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曲病菌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杜蕾 胡哲耀 +1 位作者 何双庆 胡贤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78-82,共5页
稻曲病成为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为摸清稻曲病菌研究历程和趋势,基于CITEXS文献综合数据库,借助CITEXS赛特新思数据分析平台,对2014年1月至2024年8月关于稻曲病菌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表明,在稻曲病菌... 稻曲病成为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为摸清稻曲病菌研究历程和趋势,基于CITEXS文献综合数据库,借助CITEXS赛特新思数据分析平台,对2014年1月至2024年8月关于稻曲病菌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表明,在稻曲病菌研究领域,研究机构中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发文量排名第1位,Journal of Fungi期刊刊载文献量最多,2020年以前稻曲病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病机理及稻曲菌素方面,而2020年以后关于水稻抗性评价和稻曲病的防控等相关成果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ustilaginoidea virens Villosiclava virens 文献计量学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拮抗活性测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兰时乐 陈海荣 +2 位作者 肖宏英 刘小玲 江来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从对稻曲病菌具有拮抗能力的18株芽孢杆菌中选出拮抗作用较强的2个菌株A1、H-51,分别对稻曲病菌进行抑菌率、致畸性、孢子萌发影响以及对水稻促生性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稻曲病菌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7.66%和62.87%,... 从对稻曲病菌具有拮抗能力的18株芽孢杆菌中选出拮抗作用较强的2个菌株A1、H-51,分别对稻曲病菌进行抑菌率、致畸性、孢子萌发影响以及对水稻促生性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稻曲病菌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7.66%和62.87%,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7.37%和59.74%,但对水稻促生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拮抗菌 拮抗活性 抑菌率 致畸性 孢子萌发 稻曲病 水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稻曲病抗性的分级及相应级别的产量损失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小娟 刘二明 +4 位作者 肖启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谭小平 郑和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平均每穗病粒数为主要抗性组分;1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回归方程为y=2.8624x+0.5427(P=0.0001);用平均每穗病粒数组分,当阈值T=0.4000,将101个水稻品种聚为6类,依6类品种间的平均每穗病粒数值,并参照国际水稻病害分级标准,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划分为6级,并将各级平均每穗病粒数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出其产量损失率,即各级平均每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率为:0级,0.000粒,产量损失率0,高度抗病;1级,0.001~0.100粒,产量损失率0.546%~0.829%,抗病;3级,0.101~0.410粒,产量损失率0.830%~1.716%,中度抗病;5级,0.411~1.010粒,产量损失率1.717%~3.434%,中度感病;7级,1.011~1.760粒,产量损失率3.435%~5.581%,感病;9级,每穗病粒数≥1.761粒,产量损失率≥5.582%,高度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性分级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小平 宋建伟 +3 位作者 刘二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肖启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Ⅰ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震 叶胜海 +3 位作者 柴荣耀 邱海萍 王教瑜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稻曲球 侵染时期 侵染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年喜 王金辉 +2 位作者 刘二明 李小娟 郑和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分析了13个供试水稻品种每穗稻曲病病粒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根据每个品种线性方程及南方稻区实际情况,得出了田间稻曲病经济允许水平、成灾因子,即平均每穗病粒数分别为0.57、5.44粒。
关键词 稻曲病 产量损失 线性方程 测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防御酶在水稻抗稻曲病中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小娟 刘二明 +3 位作者 谭小平 肖启明 刘年喜 王金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12个不同抗、感病水稻品种,在抽穗前7~10d,用注射法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3种酶活性...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12个不同抗、感病水稻品种,在抽穗前7~10d,用注射法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3种酶活性接种后迅速提高,变化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的酶活性在接种后缓慢增加,变化幅度小。由此说明,这3种防御酶与水稻抗稻曲病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竞生 张敏 +2 位作者 陈华保 袁杭 王学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042-10044,共3页
[目的]筛选出对稻曲病菌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及其最佳混配比例,[方法]从雅安稻田发病严重的稻穗上分离出稻曲病菌株,选择6种杀菌剂以及井冈霉素和烯唑醇不同混配比例,用菌丝干重法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根据Wadley... [目的]筛选出对稻曲病菌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及其最佳混配比例,[方法]从雅安稻田发病严重的稻穗上分离出稻曲病菌株,选择6种杀菌剂以及井冈霉素和烯唑醇不同混配比例,用菌丝干重法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结果]各杀菌单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烯唑醇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22.07和90.16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其EC50值分别120.89和129.30μg/ml;多菌灵和三环唑抑制效果最差,其EC50值分别为278.04和204.41μg/ml。当井冈霉素和烯唑醇按EC50剂量3∶1和5∶1的比例混配时,其SR分别为1.812 4和1.905 2,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发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井冈霉素 烯唑醇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菌药剂室内生物测定和筛选 被引量:4
9
作者 林琳 叶正和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82-1483,共2页
[目的]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结果]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 [目的]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结果]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331 4X+5.946 5(R2=0.941 8),计算得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EC50=0.06μg/ml;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489X+6.175 1(R2=0.982 4),计算的得丙环唑对稻曲病菌EC50=0.09μg/ml。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116 3X+5.032 1(R2=0.99),计算得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EC50=0.76μg/ml。[结论]烯唑醇对稻曲病菌毒力最高,丙环唑次之,咪鲜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制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婷婷 王忠文 +3 位作者 蔡超 杨平 覃茜 张君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4,14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温度、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薄壁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在培养第7天基本达到最大孢子量;该菌最适宜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煮汁,在煮汁中添加蔗糖可大幅提高...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温度、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薄壁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在培养第7天基本达到最大孢子量;该菌最适宜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煮汁,在煮汁中添加蔗糖可大幅提高产孢量;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6~28℃;静止培养不利于产孢,振荡培养有利于产孢,并表现为转速越高产孢量越多;光照条件对产孢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薄壁分生孢子 产孢 培养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怀珍 李康活 +5 位作者 黄庆 陆秀明 张彬 李惠芬 邹积祥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6-79,共4页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稻曲病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稻区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晗 闫晗 +4 位作者 褚晋 缪建锟 杨皓 白元俊 董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0-159,169,共11页
为明确采自辽宁省12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稻曲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并采用SPSS 20.0分析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 为明确采自辽宁省12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稻曲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并采用SPSS 20.0分析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特异性引物US、交配型引物MAT、遗传多样性引物ERIC对其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57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与产孢能力相关系数为0.19。采用稻曲病菌特异性引物US进行扩增,157个菌株均为稻曲病菌株;采用交配型引物MAT进行扩增,53个菌株为MATⅠ型,104个菌株为MATⅡ型。采用ERIC引物可扩增出2~7条不等的条带,157个稻曲病菌株被划分为10个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44个菌株,占总数的28.0%;第2类群有20个菌株,占总数的12.7%;第3类群1个菌株,占总数的0.6%;第4类群1个菌株,占总数的0.6%;第5类群有21个菌株,占总数的13.4%;第6类群有17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第7类群有2个菌株,占总数的1.2%;第8类群有5个菌株,占总数的3.2%;第9类群有30个菌株,占总数的19.1%;第10类群有16个菌株,占总数的10.2%。来自辽宁省12个稻区的157个稻曲病菌株菌丝生长速率与菌株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产孢量与地域之间有相关性。基于ERIC-PCR扩增的稻曲病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相关性,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辽宁稻区 生物学特性 群体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稻曲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山 张沫雨 +2 位作者 刘雯滍 黎妮 王伟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离获得与鉴定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害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研究分离获得了引发稻曲病病害的绝对优势病原菌种,并鉴定为稻绿核菌(Usti... [目的]分离获得与鉴定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害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研究分离获得了引发稻曲病病害的绝对优势病原菌种,并鉴定为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水稻稻曲病病原真菌与减少稻曲病病害发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曲病 病原真菌 稻绿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菌离体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14
作者 刘晓玉 潘九月 +5 位作者 MATSUMOTO Haruna 范小艳 林婷 钱圆 朱国念 王蒙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杀菌剂室内生测试验的观察和高效筛选。本研究以稻曲病菌培养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组合和优化固体培...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杀菌剂室内生测试验的观察和高效筛选。本研究以稻曲病菌培养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组合和优化固体培养体系的氮源、碳源、凝固剂以及阳离子浓度,以期构建适合稻曲病菌生长的室内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在5种常见的商品化培养基中,稻曲病菌的生长速率仅为0.7~2.3 mm/d;而在18种配制培养基中,有77%的培养基对稻曲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效应,其中蛋白胨蔗糖结冷胶(PSGG)培养基的促进效果最显著(P〈0.05),生长速率达3.4 mm/d,且其对不同地理分布的稻曲病菌菌株均有生长促进效应。此外,在以结冷胶作为凝固剂的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硫酸镁(Mg^(2+)),可有效提高培养基的凝固程度,且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影响。在适合稻曲病菌生长的PSGG培养基中,蛋白胨和蔗糖是合适的氮源和碳源组合,结冷胶是合适的凝固剂。此研究结果可提高室内培养稻曲病菌的生长速率,为进一步理解稻曲病菌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机制及提高室内杀菌剂生测试验的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菌丝生长速率 培养基构建 蛋白胨 蔗糖 结冷胶 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水稻稻曲病菌寄生适合度研究
15
作者 吴向辉 张学成 +4 位作者 任学祥 谷春艳 胡飞 王学峰 苏贤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134-138,共5页
[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 [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平均穗病粒率和最高穗病粒率差异显著,菌株与品种互作特性明显。[结论]试验结果为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致病力 寄生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16
作者 吴斌 姜珊珊 +3 位作者 张眉 徐德坤 王升吉 辛相启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与氟环唑(epoxiconazole)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毒力,旨在明确二者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的联合作用类型及最佳...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与氟环唑(epoxiconazole)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毒力,旨在明确二者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的联合作用类型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EC_(50)分别为44.111、1.743 mg·L^(-1),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明显高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25:1配比表现为相加作用;5:1、10:1、15:1和20:1四个配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0:1和15:1的SR分别为1.64和1.66,增效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氟环唑 水稻稻曲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稻曲病的研究稻曲菌生理特性及厚垣孢子微观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宝棣 黎毓干 康必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5-39,共5页
广东稻曲菌厚垣孢子常温下存活期为5.5~6个月。温湿度对孢子存活期有明显影响,在4~6℃低温干燥条件下,存活期延至8个月以上;而在28℃以上高温高湿条件下,大为缩短,两个月内丧失发芽力。2%葡萄糖、蔗糖或麦芽糖对孢子... 广东稻曲菌厚垣孢子常温下存活期为5.5~6个月。温湿度对孢子存活期有明显影响,在4~6℃低温干燥条件下,存活期延至8个月以上;而在28℃以上高温高湿条件下,大为缩短,两个月内丧失发芽力。2%葡萄糖、蔗糖或麦芽糖对孢子萌发有利。病菌在pH3.5一8.5均可生长,以pH6.5~7.5较好。在PDA,YPPD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而在Ca,Mg,K,Na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极差。扫描电镜下,厚垣孢子呈菊花状,纹饰呈楔状突起,酷似菊花花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稻曲菌 生理特性 厚垣孢子 微观特征
全文增补中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卫平 王洪凯 林福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对采自浙江德清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其形态与田间采集的样品相一致。分离到的菌株能够使感病水稻品种致病;该菌厚垣孢子在温度为10~35℃,pH值2~12均能萌发... 对采自浙江德清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其形态与田间采集的样品相一致。分离到的菌株能够使感病水稻品种致病;该菌厚垣孢子在温度为10~35℃,pH值2~12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pH值为6~8。通过检测25℃下不同培养时间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结果,得知病菌的厚垣孢子大约在12h后开始萌发,24h后萌发率将达到50%。稻曲球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稻曲病厚垣孢子的生活力不同,以土中的厚垣孢子萌发率下降最快,露天土表的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菌休眠与非休眠厚垣孢子的MSAP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娟 李杰 +2 位作者 周瑚 任佐华 刘二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4,共6页
本研究以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黄色(非休眠)厚垣孢子、黑色(休眠)厚垣孢子、厚垣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分生孢子(非休眠)3种孢子为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分析,探究稻曲病菌休眠与非休... 本研究以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黄色(非休眠)厚垣孢子、黑色(休眠)厚垣孢子、厚垣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分生孢子(非休眠)3种孢子为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分析,探究稻曲病菌休眠与非休眠厚垣孢子DNA甲基化的水平和模式。结果显示,3种形态孢子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明显,分生孢子基因组DNA中CCGG序列的总甲基化率为20.56%,黑色休眠厚垣孢子为25.63%,黄色非休眠厚垣孢子为33.52%。黄色和黑色的厚垣孢子主要是全甲基化模式,其全甲基化率高于半甲基化率,其中黄色厚垣孢子全甲基化率高达17.68%;分生孢子则是以半甲基化模式为主。结果对揭示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休眠的分子机制,探究真核生物孢子的分子休眠机制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分生孢子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傅宇航 马慧 +2 位作者 蔡俊松 彭复蓉 毕朝位 《农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8-21,共4页
通过对水稻稻曲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7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嘧菌酯、丙环唑、咪鲜胺、... 通过对水稻稻曲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7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嘧菌酯、丙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的EC50值小于0.20μg/m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430 g/L戊唑醇SC 96.75 g a.i./hm^(2)、125 g/L氟环唑SC 84.4 g a.i./hm^(2)、250 g/L嘧菌酯SC 225.0 g a.i./hm^(2)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3.59%、82.77%、81.13%。戊唑醇、氟环唑和嘧菌酯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稻曲病菌 杀菌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