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水域牧场鲢放流后对环境的生理适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英士娟 陶怡曦 +4 位作者 胡颖雄 杨帆 段必成 王军红 李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3,共5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流后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应激响应和适应过程,将池塘养殖鲢放流至三峡水库水域牧场后,测定鲢血清和肝胰脏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放流后鲢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为了解人工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流后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应激响应和适应过程,将池塘养殖鲢放流至三峡水库水域牧场后,测定鲢血清和肝胰脏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放流后鲢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固醇(TC)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ALP、ALT、AST和LDH活性及TP、TC和TBIL含量在5 d时显著高于放流前水平,TG含量在28 d显著高于放流前水平,CAT活性在14 d显著高于放流前活性。在放流68 d肝胰脏SOD、CAT、ALP、ALT、AST、LDH活性及TP和TBIL含量与放流前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鲢放流后5~14 d内机体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肝胰脏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各项指标在14~28 d之后逐渐下降,放流后60~68 d恢复到放流前水平或达新的稳态。结果表明,鲢从池塘养殖环境转换到天然水体后,会产生短期氧化应激反应,需要1-2月的生理适应期各项机能才能调节至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放流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环境应激 生理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开发下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15
2
作者 屈霄 郭传波 +3 位作者 熊芳园 辛未 陈宇顺 苏巍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6,共11页
通过分析处于不同水电开发程度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探究在梯级水电开发下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金沙江下游相关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和管理建议提供理论支撑。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至向家坝... 通过分析处于不同水电开发程度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探究在梯级水电开发下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金沙江下游相关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和管理建议提供理论支撑。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至向家坝水电站坝下江段,应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进行鱼类群落定量研究,分析鱼类多样性特征以及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鱼类调查结果表明,乌东德、白鹤滩江段与溪洛渡、向家坝江段鱼类群落有明显差异:保持峡谷激流型生境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江段鱼类组成以土著特有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喜流水的圆口铜鱼(C.guichenoti)、泉水鱼(P.procheilus)、犁头鳅(L.fimbriata);已成库区生境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江段鱼类组成多为长江中下游常见种类,优势种为喜静水缓流的歺又鱼(H.leucisculus)、飘鱼(P.sinensis)、似鱎(T.wwinhonis)。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包括水深、总固体悬浮物、电导率、pH和水温等。溪洛渡、向家坝江段与乌东德、白鹤滩江段生境差异显著,表现为溪洛渡、向家坝江段平均流速显著低于乌东德、白鹤滩江段,而平均水深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梯级电站 鱼类群落 环境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