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镁合金负极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姝皓 易丹青 +3 位作者 兰博 周伶玲 冀成年 赵丽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8-511,共4页
采用金相观察、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EDS)研究了分级退火工艺对镁合金显微组织、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的影响;采用化学浸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镁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金相观察、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EDS)研究了分级退火工艺对镁合金显微组织、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的影响;采用化学浸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镁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变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进而影响镁合金的电极电位和自腐蚀速度,经350℃分级退火工艺得到的镁合金晶粒尺寸均匀细致、成分分布均匀,在晶界形成Mg2Sn、Mg2Pb和Ga2Mg5网状的疏松多孔相,使镁合金负极的工作电极电位负而且稳定,自腐蚀速度很低且腐蚀产物更易于剥离从而促进电池反应深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5Cu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国圣 王志法 +1 位作者 何平 陈德欣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研究了熔渗温度、退火温度及退火冷却速度对W-15Cu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能改善W-15Cu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经850℃退火随炉冷的导热性能稳定在190W/(m.K)左右;W-15Cu电子封装材料界面残余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材... 研究了熔渗温度、退火温度及退火冷却速度对W-15Cu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能改善W-15Cu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经850℃退火随炉冷的导热性能稳定在190W/(m.K)左右;W-15Cu电子封装材料界面残余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残余应力越大,材料导热性能越差;W-15Cu电子封装材料随熔渗温度升高,导热系数增加,熔渗温度在1 400℃时的导热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材料 导热性能 退火 冷却速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对金属镍-陶瓷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龙亚雄 谭澄宇 +3 位作者 唐子杰 曾凡 夏长青 古一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1,205,共6页
在BaO-Al2O3-B2O3体系玻璃相中分别磨加和熔加CeO2粉体(16%),同时加入适量的镍粉,成功地制备了含CeO2的金属镍-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和DSC技术分析了CeO2粉体的存在状态以及对玻璃相软化温度的影响;采用热震试验和维氏硬度试验测试对比... 在BaO-Al2O3-B2O3体系玻璃相中分别磨加和熔加CeO2粉体(16%),同时加入适量的镍粉,成功地制备了含CeO2的金属镍-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和DSC技术分析了CeO2粉体的存在状态以及对玻璃相软化温度的影响;采用热震试验和维氏硬度试验测试对比了CeO2添加方式对金属镍-陶瓷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根据宏观形貌观察并结合SEM/EDS微观分析了涂层的形貌特点以及界面结构。结果表明,添加16%CeO2粉末可显著改善BaOAl2O3-B2O3涂层体系的涂覆性能,并提高涂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熔加的CeO2粉末在玻璃块料中主要以立方萤石结构的形式存在,且对玻璃相软化温度无明显影响。与磨加方式相比,熔加的CeO2颗粒更为细小,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镍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玻璃相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理论的挤压次数对模具磨损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林高用 冯迪 +2 位作者 郑小燕 杨伟 孙利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5-1251,共7页
针对前次挤压对后次挤压的模具磨损有着显著影响,模具的总磨损量并不与单次磨损量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将考虑温度影响的Archard磨损计算修正模型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相结合,预测铝合金挤压过程中模具表面磨损最严重的部位,建立该部... 针对前次挤压对后次挤压的模具磨损有着显著影响,模具的总磨损量并不与单次磨损量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将考虑温度影响的Archard磨损计算修正模型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相结合,预测铝合金挤压过程中模具表面磨损最严重的部位,建立该部位磨损量与挤压次数之间的确切关系,并由此提出一种考虑挤压次数影响的总磨损量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模具磨损 Archard理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效后高强高导Cu-Cr-Zr合金的性能与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小波 姜锋 +3 位作者 陈蒙 蒋龙 黄祖琼 韦莉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0-1685,共6页
在测试不同固溶时效阶段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发现经过490℃/240min时效处理后合金达到时效强度峰值,强度的提高主要是共格弥... 在测试不同固溶时效阶段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发现经过490℃/240min时效处理后合金达到时效强度峰值,强度的提高主要是共格弥散强化相造成。运用Gerold及其推导公式计算了共格强化导致的最大拉伸应力增量(△σcsmax)的范围,同时应用单元体导电模型和马提申定则计算了合金时效时的导电率的增量值范围,与实验数值相比误差较小。说明所建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时效析出过程中的强度和导电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固溶时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含量对Al-Zn-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付高 邓运来 +2 位作者 王亚风 戴青松 张新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2-2641,共10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强度实验、冲击韧度实验、应力腐蚀实验、剥落腐蚀实验及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不同微量元素(Cr、Mn、Ti、Zr、Cu)含量添加对Al-Zn-Mg铝合金组织、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多的微量元素...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强度实验、冲击韧度实验、应力腐蚀实验、剥落腐蚀实验及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不同微量元素(Cr、Mn、Ti、Zr、Cu)含量添加对Al-Zn-Mg铝合金组织、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多的微量元素使得合金内部第二相析出密度变大,对亚晶界/晶界的迁移起阻碍作用而未诱发粒子形核,提升合金抑制再结晶的能力,从而保持细小晶粒及亚晶组织,合金的抗拉强度提升69 MPa,应力腐蚀开裂延迟了108 h。但同时微量元素使得Al Fe Mn Cu等粗大的第二相增多,使自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变小,而塑性、韧性及耐剥落腐蚀性能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铝合金 微量元素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B50高强铝合金的均匀化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国锋 张新明 +1 位作者 朱航飞 李鹏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4-770,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7B50高强铝合金铸态和均匀化态的显微组织与成分分布,确定了实验合金一级均匀化后的过烧温度及二级均匀化工艺。结果表明:实验合金经465℃,24 h均匀化后的过烧温度为480℃,其最佳二级均匀化退...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7B50高强铝合金铸态和均匀化态的显微组织与成分分布,确定了实验合金一级均匀化后的过烧温度及二级均匀化工艺。结果表明:实验合金经465℃,24 h均匀化后的过烧温度为480℃,其最佳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为随炉升温到465℃保温24 h,再随炉升温到475℃保温4 h;实验合金经二级均匀化处理后,成分均匀,残留共晶很少,基体上析出大小适中及分布均匀的Al3Zr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850铝合金 均匀化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多向锻压AZ31镁合金的静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10
8
作者 蒋莉萍 王军 +2 位作者 肖振宇 张笃秀 杨续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51-3059,共9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O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EBSD)研究室温多向锻压(MDF)下AZ31镁合金在473K下的静态再结晶(SRX)行为,对高密度孪晶组织的再结晶行为、显微组织演变、再结晶动力学及退火初期再结晶晶粒取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温多... 通过光学显微镜(O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EBSD)研究室温多向锻压(MDF)下AZ31镁合金在473K下的静态再结晶(SRX)行为,对高密度孪晶组织的再结晶行为、显微组织演变、再结晶动力学及退火初期再结晶晶粒取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温多向锻压AZ31镁合金的累积应变量越大,孪晶密度越高,退火过程中越容易发生再结晶。不管试样累积应变量高还是低,硬度曲线在退火过程中均分为3个阶段,且第一阶段硬度值均基本不变,但低累积应变量试样比高累积应变量试样更迟进入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低累积应变量试样硬度继续呈下降趋势而高累积应变量试样硬度基本处于稳态。高累积应变量试样能用JMAK方程很好地描述退火组织的再结晶过程,但低累积应变量试样却不能。退火初期,再结晶晶粒与母相仍然保持孪晶关系,且其基面取向与最终压缩方向垂直或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孪晶 静态再结晶 再结晶动力学 晶粒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预测微量元素在Al(100)表面的偏聚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建才 张新明 +2 位作者 陈明安 唐建国 刘胜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19-2523,共5页
通过周期性层状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微量杂质元素原子M(M=Fe,Si,Mg,Cu,Mn,Ga,In,Sn,Pb)在高纯铝箔(100)表面的偏聚趋势.计算得到表面偏聚能与已有实验结果相吻合.表面偏聚能由表面取代的微量元素原子M的位置、原子半径和金属的... 通过周期性层状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微量杂质元素原子M(M=Fe,Si,Mg,Cu,Mn,Ga,In,Sn,Pb)在高纯铝箔(100)表面的偏聚趋势.计算得到表面偏聚能与已有实验结果相吻合.表面偏聚能由表面取代的微量元素原子M的位置、原子半径和金属的表面能决定.当表面偏聚能为负时,微量元素原子M在表面偏聚,反之则杂质原子不发生表面聚集.微量元素原子在铝箔表面偏聚可以使铝箔表面产生大量的缺陷和位错,它们在铝箔腐蚀时容易成为腐蚀的形核起点,进而增加铝箔的腐蚀发孔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高纯铝箔 表面偏聚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5214铝合金型材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高用 周佳 +3 位作者 郑小燕 冯迪 黄光法 彭大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754,共7页
通过采用有限元法与有限体积法相结合,在MSC.Super Forge有限元商业软件上实现了挤压比λ=98.28的X5214铝型材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对比了3种不同导流孔形状对型材挤出模口处z向的流速均匀性;获得该型材挤压过程的材料流动速度场、应力... 通过采用有限元法与有限体积法相结合,在MSC.Super Forge有限元商业软件上实现了挤压比λ=98.28的X5214铝型材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对比了3种不同导流孔形状对型材挤出模口处z向的流速均匀性;获得该型材挤压过程的材料流动速度场、应力场和温度场分布图,并对金属的流动过程进行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X5214铝型材,采用对称导流模可获得较佳的流速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挤压比 铝型材 导流孔形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Er,Y对Al-Zn-Mg-Cu-Zr合金均匀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国锋 张新明 朱航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Er和Y对其均匀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Zn-Mg-Cu-Zr合金中复合添加微量Er,Y(质量...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Er和Y对其均匀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Zn-Mg-Cu-Zr合金中复合添加微量Er,Y(质量分数<0.4%)使合金的共晶化合物溶解温度升高,其均匀化温度相应提高。合金经二级均匀化处理后仍残留较多的S(Al2CuMg)相和Al8Cu4Er相,其中S(Al2CuMg)相能在三级均匀化条件下得到有效消除,但Al8Cu4Er相很难消除。经465℃/24h+475℃/4h+485℃/4h三级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残留的共晶化合物数量已经很少,基体上分布有大量、均匀、细小的第二相质点,对抑制合金再结晶,提高合金性能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ZR合金 Er Y微合金化 铸态组织 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晶体自由表面的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新明 刘建才 +1 位作者 唐建国 陈明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59-1765,共7页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铝晶体学自由表面(100)、(110)和(111)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根据表面能计算预测铝自由表面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铝自由表面结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11)、(100)、(110);表面原子驰豫不仅引...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铝晶体学自由表面(100)、(110)和(111)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根据表面能计算预测铝自由表面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铝自由表面结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11)、(100)、(110);表面原子驰豫不仅引起表面几何结构的变化,而且使表面层的电子结构与键合特性发生改变;(100)、(110)和(111)表层驰豫分别为3.337%、-6.147%和-2.364%;表面电荷密度不同引起表面能差异,表面原子层和次表面原子层的电荷面密度在s和p轨道上重新分布;表面原子层电荷密度越大,表面能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晶体 第一原理 表面驰豫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对镍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宇 谭澄宇 +1 位作者 贾志强 胡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技术,研究浓度为0.01mol/L铜离子对镍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含0.01mol/L铜离子的Watts镀液中,电位在-0.3V左右出现铜的还原反应峰,当电位负移到-0.75V时,镍开始结晶沉积;与纯Watts镀...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技术,研究浓度为0.01mol/L铜离子对镍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含0.01mol/L铜离子的Watts镀液中,电位在-0.3V左右出现铜的还原反应峰,当电位负移到-0.75V时,镍开始结晶沉积;与纯Watts镀液(电位约-0.85V)相比,铜离子的引入促进了镍的电结晶形核和生长,这是因为铜离子的存在降低了镍电结晶形核过电位;在含0.01mol/L铜离子的Watts镀液中,电结晶过程仍基本遵循Scharifker-Hill模型,铜离子的引入并没有改变镍电结晶行为;高负电位下,金属离子的结晶成核方式遵循瞬时成核机制,低负电位下则趋向遵循连续成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结晶 形核 循环伏安 计时安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55铝合金厚板的微观组织和性能不均匀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迪 张新明 +3 位作者 刘胜胆 吴泽政 郭奕文 余翠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24-2830,共7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织构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7A55铝合金厚板T6态微观组织与性能沿厚度方向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材的厚度方向上,板材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电导率、强度、织构等存在不...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织构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7A55铝合金厚板T6态微观组织与性能沿厚度方向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材的厚度方向上,板材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电导率、强度、织构等存在不均匀性。从板材表层到心部,其再结晶分数依次降低,残余第2相体积分数、电导率和强度依次升高,表层硬度比心部的高,1/4层的硬度最高。心部含有最多的轧制型织构为铜织构{112}?111?,黄铜织构{011}?211?和S织构{123}?634?,表层含有最多的再结晶织构为{001}?100?。轧制型织构具有更大的泰勒因子M,对强度贡献更大,表层的再结晶严重削弱了其力学性能,影响各层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再结晶及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55铝合金 厚板 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Al—Zr—O系非晶原位晶化过程中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小平 梁叔全 +2 位作者 柴立元 张国威 张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借助Raman,IR和XRD等技术探讨了Si—Al—Zr—O系非晶在原位受控晶化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i—Al—Zr—O系非晶在920℃左右出现网络结构重整,形成了富Si区和富Zr和Al区。在920~950℃间,从富Zr区析出初晶相四方氧化锆,并从富Al区... 借助Raman,IR和XRD等技术探讨了Si—Al—Zr—O系非晶在原位受控晶化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i—Al—Zr—O系非晶在920℃左右出现网络结构重整,形成了富Si区和富Zr和Al区。在920~950℃间,从富Zr区析出初晶相四方氧化锆,并从富Al区形成Al—Si尖晶石相。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Al—Si尖晶石衍射峰先增强随后消失,同时在1200~1100,1000~700和650~400cm-1观察到莫来石的红外特征峰;当温度升高至1100~1150℃,出现了单斜氧化锆的拉曼特征峰179和193cm-1,同时形成了方石英,四方氧化锆和莫来石成为主晶相。说明在热处理过程中,Al不是以三氧化二铝形式析出而是先形成过渡Al—Si尖晶石相,随后与非晶二氧化硅反应形成莫来石晶相,Zr首先以四方氧化锆析出,高温下有小部分四方氧化锆发生相变转化为单斜相,其中过剩的非晶二氧化硅转化为方石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Zr—O系非晶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钇对银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春莺 易丹青 +2 位作者 周宏明 王斌 李荐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和硬度分析方法,考察了铝和微量稀土钇对925银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硫化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钇在银合金中主要以固溶的形式存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37%钇的银合金晶粒最细,合金硬度值最... 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和硬度分析方法,考察了铝和微量稀土钇对925银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硫化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钇在银合金中主要以固溶的形式存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37%钇的银合金晶粒最细,合金硬度值最高,其抗硫化性能与不含钇的合金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稀土 银合金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Eu^(3+)纳米晶的溶剂热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明初 刘国聪 +1 位作者 李海斌 尹志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300,共8页
采用溶剂热技术成功合成晶粒小于100nm的CeO2:Eu3+和CeO2纳米晶,其中CeO2:Eu3+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橙红色光。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FT-IR)、紫外漫反射(UV-vis)和光致发光(PL)等手段... 采用溶剂热技术成功合成晶粒小于100nm的CeO2:Eu3+和CeO2纳米晶,其中CeO2:Eu3+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橙红色光。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FT-IR)、紫外漫反射(UV-vis)和光致发光(PL)等手段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CeO2:Eu3+是纯立方萤石结构的单晶粉末;Eu3+已成功掺入CeO2晶格中,纳米级的CeO2:Eu3+和CeO2的带隙能量分别是2.831和2.925eV;CeO2:Eu3+纳米晶在593、612、632nm处具有较强的发射峰(橙红光),而且较高的退火温度有利于提高样品的晶化度和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Eu3+ 纳米晶 溶剂热合成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Sc-Zr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局部腐蚀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锐 杨继东 +2 位作者 彭小燕 徐国富 尹志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56-2665,共10页
通过硬度测试、极化曲线测试、腐蚀浸泡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Al-Zn-Mg-Sc-Zr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局部腐蚀性能,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曲线呈现W型,硬... 通过硬度测试、极化曲线测试、腐蚀浸泡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Al-Zn-Mg-Sc-Zr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局部腐蚀性能,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曲线呈现W型,硬度最低值出现在热影响区与热机影响区的交界处;和母材相比,焊接接头的局部抗腐蚀性能降低,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大。热机影响区的腐蚀电位最低,腐蚀电流密度最高,晶间腐蚀深度最大,抗腐蚀性能最差。热机影响区的硬度和腐蚀性能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该区的晶粒发生变形,大部分η′沉淀强化相溶解,晶界上分布着大量的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Sc-Zr合金 搅拌摩擦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局部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孪生对镁合金热压缩变形应力及流变硬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静 刘志义 +1 位作者 段安婧 柏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4-649,共6页
为增强镁合金的成型性能,采用热压缩、金相和X线衍射等方法,在温度为350~400℃,应变速率为10-2/s条件下,分析孪生对镁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及变形末期流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AZ41和ZK60 2种合金的流... 为增强镁合金的成型性能,采用热压缩、金相和X线衍射等方法,在温度为350~400℃,应变速率为10-2/s条件下,分析孪生对镁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及变形末期流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AZ41和ZK60 2种合金的流变应力都随着热压缩温度升高而下降;由于初始织构不同,AZ41镁合金的变形模式主要是孪生,AZ41对应的流变应力峰值高于ZK60合金的流变应力峰值;在变形中期,AZ41合金中仍存在大量的孪晶,使其稳态流变应力始终高于ZK60合金稳态流变应力;在变形末期,孪生导致AZ41镁合金流变硬化行为;ZK60镁合金由于再结晶的软化作用,依然表现为稳态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热压缩 流变应力 应变 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CrNiMo钢挤压模具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高用 周玉雄 +1 位作者 邹艳明 曾菊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6-169,共4页
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几何形状复杂的5CrNiMo钢挤压模具淬火过程的温度场及热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综合考虑了非线性的材料热物性参数、力学性能参数、表面换热系数及相变潜热的影响。研究表明,淬火初期,工件表面与心部仅存... 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几何形状复杂的5CrNiMo钢挤压模具淬火过程的温度场及热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综合考虑了非线性的材料热物性参数、力学性能参数、表面换热系数及相变潜热的影响。研究表明,淬火初期,工件表面与心部仅存在较小的温差,随淬火时间的延长,该温差不断增大,淬火约5 s时,该温差达到最大值,此时表面温度虽已降低到192℃,但心部温度仍高达780℃,此后该温差不断减小,淬火约460 s时,工件表面和心部温度趋于与介质相同的温度(20℃);淬火过程的热应力变化在工件内外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对于表面和心部节点,其主要表现为:表面先呈拉应力后呈压应力,心部先呈压应力后呈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淬火 5CRNIMO钢 温度场 热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