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银行贷款水生态治理的浙江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史浩 郁国培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为浙江省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越来越聚焦于浙江的水生态治理项目。文章通过简述世界银行千岛湖项目在浙江省淳安县和建德市的两个典型子项目,提出了理解千岛湖综...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为浙江省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越来越聚焦于浙江的水生态治理项目。文章通过简述世界银行千岛湖项目在浙江省淳安县和建德市的两个典型子项目,提出了理解千岛湖综合治理项目的内在逻辑可分为治水环节和供水环节,而治水环节又被清晰地定义为“保土和清流”。最后从项目执行的表象中引发思考并挖掘出项目蕴含的深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银行贷款 水环境治理 国外贷援款项目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枇杷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2
作者 江雪芳 李晓颖 +2 位作者 鲍旭飞 方好金 汪末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36-540,共5页
枇杷是淳安县主要水果之一,为了找准该地枇杷产业症结,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对千岛湖枇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当前枇杷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攻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基础、推动产业融合发... 枇杷是淳安县主要水果之一,为了找准该地枇杷产业症结,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对千岛湖枇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当前枇杷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攻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基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响千岛湖枇杷品牌和完善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枇杷 发展现状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A模型的浙江省世界银行贷款千岛湖项目成效分析
3
作者 史浩 郁国培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6-24,共9页
针对国家级战略规划《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出台,浙江省于2018年11月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评估该项目对千岛湖水资源的阶段性保护成效,本文采用中... 针对国家级战略规划《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出台,浙江省于2018年11月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评估该项目对千岛湖水资源的阶段性保护成效,本文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ITSA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千岛湖项目与千岛湖水基金协同执行2年之后的治理成效。研究结论显示,千岛湖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已进入瓶颈期,要获得水质的进一步提升,仍需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除提升上游来水水质外,还要从提升水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治理广度与深度等方面着手,才能获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银行 国外贷援款项目 绿色金融 ITSA模型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源不同原水配比对南方某水厂运行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王蕾 王佳函 +2 位作者 樊丞越 张嘉恩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66-71,共6页
针对J水厂的钱塘江、千岛湖水双水源供水格局,分析了不同水源混合比对水厂混合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水厂混凝剂、消毒剂、聚丙烯酰胺(PAM)消耗及制水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千岛湖优质原水比例的升高提高了水厂的原水水... 针对J水厂的钱塘江、千岛湖水双水源供水格局,分析了不同水源混合比对水厂混合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水厂混凝剂、消毒剂、聚丙烯酰胺(PAM)消耗及制水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千岛湖优质原水比例的升高提高了水厂的原水水质,浑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降低26.18%和12%。另外,当混合原水中千岛湖水源水量达到95%以上时,出厂水浑浊度最大下降50%,制水电耗下降25.30%、混凝剂消耗下降60.29%,次氯酸钠消耗最大下降23.82%,而污泥产量、处理的PAM药耗较混合比为25%时下降66.91%、65%左右,水厂运行更加经济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钱塘江 千岛湖 水质 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基地场景特色研学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高福 许梅琳 +3 位作者 张楠 余阳春 王志平 徐邓幸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近年来开发了生态环保探索、农事研学活动、红色国防教育3大主题6个典型研学基地场景,对其自然条件、师资队伍、场所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应课程设计、研学路线,教育性、体验性路径和目标。结果表明,研学不仅是生态...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近年来开发了生态环保探索、农事研学活动、红色国防教育3大主题6个典型研学基地场景,对其自然条件、师资队伍、场所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应课程设计、研学路线,教育性、体验性路径和目标。结果表明,研学不仅是生态红利的新引擎,也是创新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文化精神的感召力。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研学发展,深化研学内涵认知,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开展研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实证 基地场景 文旅融合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叶绿素a浓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王飞儿 吕唤春 +2 位作者 陈英旭 田光明 虞左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明显高于湖心区和出水区.影响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氮、磷、水温、透明度和降水等,这些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各影响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叶绿素A浓度 生态因子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姥山林场不同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比较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欣欣 华超 +2 位作者 张明如 张建国 柳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73,共8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②6种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均在1 000个.cm-3以上,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人工森林群落,常绿阔叶树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树群落;③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评价系数变化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④天然森林群落冬季空气清洁度为B级,其他季节均为A级,人工森林群落夏季和秋季空气清洁度为A级,春季为B级,而冬季仅为C级。综合比较不同季节单级系数和空气质量评价系数的变化差异,认为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质量高于人工森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千岛湖 森林群落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质量 单优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3
8
作者 文军 骆东奇 +1 位作者 罗献宝 方志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污染。千岛湖不同监测点底泥Cu、Zn、M n、Pb、Cd、A s、Hg等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大坝...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污染。千岛湖不同监测点底泥Cu、Zn、M n、Pb、Cd、A s、Hg等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大坝前、毛竹源和三潭岛监测点M n、A s和Hg含量较高。不同采样点,底泥重金属污染度有差异,表现为毛竹源>三潭岛>航头岛>茅头尖>大坝前>排岭水厂>街口,毛竹源测点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最高,街口重金属污染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底泥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环境DNA研究中通用引物的筛选验证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军 赵良杰 +2 位作者 凡迎春 张新磊 刘其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7,共9页
为了筛选一个通用性和适用性良好的能够运用于环境DNA(eDNA)研究的鱼类引物,从相关文献中选取了鱼类线粒体基因组部分片段的5对引物,分别对线粒体D-loop区、16S rRNA基因、COI基因以及Cytb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对千岛湖48种鱼类基因组... 为了筛选一个通用性和适用性良好的能够运用于环境DNA(eDNA)研究的鱼类引物,从相关文献中选取了鱼类线粒体基因组部分片段的5对引物,分别对线粒体D-loop区、16S rRNA基因、COI基因以及Cytb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对千岛湖48种鱼类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后比较发现,引物16s和COI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扩增效果,通用性优于其他几对引物。引物16s的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检测均出现明亮的目的条带,引物COI则有3种鱼的条带经凝胶电泳检测亮度较暗。利用上述引物对环境样品eDNA扩增时发现,只有16s和COI的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能够得到明显单一的亮带。对该两种引物的PCR产物克隆后测序比对发现,16s的PCR产物均为千岛湖常见鱼类物种的基因片段,COI的PCR产物则为细菌COI基因的部分片段。综上,我们认为引物16s在通用性和适用性上都更为适合作为鱼类群落结构eDNA研究的通用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物筛选 线粒体标记 环境DNA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a测定的分光光度法与bbe法比较:以千岛湖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静 胡忠军 +2 位作者 李培培 刘其根 赵良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2009年7月-2010年6月,采用bbe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千岛湖3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进行了定量分析。全湖叶绿素a测定结果,分光光度法显著高于bbe法,二者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个别数据差异较大。相同月份叶绿素a测定结果,叶绿素a的最大值、最... 2009年7月-2010年6月,采用bbe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千岛湖3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进行了定量分析。全湖叶绿素a测定结果,分光光度法显著高于bbe法,二者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个别数据差异较大。相同月份叶绿素a测定结果,叶绿素a的最大值、最小值都是出现在相同的月份,偏相关分析表明,2种方法测定的叶绿素a的月份变化较为一致。相同深度叶绿素a测定结果,2种方法测出叶绿素a的浓度在各采样点的垂直变化趋势一致。分光光度法与bbe法测定得到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但后者比前者普遍偏小。分光光度法不适于河流等水体扰动较大和采样平台不稳定的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分光光度法 bbe藻类现场分析仪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余树全 李翠环 +1 位作者 姜礼元 谢吉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 ,4种群落类型的均匀度值依次为 69 6,81 6,82 8和 89 6,多样性指数依次为2 33,2 82 ,2 67和 2 75 ;生态优势度下降 ,其值从 0 30 7下降到 0 1 5 8,但并不是演替的最高阶段物种多样性最大 ;通过对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分析 ,认为封山育林是千岛湖区森林植被进展演替的有效途径 ,目前森林植被正在向演替系列的更高阶段发展 ,同时由于立地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同一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演替系列。图 2表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次生林 植物群落 演替 植被恢复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地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海礼 宋绪忠 +3 位作者 钱立军 江波 朱锦茹 袁位高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对千岛湖库区富溪林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新造林、马尾松林、杉木林7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层的厚度、储量及其持水特性的研究,揭示了该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在实验室进行持水试验得出各种... 通过对千岛湖库区富溪林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新造林、马尾松林、杉木林7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层的厚度、储量及其持水特性的研究,揭示了该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在实验室进行持水试验得出各种林分最大含水量大小顺序是:灌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新造林>杉木林>毛竹>马尾松;前30 min内林地枯落物持水作用最强,其吸水速率顺序为: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阔叶林>杉木林>新造林>马尾松林;各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灌木林>毛竹林>新造林>马尾松林;从水文效应各项指标来比较,阔叶林水文生态效应最好,马尾松林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枯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区域酸雨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文军 罗献宝 +1 位作者 骆东奇 方志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1996年以来,千岛湖的酸雨呈现为酸雨频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年度酸雨率均超过80%,酸雨平均pH值降低至接近4.0。大气监测资料表明,千岛湖流域内大气中SO2和NOx的含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内;其指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流域内... 从1996年以来,千岛湖的酸雨呈现为酸雨频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年度酸雨率均超过80%,酸雨平均pH值降低至接近4.0。大气监测资料表明,千岛湖流域内大气中SO2和NOx的含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内;其指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流域内酸雨问题日渐加重的趋势相反;而TSP和降尘在近年中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两项目指标均呈现出较小的波动变化的特征。由于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千岛湖流域酸雨的变化与流域内近地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无关,说明酸雨的来源很可能来自于区域以外其它地区的输入。综合千岛湖流域的地形、风向等因素分析,酸雨污染物可能是来自于浙江省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而对1996年千岛湖无酸雨的异常现象的分析结果则表明,安徽省境内地区也可能是酸雨污染物输入的另一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酸雨 污染成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鲢密度对千岛湖沿岸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忠军 张婧雯 +2 位作者 张真 韩胜盼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营养条件下滤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控藻效应,2017年5-9月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邵家鱼种场选择8口大小、形状等各种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设置1个对照组(CK)和低密度(LD)、中密度(MD)、高密度(HD)3个处理...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营养条件下滤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控藻效应,2017年5-9月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邵家鱼种场选择8口大小、形状等各种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设置1个对照组(CK)和低密度(LD)、中密度(MD)、高密度(HD)3个处理组,鲢密度分别为0 g/m^(3)和10、20、30 g/m^(3),鲢体重为(61.03±3.70)g,体长为(14.21±0.27)cm,每月采集3次浮游植物样品,探究不同密度的鲢放养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在不同处理组池塘间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鲢密度和月份对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显著作用(P<0.05),月份(P<0.05)而非鲢密度(P>0.05)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2个因素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交互作用(P<0.05),而对其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无交互作用(P>0.05)。3个处理组池塘藻类总密度和蓝藻密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9.0%-67.5%),其蓝藻密度和中、高密度组池塘藻类总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密度组池塘蓝藻生物量、中密度组池塘藻类总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密度组(P<0.05)。研究表明,鲢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具有密度效应,并随着鲢放养密度和水体藻类现存量的变化而变化,中密度的鲢放养能显著遏制浮游植物现存量,密度依赖的鲢滤食量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营养短路和藻类小型化对浮游植物的促进效应;利用鲢鳙控制千岛湖蓝藻时,建议20 g/m^(3)左右的放养密度可作为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生物操纵 浮游植物 千岛湖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指纹图谱对千岛湖鲢、鳙肠内含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忠军 张宏 +5 位作者 赵良杰 何光喜 陈来生 王金朋 宋固 刘其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6,23,共8页
为了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千岛湖中的食性差异,对千岛湖鲢、鳙肠道内的原核生物16S rDNA和真核生核18S rDNA中的可变区进行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分别得到53个原核生物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 为了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千岛湖中的食性差异,对千岛湖鲢、鳙肠道内的原核生物16S rDNA和真核生核18S rDNA中的可变区进行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分别得到53个原核生物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和45个真核生物的OTUs。基于Dice相似系数进行的聚类以及群落的主成分分析(PCA)显示,鲢、鳙肠道内原核生物种群略有重叠,而真核生物种群差异明显。另外,对13尾鱼类样本的肠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多样性的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显示,鲢肠道内的原核生物的香浓多样性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鳙,而鲢真核生物的物种数要显著多于鳙。研究表明千岛湖鲢、鳙的摄食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食物选择 PCR-DGGE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蚀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氮素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敏芬 方佳 +3 位作者 何勇清 林太本 郑炳松 王强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5-813,共9页
水蚀作用影响消落带土壤氮素的分布进而对库区水环境产生影响。以千岛湖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依据湖水水位变化时间与空间特征和土壤基质的差异性,设置13条代表性土壤样本采集带。采用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GB7173—1987... 水蚀作用影响消落带土壤氮素的分布进而对库区水环境产生影响。以千岛湖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依据湖水水位变化时间与空间特征和土壤基质的差异性,设置13条代表性土壤样本采集带。采用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GB7173—1987,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LY/T1229—1999,硝态氮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LY/T1230—1999)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样本消落带及林地上层(0~30cm),中层(30-50cm),下层(50-75cm)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和硝态氮的质量分数。通过建立拟合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和偏微分扩散方程3种数值模型,对土壤样本测定所得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其中,拟合最小二乘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蚀作用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中全氮和碱解氮流失贡献分别为80.13万t和10.95万t;硝态氮在消落带综合富积量为913.39t。从对千岛湖案例的分析中可见,消落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加强对消落带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消落带 水土流失 氮素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现状污染负荷分析与限制排污总量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红举 彭树恒 +2 位作者 周娅 袁洪州 陈江海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53-56,96,共5页
根据千岛湖水质现状和水功能区划,确定2015年和2020年千岛湖水质保护目标的污染物浓度,核算现状污染负荷量。将现状CODMn、NH3-N和TP污染负荷量作为千岛湖CODMn、NH3-N和TP的纳污能力,即千岛湖湖区CODMn、NH3-N和TP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16... 根据千岛湖水质现状和水功能区划,确定2015年和2020年千岛湖水质保护目标的污染物浓度,核算现状污染负荷量。将现状CODMn、NH3-N和TP污染负荷量作为千岛湖CODMn、NH3-N和TP的纳污能力,即千岛湖湖区CODMn、NH3-N和TP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16 420 t/a、2 225 t/a和434 t/a。采用狄龙模型核算千岛湖TN指标的纳污能力,2015年千岛湖TN质量浓度目标值为0.88 mg/L,对应湖区限排总量为3 468 t/a;2020年将千岛湖TN质量浓度目标值进一步提高至0.8mg/L,此时对应湖区TN限排总量为3 176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限排总量 水功能区 狄龙模型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国模 李金满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采用风景质量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5个旅游团体的现场评价资料,建立了5个数量化评价模型。讨论了8个风景要素对千岛湖风景质量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了千岛湖风景区6个主要景点的美景度和千岛湖风景区所属风景级,并初... 本文采用风景质量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5个旅游团体的现场评价资料,建立了5个数量化评价模型。讨论了8个风景要素对千岛湖风景质量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了千岛湖风景区6个主要景点的美景度和千岛湖风景区所属风景级,并初步讨论了旅游团体生活地域差异与风景审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森林公园 风景评价 风景美学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库区不同森林植被空气负离子状况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绪忠 许利群 +3 位作者 徐高福 杨华 岳春雷 罗小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对千岛湖库区湖面及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等6种不同森林植被中的空气负离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库区空气负离子非常丰富,平均为6 238个/cm3,环境整体对健康非常有利,适合开展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高质量森林旅游。河岸林负离子浓... 对千岛湖库区湖面及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等6种不同森林植被中的空气负离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库区空气负离子非常丰富,平均为6 238个/cm3,环境整体对健康非常有利,适合开展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高质量森林旅游。河岸林负离子浓度最高达21 624个/cm3,演替顶级植被常绿阔叶林空气小分子负离子含量是主体森林类型马尾松林的8.91倍。库区空气质量普遍达到很清洁的水平,其中河岸林、常绿阔叶林、库边行道树清洁度最高,CI指数分别达到1 400.2、958.9、273.3。混交林、湖面清洁度也较高,马尾松林、林场场部行道树空气清洁度最低CI指数2.4。空气离子组成分析显示,与水体相比森林环境空气负极性更具有整体性,空气离子单极系数均≤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植被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水体生态风险胁迫因子氮、磷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文军 罗献宝 +1 位作者 骆东奇 方志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7,共3页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磷.现有的研究表明,千岛湖水体中TN浓度较高,已达到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险程度,磷是千岛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因此模拟和预测千岛湖水体中氮、磷的变化对指导千岛湖生态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磷.现有的研究表明,千岛湖水体中TN浓度较高,已达到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险程度,磷是千岛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因此模拟和预测千岛湖水体中氮、磷的变化对指导千岛湖生态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千岛湖氮、磷预测模型,通过对千岛湖水体总氮和总磷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应用于近期千岛湖总氮和总磷的模拟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通过对千岛湖水质参数构建数学模型,模拟其水质变化过程,为科学评估千岛湖水质下降风险提供参考依据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根据氮、磷预测模型的运算结果显示,千岛湖全湖总氮与总磷的平均比值将持续维持在35~40∶1范围内,进一步肯定了总磷仍然是千岛湖总体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其对于流域内总磷输入的防控管理是整个水体系统功能维持稳定状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水质 氮预测模型 磷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