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3,3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1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AMOA的疗效及X线评价结果分析
2
作者 张鑫 闫惠鹏 +2 位作者 刘智 刘涛 沈佳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Oxford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MOA)中的应用效果及X线评价结果。方法选择22例AMOA患者,入院后行全面评估,给予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分析患者围术期指标及X线评价结果,对比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分析Oxford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MOA)中的应用效果及X线评价结果。方法选择22例AMOA患者,入院后行全面评估,给予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分析患者围术期指标及X线评价结果,对比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KSS)评分及膝关节屈伸角度。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总时长(76.08±5.8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1.08±38.87)ml,平均术后引流量(156.18±35.25)ml,平均切口长度(9.36±0.88)cm,平均住院总时长(8.36±0.33)d。术后6周复查X线,患者平均胫骨假体内外翻角(TCVA)(1.62±1.23)°、平均胫骨假体后倾角(TCPSA)(4.31±1.20)°、平均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2.93±1.13)°、平均股骨假体屈曲角(FCPSA)(8.22±1.24)°。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2.51±0.87)分、HSS评分(83.65±6.03)分、KSS评分(85.05±6.53)分均较术前的(6.48±1.44)、(63.74±5.54)、(64.98±5.60)分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摆动时关节屈曲最大角度(MAX-KFA-WP)(4.84±3.42)°、支撑时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MAX-KFA-TP)(10.71±2.41)°以及足跟着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50.17±9.14)°均优于术前的(8.23±2.34)、(15.62±5.05)、(39.16±15.13)°(P<0.05)。结论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有效改善AM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ford单髁置换术 x线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
3
作者 杨凌乔 杨俊 +2 位作者 马梦伟 陈卫国 徐泽园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乳腺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高级别(n=109)及高级别(n=130)。把采集的10个临床... 目的探讨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乳腺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高级别(n=109)及高级别(n=130)。把采集的10个临床信息及15个乳腺X线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构建极端梯度提升、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3种机器学习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为主要指标择出最优模型。结果极端梯度提升、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790、0.794、0.802,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760、0.758、0.774,准确度分别为0.760、0.759、0.774,敏感度分别为0.725、0.825、0.800,特异度分别为0.625、0.434、0.62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多项式朴素贝叶斯的预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癌 组织学分级 乳腺x线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乳腺x线摄影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作用
4
作者 洪榕叶 陈慧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56-558,625,共4页
目的:分析普通乳腺X线摄影(MG)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因乳腺结节在我院就诊的62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G检查及病理学检验。每位患者均给予常规MG检查及按特定投照体位的MG检查,以... 目的:分析普通乳腺X线摄影(MG)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因乳腺结节在我院就诊的62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G检查及病理学检验。每位患者均给予常规MG检查及按特定投照体位的MG检查,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MG检查方式的检验效能。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恶性患者43例,良性19例;常规MG检查结果恶性39例,良性23例;特点投照体位MG检查显示恶性43例,良性19例。常规检查、特定投照体位检查与病理学诊断对照的敏感度为62.8%vs81.4%,特异度为36.8%vs57.9%,准确率为54.8%vs74.2%,阳性预测值为69.2%vs81.4%,阴性预测值为30.4%vs57.9%。特定投照体位MG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MG检查(P<0.05)。特定投照体位MG检查所得图像甲级率显著高于常规MG检查(P<0.05);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常规MG检查(P<0.05);两种方法图像乙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特殊投照体位的MG检查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能显著提升图片质量,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图像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乳腺病变 投照体位 影像报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核磁共振DWI联合DCE技术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影响
5
作者 李世影 朱培园 孙志朋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88-89,92,共3页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X线、核磁共振DWI联合DCE技术(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X线、核磁共振DWI联合DCE技术(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三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100例患者中恶性55例,Ⅴ级15例、Ⅳ级17例,Ⅲ级11例,Ⅰ级4例,良性55例,Ⅴ级2例、Ⅳ级5例,Ⅲ级11例,Ⅰ级17例。其中乳腺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出恶性44例,良性56例,敏感度95.56%,特异度98.18%,准确性97.00%。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出恶性42例,良性58例,敏感度82.22%,特异度90.91%,准确性87.00%。乳腺钼靶X线诊断出恶性40例,良性60例,敏感度75.56%,特异度89.09%,准确性83.00%。结论 乳腺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率更接近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x线 核磁共振DWI DCE技术 乳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及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孙旭怡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究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6月30日烟台山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X线、CT、MRI的检查方式,探究三种检查的结果差异,选择优势更明显的检查方法... 目的:探究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6月30日烟台山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X线、CT、MRI的检查方式,探究三种检查的结果差异,选择优势更明显的检查方法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结果:相较于X线、CT检查,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均更优(P<0.05)。相较于X线、CT检查,MRI的椎间狭窄、颈椎弯曲异常、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等的检出率均更高(P<0.05)。结论: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且对不同颈椎病的检出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检查与中药治疗在动物寰枢关节脱位诊治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振 傅苗裔 +2 位作者 薛媛 仉伟 王伯龙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该文以2例经X线检查确诊为寰枢关节脱位和中药治疗为基础,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对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探讨并分享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思路与治疗经验,并分享使用的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方... 该文以2例经X线检查确诊为寰枢关节脱位和中药治疗为基础,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对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探讨并分享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思路与治疗经验,并分享使用的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方剂,不仅能帮助缓解因寰枢关节脱位导致的局部疼痛与炎症反应,还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寰枢关节脱位 整复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T、X线平片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探究
8
作者 杜玉 陈清亮 张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X线平片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病变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9年5月至2024年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X线平片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病变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9年5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89例RA患者为试验组,另抽取医院同期筛查RA结果正常人群87例为正常组。以关节超声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CT及X线平片检查方法对RA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的滑膜厚度结果;分析MRI、CT及X线平片检查RA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I检查诊断RA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15%、72.41%、78.40%,均显著高于CT检查、X线平片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89例RA患者中178个腕关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滑膜增厚,MRI检查发现滑膜厚度为3.87±1.67mm,CT检查发现滑膜厚度为3.41±1.31mm,X线平片检查发现滑膜厚度为3.01±1.01mm,MRI、CT、X线平片检查发现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0,P<0.05)。MRI检查滑膜受累情况(单侧个数、双侧对数)、软组织肿胀和渗出个数、关节积液个数及构成骨信号异常/骨质改变个数占比均高于CT检查、X线平片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及X线平片检查对于RA关节病变均可提供全方位直观的断层图像,但MRI检查在RA关节病变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x线平片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病变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X线影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洪河 付维林 《安徽医学》 2005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片的改变及影像变化规律。方法对45例SARS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包括X线胸片异常出现的时间,病变最为严重的时间及病变吸收的时间和影像形态。结果胸部X线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病后1~7d(32例,71.1%...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片的改变及影像变化规律。方法对45例SARS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包括X线胸片异常出现的时间,病变最为严重的时间及病变吸收的时间和影像形态。结果胸部X线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病后1~7d(32例,71.1%),X线表现最为严重的时间多在发病后的8~14d(34例,75.6%),多数病变吸收的时间多为发病后的15~21d(24例,53.3%),SARS的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单发或多发大片状模糊影(36例,80%),最严重时期变化快,部分病人病变呈游走性改变。结论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SARS的早期发现及显示病程的变化,指导治疗并提示预后,但对病变的细微改变显示有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影像 胸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x线影像分析 胸部x线异常 病变吸收 胸部x线检查 x线表现 x线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X线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英杰 史守良 +2 位作者 刘丽波 石运力 辛宇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分析MRI与X线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60例高度疑似SCS患者,分别给予X线、MRI检查,将试验检查、肌电图检查等综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比较X线、MRI... 目的:分析MRI与X线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60例高度疑似SCS患者,分别给予X线、MRI检查,将试验检查、肌电图检查等综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比较X线、MR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X线、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X线与MRI诊断效能,比较X线、MRI颈椎曲度异常分型检出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1.67%)、灵敏度(92.45%)、特异度(85.71%)均高于X线(58.33%、64.15%、14.29%)(P<0.05)。Kappa检验X线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6),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5)(P<0.05)。X线颈椎曲度反弓(8.33%)、减小(21.67%)、S型(8.33%)检出率与MRI(20.00%、30.00%、20.00%)比较(P>0.05);X线颈椎曲度增大(28.33%)、垂直(33.33%)检出率高于MRI(13.33%、16.67%)(P<0.05)。结论:MRI可提高SCS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还可提供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横突孔狭窄、侧隐窝狭窄、后纵韧带增厚、黄韧带增厚、脊髓水肿或变性等影像学征象,临床价值较高。但X线在颈椎曲度增大、垂直方面的检出率高于MRI,临床医生在具体诊断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x线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诊断效能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玉海 马培旗 +5 位作者 韩剑剑 王小雷 胡东 马文俊 魏天贤 杨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0-1146,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62例乳腺癌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其中243例来自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机构1)、106例... 目的 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62例乳腺癌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其中243例来自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机构1)、106例来自阜阳市人民医院(机构2)、113例来自太和县人民医院(机构3)。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按照7∶3将机构1和机构2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44例(TNBC 41例,非TNBC 203例)和验证组105例(TNBC 18例,非TNBC 87例),将机构3的113例乳腺癌患者(TNBC 24例,非TNBC 89例)作为外部验证组。对比分析双乳内外斜位和头尾位图像,选取病变面积较大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经特征筛选后利用逻辑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由临床病理指标和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性能,并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4个与TNBC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外部测试组预测TNBC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90.24%和72.91%、0.827、72.22%和75.86%、0.837、70.83%和78.65%。影像组学评分联合组织学分级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外部测试组预测TNBC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3、80.49%和86.70%、0.890、77.78%和88.51%、0.870、62.50%和85.39%。联合模型对TNBC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1、2.064,P<0.05)、在外部测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3,P=0.221)。3组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净收益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对TNBC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合影像组学评分及组织学分级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影像组学 线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联合常规超声可提高BI-RADS3~5类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能
12
作者 盛洁 曾辉 +3 位作者 陈卫国 曾凤霞 秦耿耿 徐维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2-1289,共8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7月术前同时行CEM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乳头状病变7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病灶CEM及超声特...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7月术前同时行CEM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乳头状病变7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病灶CEM及超声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独CEM、单独超声、CEM+超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70例患者良性病变48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高危+恶性病变22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4例及乳头状癌18例),共检出90个病灶。其中CEM+超声的AUC最高,约为0.863。CEM+超声的特异度及准确率最高,分别约为79.1%和84.2%;而CEM+超声与单独CEM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相近,分别为95.5%vs95.5%、97.4%vs97.1%。结论CEM形态学联合超声特征综合判断提高了BI-RADS3~5类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能,一定程度降低了良性病变的活检率,且提高了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 超声 乳腺 乳头状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诊断肠梗阻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学文 张江 +2 位作者 王红星 李兴奎 胡综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对肠梗阻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其检出率、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检出情况。结果CT扫描肠梗阻检出率为97.42%,高于X线摄影的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对肠梗阻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其检出率、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检出情况。结果CT扫描肠梗阻检出率为97.42%,高于X线摄影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不完全梗阻和完全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8.53%和97.70%,均高于X线摄影的77.94%和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高位、低位小肠和结肠梗阻检出率分别为100%、98.84%和98.11%,均高于X线摄影的62.50%、77.91%和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肠粘连、肿瘤、肠套叠、结肠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5.35%、100%、97.37%、96.30%,均高于X线摄影的70.09%、74.47%、76.32%和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扫描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能判断梗阻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和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王梅 张紫燕 +2 位作者 朱建国 刘斐 李海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136个BI-RADS 4类病灶),术前均行CEM、FFDM和DB...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136个BI-RADS 4类病灶),术前均行CEM、FFDM和DBT检查,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评价CEM、FFDM和DBT与病理标本测量的病灶最大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EM、FFDM和DBT鉴别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CEM、FFDM和DBT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2,r=0.856和r=0.892(均P<0.001)。CEM、FFDM、DBT测量的病灶最大径与手术病理测量值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24 cm、0.21 cm和0.11 cm。CEM、FFDM、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5.51%、65.22%、79.71%,特异度分别为88.06%、77.61%、77.61%,准确度分别为86.76%、71.32%、78.6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EM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FFDM、D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DBT与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大小评估较FFDM、CEM更准确,CEM对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FFDM、D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检查 对比增强乳腺摄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钙化灶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郭彩平 郭奕 朱培贵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79-81,共3页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钙化灶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6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钙化灶的诊断准确率,乳腺钙...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钙化灶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6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钙化灶的诊断准确率,乳腺钙化灶形态、大小、分布及良、恶性病变情况。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 47例为恶性病变内钙化灶, 9例为良性病变内钙化灶;乳腺钼靶X线摄影准确诊断结果显示, 14例为极度致密型乳腺钙化灶, 13例为不均匀致密型乳腺钙化灶, 16例为散在纤维腺体型乳腺钙化灶, 10例为脂肪型乳腺钙化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准确率为94.64%(53/56)。根据患者的乳腺钙化灶大小、形态等差异分成7种类型:(1)乳腺内有较小的钙化点,直径<1 mm,呈簇状分布,其钙化点形态与大小等不存在明显的差异;(2)钙化灶呈碎石状形态,直径>1 mm;(3)钙化灶呈小叉状,聚集分布,存在棍棒样的形态,直径1~3 mm;(4)钙化灶呈不规则形态;(5)钙化灶呈圆孔状形态;(6)钙化灶呈弧形蛋壳状形态;(7)钙化灶呈轨道状以及条柱状形态。根据乳腺钙化灶分布情况可分为弥漫型分布、区域型分布、孤立型分布、成簇分布、线样或段样分布。良性病变特征:纤维腺瘤的主要形态为空泡钙化与粗大钙化;乳腺增生的钙化情况具备多发性,其形态以颗粒为主。恶性病变特征:以小叉钙化、细沙钙化、短棒钙化为主,同时还有钙化弥散情况。一般良性钙化灶常见于脂肪组织中,恶性钙化灶常见于癌细胞病变区域。结论 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钙化灶的效果显著,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x线摄影 乳腺钙化灶 乳腺疾病 乳腺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的Meta分析
16
作者 路必琼 朱慧 何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23日关于PICC导管体表测量、胸部X线片定位的文献。统计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评价文献质量和发表偏... 目的:分析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23日关于PICC导管体表测量、胸部X线片定位的文献。统计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评价文献质量和发表偏倚,分析PICC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导管尖端的准确率。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 031例,观察组(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1 410例,对照组(体表测量)1 621例。经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总体较高,研究病例基本资料无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7篇高质量文献(评分9分),8篇文献(评分8分),可能存在记录及执行者偏移风险,分析结果可靠,模型稳定。所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预测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在预测PICC导管置管长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预测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并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胸部x线 体表测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影像与传统X线照像之对比
17
作者 何为群 黄炜 靳青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数字影像 x线照像 传统x线摄影 常规x线摄影 信息数字化 1983年 飞利浦公司 1997年 图像数字化 医学领域 医学影像 CR系统 临床应用 摄影设备 数字x线 医学摄影 科学家 MRI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王晓天 李海涛 张明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2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221例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需手术的患者193例,X线...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2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221例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需手术的患者193例,X线摄影检查确诊的为172例,多层螺旋CT检查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2.59%、99.48%、98.64%,高于X线摄影检查的91.01%、43.75%、8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在髋部骨折、关节囊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检出率为100%、98.08%、88.24%,高于X线摄影检查的45.16%、90.53%、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多层螺旋CT比X线摄影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x线摄影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与X线摄影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结果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朱晓炜 蒋中信 +3 位作者 吴光星 毛水伟 周翔 吴梅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影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出率与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CT重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评估骨折断端稳定性和骨皮质连续性情况,并进行骨折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疾病软X线的检查和诊断
20
作者 姜照帆 周敬云 +1 位作者 及玉臣 王少金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3-44,共2页
通过用钼靶软X线机投照60例睾丸的临床及X线资料,分析本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了投照技术。讨论睾丸正常及异常的X线表现,重点提出了不同病症的5种X线征,并对外伤、结核、肿瘤的X线表现亦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睾丸疾病 x线 诊断 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x线表现 投照技术 x线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