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RNAs在骨科常见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鹏 武振方 +1 位作者 刘晓伟 许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内源性特殊非编码RNA。研究发现大部分circRNAs 是由于外显子反向剪切形成,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已发现,circRNAs 在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腰椎退行性变...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内源性特殊非编码RNA。研究发现大部分circRNAs 是由于外显子反向剪切形成,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已发现,circRNAs 在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腰椎退行性变)、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运动系统肿瘤(骨肉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诊断、靶点治疗等发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就近年来circRNAs在骨科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非编码RNA 骨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及旋转中心与下肢不等长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茂勇 曹巍 +4 位作者 沙培鑫 孙旭东 黄仕元 李宽新 张衡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 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符合标准的40例行单侧THA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0~81(58.90±14.1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3~31.5(25.3±3.4)kg·m^(-2);左侧18例,右侧22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30例(FicatⅣ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TünnisⅢ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合并终末期骨关节炎2例(CroweⅢ期),股骨颈骨折6例(GardenⅣ期)。术前、术后拍摄骨盆CT三维重建,经Mimics软件处理后建立三维重建模型,在模型上对FO、RCH、LLD进行测量。结果:术后双侧FO差值与LLD呈正相关性(r=0.744,P<0.001);将FO重建组与偏心距未重建组进行卡方检验得出:FO重建组下肢等长率高于FO未重建组(χ^(2)=6.320,P=0.012)。术后双侧RCH差值与LLD呈负相关性(r=-0.877,P<0.001);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术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满足线性回归方程:术后LLD=0.038x-0.099y+0.257(x为术后双侧FO差值;y为术后双侧RCH差值;单位为cm),F=77.993,R2=0.808,P=0.009。结论:THA术后LLD随着F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RCH增大而减小;重建FO更易获得下肢等长效果。THA术后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可为判断LLD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偏心距 旋转中心高度 下肢不等长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建方式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研究
3
作者 流小舟 黎承军 +1 位作者 施鑫 周光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重建方式分为肿瘤型假体置换组和生物重建组。回顾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比2组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最终保肢率,并总结生物重建失败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STS)、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评价并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收集并筛选入组患者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8~71岁,平均(38.3±21.2)岁。随访15~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共存活67例,死亡20例,总生存率为77.01%;无瘤存活45例,无瘤生存率为51.72%。其中,假体置换组74例、生物重建组13例(瘤体骨灭活再植钢板重建2例、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11例)。生物重建组术后1年的MSTS评分及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假体置换组(28.33±2.09 vs 24.16±4.51、85.62±6.71 vs 80.82±3.85,P<0.01)。假体置换组术后生存率达到了75.68%。而生物重建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更达到了84.62%,且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无瘤生存(TFS)、总生存(OS)均无显著影响(P>0.05),复发和转移发生与否才是影响OS的预测因素(P=0.003和P=0.001)。而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生存率(P=0.0843)、复发率(P=0.5206)、转移率(P=0.3217)无显著相关性。假体置换组与生物重建组的二次手术率(29.73%vs 38.46%)及最终保肢率(83.78%vs 84.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瘤段切除后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的患者有11例,其中出现移植骨骨不连2例;愈合时间与年龄、术前肿瘤生长部位、术中截骨长度、取骨部位及植骨量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采用术前精准测量和周密设计的生物重建手术,可以发挥其在关节稳定、肢体功能、保障疗效等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取得较假体置换手术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瘤段切除后的重建方式 功能评价 生存和保肢 复发和转移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氧合支持系统的研发思考
4
作者 袁涛 杨晓江(综述) 包倪荣(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训练伤和战创伤的综合救治是各国卫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战区医院需要承担的主要战略任务。训练和作战过程中肢体毁损离断伤是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如何有效保存离断肢体的活性,减少伤残率是外... 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训练伤和战创伤的综合救治是各国卫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战区医院需要承担的主要战略任务。训练和作战过程中肢体毁损离断伤是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如何有效保存离断肢体的活性,减少伤残率是外科医师需要深入研究的疑难课题。文章对拟研发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氧合支持系统,避免肢体早期缺血坏死,为基地医院成功救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形成符合作战战场条件的肢体毁损伤控制技术理论体系等相关问题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毁损伤 体外循环系统 供血不足 战创伤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层黏接剂用于湿环境下骨黏接及促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大铭 张扬 +5 位作者 杨晓江 杨意鹏 黄鑫怡 邱海洋 姬宇飞 雷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使用聚乙烯醇、单宁酸、羟基磷灰石,制备具有湿环境下骨黏接能力及促骨修复能力的新型凝聚层黏接剂并验证其效果。方法以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为对照组,制备两款新型凝聚层黏接剂,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测量3种黏接剂在湿环境下的... 目的使用聚乙烯醇、单宁酸、羟基磷灰石,制备具有湿环境下骨黏接能力及促骨修复能力的新型凝聚层黏接剂并验证其效果。方法以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为对照组,制备两款新型凝聚层黏接剂,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测量3种黏接剂在湿环境下的骨黏接效果。使用CCK-8法和活死染色评估3种黏接剂浸提液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将3种黏接剂植入兔股骨缺损,使用显微CT对其骨修复能力进行体内实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VA@TA、PVA@TA@HA两种凝聚层黏接剂,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确定了合成的有效性。两种凝聚层黏接剂在湿环境下的水下黏接强度[(70.2±2.1)kPa、(63.3±2.6)kPa]高于氰基丙烯酸酯的[(22.6±3.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K-8法及活死染色均证明了PVA@TA、PVA@TA@HA黏接剂浸提液培养条件下MC3T3-E1细胞的增殖情况好于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浸提液。显微CT定量分析证明了PVA@TA@HA黏接剂植入骨缺损后,新生骨生长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体现出更优异的促骨修复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以聚乙烯醇、单宁酸、羟基磷灰石为基础的凝聚层黏接剂,相比于传统的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具有更优异的湿环境下骨黏接性能及促骨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层 湿环境 骨黏接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张衡 周宇凡 +4 位作者 李博闻 李宽新 刘扬 周建生 赵建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例因左侧CroweⅢ型DDH伴终末期髋骨关节炎于2020年4月就诊并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女,57岁。术前、术后分别行骨盆CT平扫三维重建。在Mimics和3-Matic软件里建立14组髋臼杯不同前倾角、外展角、旋转中心高度模型并进行材料赋值,在Abaqus软件里设置边界和负载条件,计算并观察髋关节应力峰值和分布。结果:对于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外展角设置为40°时,髋臼杯前倾角5°~2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前倾角20°;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时,髋臼杯外展角30°~5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外展角35°;当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外展角设置为40°时,旋转中心上移0~20 mm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旋转中心上移10 mm。在所有14组髋臼杯参数模型中,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时,髋臼、髋臼杯、聚乙烯内衬Von Mises值最低。结论:在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建议解剖重建旋转中心,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同时进行髋臼外上方植骨并增加螺钉以进一步减少髋关节应力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重建 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生物力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载药系统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志朋 章磊(综述) 黎承军(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9-1113,共5页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肺或全身转移,且复发率高,预后差。骨肉瘤的系统和规范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术后放化疗。由于缺乏骨靶向性,传统的化疗药物往往不能在骨肉瘤...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肺或全身转移,且复发率高,预后差。骨肉瘤的系统和规范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术后放化疗。由于缺乏骨靶向性,传统的化疗药物往往不能在骨肉瘤部位积累,因此必须使用大剂量药物,进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通过水凝胶载药系统进行局部给药,能够有效增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滞留时间、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减少给药频率、改善患者依从性。文章主要就近年来水凝胶载药系统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水凝胶 载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其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宇 孙文爽(综述) +1 位作者 赵建宁 孟嘉(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8-442,共5页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以细胞内脂质活性氧堆积为特征的非细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目前已在神经系统、肿瘤、急性肾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个领域均发现其存在。氧化应激是有机体进行有氧代谢时产生的活性氧过度堆积而产生的。这两...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以细胞内脂质活性氧堆积为特征的非细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目前已在神经系统、肿瘤、急性肾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个领域均发现其存在。氧化应激是有机体进行有氧代谢时产生的活性氧过度堆积而产生的。这两者最终都会导致过量的活性氧蓄积,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死亡。文章就铁死亡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铁死亡在运动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尝试以氧化应激为桥梁,为找到铁死亡在更多疾病及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氧化应激 肿瘤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任可 樊根涛 +3 位作者 周志文 吴苏稼 施鑫 陆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观察Ⅰ期肿瘤切除手术治疗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原理。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骶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例;年龄21~69(39.3±10.9)岁;病程3~56(17.9... 目的:观察Ⅰ期肿瘤切除手术治疗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原理。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骶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例;年龄21~69(39.3±10.9)岁;病程3~56(17.9±10.1)个月;骶前肿块直径3.3~19.6(8.7±4.1)cm;骶前肿块上缘高于和不高于L_(5)S_(1)间隙水平者分别为6和20例。手术均先取后入路,必要时附加前入路,Ⅰ期切除肿瘤,部分患者行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中视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载瘤神经根。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估腰骶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并检查有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果:26例均Ⅰ期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160.4±35.3)min,术中出血量(1092.3±568.8)ml。单纯后入路21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者骶前肿块直径11.3~19.6(15.1±3.2)cm,单纯后入路者为3.3~10.9(7.2±2.4)cm。骶前肿块上缘高于L_(5)S_(1)间隙的6例患者中5例采取了前后联合入路,不超过L_(5)S_(1)间隙的20例均为单纯后入路。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82(45.4±18.2)个月。术后腰骶痛、下肢根性痛均明显缓解,感觉、肌力和二便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脑脊液漏2例。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7例,神经纤维瘤7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2例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局部复发,1例恶性神经鞘瘤术后20个月时死于肺转移。17例高位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有4例未行内固定重建,其中2例术后脊柱失稳。7例切除载瘤神经根,其中1例同时切除S_(2)和S_(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异常,且未能完全恢复,另6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损害或恢复良好。结论:后入路能直接显露病灶,处理神经根和血管也方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缓解程度、并发症率和复发转移率均能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但当骶前肿块上缘高于L_(5)S_(1)水平或骶前肿块直径达到10 cm以上时,应考虑附加前方入路。脊柱和骨盆之间应力较高,高位骶椎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中应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骨盆的力学连续性。载瘤神经根多已丧失功能,切除单根载瘤神经根不易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而邻近神经根具有代偿功能,术中应尽量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骶椎 重建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重性骨丢失的药物防护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国栋 李玉恒 +3 位作者 凌树宽 许斌 赵建宁 李英贤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8-304,共7页
针对失重所致的骨质丢失问题,总结归纳了用于防治失重性骨丢失的药物,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失重状态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肠道钙吸收减少,继而导致承重骨骨密度和骨量下降。物理锻炼和药物治疗是失重性骨丢失防护的有效措施,此外综... 针对失重所致的骨质丢失问题,总结归纳了用于防治失重性骨丢失的药物,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失重状态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肠道钙吸收减少,继而导致承重骨骨密度和骨量下降。物理锻炼和药物治疗是失重性骨丢失防护的有效措施,此外综述了已经应用于航天飞行的维生素D和钙剂、维生素K及双膦酸盐等药物,并探讨了其他具有潜在抑制失重性骨丢失的药物及其防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骨丢失 药物防护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0岁四肢骨肉瘤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猛 流小舟 +2 位作者 樊根涛 朱岩 周光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目前10~20岁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多,而20~40岁骨肉瘤患者的研究则较为少见。文中对20~40岁四肢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于东部战区总院骨科就诊的45例20~40岁骨... 目的目前10~20岁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多,而20~40岁骨肉瘤患者的研究则较为少见。文中对20~40岁四肢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于东部战区总院骨科就诊的45例20~40岁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Log-rank法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变量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nneking分期、术后化疗、术后感染、复发、转移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nneking分期[OR=34.580,95%CI(3.037~393.7)]、术后化疗[OR=0.229,95%CI(0.069~0.755)]、转移[OR=3.914,95%CI(1.391~11.012)]为骨肉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后感染以及复发可影响骨肉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而Enneking分期、术后化疗、转移则为骨肉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四肢 手术 化疗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健康教育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2
作者 吴俊 潘锁花 +1 位作者 阚翔翔 孙国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实验组(2019年1月-6月)44例、对照组(2018年7月-1...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实验组(2019年1月-6月)44例、对照组(2018年7月-12月)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授权赋能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功能锻炼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均较教育前延长(P<0.01),且实验组体能锻炼、耐力锻炼、功能锻炼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教育前提高(P<0.01),且实验组躯体功能、症状、社效、工作、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更容易被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接受与认同,有助于促进其功能锻炼自我效能的养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授权赋能 健康教育 功能锻炼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雷 赵建宁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2期1081-1085,共5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最成熟的外科手术之一,国外起于40年代;50年代由我科范国声教授开展全国首例Judet股骨头置换术[1],开创了我国的髋关节置换术先河[2]。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最成熟的外科手术之一,国外起于40年代;50年代由我科范国声教授开展全国首例Judet股骨头置换术[1],开创了我国的髋关节置换术先河[2]。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有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全髋关节置换术45~55万,且以每年25%~30%的速度递增[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综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5 位作者 程东瑞 钱红波 彭青 黄秀玲 谷宇 薛嘉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用纳米银敷料并结合红光和红外线辅助治疗,全身给予个体化营养食谱和活动处方及淋浴清洗全身皮肤,隔日1次至愈合或2个月。观察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伤口特征资料;干预后14 d面积、深度变化;干预前后细菌阳性率及2个月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结果 13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符合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标准者分别占52.27%和47.73%,平均年龄(48.33±16.90)岁,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组性别、平均年龄相近(P>0.05)。所有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污秽。切口感染发生时间(19.82±5.64)d,中位发生时间20 d,深层切口感染的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均长于浅层(P<0.05)。伤口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深度深层均大于浅层SSI(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浅层SSI组(79.31%vs 59.46%,P<0.05)。治疗后14 d两者面积、深度均有明显缩小(P<0.05),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2个月的浅层SSI组治愈率高于深层SSI组(84.06%vs 66.67%,P<0.05),愈合时间较深层切口感染组明显缩短[(35.46±11.12)d vs(41.08±11.33)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愈合相关的因素,发现初诊细菌培养阴性能提高愈合概率(OR=0.190),长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促进愈合(OR=0.343)。结论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是切口感染的常见类型,性别、年龄相仿,伤口周围皮肤污秽有可能对SSI发生发展发挥作用,需要关注。局部结合全身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的愈合效果。细菌培养阴性和适当使用抗生素能提高伤口愈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前准备期适应性训练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宇翔 徐海栋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患者能否耐受较长时间的俯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究PKP术前准备期进行适应性训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40例因椎体压缩... 目的目前关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患者能否耐受较长时间的俯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究PKP术前准备期进行适应性训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40例因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n=20)为术前进行适应性的俯卧位、咳嗽、咳痰训练患者;对照组(n=20)为未进行术前的适应性训练患者。术前、术后次日及随访期间通过测量椎体高度、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训练组术中的心律、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术后次日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2.11±0.73)分vs(5.81±1.62)分,P<0.05],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和椎体高度较术前亦明显改善(P<0.05)。术中训练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有2例、1例出现少量骨水泥椎旁渗漏;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伤椎邻椎骨折,再次行PKP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移位、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KP术前经过适应性训练的患者能够明显耐受术中较长时间的俯卧和疼痛,有效提高术中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适应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8
16
作者 梅晓亮 张震祥 +2 位作者 童健 朱伟 赵建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9期792-797,共6页
目的:比较非截骨和转子下截骨两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HA治疗3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15例术中采... 目的:比较非截骨和转子下截骨两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HA治疗3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15例术中采用非截骨,20例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双下肢长度差、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感染、假体松动发生。非截骨组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损伤、1例股神经皮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均自行恢复。转子下截骨组术后1例出现髋关节脱位,给予闭合复位后无再次脱位发生,3例股骨近端劈裂骨折,给予钢丝固定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股骨转子下截骨更简单。对于髋部软组织条件良好、患肢短缩>4 cm的CroweⅣ型DDH患者,可考虑采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袖损伤患者的夜间疼痛与生物钟的联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赖圳登 包倪荣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9-1003,共5页
肩袖损伤患者常有反复不规则的颈肩部疼痛,且均为夜间加重,患者十分痛苦,无法患侧卧位,大部分不能或不敢做伸肘屈肩抬臂等动作,严重影响睡眠。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除与炎症相关,具有双向相互作用外,还调节免疫系统的许多方面。而肩袖损... 肩袖损伤患者常有反复不规则的颈肩部疼痛,且均为夜间加重,患者十分痛苦,无法患侧卧位,大部分不能或不敢做伸肘屈肩抬臂等动作,严重影响睡眠。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除与炎症相关,具有双向相互作用外,还调节免疫系统的许多方面。而肩袖损伤产生夜间疼痛的机制与肩峰下滑囊炎症等因素有关。提示肩袖损伤的夜间疼痛可能具有昼夜节律性。文章就肩袖损伤产生夜间疼痛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夜间疼痛 生物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鹏 刘晓伟 +3 位作者 王彬 武振方 丛宇 许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方式。文中旨在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所... 目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方式。文中旨在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UBE,通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评估其安全性。比较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及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ODI)以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在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1.43±0.53)分]较术前[(5.07±0.91)分]明显降低(P=0.000),下肢痛VAS评分[(2.23±0.56)分]较术前[(7.36±0.81)分]明显降低(P=0.000),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0)。改良Macnab评价标准结果显示,优1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UBE可有效解除中央管及侧椎管狭窄并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俊浩 王北岳 +3 位作者 王军 韦昌辉 柏茂盛 时宁文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力学稳定性、疼痛介质、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PTPF患者资料,按照手...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力学稳定性、疼痛介质、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PTPF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辅助复位组(n=45)与对照组(n=45)。关节镜辅助复位组行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术后6个月单腿跳时膝关节矢状面(屈曲角度、伸展角度)、冠状面(内翻角度、外翻角度)及水平面(内旋角度、外旋角度)等生物力学稳定性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KSS评分、KSS功能评分及KSS临床评分;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疼痛介质水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2(AT-I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机体应激介质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镜辅助复位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单腿跳时膝关节矢状面(屈曲角度、伸展角度)、冠状面(内翻角度、外翻角度)及水平面(内旋角度、外旋角度)等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KSS评分、KSS功能评分及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关节镜辅助复位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P、DA、5-HT及AT-II、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辅助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TPF可减轻手术创伤,维持膝关节力学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疼痛介质水平,改善应激介质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力学稳定性 疼痛介质 应激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杰(综述) 周光新 许斌(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局部易复发。既往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但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对该病的治疗观点已有较大改变,随诊观察策略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后续治疗方案仍未... 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局部易复发。既往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但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对该病的治疗观点已有较大改变,随诊观察策略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后续治疗方案仍未统一。文章主要就AF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