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益生元的研发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翟征远 白晓悦 +3 位作者 靖一志 赵亮 任发政 郝彦玲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益生元的定义目前被更新为“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健康益处的底物”。根据最新的定义,益生元种类扩展到碳水化合物以外的物质,例如共轭亚油酸和植物多酚等;益生元作用部位不再局限于胃肠道,应用范围也不局限于食品。针对益生... 益生元的定义目前被更新为“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健康益处的底物”。根据最新的定义,益生元种类扩展到碳水化合物以外的物质,例如共轭亚油酸和植物多酚等;益生元作用部位不再局限于胃肠道,应用范围也不局限于食品。针对益生元具有缓解便秘、促进骨骼健康、缓解肥胖、抑制致病菌、减少炎症、免疫调节等多种健康促进效应,深入阐述了益生元促进宿主健康的作用机制。其机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益生元被宿主的有益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性利用,从而起到菌群调节作用;二是益生元被菌群代谢后产生有益于宿主健康的代谢产物。此外,某些低聚糖类和多糖类的益生元还具有很好的加工特性,对于食品的质构特性和风味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益生元在固体饮料、糖果、乳制品和烘焙制品等食品中广泛应用。然而,益生元的功效评价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同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不同的,菌群结构的差异必然导致同种益生元在不同人群中利用情况的差异。益生元的单糖结构、聚合程度、分支以及官能团等结构差异会影响其被肠道微生物的利用。总之,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状态靶向应用益生元和对益生元进行特定结构的优化或修饰,将是未来益生元精准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肠道健康 菌群调节 短链脂肪酸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工专业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2
作者 田双起 马森 +1 位作者 纪俊敏 娄海伟 《粮食加工》 2024年第4期120-123,共4页
针对粮工专业学生存在的专业课程学习不能很好与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一情况,对“食品工程原理”与粮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进行深入融合探索。通过采取粮工专业不同班级学情分析,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调查,针对粮工专业特色进行课堂及... 针对粮工专业学生存在的专业课程学习不能很好与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一情况,对“食品工程原理”与粮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进行深入融合探索。通过采取粮工专业不同班级学情分析,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调查,针对粮工专业特色进行课堂及课后专业知识结合与补充,教学成果评价及相关信息反馈改进等步骤,使粮工专业学生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进一步地融会贯通。通过学习委员的学情汇报及学习通的学情分析,确保粮工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能够紧跟授课计划,及时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的课堂授课内容,避免因不理解之前的授课内容进而影响后续课程学习及对粮工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情况,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通过浅显易懂及深入浅出讲授内容的相关知识引导循序渐进学习,最终达到粮工专业整体学习成果一致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工专业 食品工程原理 工程设计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饼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3
作者 白小涵 夏义苗 +3 位作者 陈复生 辛颖 杨趁仙 丁长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97-405,共9页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具有调节肠道、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等作用。亚麻籽作为一种特色油料作物,主要应用于亚麻籽油的加工,榨油的副产物亚麻籽饼则主要用于饲料生产,饼的利用价值较低。然而亚麻籽饼中总膳食纤维含量高...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具有调节肠道、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等作用。亚麻籽作为一种特色油料作物,主要应用于亚麻籽油的加工,榨油的副产物亚麻籽饼则主要用于饲料生产,饼的利用价值较低。然而亚麻籽饼中总膳食纤维含量高达45.4%(干重)左右,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占比1/3,且相较于其他原料来源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亚麻籽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低黏度特异性优势,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潜力巨大。因此,探究亚麻籽饼中膳食纤维的赋存形态、建立高效的膳食纤维提取方法并明确其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对丰富市场化膳食纤维资源、提高亚麻籽饼利用率、实现其高值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述了膳食纤维的特性、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研究中的的应用,为膳食纤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亚麻籽饼 膳食纤维 提取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庆沛 宇光海 +2 位作者 廖爱美 潘龙 黄继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7,共9页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由血红素辅基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血红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常被用于医药与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其作为调味剂以提高代肉未来食品——植物蛋白肉的口感和拟真性可以满足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人们...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由血红素辅基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血红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常被用于医药与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其作为调味剂以提高代肉未来食品——植物蛋白肉的口感和拟真性可以满足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人们对肉类口感的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血红蛋白相较于化学法提取具有操作方便、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几年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高效表达血红蛋白的关键在于血红素的高水平供应与血红蛋白的正确表达两个方面,强化血红素合成途径、优化蛋白表达和发酵策略是实现血红蛋白高效表达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微生物高效合成血红蛋白最新研究进展、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开展综述,以期为促进微生物源血红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血红素 植物蛋白肉 未来食品 食品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谷物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晓红 翟小童 谭斌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研究表明,摄入更多的全谷物可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近20余年以来,全谷物产业在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发展迅速。近年来,全谷物在我国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我国全谷物标准研制力度不断加强。本文介绍了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全球定义共... 研究表明,摄入更多的全谷物可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近20余年以来,全谷物产业在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发展迅速。近年来,全谷物在我国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我国全谷物标准研制力度不断加强。本文介绍了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全球定义共识的进展,概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国际标准全谷物工作组、美国、加拿大、荷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家和机构全谷物原料及全谷物食品相关标准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定义的制订现状,概述了我国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内的20余个全谷物原料、全谷物食品、全谷物生产技术规程及其他全谷物标准的发布情况,还有一些正在制定中的全谷物相关标准。最后提出了我国全谷物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包括充分与我国全谷物食品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与国际接轨、标准检测与认证相结合三个方面。逐步完善构建全谷物食品产业的标准体系,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我国全谷物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推动打造多样化健康谷物食品新生态,为全谷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全谷物食品 标准 标准体系 定义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汪俊领 易军鹏 +4 位作者 李欣 刘文超 段续 李璐瑶 高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为探讨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探寻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最适干燥工艺。采用不同温度(60、70、80℃)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60℃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 为探讨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探寻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最适干燥工艺。采用不同温度(60、70、80℃)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60℃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 FD)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进行脱水处理,并对干茶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同时检测分析了干茶中的主要成分及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HAD中,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茶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下降,可溶糖含量升高,单宁含量没有变化;HAD 80℃干茶中,引发茶汤涩味的酚类物质和黄酮含量低,茶汤色及香气感官评分高,香气组分最多且综合品质最好;HAD 60℃干茶总酚、总黄酮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均高,苦涩味较重;FD干茶外形评价最好且单宁含量最低,但其总酚和总黄酮最高,且青草香气重,这与其挥发性物质中愈创木酚含量高有关,使其感官评分较低。所有干茶样品的香气成分中,1-辛烯-3-醇、愈创木酚和β-紫罗兰酮的OAV值均高于100,是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干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该研究为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风味的形成及加工工艺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茶 冠突散囊菌发酵 干燥工艺 品质分析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酵母抽提物中呈味物质鉴定及其增味减盐作用分析
7
作者 陕怡萌 曹博雅 +4 位作者 蒲丹丹 李沛 熊建 李库 张玉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为分析酵母抽提物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分析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和FA34的滋味轮廓,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抽提物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筛选和滋味-氯化钠... 为分析酵母抽提物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分析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和FA34的滋味轮廓,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抽提物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筛选和滋味-氯化钠二元混合模型筛选关键增咸物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酵母抽提物KU012的咸味、甜味与酸味强度均显著高于酵母抽提物FA31和FA34。在5.00 g/L的食盐溶液中,添加酵母抽提物FA31至0.50 g/L可减少10%氯化钠添加量而不影响咸味感知强度,酵母抽提物KU012中的呈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酵母抽提物FA31和FA34。通过滋味物质-氯化钠二元混合模型结合咸味强度感知评价对25种TAV大于1的呈味物质进行增咸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共14种滋味物质具有增咸作用,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柠檬酸、5′-IMP和5′-GMP的增咸效果最显著,是酵母抽提物中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S曲线法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谷氨酸和柠檬酸可通过协同作用增强咸味感知,丙氨酸、5′-GMP和5′-IMP可通过加成作用提高咸味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 呈味物质 滋味活性值 增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对冷冻面团内淀粉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宏伟 李向杰 +5 位作者 乔靖玥 申慧珊 张艳艳 刘兴丽 赵学伟 张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快速黏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亚麻籽胶添加量(0%、0.2%、0.4%、0.6%、0.8%)对冻融淀粉颗粒结构、结晶结构、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探明冷冻面团内部主要组分淀粉特性的变化从而揭示亚麻籽... 采用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快速黏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亚麻籽胶添加量(0%、0.2%、0.4%、0.6%、0.8%)对冻融淀粉颗粒结构、结晶结构、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探明冷冻面团内部主要组分淀粉特性的变化从而揭示亚麻籽胶对冷冻面团的潜在改良机制。结果表明:原淀粉经冻融循环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陷,相对结晶度下降,分子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导致水分子更容易进入淀粉颗粒内部导致其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的增加。而添加亚麻籽胶抑制了冷冻面团中冰晶的形成,延缓了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解旋,并且亚麻籽胶与淀粉分子内的氢键相互作用提高了淀粉相对结晶度(22.2%~23.8%),因此导致淀粉峰值黏度由2409.5 mPa·s降低至2247.2~2288.5 mPa·s,糊化温度逐渐升高。综上,亚麻籽胶延缓了冻融循环对面团内淀粉造成的破坏,对冷冻面团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淀粉 亚麻籽胶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对苦荞粉中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赵梦媛 王香玉 +2 位作者 尚盼盼 吕海晴 赵仁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为了抑制苦荞中芦丁向槲皮素的转化,本研究采用过热蒸汽处理苦荞粉,并探究蒸汽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苦荞粉中芦丁降解酶活性、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苦荞粉中酚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为了抑制苦荞中芦丁向槲皮素的转化,本研究采用过热蒸汽处理苦荞粉,并探究蒸汽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苦荞粉中芦丁降解酶活性、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苦荞粉中酚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含量在过热蒸汽温度为220℃时达最高,分别增加37.53%和14.22%;苦荞粉中酚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随过热蒸汽处理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小,当处理时间超过6 min后其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芦丁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黄酮类似,在蒸汽温度为220℃、处理时间为4 min时,芦丁含量达最高;当蒸汽温度超过300℃、处理时间超过6 min时,芦丁含量下降,槲皮素含量明显上升。随过热蒸汽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芦丁降解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苦荞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氧化还原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过热蒸汽处理能显著提升苦荞粉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钝化芦丁降解酶,抑制芦丁水解,减少槲皮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 苦荞 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常巧英 余强 +5 位作者 郑冰 黄海荣 白若镔 张虹艳 李相阳 侯新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6-274,共9页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营养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功能因子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食物与健康关系探索等领域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本文总结了营养健康食品功能因子开发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功能评价技术和营养健康食品产品开发技术,通过文献分析了近40年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态势,并对未来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健康食品 功能因子 功能学评价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酶耦合修饰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于梦丽 陈雨 +1 位作者 林凤岩 陈复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1-360,共10页
大豆蛋白作为优质的天然植物蛋白资源,除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其中凝胶性作为大豆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备受关注,但大豆蛋白天然凝胶制品存在稳定性较差、机械强度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凝胶制品中的应用与发展... 大豆蛋白作为优质的天然植物蛋白资源,除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其中凝胶性作为大豆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备受关注,但大豆蛋白天然凝胶制品存在稳定性较差、机械强度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凝胶制品中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改善其凝胶特性至关重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该文综述了物理修饰、酶修饰以及物理-酶耦合修饰处理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总结了不同修饰方法与大豆蛋白凝胶“加工参数-蛋白结构-产品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物理-酶耦合修饰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高品质大豆蛋白凝胶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物理修饰 酶修饰 凝胶特性 物理-酶耦合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塔格糖对海绵蛋糕面糊及其烘焙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孙雅晖 郭萃 +2 位作者 张金阳 刘思源 王丽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共8页
以塔格糖替代海绵蛋糕中的蔗糖,利用光学显微镜、旋转流变仪、质构仪和色差仪等研究塔格糖对面糊微观结构、黏度特性、蛋糕质构、色泽和感官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塔格糖替换量的增加,蛋糕面糊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加(P<0.05),蛋... 以塔格糖替代海绵蛋糕中的蔗糖,利用光学显微镜、旋转流变仪、质构仪和色差仪等研究塔格糖对面糊微观结构、黏度特性、蛋糕质构、色泽和感官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塔格糖替换量的增加,蛋糕面糊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加(P<0.05),蛋糕面糊黏度逐渐降低(P<0.05),硬度逐渐升高(P<0.05)。在塔格糖替换量为50%时,蛋液的打发性能和泡沫稳定性、蛋糕的比容和弹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随塔格糖替换量的增加,蛋糕表皮及芯部亮度减弱,蛋糕红黄色调逐渐加深(P<0.05),美拉德反应增强。在感官特性上,塔格糖的加入整体上不会造成海绵蛋糕明显的接受度降低(P>0.05),结合面糊性质和烘焙品质来说,在塔格糖替换量不超过50%时,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格糖 海绵蛋糕 面糊性质 烘焙品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蛋白对小麦粉面条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寇锟 陈复生 +3 位作者 杜艳 孟丹阳 贾立奥 姚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66,共6页
将莱茵衣藻蛋白(CRP)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面条,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分析CRP对面条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RP的添加显著改变了面条的色泽,使面条呈现绿色,并且在添加量2%(以小麦粉和蛋白质总质量计... 将莱茵衣藻蛋白(CRP)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面条,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分析CRP对面条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RP的添加显著改变了面条的色泽,使面条呈现绿色,并且在添加量2%(以小麦粉和蛋白质总质量计)时具有最佳的色泽和感官评分。与SPI相比,CRP在改善面条蒸煮特性(最佳蒸煮时间、干物质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方面表现更佳。此外,CRP在添加量2%~3%时明显提升了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进而改善了面条的整体质构和感官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面条品质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感官、电子鼻分析不同贮藏时间辣椒油风味成分
14
作者 葛艳争 孙晓雪 +6 位作者 安永强 冻梓杰 谢颢阳 张玉玉 常记华 陈历水 张康逸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究辣椒油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规律,为辣椒油货架期预测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感官、电子鼻技术对贮藏0,45,90,135 d的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辣椒油中共有9... [目的]探究辣椒油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规律,为辣椒油货架期预测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感官、电子鼻技术对贮藏0,45,90,135 d的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辣椒油中共有9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烯烃类、醇类物质及含氮类化合物。利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筛选出关键香气化合物,在辣椒油贮藏0,45,90,135 d时分别筛选出18,21,21,2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烯烃类、酯类及含硫类化合物。感官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辣椒油色泽和整体可接受度差异不显著,香味和滋味差异显著(P<0.05)。电子鼻结果表明,贮藏90,135 d的样品无显著差异,辣椒油气味在90 d后趋于稳定。[结论]贮藏时间显著影响辣椒油风味物质组成及感官特性,90 d后气味成分趋于稳定,此临界点为货架期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电子鼻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胸肉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工艺优化及应用
15
作者 孙兴铭 张莉莉 +2 位作者 布阿提汗·吐尔孙 郑瑞仪 张玉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2期164-171,207,共9页
为推进鸡肉蛋白高值化利用,提升其风味品质,该文以鸡胸肉酶解液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进一步将美拉德反应产物与酵母蛋白进行复配,通过调味、调质开发一款风味口感较佳的高蛋白... 为推进鸡肉蛋白高值化利用,提升其风味品质,该文以鸡胸肉酶解液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进一步将美拉德反应产物与酵母蛋白进行复配,通过调味、调质开发一款风味口感较佳的高蛋白饮品。研究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5 h、葡萄糖与鸡胸肉酶解液质量比1∶15。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酵母蛋白添加量为12.5%。对美拉德反应产物与酵母蛋白的混合溶液进行调味、调质,确定最佳配方为柠檬汁添加量2%、薄荷粉添加量0.03%、甘露糖醇添加量0.6%、黄原胶添加量0.06%。鸡胸肉酶解液经美拉德反应与调味后,在口感上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肉 酶解 美拉德反应 酵母蛋白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粉对面团特性及发面饼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田静茹 李雪琴 陈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于食品全营养趋势,以高粱粉发面饼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粱粉对面团加工特性影响,同时针对目前杂粮发面饼口感粗糙、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探究高粱粉粒径对发面饼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粱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 基于食品全营养趋势,以高粱粉发面饼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粱粉对面团加工特性影响,同时针对目前杂粮发面饼口感粗糙、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探究高粱粉粒径对发面饼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粱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先增加后减小,当添加量为15%时各项黏度值最大;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升高,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和延伸度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将添加量为15%的不同粒径高粱粉与小麦粉混合制作高粱粉发面饼,结果发现随着高粱粉粒径的减小,发面饼水分含量升高,烘焙损失率降低,内部气孔变得均匀致密,淀粉分子的短程有序性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有序性增加,说明较小粒径的高粱粉能适当改善高粱粉发面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粉 粒径 面团特性 发面饼 烘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耐热稳定性
17
作者 唐冬 赵广山 +2 位作者 杨霞 王晓楠 陈树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以生姜香精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溶液方法,以包合产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产品的制备工艺。得出最佳制备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条件为生姜香精与β-环糊精质量比1∶4、固形物浓度2.0%、包合温度40℃。... 以生姜香精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溶液方法,以包合产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产品的制备工艺。得出最佳制备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条件为生姜香精与β-环糊精质量比1∶4、固形物浓度2.0%、包合温度40℃。在此工艺下制备的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产品包合产率为69.42%。生姜香精β-环糊精微胶囊产品的粒径呈正态分布,粒径大小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通过热稳定性试验得知,生姜香精微胶囊化可提高生姜香精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生姜香精的贮藏和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生姜香精 Β-环糊精 包埋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pH值偏移对苦荞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于鑫 程哲 +3 位作者 刘芮杉 董吉林 李云龙 申瑞玲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探讨pH偏移联合超声处理对苦荞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及pH偏移处理,苦荞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去折叠导致内部巯基暴露,或蛋白质中二硫键断裂而生成新的巯基所致。在超声... 探讨pH偏移联合超声处理对苦荞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及pH偏移处理,苦荞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去折叠导致内部巯基暴露,或蛋白质中二硫键断裂而生成新的巯基所致。在超声时间为20 min,功率为300 W时,苦荞蛋白表现出最高的表面疏水性,表明蛋白质在改性过程中经历了重组,导致疏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蛋白聚集体被破坏,蛋白粒径减小,进而暴露更多内部的疏水基团。此外,经超声辅助pH偏移处理显著提升了苦荞蛋白的溶解度,尤其在碱性pH条件下,溶解度从63.85%显著提升至103.48%。该处理也导致了苦荞蛋白粒径的显著下降(P<0.05),以及绝对电位和乳化活性的显著增强(P<0.05)。综上所述,超声辅助pH偏移处理不仅有效改善了苦荞蛋白的结构特性,还显著提升了其功能特性,为苦荞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蛋白 超声辅助pH值偏移 结构性质 溶解度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蛋白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静静 廖爱美 +5 位作者 刘莹莹 陈新阳 薛迎春 潘龙 黄继红 侯银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86-192,共7页
抗冻蛋白是一类冰结构蛋白质,在0℃以下能够控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再结晶,可作为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护食品在冷冻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流失。该文对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制备与纯化进行综述,并总结抗冻蛋白在冷冻食品应用中的进展,为将... 抗冻蛋白是一类冰结构蛋白质,在0℃以下能够控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再结晶,可作为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护食品在冷冻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流失。该文对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制备与纯化进行综述,并总结抗冻蛋白在冷冻食品应用中的进展,为将来抗冻蛋白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特性 制备 纯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青哲 金俊 +1 位作者 赵晨伟 黄笑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植物油料油脂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脂及蛋白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等,概述了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于营养和安全为评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体系;突破... 植物油料油脂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脂及蛋白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等,概述了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于营养和安全为评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体系;突破了零反式脂肪酸专用油脂生产技术,能满足各种食品加工场景需求;功能油脂制备技术成果渐次落地,推动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多款结构脂产品进入量产,跨国公司垄断局面得以改变;新油源开发方兴未艾;植物蛋白结构功效关系基础研究促进了植物基产品开发;油料油脂综合利用规模扩大;食用油安全防控技术、绿色储油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大型浸出器和浓缩蛋白制取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化工厂建设支撑我国油料油脂加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适度加工 植物油料 食用植物油 功能油脂 植物蛋白 智能化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