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热-酶解法制备高粱抗性淀粉
1
作者 李倩 张奇志 +3 位作者 徐同成 李世香 杜方岭 宗爱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9,共5页
以高粱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解法制备高粱抗性淀粉。以高粱抗性淀粉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浓度0.050 g/mL、压热时间60 min、普鲁兰酶活性20 U/g(以干高粱淀粉... 以高粱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解法制备高粱抗性淀粉。以高粱抗性淀粉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浓度0.050 g/mL、压热时间60 min、普鲁兰酶活性20 U/g(以干高粱淀粉质量为基准)、酶解时间8 h、老化时间4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高粱抗性淀粉含量达55.79%,且其直链淀粉含量高达7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性淀粉 压热-酶解法 普鲁兰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机收高淀粉糯高粱恢复系辽粘R-4创制与应用
2
作者 王艳秋 朱凯 柯福来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85-88,共4页
辽粘R-4是以9544天变为母本,7037糯为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优选形成高淀粉矮秆糯质恢复系辽粘R-4,集聚了中国血缘高粱的优良基因,为配合力高、恢复性强、综合性状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恢复系。淀粉结构合理,用于食(饲)用具有易... 辽粘R-4是以9544天变为母本,7037糯为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优选形成高淀粉矮秆糯质恢复系辽粘R-4,集聚了中国血缘高粱的优良基因,为配合力高、恢复性强、综合性状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恢复系。淀粉结构合理,用于食(饲)用具有易消化、吸水快、适口性好等优点。以辽粘R-4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具有正效应,是配制高淀粉高粱的优良恢复系。利用辽粘R-4配制出糯型和粳型的优良杂交种8个,类型丰富,有酿造用和食(饲)用,杂交种表现品质好、产量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中辽粘5号、辽糯7号、辽糯13、辽杂48、辽杂52和辽夏粱1号为食(饲)用高粱杂交种,辽杂53和辽杂82为酿造用高粱杂交种,其中辽夏粱1号是我国第1个夏播专用的高粱品种,填补了我国没有夏播专用品种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机收 高淀粉 糯高粱 恢复系 辽粘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化-酶改性对高粱淀粉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马宏妲 姚佳欣 +3 位作者 刘世杰 王雅诗 李志江 张洪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韧化与韧化-酶改性对高粱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形成及其结构、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高粱淀粉为原料,对两种改性前后的高粱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溶解度、膨胀度、析水率、热稳定性等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 为探究韧化与韧化-酶改性对高粱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形成及其结构、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高粱淀粉为原料,对两种改性前后的高粱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溶解度、膨胀度、析水率、热稳定性等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后高粱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韧化后高粱慢消化淀粉含量为18.68%,而韧化-酶改性后其含量为38.37%;韧化-酶改性高粱淀粉颗粒表面呈现不规则碎片状;改性使高粱淀粉内部结构重新排列,韧化高粱淀粉相对结晶度提高到21.43%,韧化-酶改性高粱淀粉相对结晶度提高到27.53%;韧化高粱淀粉保持A型晶体,韧化-酶改性高粱淀粉转变为A+V型晶体;改性后高粱淀粉的溶解度与膨胀度在90℃时均显著低于高粱淀粉(P<0.05),而透明度和析水率均显著高于高粱淀粉(P<0.05);糊化起始温度升高,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与韧化改性高粱淀粉相比,韧化-酶改性对高粱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含量及其结构与理化性质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慢消化淀粉 韧化-酶改性 结构特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理化性质比较
4
作者 黄慧玲 熊蓉 +5 位作者 禹潇 郑琬麒 谭建霞 王越 廖睿 马懿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共6页
该研究以粳高粱(澳洲红、矮吨粱王)和糯高粱(红缨子、宜糯红、泸州糯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品种高粱的籽粒组成成分,测定淀粉的微观形态、结晶特性、糊化特性和热特性,并对高粱淀粉各项理化性质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籽... 该研究以粳高粱(澳洲红、矮吨粱王)和糯高粱(红缨子、宜糯红、泸州糯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品种高粱的籽粒组成成分,测定淀粉的微观形态、结晶特性、糊化特性和热特性,并对高粱淀粉各项理化性质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籽粒理化指标差异明显,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均符合标准GB/T 8231—2007《高粱》,单宁、淀粉含量分别在红缨子、矮吨梁王中最高(1.21%、69.34%),粳高粱的直链淀粉含量(14.25%~29.61%)均高于糯高粱(1.17%~2.24%),而支链淀粉含量(33.60%~55.09%)低于糯高粱(60.27%~61.48%)。高粱淀粉颗粒形态相似,呈不规则球形或多面体,呈典型的A型结晶;粳高粱淀粉颗粒直径较大(15.44~15.55μm),而糯高粱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及衰减值较高(28.60%~35.35%、2564.33~3096.67 cP),成糊温度较低(78.58~80.05℃);糊化焓范围为12.22~14.65 J/g。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晶度、峰值粘度、衰减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回生值、成糊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糯高粱更适合作为酿酒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品种 淀粉特性 组成成分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振家 琚魏波 +2 位作者 陈琼玲 李玉娥 王晓闻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的影响,研究以金糯梁6号为对象,通过100、300、600 MPa的不同超高压处理,研究高粱淀粉在不同压力下外观形貌、粒度、结晶性质、糊化特性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00、300 MPa处理下颗粒表面变粗糙,粒径减小...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的影响,研究以金糯梁6号为对象,通过100、300、600 MPa的不同超高压处理,研究高粱淀粉在不同压力下外观形貌、粒度、结晶性质、糊化特性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00、300 MPa处理下颗粒表面变粗糙,粒径减小;600 MPa处理导致淀粉颗粒呈现出凝胶状外观,粒径增大;随着压力升高,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升高,最终黏度和回生值降低,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降低。600 MPa下淀粉完全糊化,淀粉结晶型由A型向无定型结构的转变。低温下(50~60℃)随压力升高溶解度增加,高温下(70~90℃)减小,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超高压处理不会导致新的化学键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超高压处理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GI超微高粱粉的制备及其体外模拟消化能力研究
6
作者 金丽梅 郭怡诺 +3 位作者 王聪颖 宋佳伟 刘玉环 闫浩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60,71,共6页
为降低超微高粱粉的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采取高压蒸煮(压热)、老化及添加盐类物质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eGI为指标,先筛选盐的种类及其添加方式,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进行色度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 为降低超微高粱粉的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采取高压蒸煮(压热)、老化及添加盐类物质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eGI为指标,先筛选盐的种类及其添加方式,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进行色度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盐类物质为CaCl_(2),在蒸煮压热前添加;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CaCl_(2)添加量0.75%(以高梁米质量计)、压热时间50 min、老化时间96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超微高粱粉的eGI为48.02,超微高粱粉亮度降低,颜色偏向红黄色,感官评分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老化 淀粉水解率 超微粉碎 e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粳高粱理化性质及小分子代谢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金洋 赵菲菲 +8 位作者 余志凡 常新雅 龚殊 韩君如 夏敬阳 李哲 李令 张继伟 王文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该研究以2种糯高粱和2种粳高粱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籽粒外观颜色、果皮厚度、淀粉结构和小分子代谢物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糯高粱籽粒呈红色,2种粳高粱籽粒呈白色。糯高粱的果皮(果皮层和种皮层)厚度(49.35~78.16μm)显著高于粳高... 该研究以2种糯高粱和2种粳高粱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籽粒外观颜色、果皮厚度、淀粉结构和小分子代谢物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糯高粱籽粒呈红色,2种粳高粱籽粒呈白色。糯高粱的果皮(果皮层和种皮层)厚度(49.35~78.16μm)显著高于粳高粱(33.39~49.03μm)(P<0.05)。糯高粱的淀粉颗粒主要呈卵圆形且排列疏松,而粳高粱的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且排列紧密。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小分子代谢物组分存在显著差异,鉴定出糯高粱的标志性代谢为物儿茶素,粳高粱的标志性代谢物为5-羟基吲哚-3-乙酸。该研究揭示了糯高粱和粳高粱在果皮厚度、淀粉形态和小分子代谢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区分不同高粱品种,为解析酒粮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粳高粱 淀粉 果皮厚度 标志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琚魏波 柳青山 +3 位作者 白文斌 王晓闻 陈琼玲 陈振家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研究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物化和品质特性差异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6个品种高粱,研究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糊化特性、热特性,分析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在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 研究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物化和品质特性差异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6个品种高粱,研究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糊化特性、热特性,分析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在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范围在4.42%~43.63%之间,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的颗粒形状整体呈不规则状,大多数为多面体,少数为球体,淀粉颗粒表面有凹痕和孔隙,高粱淀粉的平均粒径在15~20μm。X射线衍射图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均表明高粱淀粉属于A-型淀粉。6个品种高粱淀粉糊化温度在67.94~69.96℃之间,晋夏2842糊化温度最低,晋杂38号糊化温度最高,回生值范围在240.14~1666.78 cP之间,其中金糯梁6号回生值最大,较易老化,晋杂22号回生值最小,不易老化。6个品种高粱淀粉糊化温度的峰值温度在68.88~71.74℃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产高粱理化性质分析及抗消化品种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纯汐 何锐 +3 位作者 刘伟 刘丽 周斌 钟耕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为了解重庆地产高粱品质并对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应用指导,实验收集了12个重庆主栽高粱品种,以市购我国东北、西北两个地区的主产高粱各两个品种作对比,对其理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和主成分分析。同时,测定高粱淀粉消化性,筛选出抗... 为了解重庆地产高粱品质并对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应用指导,实验收集了12个重庆主栽高粱品种,以市购我国东北、西北两个地区的主产高粱各两个品种作对比,对其理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和主成分分析。同时,测定高粱淀粉消化性,筛选出抗消化高粱品种。结果表明,16种高粱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千粒重在9.86~30.14g之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范围分别为39.41%~84.86%、7.21%~12.44%、1.80%~4.92%,单宁和植酸含量范围是0.19%~2.12%和8.42%~15.61%,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通过对高粱进行体外消化研究,表明云阳茅台红2号、市购东北高粱2号、垫江红缨子等品种淀粉消化率(C∞)较低,抗性淀粉(RS)含量较高,可用以制作低GI食品、低热值食品,满足特殊消费人群的食谱需求。本研究可为重庆高粱品质评价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理化性质 淀粉消化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高粱中淀粉及单宁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娜娜 王晓琼 +5 位作者 孙美珍 张瑜 董莹 王凤麟 冯建文 谭会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5-349,366,共6页
本实验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快速检测高粱淀粉和单宁含量的方法。收集的高粱样品分别采用国标GB/T20194-2018和GB/T 15686-2008测定淀粉和单宁的含量,同时结合已获得的高粱样品光谱进行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表明:... 本实验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快速检测高粱淀粉和单宁含量的方法。收集的高粱样品分别采用国标GB/T20194-2018和GB/T 15686-2008测定淀粉和单宁的含量,同时结合已获得的高粱样品光谱进行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表明:(1)高粱颗粒和高粱粉末淀粉近红外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81、0.9016,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385、0397,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0;(2)单宁的近红外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12、0.9937,RMSECV均为0.04,RPD>10。本实验建立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在监控高粱营养指标的同时,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高粱 淀粉 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对高粱酒酿造过程糖化效率的促进作用与原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千慧 周慧玲 秦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2-78,共7页
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与产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纯粮固态白酒出酒率已成为酿酒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可分泌淀粉酶,但目前未被应用于白酒糖化领域。本文以提高固态白酒糖化效率为目的,利用E.cristatum酿... 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与产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纯粮固态白酒出酒率已成为酿酒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可分泌淀粉酶,但目前未被应用于白酒糖化领域。本文以提高固态白酒糖化效率为目的,利用E.cristatum酿制高粱白酒,并采用发酵动力学方法优化确定E.cristatum的最佳添加量并延长糖化周期,从而提高出酒率与粮食利用率。对添加E.cristatum酿造后的酒糟淀粉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检测,揭示E.cristatum对高粱淀粉糖化促进作用的原理。结果表明,E.cristatum具有促进高粱白酒糖化发酵的作用,当菌液添加量为15%(m/m)时糖化效率达到(23.25±1.25)g/100 g的最高值。实验组直链淀粉与小分子淀粉含量增加、结晶区被进一步水解、淀粉分子表面凹凸斑驳、布满孔洞,从分子水平说明了E.cristatum对高粱酒醅的糖化促进过程。因此E.cristatum对高粱白酒酿造的糖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具备应用于高粱酒酿造领域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高粱酒 协同糖化 淀粉 糖化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不同中晚熟粳糯高粱淀粉结构及糊化特性差异分析
12
作者 孙美红 赵雅 +1 位作者 高振峰 白文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8,共13页
[目的]探究山西优势高粱品种资源淀粉结构及其与糊化特性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结构特征,可为山西优质高粱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山西不同中晚熟粳糯高粱品种(粳高粱:晋杂22(J... [目的]探究山西优势高粱品种资源淀粉结构及其与糊化特性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结构特征,可为山西优质高粱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山西不同中晚熟粳糯高粱品种(粳高粱:晋杂22(JZ22)、黑粱120(HL120)、晋杂2001(JZ2001)、晋杂12(JZ12);糯高粱:晋糯3(JN3)、晋白糯1(BN1)),研究其淀粉的分子量、磷酸化水平、分支度、链长分布、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微观结构、糊化特性,并分析不同高粱品种淀粉结构和糊化特性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6个品种中以HL120淀粉糊化焓最小(1.71 J·g^(-1)),且糯高粱淀粉糊化焓高于粳高粱,其相变峰值温度大于70℃;高粱淀粉的磷酸化主要发生在葡萄糖第3号碳位(C3)上,并以BN1、JN3和JZ12在C3处的磷酸化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2个糯高粱品种的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z均分子量(Mz)峰值分子量(Mp)、分支度均高于粳高粱,但多分散性指数(Mw/Mn)却较低,说明依据Mw/Mn可明显区分开粳糯高粱,且糯高粱淀粉分子质量分布较为均匀;不同品种淀粉粒径普遍分布在5.92~35.3μm,但JN3的所有粒径表征参数值均明显大于其它品种;X射线衍射图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均表明高粱淀粉属于A型淀粉;高粱淀粉糊化特性与淀粉分子量特征、分支度及23.5°衍射角强度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粳糯高粱品种淀粉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淀粉分子量特征、分支度和结晶度与其糊化特性密切相关,生产中需根据不同品种淀粉结构和糊化特性来选择其适宜的加工用途,进而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推动加工品种专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淀粉结构 糊化特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高粱淀粉特性 被引量:79
13
作者 田晓红 谭斌 +1 位作者 谭洪卓 刘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3-20,共8页
对我国高粱主产区的20种高粱淀粉的微观结构、物理特性、糊化回生特性及热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粱淀粉颗粒多数为不规则形状,表面内凹,颗粒较大,其中部分颗粒表面有类蜂窝状结构,少数为球形,表面光滑,颗粒小,淀粉颗粒粒径在5... 对我国高粱主产区的20种高粱淀粉的微观结构、物理特性、糊化回生特性及热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粱淀粉颗粒多数为不规则形状,表面内凹,颗粒较大,其中部分颗粒表面有类蜂窝状结构,少数为球形,表面光滑,颗粒小,淀粉颗粒粒径在5~20μm之间;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物理特性、糊化回生特性及热特性差异较大。因此,不同的加工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高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微观结构 物理特性 糊化回生特性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4
作者 申瑞玲 陈明 任贵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由于食用口感差,不易消化,主要用于酿酒、制糖及饲料。近年来,随着高粱品种的优化与改良,高粱的营养价值进一步改善,其应用价值也得到逐步的提高,但我国对高粱的营养和加工研究很少。淀粉是高粱的主要组分,国...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由于食用口感差,不易消化,主要用于酿酒、制糖及饲料。近年来,随着高粱品种的优化与改良,高粱的营养价值进一步改善,其应用价值也得到逐步的提高,但我国对高粱的营养和加工研究很少。淀粉是高粱的主要组分,国外对高粱淀粉的理化特性、改性以及加工利用已有较多研究,本文综述了高粱淀粉的组成特点,提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高粱淀粉的膨胀性、凝胶性、淀粉改性等功能特性,并介绍了高粱淀粉的消化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指导国内高粱作物的品种选育和合理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提取 特性 消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方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21
15
作者 田新惠 唐玉明 +5 位作者 任道群 姚万春 刘茂柯 张星宇 刘颖 钟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为明确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以6种酿酒高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淀粉溶解度、膨胀率、冻融稳定性,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高粱籽粒内部胚乳粉质区结构,布拉本德黏度仪测定淀粉的糊化特性,差示量热扫描仪测定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籽粒内... 为明确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以6种酿酒高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淀粉溶解度、膨胀率、冻融稳定性,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高粱籽粒内部胚乳粉质区结构,布拉本德黏度仪测定淀粉的糊化特性,差示量热扫描仪测定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籽粒内部淀粉颗粒为椭圆球形,不同高粱淀粉颗粒间致密结构差异显著。淀粉溶解度为0.45%~3.5%,膨胀率2.1%~14.5 g/g,冻融稳定性2.5%~24.5%;同北方高粱相比,南方高粱峰值黏度高、崩解值高、回生老化程度低,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糊化温度低、起始温度低、凝胶形成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淀粉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白高粱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佳男 于雷 +2 位作者 王婷 李帅斐 王伟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利用微波对淀粉含量较高的白高粱进行预熟化处理。分别提取天然和微波处理的白高粱淀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十字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比较研究天然和微波处理的白高粱淀粉在理化特性... 利用微波对淀粉含量较高的白高粱进行预熟化处理。分别提取天然和微波处理的白高粱淀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十字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比较研究天然和微波处理的白高粱淀粉在理化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微波处理后的白高粱淀粉偏光十字变得模糊,近半数已经消失,淀粉颗粒发生膨胀。同时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相对结晶度、相变温度范围和相变吸热焓均减小。但是天然和微波处理的白高粱淀粉红外光谱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有利于白高粱淀粉糊化,但不影响淀粉的化学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处理 白高粱 淀粉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高粱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航 国旭丹 +3 位作者 吕曼曼 杜春艳 曹荣 王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8,共6页
以高粱种子为原料制备高粱淀粉,在4个不同含水量(20%、25%、30%和35%)条件下,110℃湿热处理16 h对淀粉进行改性,进而分析湿热处理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没有改变高粱淀粉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但相对结晶度从21.1%显著增加... 以高粱种子为原料制备高粱淀粉,在4个不同含水量(20%、25%、30%和35%)条件下,110℃湿热处理16 h对淀粉进行改性,进而分析湿热处理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没有改变高粱淀粉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但相对结晶度从21.1%显著增加到36.6%;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形态有明显变化,吸水性和淀粉糊化温度的增加也与处理的水分含量呈正相关,最高值分别为HMT-35的1.7 m L/g和76.7℃;同时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吸油性、峰值黏度和热焓变值(ΔH)随着处理水分含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证明湿热处理能有效改变高粱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淀粉 湿热处理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4
18
作者 朱志华 李为喜 +4 位作者 刘方 张晓芳 王文真 刘三才 李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6-330,共5页
对“十五”期间存入国家种质库的 5 32份高粱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淀粉、赖氨酸、单宁等四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四个主要品质的含量呈现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 ,其中单宁含量变异... 对“十五”期间存入国家种质库的 5 32份高粱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淀粉、赖氨酸、单宁等四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四个主要品质的含量呈现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 ,其中单宁含量变异最大。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不同来源的种质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 ,选育品种的赖氨酸、单宁含量明显优于地方品种。通过鉴定 ,筛选出一批多项、双项或单项品质优良的高粱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粗蛋白 粗淀粉 赖氨酸 单宁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高粱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超 肖木辑 +2 位作者 周宇飞 许文娟 黄瑞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8-711,共4页
以铁杂17号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高粱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Ⅳ播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 以铁杂17号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高粱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Ⅳ播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最高,为76.9%,69.1%和8.77;Ⅲ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为8.49%。适时晚播(沈阳地区在5月1020日)可提高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改善品质。高粱灌浆期气候因子的温度指标对淀粉积累具有重要影响,灌浆期间适宜淀粉积累的日平均温度为19.5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播期 淀粉含量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高粱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曹昌林 董良利 +1 位作者 宋旭东 史丽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68-70,共3页
试验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施肥与淀粉含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均以中量配施可显著提高总淀粉含量,提高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高氮低磷、低氮低钾、中磷中钾配施,有助于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加,却不利于直链淀粉含量的积累。
关键词 氮、磷、钾配施 高粱 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