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实践共同体:基层社会救助创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月娥 高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5,109,共16页
社会救助不仅是为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和发展支持的民生制度,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社会治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成都市W区“有温度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实践进行嵌入式案例分析发现,Y社区与M村在城乡环境制约中走出了“外部知识... 社会救助不仅是为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和发展支持的民生制度,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社会治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成都市W区“有温度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实践进行嵌入式案例分析发现,Y社区与M村在城乡环境制约中走出了“外部知识学习”和“内部经验深化”的创新路径。基于实验主义治理和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视角,基层社会救助创新具有组织正式化、学习实践深化和技术规范化等3条线索。这3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多元行动主体的情感联结得到强化,形成基层社会救助创新的协调机制、学习机制和再生产机制,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救助创新。通过基层社会救助的创新实践,多元行动主体正在突破社会治理的“二元模式”,这些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救助 实验主义治理 实践共同体 协调机制 学习机制 再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推进社会科普教育策略研究
2
作者 邴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93,149,共5页
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社会责任以及示范效应等内外部因素分析明确了实验教学中心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面对资源分配与规划的挑战,构建了一套以教育公平为基础、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并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理论框架。实际操作中,该... 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社会责任以及示范效应等内外部因素分析明确了实验教学中心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面对资源分配与规划的挑战,构建了一套以教育公平为基础、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并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理论框架。实际操作中,该框架融合了知识传授的精准性、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全方位推动社会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结果显示,该创新路径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显著增强科普活动的实效性,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在科普教育领域的深化拓展与实践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进而推动科普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社会科普 科普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范式变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沅傧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从诞生起就被赋予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汇聚研究数据、培育先进人才等功能定位。在研究需求方面,社科实验室存在专业型、平台型和综合型三种组织模式;在组织框架和资源构成方面,社科实验室具备研究目标、研究基础、组织管理、研究支撑和成果输出等五大核心要素。结合社科实验室的核心要素,该文初步构建了一套实验室评价要素体系,以期对高校建设高水平社科重点实验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社科实验室 交叉融合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方案探究
4
作者 赵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1-246,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应有之义,对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应有之义,对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面临的缺乏职业认同感、岗位职责定位模糊、能力提升通道狭窄等现实困境,该文提出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交流合作水平、课题组项目灵活聘用模式、“导师制”培养交流模式等措施,以期为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新文科 实验技术队伍 队伍建设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夏 刘萍 张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7-179,共3页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行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行动计划和项目解决方案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该中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实验室 实验教学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武文颖 洪晓楠 刘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4,158,共4页
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大文科为背景建设教学团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结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教学内容涵盖教育条件、课程体系、教育过程、资源整合共... 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大文科为背景建设教学团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结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教学内容涵盖教育条件、课程体系、教育过程、资源整合共享、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示范辐射等多方面,全面推进创新实践型精英人才教育培养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张纸、一支笔、一杯茶"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 被引量:72
7
作者 陈叶烽 叶航 汪丁丁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100,共38页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社会偏好 不平等厌恶 互惠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困境问题的理论架构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长江 郝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5-1484,共10页
社会困境是指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这样的情境。社会困境研究的推进要求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已有理论,这一框架将这些理论区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验研究依据这些不同层面的理论,以实验游戏为工具来探讨人们在面临社会困境... 社会困境是指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这样的情境。社会困境研究的推进要求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已有理论,这一框架将这些理论区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验研究依据这些不同层面的理论,以实验游戏为工具来探讨人们在面临社会困境时做出选择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对社会困境问题发展出相应的问题解决路径。理论的发展、实验任务本身的改进以及研究的外在效度预示了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困境问题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社会困境 合作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对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嵘 刘晶 黄春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23,F0003,共6页
通过对118名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大学生12周的锻炼干预,结果表明:力量、有氧耐力以及力量与有氧耐力混合3种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对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降低,男生最适合进行力量锻炼,而女生最适合进行力量与有氧... 通过对118名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大学生12周的锻炼干预,结果表明:力量、有氧耐力以及力量与有氧耐力混合3种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对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降低,男生最适合进行力量锻炼,而女生最适合进行力量与有氧耐力混合的锻炼方式,单纯的有氧耐力锻炼也适合于男女大学生,但不是最佳锻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方式 社会性体格焦虑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验教学设计探索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焕春 段锐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105,共7页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实验教学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教育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可以从移动互联网健康角度出发做出适...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实验教学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教育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可以从移动互联网健康角度出发做出适应性改变,以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 实验教学 移动互联网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品供给的实验研究及其未来可能的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翔云 连洪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2-60,共9页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基础,认为公地悲剧问题是个体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公共品供给需采取与个体真实公共品偏好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并由政府承担供给角色。实验经济学研究则提供个体异质社会偏好的稳健性证据,并在合适的...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基础,认为公地悲剧问题是个体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公共品供给需采取与个体真实公共品偏好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并由政府承担供给角色。实验经济学研究则提供个体异质社会偏好的稳健性证据,并在合适的惩罚、沟通交流和声誉等机制下提供诸多可以实现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证据,表明群体或自愿组织也可作为公共品供给主体。这些公共品实验研究为现实公共治理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的偏好基础和公共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实验 搭便车 社会偏好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同、偏好和经济行为——基于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讨论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业安 王一子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105,共11页
社会认同理论的引入为实验经济学相关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通过假设个体间相互关联,社会认同因素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偏好,进而改变经济决策,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总体来说,社会认同对偏好的塑造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认同会... 社会认同理论的引入为实验经济学相关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通过假设个体间相互关联,社会认同因素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偏好,进而改变经济决策,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总体来说,社会认同对偏好的塑造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认同会提升个体对内群的社会偏好,导致内群偏见,并使个体做出更加有利于内群的行为;其次,社会认同会改变个体对内群规则的偏好,进而导致不同维度的群体分类在经济决策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 社会偏好 内群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学科的实验特点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艳 何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不同学科运用实验方法的时间、范围、程度等之所以不同,主要源于不同学科的实验特点,亦即实验性的不同。实验性既与学科对象以及学科的方法论特征直接相关,又与具体的实验技术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实验技术条件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 不同学科运用实验方法的时间、范围、程度等之所以不同,主要源于不同学科的实验特点,亦即实验性的不同。实验性既与学科对象以及学科的方法论特征直接相关,又与具体的实验技术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实验技术条件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体现出不同的实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实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设计中的开放式群体协作创新模式实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艳 刘肖健 +3 位作者 王万良 计时鸣 程时伟 吴剑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2-400,共9页
针对创新需求增长迅速而创新产能不足的现状,基于开放式创新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引用的开放式协作创新模式,用以挖掘群体创新资源,并以产品外观形态设计为例组织了实验研究。从收敛特性、引用特征、最优性条件、协作程度和协作结果等方面... 针对创新需求增长迅速而创新产能不足的现状,基于开放式创新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引用的开放式协作创新模式,用以挖掘群体创新资源,并以产品外观形态设计为例组织了实验研究。从收敛特性、引用特征、最优性条件、协作程度和协作结果等方面对开放式协作创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协作创新模式具有社会网络的一般特征且收敛;所提出的利益分配模式对协作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协作模式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潜能,并形成高于个人单干的群体智慧;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呈现出并行优化算法和进化规划算法的一般特征,收敛过程中呈现出的局部化特征有助于开展进一步分工协作模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协作 实验研究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权锁 全思懋 +2 位作者 李辉信 杨超光 丁广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7期90-92,133,共4页
在分析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项目化运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重要资源组织起来,以发挥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社会实践 大学生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89
16
作者 杨治良 刘素珍 +2 位作者 钟毅平 高桦 唐永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0-23,共5页
使用攻击和被攻击者相互作用的实验图片,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生90名,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的混合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结果表明:1.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即出现了实验... 使用攻击和被攻击者相互作用的实验图片,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生90名,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的混合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结果表明:1.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2.内隐态度是可以测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态度 偏好测验 实验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观察实验及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现状探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欧贤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3-216,220,共5页
介绍了行为观察实验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分析了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的功能、结构布局和设备现状,以及它在学科整合、功能应用、课程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将出现跨学科专业整合趋势、实训室倾向、&q... 介绍了行为观察实验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分析了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的功能、结构布局和设备现状,以及它在学科整合、功能应用、课程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将出现跨学科专业整合趋势、实训室倾向、"活动型"实验室倾向和市场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观察实验 实验室建设 心理学 社会工作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军 万平 +1 位作者 李新国 王全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综合性实验是理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中标志性课程。结合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建设,探讨、总结了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阐述了依据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需要开设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体会;明确了综合性实... 综合性实验是理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中标志性课程。结合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建设,探讨、总结了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阐述了依据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需要开设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体会;明确了综合性实验教学目标应当与当前产业化水平接轨,系统地培养、练学生扎实、系统的应用性技能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生物技术专业 实验课程体系 社会化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动物实验管理向社会化服务模式转变的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莹 王洪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68,273,共4页
针对高校动物实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动物实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服务主要内容,分析了高校动物实验管理向社会化服务模式转变的意义;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高校与实验动物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和科技资源共享... 针对高校动物实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动物实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服务主要内容,分析了高校动物实验管理向社会化服务模式转变的意义;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高校与实验动物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和科技资源共享,促进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事业各自发挥优势、资源配置合理的实验动物行业的科学发展,创建真正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科学研究相配套的动物实验社会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动物实验管理 实验动物 社会化服务 动物实验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对两类差序性行为的解释——一些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富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58-67,共10页
一系列的行为实验表明,受试者除了关注自身的物质收益之外,还重视公平和互惠,这体现了行为者的社会性和道德性。同时,这种互惠和公平并非是平面性的而是立体性的,不是等序性的而是差序性的,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道德差序性和社会差序性。... 一系列的行为实验表明,受试者除了关注自身的物质收益之外,还重视公平和互惠,这体现了行为者的社会性和道德性。同时,这种互惠和公平并非是平面性的而是立体性的,不是等序性的而是差序性的,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道德差序性和社会差序性。显然,这些实验结果与主流博弈理论的逻辑推论间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利他 道德距离 社会距离 实验经济学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