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源富硒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童凡 黄家琪 +5 位作者 黄仕新 王灵 陈小凤 吴旭东 吴鹏 唐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5,共8页
目的:从海洋样品中分离、筛选及鉴定具有富硒功能的酵母菌,并探究发酵工艺对菌株富硒效果的影响。方法:结合耐硒法和红硒法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中分离纯化筛选出具有高富硒能力的海洋源微生物,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 目的:从海洋样品中分离、筛选及鉴定具有富硒功能的酵母菌,并探究发酵工艺对菌株富硒效果的影响。方法:结合耐硒法和红硒法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中分离纯化筛选出具有高富硒能力的海洋源微生物,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3,3'-二氨基联苯胺盐酸盐法对菌株的硒含量进行定量测定,最后经单因素实验对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从海洋源样品中筛选鉴定出一株安全的具有富硒功能的发酵性拉茜斯酵母Lachancea fermentati HN-10,该酵母在接种量为5%、初始pH为6、发酵温度为22℃、发酵转速为180 r/min、发酵时间为48 h、硒添加量为20μg/mL的最优发酵工艺下生物量可达4.52 g/L,富硒量可达1.57 mg/g,对应的硒转化率可达35.43%。结论:海洋源L.fermentati HN-10具有潜在的富硒食品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酵母 海洋源 工艺优化 发酵性拉茜斯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视域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初文华 陈新军 李纲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第6期16-20,共5页
海洋渔业资源是国家的蓝色粮仓和战略性资源,海洋渔业则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优质动物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我国是海洋大国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现代化是建设海洋强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渔业现代... 海洋渔业资源是国家的蓝色粮仓和战略性资源,海洋渔业则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优质动物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我国是海洋大国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现代化是建设海洋强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当前,世界海洋渔业发展正面临深刻变革:一是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状况持续恶化,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养护和管理,正成为世界各国海洋渔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二是公海渔业资源竞争不断加剧,资源养护、渔业监控管理日趋严格,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和渔业资源分配、制定渔业规则成为一国科技、外交及综合国力的体现;三是海洋渔业从传统的满足食物需求向更高层次的建设生态文明、满足娱乐与精神享受需求转变;四是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涌现并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应用,工程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海洋渔业科技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资源 战略性资源 精神享受 食物需求 动物蛋白 建设生态文明 海洋大国 可持续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夏斌 杜雨珊 +4 位作者 赵信国 朱琳 陈碧鹃 孙雪梅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90,共13页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海洋渔业 食物链 毒性效应 水产品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中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闰霞 柯常亮 +1 位作者 林钦 石凤琼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3,共7页
建立了海洋生物体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的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对海洋鱼类、虾类、贝类和蟹类等生物样品的提取、净化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2∶1)作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60%硫酸溶液和中性... 建立了海洋生物体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的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对海洋鱼类、虾类、贝类和蟹类等生物样品的提取、净化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2∶1)作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60%硫酸溶液和中性氧化铝-弗罗里硅土混合层析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线性范围为0.005~0.500 mg/L,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8 4,检出限为0.03~0.28μg/kg。加标水平为2、20、100μg/kg时,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55%~118%、80%~114%和79%~113%,相对标准偏差(RSDs,n=6)均小于1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满足海洋生物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 多环芳烃 海洋生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红树林湿地海洋生态效应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娜 陈丕茂 +1 位作者 乔培培 秦传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7-160,167,共5页
滨海红树林湿地是全球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剧烈和生态系统最易受到破坏的地区之一,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滨海红树林湿地的海水氮磷净化效应、对海水重金属吸附作用、碳汇及调节气候功能... 滨海红树林湿地是全球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剧烈和生态系统最易受到破坏的地区之一,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滨海红树林湿地的海水氮磷净化效应、对海水重金属吸附作用、碳汇及调节气候功能、种植修复技术、保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滨海红树林湿地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滨海红树林湿地的修复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红树林湿地 种植修复 海洋生态效应 保护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体多环芳烃污染残留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闰霞 林钦 +1 位作者 柯常亮 卢腾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8,共8页
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其他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裂解过程,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潜在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AHs引起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有机污... 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其他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裂解过程,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潜在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AHs引起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重点。海洋环境中的PAHs可以通过生物积累和食物链传递作用进入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体中,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还会通过水产品影响人类健康。文章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体PAHs残留分析方法、残留水平的影响因素、来源解析以及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体 多环芳烃 污染残留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柘林湾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欢 秦传新 +4 位作者 陈丕茂 冯雪 袁华荣 黎小国 林会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4,共9页
文章以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海洋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灰化前后碳(C)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估算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生物C质量分数,探讨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牧场各生物主... 文章以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海洋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灰化前后碳(C)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估算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生物C质量分数,探讨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牧场各生物主要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壳、内脏C质量分数均值变化分别为37.72%~47.41%、11.23%~34.91%、27.58%~33.95%,其中硬骨鱼纲、甲壳纲(虾)、腹足纲、双壳纲等固碳能力较强,但除头足纲外,总体差别不大。灰化后,主要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壳、内脏C质量分数均值变化分别为1.83%~8.28%、1.90%~12.54%、0.62%~8.29%,其中腹足纲和双壳纲储碳能力较强;2)2013年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储碳约为6.728×104t。其中人类捕捞从海洋中移除C约0.155×10~4t,占总碳储量的2.31%;沉积在海底的C约0.11×10~4t,占总碳储量的1.7%;封存在海洋内的并不断进入碳循环的C约6.46×10~4t,占总碳储量的95.98%。不同海洋生物碳汇特征不同,海洋牧场可有效提高区域碳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碳储量 海洋牧场 海洋生物 南海柘林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食物网拓扑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江峰 戴小杰 +1 位作者 王学昉 陈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对海洋食物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需求。作者针对食物网动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对其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食物网拓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食物网拓扑学通过建立一系列拓扑学指标,定量描...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对海洋食物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需求。作者针对食物网动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对其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食物网拓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食物网拓扑学通过建立一系列拓扑学指标,定量描述食物网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各个成员对整个食物网的作用。评价渔业对食物网的影响或食物网对外界的响应,开发可持续的捕捞方案,需要建立并运用食物网的动态模型。鱼类生物的重要特点是其捕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大小(体长、体重)决定。而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动力学模型发展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将食物网拓扑学的动态建模、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生物量模型、鱼类个体大小相关的捕捞过程研究结合起来,作为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解决方案。对此,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食物网资料采集较为容易、渔业统计资料较为全面的海洋食物网,开展试点研究,从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EBFM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食物网 拓扑学 渔业管理 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牧场建设选址的初步研究——以舟山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许强 刘舜斌 +1 位作者 许敏 章守宇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1,共5页
阐述了选址环节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牧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并依照原则设计海洋牧场选址的一般方法,即明确海洋牧场建设目的与类型,分析影响海洋牧场选址的因素,结合地区实际收集资料进行初步评估,最终综合... 阐述了选址环节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牧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并依照原则设计海洋牧场选址的一般方法,即明确海洋牧场建设目的与类型,分析影响海洋牧场选址的因素,结合地区实际收集资料进行初步评估,最终综合评定、筛选并确定选址。依照这一方法,以浙江舟山为例,选取海洋功能区划、渔业发展规划、海洋生态环境、设施基础等海洋牧场选址影响要素进行了海洋牧场选址的分析,并得出舟山市优先适宜海洋牧场建设的区域为马鞍列岛岛屿邻近海区、中街山列岛岛屿邻近海区、岱山东部列岛岛屿邻近海区,以及朱家尖东部的洋鞍—猫头洋海区。小规模的海洋牧场选址主要集中在这些海域岛屿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选址 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业专题图的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巧玲 张胜茂 樊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海洋渔业专题图作为地图的一种,集各种海洋环境要素和渔业统计数据于一体,综合化的表达优势可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提高生产效率。但当前海洋渔业专题图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具有渔业特色的地图符号、制图规范、分类标准,以及... 海洋渔业专题图作为地图的一种,集各种海洋环境要素和渔业统计数据于一体,综合化的表达优势可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提高生产效率。但当前海洋渔业专题图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具有渔业特色的地图符号、制图规范、分类标准,以及资源利用不充分、制图效率低等。本研究中,依据海洋专题图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渔业资源图、渔场环境图、渔场预报图、渔业生产图和海洋渔区与渔业政策图5类,归纳海洋渔业专题图的制图要素、编制原则与工具和发布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专题地图 海洋与环境要素 渔业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鳀资源变动及与海洋环境要素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低纬度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水温结构、低溶解氧、高能量传递效率的食物网以及复杂的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五个方面。秘鲁鳀渔业生物学的多个方面都显著地受到了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与气候相关的大尺度海洋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regime shift)也影响到了秘鲁鳀的资源变动。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加强对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研究同时,也应注重结合海洋环境变化、捕捞因素及种群的内部动力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建立秘鲁鳀资源评估及预测的模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鳀 海洋环境 资源变动 秘鲁上升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春梅 郑伊汝 张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海洋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交换状况,进一步了解营养物质的循环动力学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4年春季(5月)5个站位、夏季(8月)6个站位和秋季(10月)6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 为研究海洋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交换状况,进一步了解营养物质的循环动力学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4年春季(5月)5个站位、夏季(8月)6个站位和秋季(10月)6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和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上硅酸盐(Si O2-3-Si)、磷酸盐(PO_4^(3-)-P)在春季表现为由水体向沉积物进行迁移,其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7、-0.32 mmol/(m^2·d),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夏季二者的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8.53、0.41 mmol/(m^2·d),秋季分别为4.92、0.32 mmol/(m^2·d);溶解态无机氮(DIN)在春、夏、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86、3.39、13.04 mmol/(m^2·d);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SiO_2-3-Si、PO_4^(3-)-P、DIN的交换通量在3个季节的平均值分别为4.56×10~8、1.82×10~7、8.65×10~8mmol/d,沉积物可为海州湾初级生产力提供66%的SiO_2-3-Si、42%的PO_4^(3-)-P、124%的DIN营养供给。研究表明,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与国内外近岸海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 交换速率 交换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及在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洋 朱国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8-376,共9页
声学方法评估渔业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如今,声学方法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9年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目光投向南极磷虾资源。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南极磷虾... 声学方法评估渔业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如今,声学方法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9年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目光投向南极磷虾资源。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南极磷虾具有复杂的集群和生物特性,其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尚有较多限制因子。作为传统资源评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的评估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声学资源评估一般过程(航线设计、声学仪器校正、数据采集、目标强度确定、数据处理及生物量评估等)的基础上,结合南极磷虾的集群特点,分析了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评估上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如,背景噪音剔除、种类鉴别和目标强度确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声学调查 目标强度 南极磷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善我国海洋渔业统计制度的建议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园园 唐议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6-481,共6页
可靠的渔业统计制度是渔业管理决策最重要的基础支撑,也是渔业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文章扼要地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文件对渔业统计的基本要求、有关国家和我国的渔业统计制度,指出了我国层层上报的全面渔业统... 可靠的渔业统计制度是渔业管理决策最重要的基础支撑,也是渔业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文章扼要地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文件对渔业统计的基本要求、有关国家和我国的渔业统计制度,指出了我国层层上报的全面渔业统计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渔业经济体制和管理需求、渔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完整、难以全面反映渔业实际、统计监督和数据核实制度存在不足、渔业统计数据信息化滞后等问题。建议:(1)严格执行《渔业法》明确规定的捕捞日志制度;(2)规定渔获物只能在限定港口卸载,建立渔获物上报与统计监督制度;(3)逐步实行随船观察员制度;(4)完善立法,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统计制度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其热点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金立 陈新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1-213,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势、来源期刊和区域分布以及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动态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Miloslavich P、Danovaro R和Mouillot D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詹姆斯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学科类别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淡水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5个方向:(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3)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研究;(4)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观测及其评价;(5)海洋遗传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样性 文献计量学 关键词共现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季节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雪 戴小杰 +1 位作者 范江涛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8,共7页
珠江口外伶仃海域是重要的传统渔场和渔业资源洄游通道,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深入了解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规律,根据珠江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2020和2021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 珠江口外伶仃海域是重要的传统渔场和渔业资源洄游通道,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深入了解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规律,根据珠江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2020和2021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渔获种类的季节动态变化和特征分布,并对渔场重心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表明,总体资源密度春季高于秋季,呈斑点状分布,春季渔场重心分布集中于南部海域,秋季渔场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鱼类资源密度分布与总资源密度相似,春季鱼类资源重心位于西南方向,秋季向西北方向移动;蟹类春季资源密度整体分布均匀,秋季资源密度有所提高,高密度海域有所增加,呈片状分布,资源重心由西部向东北方向移动;虾类春季资源密度低于秋季,资源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虾蛄类整体资源密度较低,资源重心春季位于西部海域,秋季向东北方向移动;头足类春季资源密度高于秋季,均呈片状分布,资源重心从东向西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季节变动 渔场重心 空间分析方法 外伶仃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黄海鲐鯵鱼渔场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飞 钱伟国 田思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1,共8页
根据2000~2004年7~12月东、黄海鲐鯵鱼生产统计以及表层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鲐鯵鱼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鯵鱼高产(2000t)区域主要在122~125°E、26... 根据2000~2004年7~12月东、黄海鲐鯵鱼生产统计以及表层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鲐鯵鱼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鯵鱼高产(2000t)区域主要在122~125°E、26~28°N和123~125°E、32~38°N之间的海域。整个渔场的产量分布呈南部和北部高而中部低的态势。南北渔场汛期差异明显,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8~9月份,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10~11月份,且北部渔场高产期的产量比南部渔场高出22.7%。鲐鯵鱼适温范围为9.5~29.5℃,最适范围为28.5~29.5℃;适盐范围为30.9~34.4,最适范围为32.8~34.2。经非参数统计K-S检验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鯵鱼 产量分布 渔场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海洋渔业资源可捕量评估与开发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魁 耿平 +3 位作者 史登福 许友伟 SHER KHAN Panhwar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基于巴基斯坦1950—2015年海洋渔业统计产量数据,利用Catch-MSY模型对巴基斯坦海洋渔业总可捕量以及24个重要经济类群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和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对MSY的评估... 基于巴基斯坦1950—2015年海洋渔业统计产量数据,利用Catch-MSY模型对巴基斯坦海洋渔业总可捕量以及24个重要经济类群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和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对MSY的评估结果影响不大,巴基斯坦海洋渔业MSY为40.53×10^4 t,总可捕量为36.47×10^4 t。2015年海洋渔业产量为36.10×10^4 t,目前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24个重要经济类群的评估结果显示,有8个类群(军曹鱼、魣类、石斑鱼类、鲳类、鲯鳅、宝刀鱼、马鲹和白带鱼)2015年产量超过MSY,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当前巴基斯坦海洋渔业资源已处于充分开发状态,多数经济类群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或者崩溃后的恢复状态,开发潜力较小,建议开发阿拉伯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等大洋性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 渔业资源 可捕量 Catch-MS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数值模型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扩散模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国平 周梦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以生物体在大洋中的扩散为核心,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目前海洋数值模型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扩散模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旨在为深入研究海洋数值模型与生物生态模型的耦合及其在生物生态研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首先从海洋模型... 以生物体在大洋中的扩散为核心,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目前海洋数值模型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扩散模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旨在为深入研究海洋数值模型与生物生态模型的耦合及其在生物生态研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首先从海洋模型的发展历史入手,对比了不同海洋模型的配置方式,并列举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几个模型,包括混合坐标大洋环流模型(HYCOM)、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型(FVCOM)与区域海洋模型系统(ROMS),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应用。此外,针对生物体扩散的3个基本阶段:释放、输送以及沉降,列举目前研究生物体扩散的3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遗传基因法、元素标记法以及模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洋数值模型在生物体扩散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模型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是最优的方法,其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最为适宜,但模型法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题。海洋数值模型在生物体扩散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表明,利用物理模型与生物模型耦合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生物体扩散的成功建模需同时考虑模型自身的适应性以及生物体本身的行为,通过不断调试模拟生物扩散过程,进而择优选择。此外,开发出精度更高、实用性更强、兼容性更优的海洋模型是需要攻克的另一难题。目前,由于气候条件复杂、可获得数据资料较少等因素,大洋区域生物体扩散研究较为有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洋区域数据资料的积累、适宜大洋区域海洋模型的开发,对大洋区域的生物体扩散研究必将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型 生态模块 模型耦合 生物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适用预警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褚晓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重心。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在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方面的有效性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现状不容乐观,而且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 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重心。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在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方面的有效性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现状不容乐观,而且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专属经济区的逐步确定,近海渔业资源管理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因而我国有必要在现有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基础上引入预警原则,以扭转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不力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原则 海洋渔业资源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