓蕾 +2 位作者 石建高 刘永利 王鲁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4-45,82,共3页
以苯甲酸钠作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污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树脂作为海洋防附着涂料的基料,并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海洋防附着涂料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添加NaB的PDMS防附着涂层的微观形貌以及测得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加入苯甲酸钠... 以苯甲酸钠作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污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树脂作为海洋防附着涂料的基料,并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海洋防附着涂料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添加NaB的PDMS防附着涂层的微观形貌以及测得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加入苯甲酸钠后涂层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未发生太大变化,得出结论苯甲酸钠在涂层表面未形成团聚而影响涂层的低表面能特性。采用标准曲线法,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苯甲酸钠的累计释放量,发现含苯甲酸钠的防附着涂层没有发生"暴释"的现象。采用GB5370-85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将防污网片浸泡在浅海中,逐月观察网片上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种类、附着量及繁殖程度,同时与空白网片作比较。观察到涂有防附着涂层的网片被附着面积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降低,防污性能相当优异;而且在涂有防污涂层的网片上,几乎没有藤壶等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附着 涂层 有机硅 苯甲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小型鱼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336-341,共6页
海洋小型鱼类对整个渔业资源变动起到指示作用,而且对经济鱼种资源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了海洋小型鱼类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海洋小型鱼类分布与环境关系、渔业生物学、资源数量评估的研究,并论述其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海洋 小型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晓雪 陈雪忠 +7 位作者 黄洪亮 汤振明 张勋 徐宝生 周爱忠 冯春雷 王磊 李灵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对长江口桁杆拖虾网采用套网法进行了选择性试验,分析研究了桁杆拖虾网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脊腹褐虾Cargon affin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总体虾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35 mm时,脊腹褐虾的50%选择体长... 对长江口桁杆拖虾网采用套网法进行了选择性试验,分析研究了桁杆拖虾网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脊腹褐虾Cargon affin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总体虾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35 mm时,脊腹褐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1.36、46.42、57.68 mm;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3.35、47.20、62.01 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45、50.56、64.87 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脊腹褐虾,L0.5=1.0964Me+19.179,R2=0.9984;葛氏长臂虾,L0.5=1.2779Me+16.777,R2=0.9814;总体虾类,L0.5=1.999Me+22.297,R2=0.9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囊网目 选择性 桁杆拖虾网 东海区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篮子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鉴毅 章龙珍 +6 位作者 庄平 赵峰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闫文罡 侯俊利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1,共9页
2008年4—6月在海南进行了点篮子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共产卵610×10^4 cell,孵化出仔鱼342.4×10^4 ind,经过30d土池生态培育,培育出体长约2.5cm幼鱼32.5×10^4 ind,土塘培育苗种成活率达16.1%。点篮子鱼适宜催产... 2008年4—6月在海南进行了点篮子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共产卵610×10^4 cell,孵化出仔鱼342.4×10^4 ind,经过30d土池生态培育,培育出体长约2.5cm幼鱼32.5×10^4 ind,土塘培育苗种成活率达16.1%。点篮子鱼适宜催产的环境条件为:水温25.5~27.7℃,盐度33.0~34.5,pH值7.9~8.5,DO值6.0~8.8mg/L。A、B、C三种药品配伍进行催产效果最好,获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均最高,分别达到60.0%~80.0%、83.2%~90.5%和71.2%-76.8%,效应时间缩短到15~16h。点篮子鱼受精卵为半浮性卵,孵化积温为649.25时度。当盐度低于26.5时,点篮子鱼受精卵沉于水底;盐度高于38.5时,则浮于水面。水温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15℃、20℃试验组胚胎分别发育至原肠晚期、胚孔封闭期死亡,35℃条件下胚胎发育终止于胚体形成期,30℃试验组初孵仔鱼的活力差,畸形率高。点篮子鱼胚胎发育的适温为25℃左右。盐度对点篮子鱼的胚胎发育的影响较大。在盐度34.4~45.7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升高。在盐度30.2—34.4范围内,孵化率在60%以上,畸形率在10%以下,最适盐度范围30.2~34.4。初孵仔鱼全长为1.00—1.20mm,油球一个,出膜3~4d开始摄食小型轮虫和藻类。点篮子鱼苗15日龄前生长缓慢,之后生长迅速,平均全长与日龄回归方程式为:y=1.1207e^0.109 4x,R^2=0.9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温度 盐度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鱼类消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2
作者 田宏杰 庄平 高露姣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鱼类消化酶的活性大小与其所生活的水环境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因子如温度、盐度、pH和重金属离子,饵料(营养成份、含有的外源性酶以及量的多少)对鱼类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状况,为水产养殖中优化人工饲料和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 鱼类消化酶的活性大小与其所生活的水环境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因子如温度、盐度、pH和重金属离子,饵料(营养成份、含有的外源性酶以及量的多少)对鱼类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状况,为水产养殖中优化人工饲料和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消化酶 温度 盐度 pH 重金属离子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牡蛎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沈盎绿 马继臻 +1 位作者 平仙隐 沈新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3-788,共6页
应用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褶牡蛎对8种常见的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得出了褶牡蛎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半衰期以及生物富集曲线。结果表明,到积累实验结束时褶牡蛎对Pb、Zn、Cd、Cr、Ni和Hg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是15.60、26.53、... 应用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褶牡蛎对8种常见的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得出了褶牡蛎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半衰期以及生物富集曲线。结果表明,到积累实验结束时褶牡蛎对Pb、Zn、Cd、Cr、Ni和Hg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是15.60、26.53、60.06、7.61、5.82和47.88,褶牡蛎对Cu和As的富集规律不明显,生物富集曲线分别为yPb=0.4046e0.1168xR2=0.7378,yZn=0.0408x2+0.2909x+59.969R2=0.9307,yCd=2.5263e0.0867xR2=0.7089,yCr=0.6832e0.0942xR2=0.8544,yNi=0.4178e0.0714xR2=0.6856和yHg=0.0015x2+0.0444x+0.0644R2=0.8301,以积累实验结束时的生物富集系数为基准,褶牡蛎对这几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Cd>Hg>Zn>Pb>Cr>Ni;到释放实验结束时褶牡蛎对Pb、Zn、Cd、Cr和Hg的生物半衰期分别是23.1、13031.7、67.7、32.9和36.1d,褶牡蛎是Zn、Cd和Hg的强的净积累者,以释放实验结束时的生物半衰期为基准,褶牡蛎对这几种重金属的排毒释放顺序为Pb>Cr>Hg>Cd>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牡蛎 重金属 生物富集系数 生物半衰期 生物富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精子生理特性及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闫文罡 章龙珍 +2 位作者 庄平 刘鹏 江琪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对日本黄姑鱼精子部分生理特性及其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黄姑鱼精液pH值为7.0~7.5,精子密度为(11.23±2.78)×10^9/ml,精子寿命(229.33±17.16)s。在盐度为30~35,pH为7.5—8.5... 对日本黄姑鱼精子部分生理特性及其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黄姑鱼精液pH值为7.0~7.5,精子密度为(11.23±2.78)×10^9/ml,精子寿命(229.33±17.16)s。在盐度为30~35,pH为7.5—8.5时,精子的活力最高,分别达到(88.33±2.89)%和(88±4.33)%。精子在室温(25℃)条件下,可存活24h;在低温(4℃)条件下可以存活36h。以D液作为稀释液,20%的乙二醇作为抗冻剂,利用快速降温法对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38℃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的精子获得最高的活力为(47±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精子 活力 稀释液 抗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黄海区银鲳流刺网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灵智 黄洪亮 +3 位作者 王磊 冯春雷 许永久 张禹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4,共6页
通过对90 mm、100 mm、110 mm和120 mm四种网目尺寸的银鲳流刺网进行选择性试验,利用Nomal、Lognomal、Gamma和Bi-nomal模型,进行银鲳渔获数据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银鲳流刺网具有较好的捕捞对象和尺寸选择性;... 通过对90 mm、100 mm、110 mm和120 mm四种网目尺寸的银鲳流刺网进行选择性试验,利用Nomal、Lognomal、Gamma和Bi-nomal模型,进行银鲳渔获数据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银鲳流刺网具有较好的捕捞对象和尺寸选择性;(2)银鲳流刺网网目尺寸选择性最适表达曲线为Gamma曲线;(3)分别利用选择性曲线和体周两种方法,推算最适捕获银鲳叉长与网目尺寸的线性关系,获得关系式为a=0.252 8L;(4)参照目前银鲳开捕叉长的最新研究结果,东黄海区银鲳流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建议调整为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流刺网 网目尺寸 选择性 极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6
作者 施兆鸿 王建钢 +1 位作者 高露姣 凌建忠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繁殖生物学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缟虾虎鱼胚胎耗氧率及Cu^2+、Pb^2+、Zn^2+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庄平 赵优 +3 位作者 章龙珍 刘鉴毅 冯广朋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
用微量碘量法测定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过程的耗氧率以及Cu2+、Pb2+、Zn2+对其胚胎耗氧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4±0.3℃条件下,胚胎耗氧率随胚胎发育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在出膜前达到最高,其中以原肠期和出膜期耗氧率变化最显著。胚... 用微量碘量法测定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过程的耗氧率以及Cu2+、Pb2+、Zn2+对其胚胎耗氧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4±0.3℃条件下,胚胎耗氧率随胚胎发育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在出膜前达到最高,其中以原肠期和出膜期耗氧率变化最显著。胚胎各时期耗氧率与发育时间的相关方程为:ORt=0.0702e0.0193t(R2=0.9402)。胚胎耗氧率随三种重金属离子浓度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当Cu2+浓度达到0.4 mg/L以及Pb2+、Zn2+浓度分别达到2.0 mg/L时,耗氧率开始降低。三种重金属离子对纹缟虾虎鱼胚胎耗氧率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Cu2+>Zn2+>P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胚胎 耗氧率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巴特柔鱼渔场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樊伟 崔雪森 沈新强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84-89,共6页
根据美国NASA提供的卫星遥感反演获取的海表温度、海水叶绿素及海面高度三级数据产品和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巴特柔鱼生产统计资料,统计分析了该海域巴特柔鱼资源同海表温度、海水叶绿素浓度及海面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柔鱼的... 根据美国NASA提供的卫星遥感反演获取的海表温度、海水叶绿素及海面高度三级数据产品和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巴特柔鱼生产统计资料,统计分析了该海域巴特柔鱼资源同海表温度、海水叶绿素浓度及海面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柔鱼的适温范围大致为10~22℃,最适温度为15~17℃。柔鱼渔场叶绿素浓度大致为0.1~0.6mg/m^3,叶绿素浓度处于0.12~0.14mg/m^3之间时,渔场出现频次最高。形成渔场海域的海面高度多高于平均海面高度(SSH>0)。广义加性模型计算表明:柔鱼在每年6~8月的北上索饵洄游和10~11月的南下过程中同环境要素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SST同柔鱼产量的关系在北上洄游时多为正相关,南下时为负相关。6~10月份叶绿素浓度同渔获产量为负相关,11月份其相关性较小。渔获产量整体上随经度变化无显著变化,相关性较低,渔获产量与纬度的关系密切,相关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渔场 叶绿素 浓度 产量 月份 环境因子 海面高度 西北太平洋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环境中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晓蕾 王鲁民 +3 位作者 石建高 史航 汤振明 刘永利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概述了国内外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及其种类,着重介绍水相环境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指明制备水相环境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可行性以及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海水和淡水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水相环境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5
20
作者 吴颖 李惠玉 +1 位作者 李圣法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1期80-87,共8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东海北部及黄海海域发生大型水母连年暴发的现象,海域生态严重恶化,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型水母暴发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并列举了大型水母暴发的成因;对国内外大型水母生活史的研究现状进...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东海北部及黄海海域发生大型水母连年暴发的现象,海域生态严重恶化,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型水母暴发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并列举了大型水母暴发的成因;对国内外大型水母生活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建议模拟海洋环境即在各种环境因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大型水母的生活史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温度及饵料丰度对大型水母生长发育各阶段影响的研究可以补充完善沙海蜇的暴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母 渔业影响 暴发成因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