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苯乙酯生物合成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1
作者 张根林 李媛媛 +1 位作者 邱笛 赵金雨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咖啡酸苯乙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天然来源受限,化学合成存在环境隐患,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咖啡酸苯乙酯的微生物合成更符合绿色经济要求。通过构建咖啡酸苯乙酯从头合成途径、强化酰基转移酶表达、优化2-苯乙醇途径和苯丙酮酸途径等策... 咖啡酸苯乙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天然来源受限,化学合成存在环境隐患,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咖啡酸苯乙酯的微生物合成更符合绿色经济要求。通过构建咖啡酸苯乙酯从头合成途径、强化酰基转移酶表达、优化2-苯乙醇途径和苯丙酮酸途径等策略,实现咖啡酸苯乙酯的酵母合成,酵母工程菌S4发酵120 h后咖啡酸苯乙酯产量达到(98.56±4.56)μg/L。平衡2种前体咖啡酰辅酶A和2-苯乙醇供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酪氨酸解氨酶(TAL)、羟基肉桂酰基转移酶(HCT)和辅酶A连接酶(4CL)形成咖啡酰辅酶A合成工程菌强化咖啡酰辅酶A供应,与酵母工程菌S4构建混菌发酵体系,混菌培养条件优化后咖啡酸苯乙酯产量达到(667.64±10.26)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途径优化 生物合成 混菌发酵 2-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宁片的指纹图谱构建
2
作者 程雅婷 张文昭 +4 位作者 王健 李洁 郭丽敏 王晓云 王开元 《食品与药品》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建立肺宁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Wondasil C_(18) Superb(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323 nm,柱温30℃。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目的建立肺宁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Wondasil C_(18) Superb(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323 nm,柱温30℃。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肺宁片样品图谱进行处理分析,建立了肺宁片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计算出图谱相似度。结果6批肺宁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23个,指认了绿原酸、咖啡酸2个特征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肺宁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肺宁片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不同部位中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冬青 阎兆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不同部位(茎、叶、根)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Luna?-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0℃,测定杠板归不同...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不同部位(茎、叶、根)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Luna?-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0℃,测定杠板归不同部位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阿魏酸、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阿魏酸、槲皮素分别在0.046~4.6μg/mL,0.212~21.2μg/mL,0.055~5.5μg/mL,0.084~8.4μg/mL,0.114~11.4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5%~102.09%,RSD为1.76%~2.44%。不同部位中5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绿原酸和咖啡酸2个成分在叶中含量高,且远远高于根和茎中的含量;芦丁和阿魏酸主要存在于茎和根中,叶中未检测到;槲皮素在茎中含量最高,叶中次之,根中最低。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杠板归不同部位中5个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杠板归 绿原酸 咖啡酸 芦丁 阿魏酸 槲皮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负离子模式质谱奇电子离子碎片的解析
4
作者 方芳 方舟 孙长海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0期34-38,共5页
通过高分辨质谱的测定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的计算,揭示咖啡酸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质谱的奇电子离子产生过程与机理。咖啡酸去质子分子裂解产生3个奇电子离子,分别为咖啡酸质谱裂解的第三代产物离子m/z 134(C_(8)H_(6)O_(2))、第四代产物离子... 通过高分辨质谱的测定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的计算,揭示咖啡酸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质谱的奇电子离子产生过程与机理。咖啡酸去质子分子裂解产生3个奇电子离子,分别为咖啡酸质谱裂解的第三代产物离子m/z 134(C_(8)H_(6)O_(2))、第四代产物离子m/z 108(C_(6)H_(4)O_(2))和m/z 106(C_(7)H_(6)O)。m/z 134离子来自于其前体离子m/z 135(3,4-二羟基苯乙烯离子)羟基O—H键的直接均裂,因其裂解过程较m/z 135的其他裂解相对简单并且所需能量相对较少,使质谱中m/z 134峰强度较大。m/z 108与m/z 106离子的前体离子可以是偶电子离子m/z 109(邻苯二酚离子)和m/z 107(2-羟基环戊二烯离子),也可以是奇电子离子m/z 134。m/z 108与m/z 106离子来自于偶电子离子时,m/z 109的O—H键直接发生均裂,m/z 107离子的O—H键经过渡态发生均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质谱裂解 量子化学计算 奇电子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咖啡酸制备超疏水棉织物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飞 杨雪 +1 位作者 苏静 王鸿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海上溢油事故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选用棉织物并对其进行超疏水改性使其成为油水分离材料。先利用漆酶、咖啡酸和Fe^(2+)在棉织物表面构建微米级粗糙结构,之后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修... 海上溢油事故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选用棉织物并对其进行超疏水改性使其成为油水分离材料。先利用漆酶、咖啡酸和Fe^(2+)在棉织物表面构建微米级粗糙结构,之后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修饰制备出具有复合结构的超疏水改性棉织物。对改性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耐久稳定性、自清洁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咖啡酸浓度为3 mg/L、硫酸亚铁浓度为12 mg/L、漆酶浓度为0.75 U/mL、HDTMS浓度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制备的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高达164.6°,滚动角为6.75°。改性棉织物在耐摩擦、耐酸碱、耐水洗的测试中均表现出稳定的超疏水性能,并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在经过15次油水分离循环后,分离效率能保持在96%以上,在自清洁服装和油水分离的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咖啡酸 漆酶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棉织物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代谢咖啡酸人肠道来源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代谢过程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雯 胡海明 +3 位作者 刘洪涛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为了探索咖啡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本研究从人体肠道粪便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代谢咖啡酸的菌株,通过细胞形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其菌株特征,并研究了两株菌株代谢咖啡酸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和pH变化,最后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 为了探索咖啡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本研究从人体肠道粪便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代谢咖啡酸的菌株,通过细胞形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其菌株特征,并研究了两株菌株代谢咖啡酸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和pH变化,最后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代谢产物进行确定,阐明咖啡酸代谢过程。结果表明,2株菌分别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腐生葡萄球菌代谢咖啡酸含量从0.539 mg/mL在6 h后降至0.087 mg/mL,12 h后完全被代谢。而奇异变形杆菌,在6 h后咖啡酸含量从0.543 mg/mL降至0.352 mg/mL,24 h后完全被代谢。咖啡酸抑制了肠道菌的增殖,且腐生葡萄球菌代谢咖啡酸能力优于奇异变形杆菌,肠道菌代谢咖啡酸产物为间香豆酸。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咖啡酸和肠道菌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腐生葡萄球菌 奇异变形杆菌 筛选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及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和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艳玲 杨楚 +1 位作者 王静 肖天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7-1020,共14页
紫锥菊(Echinacea)是备受欢迎的天然植物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菌等多重生物活性。作为一种安全且具有强免疫活性的天然药物,紫锥菊及其提取物成为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从紫锥菊物种中分离出了多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如多... 紫锥菊(Echinacea)是备受欢迎的天然植物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菌等多重生物活性。作为一种安全且具有强免疫活性的天然药物,紫锥菊及其提取物成为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从紫锥菊物种中分离出了多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烷酰胺类化合物和咖啡酸类衍生物等,大量研究证明它们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如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 N-末端激酶(JNK)等发挥免疫作用,以及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Nrf2-Keap1)、核因子kappa B(NF-κB)等发挥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在天然原料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动物养殖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动物试验表明,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动物生长,缓解氧化应激,提高繁殖性能,并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从而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这种天然的功能性添加剂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为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选择。作者就紫锥菊的主要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规范紫锥菊有效成分的标准化提取、深入探究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拓宽其在畜禽和水产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烷酰胺类化合物 咖啡酸类衍生物 NF-κB/MAPK/TLR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中菊苣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8
作者 郭晓青 张会艳 +3 位作者 汤超华 司玮 赵青余 张军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3-142,共10页
本实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中菊苣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60%乙醇提取,使用Agilent 5 HC-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分离,流动相甲醇/0.3%甲酸水,色谱柱温度为35℃,波长... 本实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中菊苣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60%乙醇提取,使用Agilent 5 HC-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分离,流动相甲醇/0.3%甲酸水,色谱柱温度为35℃,波长为327 nm,流速为0.8 mL/min,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μL。依照此法测定不同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中菊苣酸和咖啡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咖啡酸、菊苣酸在0.5~10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6μg/mL和2μg/mL;供试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1%~117.2%,相对标准偏差≤6.1%。该方法分离度好,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加标回收率高,适用于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中菊苣酸和咖啡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饲料原料 菊苣酸 咖啡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发酵生产咖啡酸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豆豆 周秀琪 +2 位作者 庞雪晴 杜家艳 周萍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24,共8页
咖啡酸是一种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咖啡酸也是迷迭香酸、绿原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等高附加值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前体,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实现咖啡酸绿色可持续生产,在... 咖啡酸是一种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咖啡酸也是迷迭香酸、绿原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等高附加值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前体,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实现咖啡酸绿色可持续生产,在前期构建的产咖啡酸酿酒酵母菌株中,敲除苯丙氨酸途径中的预苯酸脱水酶基因(PHA2),将咖啡酸产量提高42%。而敲除色氨酸途径中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基因(TRP2),对咖啡酸积累影响不大。之后,回补了URA3、HIS3、MET15营养标记基因,然后将工程菌株在5 L的发酵罐中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使得咖啡酸产量达到了9.3 g/L,是目前文献中报道微生物发酵生产咖啡酸的最高水平,该研究为咖啡酸的绿色生产以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微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咖啡酸 预苯酸脱水酶 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57
10
作者 范金波 蔡茜彤 +3 位作者 冯叙桥 侯宇 于晓凤 姜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3,共7页
文中以VC、BHT和EDTA为对照,通过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5种体系对咖啡酸、芦丁、白藜芦醇、根皮素和根皮苷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 文中以VC、BHT和EDTA为对照,通过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5种体系对咖啡酸、芦丁、白藜芦醇、根皮素和根皮苷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咖啡酸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0.023±0.004)mg/mL]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为最高,在浓度为0.1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达到(1.873±0.022)mg VC eq/mg;白藜芦醇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0.056±0.006)mg/mL],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和VC(P<0.01);芦丁的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最强,白藜芦醇次之,其他多酚类化合物不具备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咖啡酸、芦丁、白藜芦醇、根皮素和根皮苷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芦丁 白藜芦醇 根皮素 根皮苷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忍冬中7种成分 被引量:15
11
作者 牛晓雪 崔旭盛 +2 位作者 苏贺 郭玉海 董学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建立了在不同时间段内转换使用不同波长同时测定忍冬花和叶中7种化学成分(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忍冬花、忍冬老叶和新叶中成分含量的差异。... 建立了在不同时间段内转换使用不同波长同时测定忍冬花和叶中7种化学成分(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忍冬花、忍冬老叶和新叶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采用VWD紫外检测器转换波长(330 nm、350 nm)检测。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忍冬新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2.572%、1.498‰,均比药典中规定的含量高,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忍冬中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和忍冬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绿原酸 咖啡酸 芦丁 木犀草苷 异绿原酸 忍冬花 忍冬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仁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少洲 吕飞杰 +2 位作者 东惠茹 台建祥 付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向日葵仁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美国Alltech公司的ALLTIMAC18 柱(250mm×4.6mmID,5μm) ,流动相为乙腈 -2 %(φ)乙酸溶液 (体积比15∶85) ,流速为1.0mL/min ,紫外检测波长327nm ;向日葵仁中绿原... 建立了同时测定向日葵仁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美国Alltech公司的ALLTIMAC18 柱(250mm×4.6mmID,5μm) ,流动相为乙腈 -2 %(φ)乙酸溶液 (体积比15∶85) ,流速为1.0mL/min ,紫外检测波长327nm ;向日葵仁中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在18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 ,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向日葵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柳全文 徐慧 +2 位作者 李桂华 张婷 乔青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实验表明,咖啡酸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在离子强度符合生理条件的情况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浓度比1:1结...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实验表明,咖啡酸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在离子强度符合生理条件的情况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浓度比1:1结合,并求出二者的结合常数。以华法林(Warfarin)和布洛芬(Ibuprofen)为标记物,利用荧光光谱法确定了咖啡酸在BSA的结合位置为siteI。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给体(BSA)与受体(咖啡酸)间距离(r0)为3.64nm。另外,利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咖啡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竞争结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对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慕妮 吴海浩 +3 位作者 顾颖娟 范龚健 杨振东 顾振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2,共5页
研究咖啡酸对紫玉米花色苷溶液的吸收光谱、颜色和花色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咖啡酸后,花色苷溶液的颜色加深,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这表明咖啡酸对紫玉米花色苷具有辅色效应。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咖啡酸能抑制花色苷因热褪... 研究咖啡酸对紫玉米花色苷溶液的吸收光谱、颜色和花色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咖啡酸后,花色苷溶液的颜色加深,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这表明咖啡酸对紫玉米花色苷具有辅色效应。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咖啡酸能抑制花色苷因热褪色的速率,而增加花色苷褪色反应的半衰期和活化能。经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酸对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作用是通过咖啡酸与不同的花色苷发生加成形成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乙烯基儿茶酚、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乙烯基儿茶酚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乙烯基儿茶酚等花色苷衍生物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米 花色苷 咖啡酸 辅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白英中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 被引量:12
15
作者 齐伟 孙立新 +3 位作者 赵海晓 杨红英 郭君阳 刘丽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白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0.05%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25:75),检测波长327nm,柱温45℃,流速1.0mL·m...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白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0.05%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25:75),检测波长327nm,柱温45℃,流速1.0mL·min^-1。结果绿原酸质量浓度在0.5~32.0mg·L^-1(r=0.999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52%。咖啡酸质量浓度在10.0~640.0μg·L^-1(r=0.999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3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白英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英 绿原酸 咖啡酸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骨碎补药材乙醇和环己烷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晓红 熊志立 +3 位作者 虞明阳 鹿秀梅 于霄 李发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建立了骨碎补药材乙醇和环己烷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分析,以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变量得到score图和loading图。在score图和loading图中,骨碎补的正品和非正品可... 建立了骨碎补药材乙醇和环己烷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分析,以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变量得到score图和loading图。在score图和loading图中,骨碎补的正品和非正品可明显区分,且揭示出对此区分贡献最大的4个潜在指标成分,其中已知成分为柚皮苷、新北美圣草苷和E-4-O-β-D-葡萄糖酰咖啡酸。同时测定了这3种成分在19批正品和非正品骨碎补药材中的含量,其中10批骨碎补药材正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为:柚皮苷6.36~10.1mg/g,新北美圣草苷5.14~9.21mg/g,E-4-O-β-D-葡萄糖酰咖啡酸1.87~3.19mg/g。该方法更全面地反映了药材的化学成分信息,并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控制骨碎补药材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法 指纹图谱 柚皮苷 新北美圣草苷 E-4-O-β-D-葡萄糖酰咖啡酸 骨碎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消毒饮口服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宇 金玲宇 +2 位作者 韩飞 焦成美 李三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04-906,92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消毒饮口服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Irregular-H C18(4.6mm×250mm,10μm)柱,流动相:乙腈-质量分数为O.04%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2:88),流速:1.0mL·min^-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消毒饮口服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Irregular-H C18(4.6mm×250mm,10μm)柱,流动相:乙腈-质量分数为O.04%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2:8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7nm,柱温:25℃。结果绿原酸与咖啡酸分别在4.08~40.8mg·L^-1(r=0.9996)和0.1561.56mg·L^-1(r=0.9998)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99.3%,RSD分别为0.52%和0.27%(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五味消毒饮口服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消毒饮口服液 绿原酸 咖啡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片中四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紫外检测法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索志荣 秦海燕 +2 位作者 曹炜 刘文哲 郑建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629,共4页
建立了电化学检测器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的液相色谱(HPLC-ECD-DAD)同时分离和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参酮ⅡA 等4种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 i.d.,5.0 μm),以甲醇和0.4%磷... 建立了电化学检测器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的液相色谱(HPLC-ECD-DAD)同时分离和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参酮ⅡA 等4种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 i.d.,5.0 μm),以甲醇和0.4%磷酸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行梯度洗脱;ECD检测电压0.7 V,DAD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实验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分别为0.3~9.0 mg/L,1.1~54.0 mg/L,1.1~11.1 mg/L和5.2~52.0 mg/L时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5%),98.2%(RSD为2.07%),97.6%(RSD为2.18%)和97.2%(RSD为2.07%).该法同时利用了ECD和DAD的优点,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紫外检测法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咖啡酸 丹参酮ⅡA 复方丹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测定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元、黄芩甙、绿原酸和咖啡酸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吕元琦 邬春华 袁倬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8-100,共3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甙元、黄芩甙、绿原酸和咖啡酸的方法,通过研究缓冲溶液pH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和有机添加剂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20min内实现了4种物质的良好分离。黄芩...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甙元、黄芩甙、绿原酸和咖啡酸的方法,通过研究缓冲溶液pH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和有机添加剂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20min内实现了4种物质的良好分离。黄芩甙元、黄芩甙、绿原酸和咖啡酸峰高和质量浓度分别在0.05~1.50、0.06~1.20、0.02~0.50和0.02~0.50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15、0.020、0.004、0.004g/L。基于迁移时间和峰高的重复性分别为:黄芩甙元,1.70%和3.94%;黄芩甙,1.60%和3.63%;绿原酸,1.60%和2.05%;咖啡酸,1.51%和2.83%。通过分析实际样品并做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黄芩甙元 黄芩甙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被引量:17
20
作者 许高燕 刘莹雯 银董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67-569,共3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测定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以甲醇和0.1%乙酸铵溶液为HPLC的流动相;MS/MS使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在3min内可完成迷...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测定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以甲醇和0.1%乙酸铵溶液为HPLC的流动相;MS/MS使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在3min内可完成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三种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上述三种分析物在5~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均低于5.0ng/mL。本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阿魏酸 咖啡酸 液相色谱-质谱 迷迭香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