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扫描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强 李松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6-378,共3页
关键词 线扫描 数字化 低剂量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2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联合临床指标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
3
作者 周宜静 周明舸 +1 位作者 李宇峰 刘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低能图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分联合强化程度评分及临床指标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6月因乳腺疾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C... 目的 探讨基于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低能图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分联合强化程度评分及临床指标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6月因乳腺疾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CESM检查且低能图BI-RADS评分3类及以上的女性患者193例,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及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特征及强化程度。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低能图BI-RADS评分联合强化程度评分及临床指标的预测模型(模型3),评估模型3的预测效能,并与模型1(低能图BI-RADS评分)、模型2(低能图BI-RADS评分+强化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93例患者中良性73例,恶性120例。恶性组和良性组的年龄(t=3.75,P<0.001)、绝经史(χ^(2)=14.00,P<0.001)、低能图BI-RADS评分(P<0.001)及强化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9、0.871,从曲线下面积、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及决策曲线综合分析,模型3优于模型1和模型2。模型3的最佳截断值为0.595,对应的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83.3%。结论 在低能图BI-RADS 3类及以上的可疑乳腺癌患者中,基于低能图BI-RADS评分联合强化程度及临床指标有助于提高CESM诊断乳腺癌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茂能 周俊生 +5 位作者 荣光生 沈华志 刘胜萍 曾敏 王国亮 杜丹 《安徽医学》 2009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已确诊的101例肺尘埃沉着症患者和6例O+患者,采用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两种方法,各摄胸部正位片1张,由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小组,按照肺尘埃沉着症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及23...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已确诊的101例肺尘埃沉着症患者和6例O+患者,采用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两种方法,各摄胸部正位片1张,由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小组,按照肺尘埃沉着症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及23张标准片,随机对每张胸片质量和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及其分期进行评定。结果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胸片的一级片率分别为90.65%和46.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总体显示率分别为95.51%和59.0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肺尘埃沉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97.20%和86.9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CR高于KV胸片,有望取代现行的传统高KV胸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术 普通x线摄影术 高千伏摄影 肺尘埃沉着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诊断肠梗阻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学文 张江 +2 位作者 王红星 李兴奎 胡综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对肠梗阻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其检出率、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检出情况。结果CT扫描肠梗阻检出率为97.42%,高于X线摄影的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对肠梗阻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其检出率、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检出情况。结果CT扫描肠梗阻检出率为97.42%,高于X线摄影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不完全梗阻和完全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8.53%和97.70%,均高于X线摄影的77.94%和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高位、低位小肠和结肠梗阻检出率分别为100%、98.84%和98.11%,均高于X线摄影的62.50%、77.91%和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肠粘连、肿瘤、肠套叠、结肠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5.35%、100%、97.37%、96.30%,均高于X线摄影的70.09%、74.47%、76.32%和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扫描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能判断梗阻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玉海 马培旗 +5 位作者 韩剑剑 王小雷 胡东 马文俊 魏天贤 杨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0-1146,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62例乳腺癌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其中243例来自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机构1)、106例... 目的 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62例乳腺癌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其中243例来自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机构1)、106例来自阜阳市人民医院(机构2)、113例来自太和县人民医院(机构3)。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按照7∶3将机构1和机构2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44例(TNBC 41例,非TNBC 203例)和验证组105例(TNBC 18例,非TNBC 87例),将机构3的113例乳腺癌患者(TNBC 24例,非TNBC 89例)作为外部验证组。对比分析双乳内外斜位和头尾位图像,选取病变面积较大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经特征筛选后利用逻辑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由临床病理指标和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性能,并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4个与TNBC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外部测试组预测TNBC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90.24%和72.91%、0.827、72.22%和75.86%、0.837、70.83%和78.65%。影像组学评分联合组织学分级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外部测试组预测TNBC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3、80.49%和86.70%、0.890、77.78%和88.51%、0.870、62.50%和85.39%。联合模型对TNBC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1、2.064,P<0.05)、在外部测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3,P=0.221)。3组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净收益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对TNBC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合影像组学评分及组织学分级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影像组学 线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序列与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平 李国栋 +2 位作者 朱西琪 丁怀银 谢正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序列(DEC)及扩散加权序列(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取常规头足位和侧斜位,采用AOP全自动数字曝光参数;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序列(DEC)及扩散加权序列(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取常规头足位和侧斜位,采用AOP全自动数字曝光参数;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1加权(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脂肪饱和抑脂序列双b值DWI以及Vibrant动态增强序列。通过钼靶X线摄影、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以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3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3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结果 63枚病灶中钼靶X线摄影与DEC-MRI阳性均为32枚,DWI-表观弥散系数(ADC)阳性31枚,钼靶X线摄影、DEC-MRI、DWI-ADC与病理对照的灵敏度分别为67.65%、85.29%、87.50%,特异度分别为68.97%、89.66%、90.32%,准确度分别为68.30%、87.30%、8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90%、88.20%、90.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50%、86.20%、87.50%;良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多为Ⅲ型,恶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多为Ⅰ型或Ⅱ型。结论乳腺DEC-MRI、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DWI敏感性及特异性与DCE-MRI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腺机X线摄影技术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良栋 魏贤英 +1 位作者 周恒根 刘元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乳腺机X线摄影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新型乳腺机摄取乳腺X线照片,找出获得最佳影像质量的摄影方法。结果:所摄取乳腺片符合影像诊断要求。结论:选用新型乳腺机0.5mm铝滤线器可显著降低X线照射量(mAs),对图像仍保持较... 目的:探讨新型乳腺机X线摄影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新型乳腺机摄取乳腺X线照片,找出获得最佳影像质量的摄影方法。结果:所摄取乳腺片符合影像诊断要求。结论:选用新型乳腺机0.5mm铝滤线器可显著降低X线照射量(mAs),对图像仍保持较好的诊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x线摄影术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摄影对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的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荣小翠 康一鹤 +3 位作者 吴勇超 武中林 赵俊京 李亚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X线摄影对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X线摄影检查表现为单纯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X线测量值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X线测量值≤2 cm)和B组(X线测量值>2... 目的探讨X线摄影对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X线摄影检查表现为单纯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X线测量值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X线测量值≤2 cm)和B组(X线测量值>2 cm)。分析X线摄影与病理测量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和影响X线摄影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X线摄影与病理所测病变范围呈中度相关(rho=0.478,P<0.001)。X线摄影准确评估病变范围82例(49.1%)、高估病变77例(46.1%)、低估病变8例(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X线测量值是X线摄影测量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准确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16.69,95%CI 4.55~61.28,P<0.001)。结论X线摄影易高估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其评估准确性与X线测量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钙质沉着症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X线摄影与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颖 董苑 陈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断层X线摄影(DBT)与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OPTIMUS)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0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接受DBT和OPTIMUS检查的158例乳腺癌患者共158个病灶,根据病灶形态...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断层X线摄影(DBT)与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OPTIMUS)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0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接受DBT和OPTIMUS检查的158例乳腺癌患者共158个病灶,根据病灶形态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直径≤1 cm及直径>1 cm。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作为诊断依据,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DBT和OPTIMUS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和0.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5,P<0.001)。在肿块型病灶、非肿块型病灶及直径≤1 cm病灶分组中,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0、2.315、3.835,P<0.05)。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33.33%(4/12)和75.00%(9/12),误诊率分别为66.67%(8/12)和25.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0.41%(132/146)和95.89%(140/146),漏诊率分别为9.59%(14/146)和4.10%(6/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整体效能优于DBT,尤其适合诊断直径≤1 cm的病灶;DBT对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OPTIMUS,更适合检出非对称结构、结构扭曲等病灶;临床诊断乳腺癌时,对于触诊阴性病灶更适合采用OPTIMUS,对于不对称增厚病灶更合采用D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性病变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的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玉琴 张璟 +1 位作者 诸葛铭宁 苏建辉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5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评价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性病变鉴别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病变资料,对其钼靶X线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评价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性病变鉴别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病变资料,对其钼靶X线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7乳腺病变中157例临床可触及肿块。乳腺良性病变者104例,钼靶X线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周边有或无透明"晕征";触诊质韧或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腺癌63例,X线表现为肿块者58例;5例X线未见明显肿块,其中表现为结构紊乱者4例,恶性钙化者1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分叶状或带毛刺,肿块伴恶性钙化、导管扩张、血管影增粗、皮肤增厚,为乳腺癌的较特异征象;结合触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与良性病变做出鉴别。结论钼靶X线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触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体位设计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燕燕 宋锦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7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体位设计和规范化投照技术操作对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总结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1月进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800例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获取的3200幅全数字化乳腺... 目的探讨优化体位设计和规范化投照技术操作对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总结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1月进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800例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获取的3200幅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进行观察,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3200幅乳腺X线片中,甲级片2964幅(92.6%),其中头尾位(CC)位1470幅(45.9%),内外侧斜位(MLO)位1494幅(46.7%);乙级片236幅(7.4%),其中CC位130幅(4.1%),MLO位106幅(3.3%);无废片。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过程中,规范的投照体位结合正确乳房压迫的实施,使体位设计最优化,可全面提高摄取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规范 体位 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与X线摄影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结果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朱晓炜 蒋中信 +3 位作者 吴光星 毛水伟 周翔 吴梅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影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出率与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CT重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评估骨折断端稳定性和骨皮质连续性情况,并进行骨折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位X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X线多体位摄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及影像学诊断证实的98例肋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部X线正位片发现骨折65例(约占66.3%);正位片未发现骨折,而斜位,切线位和多层螺旋CT发现... 目的:探讨X线多体位摄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及影像学诊断证实的98例肋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部X线正位片发现骨折65例(约占66.3%);正位片未发现骨折,而斜位,切线位和多层螺旋CT发现骨折分别为19例;5例;9例(33.7%)。结论:运用多体位X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丽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rona5 9685 73D3 2 0 0型ORTHOPHOSPLUSDS系统 ,对 10 0例患者进行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结果 :与传统胶片曲面体层摄影技术比较 ... 目的 :研究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rona5 9685 73D3 2 0 0型ORTHOPHOSPLUSDS系统 ,对 10 0例患者进行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结果 :与传统胶片曲面体层摄影技术比较 ,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技术曝光量减少了 5 0 %~ 60 % ,影像质量 :甲级 86例 ,乙级 10例 ,丙级 4例。结论 :下颌骨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技术具有普通胶片曲面体层摄影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是临床及科研的一种新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x线摄影术 数字化 曲面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官X线摄影定位器(Ⅱ型)的构造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李勤笃 牛玉善 +4 位作者 亓向斌 亓建兰 魏述英 韩猛祥 翟所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解决五官各部位如茎突、视神经孔、乳突、颞颌关节等部位高难度的X线摄影问题。在原来定位器 (Ⅰ型 )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 ,提高X线摄影技术和诊断水平。方法 :根据X线摄影学的几何原理及五官各部位的投照角度、体位及X线解剖关... 目的 :解决五官各部位如茎突、视神经孔、乳突、颞颌关节等部位高难度的X线摄影问题。在原来定位器 (Ⅰ型 )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 ,提高X线摄影技术和诊断水平。方法 :根据X线摄影学的几何原理及五官各部位的投照角度、体位及X线解剖关系 ,设置由木盒、大托盘、小托盘、支撑板、铅板、角度度量平面刻度板、轴承、固定滤线栅、铝合金板、导向滑轮、移动导向手柄轮、轮胎线、槽式有机玻璃角度尺、旋钮防滑橡胶板构成的五官X线摄影定位器。结果 :该定位器运作灵活、性能稳定、一械多用。结论 :该定位器投照准确率高 ,所获得片子图象清晰、对比度分辨率好。大大提高了X线摄影技术和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摄影术 定位器 五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增强相对信号值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鸿恩 王霞 +3 位作者 张丽 曾益辉 江魁明 张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增强相对信号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0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CESM检查临床疑诊乳腺肿瘤103例患者资料,分析CESM的诊断效能,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增强相对信号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0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CESM检查临床疑诊乳腺肿瘤103例患者资料,分析CESM的诊断效能,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测量患者CESM剪影图像病灶中心(A1)、病灶边缘(A2)和病灶同侧正常腺体区(A3)的平均信号值,计算病灶中心及边缘增强相对信号值,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疾病CESM增强相对信号值特点。结果103例患者中,病理确诊44例乳腺癌及59例良性病灶。CESM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3.18%,特异度为84.75%,准确度为88.35%,阳性预测值为82.00%,阴性预测值为94.34%。CESM诊断乳腺疾病曲线下面积为0.890。增强相对信号值与病理诊断的关系:32例浸润性癌、6例导管原位癌、29例纤维腺瘤或纤维腺瘤伴腺病、11例腺病或腺病伴囊肿、11例乳头状瘤样增生的A1区域增强相对信号值分别为0.0443(0.0242,0.0813)、0.0382(0.0147,0.0498)、0.0125(0.0020,0.0253)、0.0025(0.0015,0.0145)、0.0030(0.0000,0.0284),A2区域增强相对信号值分别为0.0262(0.0170,0.0444)、0.0279(0.0121,0.0404)、0.0085(0.0013,0.0125)、0.0010(0.0005,0.0020)、0.0020(0.0005,0.0115)。乳腺癌A1区域增强相对信号值0.0477(0.0274,0.0717)高于良性病灶组0.0070(0.0015,0.0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94,P<0.001);乳腺癌A2区域增强相对信号值0.0262(0.0159,0.0444)高于良性病灶组0.0030(0.0005,0.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1,P<0.001)。结论采用CESM检查增强相对信号值对乳腺病变进行定量分析,乳腺癌病灶中心及边缘增强相对信号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不同增强相对信号值对术前准确评估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乳腺钙化性病变X线摄影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雅丽 蔡盛 +3 位作者 施敏敏 陈向荣 柳培忠 黄永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增强乳腺X线图像的对比度。通过K-means算法进行乳腺组织的多阈值迭代腺体分割。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和灰度共生矩阵2个纹理特征进行乳腺钙化性病变真假阳性检测。比较计算机自动诊断结果与2名放射学专业医师诊断结果。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自适应增强算法自动分类结果的精确率分别达到90.0%、81.5%和87.5%。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1年的低年资住院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0.0%,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5年的低年资主治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5.0%。结论计算机自动支持向量机分类检测算法优于放射科医师的经验诊断结果。计算机辅助乳腺X线钙化病变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乳腺X线摄影放射科医师提供良好的第二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钙质沉着症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算法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不同乳腺类型肿块的诊断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穹 潘鑫 +1 位作者 王钢 何之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6-649,65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DBT)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不同乳腺类型肿块的诊断及边缘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_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同时行乳腺DBT与FFDM检查的189例患者,其中发现并证实肿块145...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DBT)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不同乳腺类型肿块的诊断及边缘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_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同时行乳腺DBT与FFDM检查的189例患者,其中发现并证实肿块145例,比较2种检查方法下乳腺肿块的检出率,对比分析肿块晕征、遮蔽情况、微分叶、毛刺状情况。以病理结果及24个月随访结果为依据,结合FFDM和DBT 2种方法下的美国放射协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189例患者中,发现非致密型乳腺肿块33例,致密型乳腺肿块112例;良性122例,恶性23例。非致密型乳腺肿块中,DBT与FFDM对肿块检出率分别为90.9%(30/33)、84.8%(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5,P=0.192),肿块晕征、遮蔽情况、微分叶、毛刺状数目及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致密型乳腺肿块中,DBT与FFDM对肿块检出率分别为86.6%(97/112)、65.1%(7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68,P<0.01);肿块的晕征[41.1%(30/73)比16.4%(12/73),x^2=10.830,P=0.001]、边缘遮蔽情况[38.4%(28/73)比60.3%(44/73),x^2=7.015,P=0.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T诊断非致密型乳腺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FFDM为0.943(Z=0.028,P=0.978);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FFDM为0.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7,P=0.024)。结论在致密型乳腺中,乳腺DBT较FFDM对肿块检出率、晕征、减少肿块遮蔽及诊断效能上均具有优势,可提高对乳腺肿块BI-RADS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文娟 赵玉梅 +3 位作者 季宇 郝玉娟 刘君君 刘佩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基于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10月3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X线图像,其中TNBC 29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基于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10月3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X线图像,其中TNBC 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87例NTNBC患者,对病变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12个影像组学特征。比较上述特征在TNBC与NTNBC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确定各特征参数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并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TNBC与NTNBC组间病变的圆度、凹性率、灰度均值和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特征参数肿瘤圆度和灰度均值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TNBC较NTNBC在X线影像上表现更圆,TNBC圆度0.619(0.432,0.724),NTNBC圆度0.523(0.376,0.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边缘更规则,TNBC凹性率0.087(0.047,0.184),NTNBC凹性率0.141(0.083,0.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灰度均值更高,TNBC灰度均值167.261(148.915,180.854);NTBNC灰度均值147.842(132.917,1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更低,TNBC偏度-0.828(-1.206,-0.481),NTBNC偏度-0.566(-0.871,-0.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有助于鉴别TNBC与NTN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外科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erbB-2 受体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