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方法在红花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金荣 许燕 +2 位作者 周建平 王小荣 崔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1,共6页
为实现农业复杂环境中红花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改进YOLOv5s红花目标检测算法。在YOLOv5s基础上融入适配GPU的轻量Ghost模块,获得复杂度更低、网络推理速度更快的基线模型,将CBAM注意力机制嵌入基线模型,增强了... 为实现农业复杂环境中红花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改进YOLOv5s红花目标检测算法。在YOLOv5s基础上融入适配GPU的轻量Ghost模块,获得复杂度更低、网络推理速度更快的基线模型,将CBAM注意力机制嵌入基线模型,增强了小目标物在高频特征中的表现力,并通过建立一种基于边界框宽和高差值的Focal-EIoU损失函数,提高红花在不同遮挡情况下的识别率。最后,在并联式红花采摘机器人上开展红花识别试验,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模型相较于原始模型在mAP值上提高了1.94个百分点,模型参数量和单幅图像检测速度分别为3.52 MB和0.06 s/幅,红花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平均识别成功率可达8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采摘机器人 深度学习 YOLOv5s 识别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wer Bus总线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
2
作者 李耀波 王宇楠 纪诗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07,共5页
以进一步提升智能灌溉系统的运行作业效率为目标,选取Power Bus总线技术作为优化原理,针对灌溉系统的通信控制展开设计。考虑灌溉系统的核心组成与功能配置,搭建网络通信能耗控制模型,对灌溉系统的网络节点进行最优化布局,形成以Power ... 以进一步提升智能灌溉系统的运行作业效率为目标,选取Power Bus总线技术作为优化原理,针对灌溉系统的通信控制展开设计。考虑灌溉系统的核心组成与功能配置,搭建网络通信能耗控制模型,对灌溉系统的网络节点进行最优化布局,形成以Power Bus总线为控制主线的系统运行模式,展开灌溉作业通信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ower Bus总线技术的灌溉系统设计方案正确可行,有效降低了数据丢包率,系统通信成功率相对可提升6.75%,整体系统的综合灌溉效率可达96.61%,满足智能灌溉的设计指标要求;系统运行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系统各组件响应及时稳定,具有高度的可用性与可靠性,且灌溉水资源得到最大化与均匀化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系统 总线技术 能耗控制模型 网络节点 通信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趣化心理干预结合集束化护理在门诊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卢琼 杨琪 +1 位作者 敖燕 韩玲芝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15-218,共4页
目的讨论童趣化心理干预结合集束化护理在门诊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门诊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模式下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11~12月于同一家医院... 目的讨论童趣化心理干预结合集束化护理在门诊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门诊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模式下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11~12月于同一家医院儿科门诊接受童趣化心理干预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下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为研究组。对比2组的干预效果,如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合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总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合计输液外渗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穿刺成功10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均降低(P均<0.05),心率减慢(P<0.05),且2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实施前更优(P均<0.05)。结论童趣化心理干预结合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门诊儿童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在降低输液外渗率和改善患儿应激反应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静脉输液 童趣化心理干预 集束化护理 穿刺成功率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采摘机器人作业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新科 李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239,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采摘机器人智能化作业水平及采摘效率,基于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展开优化研究。以采摘机器人结构组成为设计基点,运用视觉控制核心理念建立采摘机器人视觉识别处理与控制数学模型,实施相适应的采摘路径规划和系统采摘状...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采摘机器人智能化作业水平及采摘效率,基于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展开优化研究。以采摘机器人结构组成为设计基点,运用视觉控制核心理念建立采摘机器人视觉识别处理与控制数学模型,实施相适应的采摘路径规划和系统采摘状态输出设计。同时,进行视觉采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采摘机器人系统优化正确可行,整机综合采摘效率可达94.61%,系统识别准确率与控制精度分别相对提升了6.12%和5.25%,机器人采摘成功率可提升至95.98%。因此,将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有效应用至采摘机器人设计改进,对于类似农业采摘与收获装备开发研究可提供创新及借鉴思路,推广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摘机器人 计算机视觉 视觉控制 识别准确率 采摘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血糖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艳莉 袁景茹 李朝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血糖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38例作为A组,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血糖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38例作为A组,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69例作为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急诊护理。统计两组入院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血糖指标、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入院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干预后B组FPG、2hPG、HbA1c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抢救成功率高于A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中进行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入院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低血糖 急诊 抢救成功率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艳 张东亚 张丹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0期1103-1106,1112,共5页
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 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肌力水平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最大口腔吸气压(MIP)、最大口腔呼气压(MEP)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在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促进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力恢复,改善膈肌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撤机成功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N路由的多通路精准灌溉系统布局设计
7
作者 王新科 高瑞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5,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智能灌溉装备的综合作业效率,从多通路实施与精准化控制角度展开布局设计。以灌溉系统的作业原理及田间信息获取特征为出发点,建立灌溉网络的DTN路由算法模型,实施网络节点的规划分配与通道布置,形成精准性的逻辑控制...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智能灌溉装备的综合作业效率,从多通路实施与精准化控制角度展开布局设计。以灌溉系统的作业原理及田间信息获取特征为出发点,建立灌溉网络的DTN路由算法模型,实施网络节点的规划分配与通道布置,形成精准性的逻辑控制流程及节点网络相互执行关系。进行系统性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TN路由算法的多通路精准灌溉系统布局正确可行,信息投递成功率可达94.13%,节点转发率可达96.07%,各信息传递的实时准确,各阀门组件的动作协调,综合灌溉效率实现了高于90%的优化目标,是DTN路由控制理念在灌溉装备领域的应用创新思路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 精准化控制 DTN路由算法 投递成功率 节点转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倩 曹艳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围拔管期,对照组和研...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围拔管期,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2组的拔管成功率、恢复时间和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通气功能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带管至拔管时间、N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NCU患者围气管拔管期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其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集束化护理策略 围拔管期 拔管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苏丹 渠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护理... 目的:分析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分区分段护理可缩短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出院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自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分级分区护理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同心配水器结构优化及其在南堡油田的应用
10
作者 魏玲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南堡油田注水开发已处于油藏中后期,为满足油藏“注上水、注够水”的开发需求,大斜度井分注需求逐年增加。此前,大斜度井采用同心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后,存在调不动和漏失量大等问题。针对同心配水器存在的问题,对水嘴形状和结构进行优化改... 南堡油田注水开发已处于油藏中后期,为满足油藏“注上水、注够水”的开发需求,大斜度井分注需求逐年增加。此前,大斜度井采用同心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后,存在调不动和漏失量大等问题。针对同心配水器存在的问题,对水嘴形状和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开展模拟测试并应用于矿场试验。该技术已在油田58口井上成功应用,应用井的最大井斜62.08°,施工成功率100%,初次测调成功率100%,测调效率提升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同心分层注水 水嘴结构 模拟测试 测调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变电站综合控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宝强 卢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3-118,共6页
传统比例积分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不佳、精度较低,因此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基础的变电站在光伏强度突变、环境温度波动等现象的影响下,会出现系统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高、系统并网成功率低、负荷预测以及调度准确率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 传统比例积分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不佳、精度较低,因此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基础的变电站在光伏强度突变、环境温度波动等现象的影响下,会出现系统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高、系统并网成功率低、负荷预测以及调度准确率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滑模观测器代替传统的比例积分控制,提升控制器对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抗扰性。同时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算法辅助滑模观测器进行并网控制,形成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对发电侧和用户侧的数据进行采集与预测。以分布式光伏变电站的数字仿真模型为基础,与比例积分、传统滑模控制进行同工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并网成功率可达95.62%,负荷预测与调度准确率均提升至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系统 变电站 滑模观测器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并网成功率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收获试验
12
作者 李亚涛 周宇杰 +4 位作者 王少卿 陈建能 贺磊盈 贾江鸣 武传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研制新一代履带式名优茶采摘机器人并以其为试验对象,在田间进行龙井茶采摘试验,对其检测、定位、末端采摘的精度以及各环节耗时进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检测成功率为88.54%,定位成功率为84.07%,末端采摘成功率... 研制新一代履带式名优茶采摘机器人并以其为试验对象,在田间进行龙井茶采摘试验,对其检测、定位、末端采摘的精度以及各环节耗时进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检测成功率为88.54%,定位成功率为84.07%,末端采摘成功率为87.22%,整机采摘成功率为61.30%,所采茶叶可满足中端龙井茶要求。单芽采摘时间约1.51 s,1 h可采摘2000多个,基本实现一台机器替代一个工人的采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采摘 机器人 采摘成功率 收获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敏感网络延时组成的精确分析与测量方法
13
作者 付文文 全巍 +2 位作者 姜旭艳 孙寅涵 孙志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9,共11页
在依据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标准估算相邻节点之间的最大传输延迟Δt时,将不可避免地引入额外的无效等待时间,这种等待时间被称为“泡沫延时”。分析了泡沫延时对增加端到端延时和降低规划成功率的负面影响,并... 在依据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标准估算相邻节点之间的最大传输延迟Δt时,将不可避免地引入额外的无效等待时间,这种等待时间被称为“泡沫延时”。分析了泡沫延时对增加端到端延时和降低规划成功率的负面影响,并通过细粒度地分析Δt的延时组成,首次提出Δt的精确测量方法。基于精确的Δt,消除了TSN规划时产生的泡沫延时。基于两款定制的TSN交换设备搭建了真实的测试环境,测试结果显示,泡沫延时至少占端到端延时的26.4%,并且消除泡沫延时后规划成功率提升了8.9%~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敏感网络 端到端延时 规划成功率 延时参数测量 泡沫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位外倒转术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中的应用及矫正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夏玉珊 马铟 +1 位作者 蒋翠翠 吴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臀位外倒转术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矫正成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足月单胎臀位妊娠产妇162例,根据干预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n=69例)和对照组(n=93例)2组。统计比较2组分娩方式、臀位矫... 目的探讨臀位外倒转术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矫正成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足月单胎臀位妊娠产妇162例,根据干预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n=69例)和对照组(n=93例)2组。统计比较2组分娩方式、臀位矫正成功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臀位外倒转术矫正成功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和臀位矫正成功率[57/69,82.61%;47/69,68.12%]均高于对照组[2/93,2.15%;28/93,30.11%](P<0.01)。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胎盘早剥、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住院率[1/69,1.45%;2/69,2.90%;1/69,1.45%;1/69,1.45%]低于对照组[9/93,9.68%;12/93,12.90%;10/93,10.75%;11/93,11.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质量和产次是足月臀位妊娠产妇臀位外倒转术矫正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足月臀位妊娠产妇应用臀位外倒转术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新生儿体质量和产次是影响该技术矫正成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位外倒转术 妊娠 臀位 足月 成功率 阴道分娩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辅助预见性护理对采血室儿童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不合格血标本数的影响
15
作者 张素颖 孔莎 +1 位作者 张晓玲 韩艳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58-160,共3页
目的 研究共情护理辅助预见性护理对采血室儿童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不合格血标本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282例静脉采血患儿的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A组(94例)、对照B组(94例)、观察组(94例)... 目的 研究共情护理辅助预见性护理对采血室儿童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不合格血标本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282例静脉采血患儿的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A组(94例)、对照B组(94例)、观察组(94例),对照A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B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组予以共情护理辅助预见性护理。比较3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不合格血标本数、疼痛行为反应(FLACC)、儿童哭闹时长、采血时长、穿刺次数、静脉穿刺并发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B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74%(90/94)、91.49%(86/94)高于对照A组81.91%(77/94),不合格血标本数0.86%(2/233)、1.29%(3/232)低于对照A组5.22%(12/230)(P<0.05);观察组儿童哭闹时长、采血时长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B组短于对照A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B组少于对照A组(P<0.05);观察组FLACC量表体位、面部表情、腿部活动、可安慰度、哭闹条目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B组低于对照A组(P<0.05);观察组、对照B组静脉穿刺并发症2.13%(2/94)、3.19%(3/94)低于对照A组12.77%(12/94)(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8.94%(93/94)高于对照A组80.85%(76/94)、对照B组90.43%(85/94),且对照B组高于对照A组(P<0.05)。结论 共情护理辅助预见性护理能减轻静脉采血患儿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合格血标本数,也能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采血穿刺 预见性护理 共情护理 穿刺成功率 不合格血标本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对口腔种植牙精度、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兵 李继东 石若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3D打印技术对口腔种植牙精度、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接收的种植牙患者32例(共140颗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14例,60颗)与实验组(18例,80颗),参照... 目的探讨并分析3D打印技术对口腔种植牙精度、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接收的种植牙患者32例(共140颗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14例,60颗)与实验组(18例,80颗),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观察两组术后口腔种植牙精度、种植成功率、满意度以及治疗时间、恢复周期、舒适度。结果参照组颈部偏离距离以及根尖部偏离距离均在1mm以上,而实验组颈部偏离距离以及根尖部偏离距离均在1mm以下,且参照组偏离角度在4°以上,而实验组偏离角度低于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恢复周期更短,舒适度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口腔种植成功率97.50%,高于参照组口腔种植成功率8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满意度64.2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种植牙中采用3D打印技术减少了误差,使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更小,也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满意度和舒适度,推动了种植牙项目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种植牙精度 治疗周期 种植成功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敏感性的超网络杀伤网精度映射方法
17
作者 吕红庆 董灿 +3 位作者 王子安 董瑞霖 许江涛 沈财旭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31,共12页
为解决作战体系的任务成功率研究面临的装备体系融合困难、任务间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作用的问题,提出一种作战体系精度映射方法。通过结合超网络的概念构建作战体系基础模型,映射得到杀伤网模型,引入影响网络的方法,考虑装备特性及其... 为解决作战体系的任务成功率研究面临的装备体系融合困难、任务间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作用的问题,提出一种作战体系精度映射方法。通过结合超网络的概念构建作战体系基础模型,映射得到杀伤网模型,引入影响网络的方法,考虑装备特性及其他因素,实现杀伤网到精度网的转换,完成任务成功率的修正,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开展节点重要度研究。面向打击高价值目标的作战场景,搭建作战体系精度网模型,修正作战任务成功率,实现重要节点筛选。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作战体系任务成功率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体系 任务成功率 精度映射方法 影响网络 全局敏感性分析 节点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自动调平移栽平台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诸奇杰 俞高红 +1 位作者 王磊 王一淼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针对当前人工移栽成本高、移栽装备适应能力差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调平的蔬菜移栽平台。首先,完成了整机的方案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其次,设计了自动调平控制系统,可保证其能够在不平地块完成移栽作业;最... 针对当前人工移栽成本高、移栽装备适应能力差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调平的蔬菜移栽平台。首先,完成了整机的方案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其次,设计了自动调平控制系统,可保证其能够在不平地块完成移栽作业;最后,对移栽平台进行了物理样机加工装配以及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移动速度下,平台直线行走的偏移量在0.2cm左右,上坡成功率为88.9%,单侧垄上调平后的误差在2°范围内,完成时间约为9.1s,不同栽植速度下移栽作业的株距范围为16~36cm,平均栽植深度为6cm,移栽成功率约为94.1%,验证了平台设计的可行性和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自动移栽平台 调平控制 移栽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应用高压球囊治疗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杜桂英 李岩岩 +2 位作者 程艳 樊一筠 刘冬雨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高压球囊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82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患者,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高压球囊治疗,对照组41例采... 目的探究高压球囊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82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患者,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高压球囊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普通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狭窄动静脉血流指标[血管峰值流速、横截面积、阻力指数(RI)]、炎性氧化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开通率。结果观察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球囊扩张次数、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管峰值流速、RI低于对照组,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CRP、RDW-CV、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后再狭窄患者采用高压球囊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球囊操作次数,提高动静脉开通率,改善狭窄动静脉血流状态,减轻炎性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高压球囊 普通球囊 手术成功率 炎性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20
作者 周逸帆 何泰吉 +2 位作者 魏艳花 李全伟 焦爱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1例)及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其中传统组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实验组行经...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1例)及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其中传统组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实验组行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96.88%(31/32)高于传统组的96.77%(30/31),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93.75%(30/32)高于传统组的93.55%(29/31),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造影剂用量、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卧床时间(2.27±0.12)h及术后恢复时间(6.21±1.23)h短于传统组的(12.18±2.27)、(23.12±4.34)h(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38%(3/32)低于传统组的29.03%(9/31)(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应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