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软”厚煤层开采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郭文兵 吴东涛 +3 位作者 郭明杰 胡玉杭 杨伟强 王比比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层位精准识别及保护层厚度合理确定,对防治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覆岩多层位离层精准注浆减沉,基于组合梁理论改进了离层位置判别方法,确定了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充填位置;通过弹性...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层位精准识别及保护层厚度合理确定,对防治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覆岩多层位离层精准注浆减沉,基于组合梁理论改进了离层位置判别方法,确定了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充填位置;通过弹性薄板理论,建立了覆岩离层注浆保护层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构建了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充填空间的等效模型,并根据注浆空间上位岩层和下位岩层破断规律,给出了充填空间的最小和最大总体积;采用概率积分法并结合地表实际监测结果,评价了“三软”厚煤层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效果,并对郑州矿区裴沟煤矿22151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钻孔窥视验证了多层位离层注浆位置的准确性,在距煤层152.6 m中粒砂岩底部和距煤层168.6 m处细粒砂岩下方之间成功实施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工作面在开采厚度为7.1 m时,保护层厚度为25.2 m能够实现覆岩离层注浆工作的安全实施;理论计算注浆量为9.5×10^(4)~14.7×10^(4)t,实际工程注浆量约为13.3×10^(4)t,注采比约为0.41;采用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量为649.8 mm,大部分民房处地表最大水平变形值处于Ⅰ级损害程度内;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效果显著,减沉率约7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厚煤层 软硬交互覆岩 覆岩离层 多层位注浆 保护层 沉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定及隔浆层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郭文兵 李龙翔 +2 位作者 杨伟强 白二虎 吴东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80,共17页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覆岩离层注浆过程中的隔浆层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隔浆层挠曲线方程,并根据岩层破坏程度,分区计算了隔浆层下方岩体的弹性地基系数,得到了注浆压力作用下隔浆层的最大弯曲下沉值;基于岩层破坏条件给出隔浆层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了注浆前后隔浆层下方自由空间的高度,并依据隔浆层最大弯曲下沉值与其下方自由空间的关系,对固支梁及弹性地基梁状态下的隔浆层完整性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注浆地层条件及隔浆层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导水裂隙带及各关键层高度确定潜在注浆层位,然后依据隔浆层完整性分析对各潜在注浆层位的可行性进行判别,最后引入安全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以某矿11090工作面为工程应用实例,依据该判别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层位,在距煤层139.1 m处成功实施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结合地表实测数据及地表下沉预计结果,该工作面实施注浆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30 mm,下沉系数为0.12,减沉率达到77.6%。附近民房的最大倾斜值约为0.8 mm/m,水平变形值为0.7 mm/m,有效保护了矿区地表村庄民房,同时保障了井下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验证了注浆层位判别方法的合理性,为覆岩离层注浆层位设计及矿区地表沉陷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离层注浆 隔浆层 注浆层位 地表沉陷控制 弹性地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阳煤矿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地表减沉效果评价
3
作者 申文彪 高泽鑫 +6 位作者 岳鹏 穆文平 杨俊 寇天昊 郑帅 叶艳芳 温帅鑫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为有效评价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地表减沉效果,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五阳煤矿某工作面构建了三维精细化工程地质模型。基于离层注浆减沉力学理论,提出了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分离节点的数值模拟方法,实现离层动态发育过程模拟。选... 为有效评价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地表减沉效果,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五阳煤矿某工作面构建了三维精细化工程地质模型。基于离层注浆减沉力学理论,提出了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分离节点的数值模拟方法,实现离层动态发育过程模拟。选取地表沉降、水平变形、倾斜值及曲率4个因素,对比分析注浆前后地表沉陷规律。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评价地表减沉效果。结果表明,工作面上覆岩层中自上而下存在4个关键层,注浆后地表最大沉降量、下沉系数及减沉率分别为0.78 m、0.14、79.9%。实测地表最大沉降量为0.70 m,下沉系数为0.13,减沉率为82.0%。结果证实了该模拟方案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为相似背景下离层注浆开采沉陷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地表沉陷 双节点数值模拟 减沉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顶板离层机理分析与支护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白航 邓亮 杨文 《陕西煤炭》 2025年第6期67-71,共5页
为了应对顶板离层带来的安全问题,分析其产生机理并对该类事故进行巷道支护优化和预警。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矿四盘区某工作面材料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跨度、高度以及地应力和围岩抗弯刚度的影响,并通过数值... 为了应对顶板离层带来的安全问题,分析其产生机理并对该类事故进行巷道支护优化和预警。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矿四盘区某工作面材料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跨度、高度以及地应力和围岩抗弯刚度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伪顶和直接顶离层高度为43 cm。根据大断面巷道支护机理,采用锚网梁联合支护,对破碎离层区采取锚索五花布置高预应力锚索和注浆锚索进行支护和注浆维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顶板离层量以及关键层的破断以及离层带来的地表沉降。根据顶板离层的临界值和预警值进行监测,大大提高了巷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离层 离层机理 支护设计 数值模拟 注浆锚索 离层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覆岩离层区的注浆开采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世慧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煤矿覆岩离层区的问题日益凸显,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对矿区安全生产也构成严重的威胁。围绕煤矿覆岩离层区的注浆开采技术展开研究,探讨了注浆减沉技术的理论基础、施工工艺、技术效果,对水泥-硅酸盐复合型...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煤矿覆岩离层区的问题日益凸显,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对矿区安全生产也构成严重的威胁。围绕煤矿覆岩离层区的注浆开采技术展开研究,探讨了注浆减沉技术的理论基础、施工工艺、技术效果,对水泥-硅酸盐复合型浆材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该浆材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覆岩离层区 注浆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家沟矿13号煤皮带巷注浆加固技术方案设计及应用研究
6
作者 冯智杰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32-35,共4页
为保障孙家沟矿13号煤皮带巷长期安全稳定,综合运用矿压监测、工程类比等方法,开展13号煤皮带巷支护设计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但采用设计的锚网索梁联合支护方案掘巷期间,顶板出现严重的下沉破坏,离层问题突出,因此决定对顶板进行注浆... 为保障孙家沟矿13号煤皮带巷长期安全稳定,综合运用矿压监测、工程类比等方法,开展13号煤皮带巷支护设计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但采用设计的锚网索梁联合支护方案掘巷期间,顶板出现严重的下沉破坏,离层问题突出,因此决定对顶板进行注浆加固。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及参数,加固后消除了顶板下沉破坏现象,顶板离层量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实现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顶板离层 注浆加固 冒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作面中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的应用
7
作者 花伟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为探索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在煤矿工作面充填及地表沉降控制中的技术要点,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赵庄2号井为例,从注浆孔设计、注浆充填参数、浆液制备、钻进设备选配等方面提出离层注浆充填方案;并对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实施情况和充填效果展开... 为探索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在煤矿工作面充填及地表沉降控制中的技术要点,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赵庄2号井为例,从注浆孔设计、注浆充填参数、浆液制备、钻进设备选配等方面提出离层注浆充填方案;并对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实施情况和充填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后减沉率明显提高,现场实测地表水平变形值大幅减小,地表结构物未出现破坏,为安全采煤提供了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工作面 覆岩离层注浆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村煤矿2311工作面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应用研究
8
作者 董飞 曹晨 《煤》 2025年第6期77-80,共4页
针对我国煤矿开采中面临的“三下”压煤问题,文章以常村煤矿2311工作面为例,深入研究了离层注浆技术在控制地表沉陷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向采动覆岩离层空间注入粉煤灰等注浆材料,形成人工充填体,有效支撑上覆岩层,减少地表沉陷。研究... 针对我国煤矿开采中面临的“三下”压煤问题,文章以常村煤矿2311工作面为例,深入研究了离层注浆技术在控制地表沉陷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向采动覆岩离层空间注入粉煤灰等注浆材料,形成人工充填体,有效支撑上覆岩层,减少地表沉陷。研究优化了注浆参数,建立了离层注浆减沉力学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UDEC进行数值模拟,成功模拟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垮落形态、裂隙发育及离层变化。结果表明,离层注浆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筑物和铁路专线的安全。注浆参数的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的验证为离层注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地表沉陷控制 数值模拟 “三下”压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郎博 张立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针对门克庆煤矿11-3101工作面铁路下压煤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应用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减小地表下沉,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配比充填料浆的流变特性,确定了合适的料浆配比,同时构建采动覆岩离层演变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层动态发育位... 针对门克庆煤矿11-3101工作面铁路下压煤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应用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减小地表下沉,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配比充填料浆的流变特性,确定了合适的料浆配比,同时构建采动覆岩离层演变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层动态发育位置及离层开度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1-3101工作面从下往上将会产生四个离层,分别位于工作面顶板上方45.42、228.38、337.19、363.99 m处;离层开度从下到上依次为2.62、1.49、1.39和1.33 m,开度随着层高的增长而递减;注浆压力为6.5 MPa,注采比大于45%时,地表倾斜变形值小于3 mm/m,现场监测结果显示铁路路基最大沉降量仅58.72 mm,注浆减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离层注浆 充填料浆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文兵 杨伟强 吴东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煤炭大规模、高强度开采造成的矿区地表沉陷、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建(构)筑物、铁路、高压输电线路损坏等开采损害问题日益加重,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矛盾凸显,控制地表沉陷实现煤炭低损开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煤矿开采沉陷控... 煤炭大规模、高强度开采造成的矿区地表沉陷、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建(构)筑物、铁路、高压输电线路损坏等开采损害问题日益加重,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矛盾凸显,控制地表沉陷实现煤炭低损开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阐述,包括充填开采、协调开采、部分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开采等方面,并详细探讨了各种沉陷控制技术措施的实施原理及应用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陷控制各项技术的优点、存在问题、适用条件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应用,对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充填开采技术、协调开采技术的地表沉陷控制效果进行检验,指出了各项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具有与井下采煤作业相互干扰小、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优点,正在被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我国地表沉陷控制技术在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分别为低成本高性能充填材料研发和充填工艺优化、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及地表沉陷预测理论完善、高效的煤柱回收方法开发和煤柱长期稳定性提高、覆岩离层注浆工艺优化及浆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沉陷控制技术 覆岩离层注浆 充填开采 协调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热活化研究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军付 张瑞峰 +2 位作者 章银祥 张晔 张佳阳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1-5,28,共6页
成分复杂、火山灰活性低是制约建筑垃圾分离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的热活化处理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主要由惰性水化产物、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经过热活化处理后,... 成分复杂、火山灰活性低是制约建筑垃圾分离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的热活化处理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主要由惰性水化产物、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经过热活化处理后,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中形成了新的活性组分,部分取代粉煤灰和天然细砂后能够促进水泥基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反应。考虑活性激活效果和经济性,热活化温度500~800℃为宜。使用热活化温度为500℃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制备的盾构注浆料性能符合DB11/T 1608—2018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分离渣土 热活化 微观特性 盾构注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煤炭绿色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霍超 王峰 +6 位作者 牛宏伟 方惠明 吕毅 潘海洋 张志军 赵明 苗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我国“三下”压煤开采问题,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于近40年来离层注浆充填减沉工程案例,研究了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机理,从地质因素、采矿因素和注浆材料三个方面对该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潞安集团夏店煤矿311... 为了解决我国“三下”压煤开采问题,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于近40年来离层注浆充填减沉工程案例,研究了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机理,从地质因素、采矿因素和注浆材料三个方面对该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潞安集团夏店煤矿3117工作面开展覆岩离层注浆充填试验。研究表明: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在应用过程中不能简单均化处理,地质因素中的地层岩性、注浆关键层层位和地质构造是首要考虑的条件,影响离层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及空间;采矿因素中的煤层采出厚度、开采深度、工作面采宽、开采速度对离层空间形成的大小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注浆充填减沉效果;注浆材料对注浆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离层注浆 地质因素 采矿因素 减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新世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32-34,38,共4页
为了解决葫芦素煤矿煤矸石量过大以及地表沉陷问题,采用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对关键层进行充填。基于关键层判别理论,确定了21404综采工作面上覆亚关键层1为注浆目标区域,通过14个间距为160 m的注浆钻孔,有效控制地表最... 为了解决葫芦素煤矿煤矸石量过大以及地表沉陷问题,采用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对关键层进行充填。基于关键层判别理论,确定了21404综采工作面上覆亚关键层1为注浆目标区域,通过14个间距为160 m的注浆钻孔,有效控制地表最大下沉量至85.89 mm。地表下沉稳定的同时,实现了对煤矸石的大量消耗,是平衡煤矸石产出消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 地表沉陷 关键层 注浆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注浆水泥基浆液稳定性特征试验
14
作者 曹路通 樊振丽 +1 位作者 赵秋阳 张志巍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254-260,共7页
为了研究水泥基浆液的稳定性和析水变化规律,开展了不同水固比和粉煤灰掺量条件下的浆液配比试验,获得了浆液特性、最终析水时间和析水厚度等参数,分析了温度对浆液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稳定性浆液的力学强度特征,绘制了浆液析水厚度生长... 为了研究水泥基浆液的稳定性和析水变化规律,开展了不同水固比和粉煤灰掺量条件下的浆液配比试验,获得了浆液特性、最终析水时间和析水厚度等参数,分析了温度对浆液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稳定性浆液的力学强度特征,绘制了浆液析水厚度生长曲线,阐明了浆液稳定性和析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固比是影响浆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水固比由3∶1降至1∶1,浆液析水时间延长40%~62%,浆液稳定性显著增强。变固相比情况下,浆液各性能参数变化相对较缓。粉煤灰的掺入使浆液析水时间延长1.72%~17.00%,提升了浆液黏度、结石率和稳定性,但力学强度明显降低。温度的升高促进了浆液的析水过程,使浆液稳定性略有下降。浆液析水速率呈现前期增长较快,中期增长变缓,后期趋于稳定的半“C”形时变特征。工程实践显示注浆过程中动态调整浆液配比可改善浆液稳定性,提高地层受注性,降低了工作面突水风险,为煤层底板注浆治理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注浆 水泥基浆液 浆液配比 浆液稳定性 析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影响下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成浪 《山西建筑》 2024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双碳”目标下煤炭仍然发挥着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但当前诸多矿区村庄下压煤量大,限制部分矿井采煤工作。以大社矿921103工作面为对象,分析了工作面开展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的可行性,计算出9211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并结合矿井实际情... “双碳”目标下煤炭仍然发挥着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但当前诸多矿区村庄下压煤量大,限制部分矿井采煤工作。以大社矿921103工作面为对象,分析了工作面开展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的可行性,计算出9211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并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定了工作面离层注浆层位。研究并确定了工作面钻孔间距、钻孔结构以及注浆压力。根据921103工作面地质情况,在断层影响下对钻孔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注浆量达19.87万t,注采比45.8%。地表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最大下沉值811 mm,平均下沉值331 mm,减沉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离层注浆 断层 地表变形监测 减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坚硬岩浆岩下采空区注浆充填试验研究
16
作者 丁涛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4-46,57,共4页
针对煤层开采形成的厚层坚硬岩浆岩大面积悬顶问题,以海孜煤矿局部岩浆岩侵入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岩移和岩浆岩体下离层的发育特征,开展了井下采空区注浆填充试验工作。研究成果表明,海孜煤矿二采区工作面回采后,实测的地表最大沉... 针对煤层开采形成的厚层坚硬岩浆岩大面积悬顶问题,以海孜煤矿局部岩浆岩侵入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岩移和岩浆岩体下离层的发育特征,开展了井下采空区注浆填充试验工作。研究成果表明,海孜煤矿二采区工作面回采后,实测的地表最大沉降量仅为487 mm,远低于无岩浆岩发育区的采动造成的地表沉降量;岩浆岩体未破断,采空区和岩浆岩体之间存在离层空间;通过对垮落带、裂隙带和离层带实施地面钻孔注浆,构建了人工柱体,消除了因厚层坚硬岩浆岩体的大面积悬顶形成的高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坚硬岩浆岩 采空区 注浆充填 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围岩巷道注浆锚索加固机理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朝华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33-36,124,共5页
分析山西新景矿受采空区动压影响掘进工作面原有支护方式,阐述煤柱受到应力破坏原因和注浆锚索支护方式的加固机理,优化注浆锚索施工工艺加固方案,确定巷道顶板、回采煤柱侧和实体煤侧的不同锚索支护参数。应用结果表明,两帮移近量降低... 分析山西新景矿受采空区动压影响掘进工作面原有支护方式,阐述煤柱受到应力破坏原因和注浆锚索支护方式的加固机理,优化注浆锚索施工工艺加固方案,确定巷道顶板、回采煤柱侧和实体煤侧的不同锚索支护参数。应用结果表明,两帮移近量降低至175.9 mm,移近量降幅达到72.7%;顶板下沉量减小至77.66 mm,降幅达到79.3%;帮锚索拉拔力试验实测数值均超过150 k N的标准要求,注浆锚索加固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煤柱 顶板离层 注浆锚索 支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代替粉煤灰充填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宏伟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318-320,324,共4页
“三下”压煤开采时,采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工艺,通过注浆材料优化,对煤矸石和粉煤灰两种材料进行采样分析、地面沉降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对比,得出了采用煤矸石代替粉煤灰作为原材料进行覆岩离层注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结论。
关键词 覆岩离层注浆 煤矸石 粉煤灰 创造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工程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华威 王全明 李胜利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32-36,75,共6页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位移。为研究该技术注浆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赵庄二号井的307工作面为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种方法,分别研究采动过程中覆岩离层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的注...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位移。为研究该技术注浆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赵庄二号井的307工作面为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种方法,分别研究采动过程中覆岩离层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的注浆参数对地面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岩离层的发展可分为离层产生、离层延伸、离层稳定、离层衰减、离层闭合5个过程;随着注采比的增加,地面沉降和倾斜变形逐渐减小;随着注浆位置的上升与开采面宽度的增加,地面沉降和倾斜变形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离层注浆 离层状态演变 地面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离层注浆矸石充填浆液制备工艺技术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鹏飞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阐述了现有矸石离层注浆充填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葫芦素煤矿离层注浆中采取的改进措施和特点,对矸石浆液的制备工艺、出料矸石粒度的确定、破碎机的选型、球磨机型式和驱动方式的选择、球磨机的检修、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阐述了现有矸石离层注浆充填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葫芦素煤矿离层注浆中采取的改进措施和特点,对矸石浆液的制备工艺、出料矸石粒度的确定、破碎机的选型、球磨机型式和驱动方式的选择、球磨机的检修、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析了葫芦素煤矿离层注浆矸石充填项目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矸石充填 充填浆液 设备选择 制浆工艺 离层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