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宋雪 李辉 杨大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揿针埋针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腺苷钴胺 美洛昔康 坐骨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FGF-2、TGF-β、IGF-1水平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科迪 刘凯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究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 目的 探究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水平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膝骨关节炎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美洛昔康组各57例。美洛昔康组予美洛昔康片治疗,联合组在美洛昔康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膝关节运动功能、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 治疗6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23%(52/57)高于美洛昔康组的73.68%(42/57)(P<0.05)。治疗6周后,2组5次坐立试验、2.4 m起立行走试验所需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短于美洛昔康组(P<0.05,P<0.01);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美洛昔康组(P<0.05,P<0.01)。治疗6周后,2组血清FGF-2、TGF-β、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美洛昔康组(P<0.05,P<0.01)。2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可有效升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FGF-2、TGF-β、IGF-1水平,延缓软骨退行性病变,控制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硫酸氨基葡萄糖 美洛昔康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转化生长因子-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中美洛昔康含量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上的应用
3
作者 李冰 齐芸 +3 位作者 郭艳 韩梦禹 张丽萍 杨磊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建立沉淀蛋白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检测犬血浆中美洛昔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于美洛昔康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Agilent SB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 建立沉淀蛋白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检测犬血浆中美洛昔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于美洛昔康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Agilent SB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1%甲酸水(80∶20,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5 nm。应用该方法测定18只比格犬随机交叉进行颈部皮下注射0.2 mg/kg·bw的国产制剂和进口制剂的美洛昔康注射剂后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美洛昔康在0.050~3.2μ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回收率在98.7%~108.2%以内,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2%,样品稳定性良好,均满足分析检测要求。单剂量皮下注射美洛昔康注射液受试制剂AUC0-t、AUC0-∞、Cmax的90%CI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0.00%~125.00%范围内,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犬血浆中美洛昔康浓度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好、重现性高,可用于美洛昔康注射液在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蛋白沉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昔康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谭力 张杰 +2 位作者 杨丽莉 凌树森 熊守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洛昔康血药浓度方法。以 5-氯 -2 -氨基 -二苯甲酮为内标 ,乙醚 -正己烷 ( 2∶ 1 )为提取剂 ,紫外检测波长 3 55nm。该方法简单灵敏 ,线性范围为 0 .0 5~ 2 .50μg/ml,最小检测浓度0 .0 2μg/ml;日内、日...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洛昔康血药浓度方法。以 5-氯 -2 -氨基 -二苯甲酮为内标 ,乙醚 -正己烷 ( 2∶ 1 )为提取剂 ,紫外检测波长 3 55nm。该方法简单灵敏 ,线性范围为 0 .0 5~ 2 .50μg/ml,最小检测浓度0 .0 2μg/ml;日内、日间误差均小于 7.0 % ,方法绝对回收率大于 90 %。用该法测定了 1 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 1 5mg国产和进口美洛昔康片后的血药浓度 ,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 :美洛昔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 96 分别为 53 .55± 1 1 .74μg· h/ml和 54.53± 1 1 .1 8μg· h/ml,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 5.6± 2 .7h和5.6± 2 .3 h,峰浓度 Cmax分别为 1 .549± 0 .3 2 8μg/ml和 1 .580± 0 .3 4 2 μg/ml。上述药动学参数经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以进口片为标准参比制剂 ,国产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5± 1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等效性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媛媛 江键 +4 位作者 程亮 崔黎丽 方影 马琳 涂晔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比较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和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SD大鼠皮肤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的透皮促渗机制。方法:以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通... 目的:比较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和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SD大鼠皮肤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的透皮促渗机制。方法:以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结果: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在12h内两者的等效表面电位均保持其初始电位的近85%以上;负极性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能使大鼠皮肤角质层脂质分子的定向排列发生改变,并使细胞间隙增宽,毛囊口径扩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作用大鼠皮肤2~4h后,出现皮肤角质层变薄,角质层之间连接松散,角质层外层细胞容易脱落,皮肤表面出现不连续性及裂隙增加、皮肤角质层层状类脂层的排列结构发生改变和毛囊口拓宽等现象。结论: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产生的恒定静电场能减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和加快药物的渗透速度,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在透皮给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驻极体 驻极体贴剂 美洛昔康 透皮给药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美洛昔康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英华 施洁明 +3 位作者 仲晖 何仲贵 王卓 李鸿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测定美洛昔康在不同浓度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 ,以及包合物的组成量比例和稳定性常数。方法在 2 5℃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实验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在溶液中的浓度。结果随着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浓度... 目的测定美洛昔康在不同浓度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 ,以及包合物的组成量比例和稳定性常数。方法在 2 5℃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实验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在溶液中的浓度。结果随着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浓度增加和 pH的增大 ,美洛昔康的溶解度显著提高。计算了表观稳定常数、确定了不同pH条件下包合物的摩尔比。 结论难溶性药物美洛昔康与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可形成 1 :1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丙基β-环糊精 美洛昔康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对美洛昔康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茹林 孙体健 +2 位作者 裴晓丽 刁海鹏 陈明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值2.5、6.8和1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美洛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美洛昔康的最大发射波长依次紫移了7、9和14 nm,荧光强度变化(ΔF)...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值2.5、6.8和1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美洛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美洛昔康的最大发射波长依次紫移了7、9和14 nm,荧光强度变化(ΔF)的倒数与环糊精浓度(cCD)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其与3种环糊精均形成了1∶1的包合物。以包合常数作为包合作用的量度,则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包合能力呈SBE-β-CD>HP-β-CD>β-CD。包合过程除了疏水作用力外,还存在额外的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Β-环糊精衍生物 包合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浓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海燕 李雪庆 +1 位作者 孙璐 钟大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55-357,共3页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浓度的HPLC UV检测法 .以吡罗昔康为内标物 ,血浆样品经液 液萃取处理后进行HPLC检测 .线性范围为 2 0 0~ 2 0 0 0 0ng/mL ,最低定量限为 2 0
关键词 美洛昔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渗析技术在大鼠中考察2种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渗透促进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郜琪臻 杨丽英 +1 位作者 丁平田 何仲贵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考察薄荷油(MO)和azone 2种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渗透促进作用。方法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微渗析技术进行在体取样,以HPLC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应用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以计算药物在皮肤中的浓度。结果在实验条件下... 目的考察薄荷油(MO)和azone 2种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渗透促进作用。方法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微渗析技术进行在体取样,以HPLC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应用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以计算药物在皮肤中的浓度。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微渗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主要受灌注液流速的影响,为(50.16±2.34)%;反向渗析法测得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为(14.096±0.58)%;MO的体积分数为3%和5%时,增渗倍数分别为3.8、17.6;azone的体积分数为3%和5%,增渗倍数分别为9.2、24.8。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MO和azone均可显著增加美洛昔康经皮渗透稳态流量,azone的体积分数为5%时,大鼠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可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薄荷油 AZONE 微渗析 促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昔康和炎痛喜康的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范宏 王葆丹 奚关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4,共3页
以氯乙酸异丙酯和糖精钠为原料 ,经过 4-羟基 - 2 -甲基 - 2 H - 1 ,2 -苯并噻嗪 - 3 -羧酸异丙酯1 ,1 -二氧化物中间体对美洛昔康和炎痛喜康进行合成研究。总收率分别为 5 3 .9%和 5 1 .9%
关键词 美洛昔康 炎痛喜康 合成 非甾体消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甲胺对美洛昔康增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骏 张钧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增加难溶药物美洛昔康的溶解度 ,为进一步研制出高浓度的美洛昔康注射剂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助溶剂葡甲胺 ,与美洛昔康生成分子复合物 ,增加药物溶解度 ;以物质的量连续递变法测定分子复合物的组成 ,分子复合物形成的表观稳定常... 目的 :增加难溶药物美洛昔康的溶解度 ,为进一步研制出高浓度的美洛昔康注射剂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助溶剂葡甲胺 ,与美洛昔康生成分子复合物 ,增加药物溶解度 ;以物质的量连续递变法测定分子复合物的组成 ,分子复合物形成的表观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 :5℃和 2 5℃时 ,美洛昔康在蒸馏水中溶解度分别为 3 5 μg/ml和 4 5 μg/ml,随着葡甲胺分子浓度的增加 ,美洛昔康的溶解度也随之线性增加 ,最大增溶浓度分别为 2 8mg/ml和高于 80mg/ml。结论 :美洛昔康为疏水难溶性药物 ,葡甲胺对美洛昔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 ,增溶机理为两者以物质的量比 1∶1形成易溶于水的分子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葡甲胺 分子复合物 增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韵 陈奋 +3 位作者 尹飞 董江南 杨星钢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6,94,共5页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MX-NLC)胶体溶液及冻干粉,并对二者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应用高压均质法制备MX-NLC胶体溶液,并对其冷冻干燥。以外观、含量、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考察MX-NLC胶体...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MX-NLC)胶体溶液及冻干粉,并对二者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应用高压均质法制备MX-NLC胶体溶液,并对其冷冻干燥。以外观、含量、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考察MX-NLC胶体溶液及冻干粉的理化性质。结果冻干前后的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为99.8%和98.5%,平均包封率为73.6%和72.5%;MX-NLC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137 nm和154 nm,zeta电位分别为-28.4 mV和-25.2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MX-NLC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通过高压均质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得到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所制得MX-NLC粒径在100~200 nm内,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有可能实现静脉注射给药并具备被动靶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纳米脂质载体 高压均质法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昔康在乙炔黑与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芸 吴锐 +2 位作者 犹卫 彭娟 高作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68-1373,共6页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美洛昔康(Meloxicam,MLX)在乙炔黑(Acetylene black,AB)与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 PF6)复合修饰碳糊电极(AB-[BnMIM] PF6/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AB-[BnMIM] PF6/CPE对ML...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美洛昔康(Meloxicam,MLX)在乙炔黑(Acetylene black,AB)与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 PF6)复合修饰碳糊电极(AB-[BnMIM] PF6/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AB-[BnMIM] PF6/CPE对MLX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测定了MLX在此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用SWV法测得MLX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6.0×10-7~1.0×10-5 mol· L-1及1.0×10-5~1.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分别为Ip(μA)=7.607+1 608 C(mmol·L-1),r=0.993 4和Ip(μA) =20.68 +267.6 C(mmol·L-1),r=0.997 9,检出限(LOD,S/N=3)为2.2×10-8 mol·L-1.同时运用该方法对市售片剂中MLX含量进行了电化学测定,RSD为1.2%~3.0%,加标回收率为96.2% ~ 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离子液体 乙炔黑 修饰碳糊电极 电化学性质 电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促进剂对美洛昔康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丽英 朱海虹 +1 位作者 丁平田 何仲贵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氮酮、薄荷、羟丙基β环糊精等10种常用渗透促进剂对美洛昔康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Valia Chiem扩散池为实验装置,pH 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为研究介质,以稳态流量(Js)、增渗倍数(ER)及滞后时间为考察指标,将渗透促进... 目的研究氮酮、薄荷、羟丙基β环糊精等10种常用渗透促进剂对美洛昔康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Valia Chiem扩散池为实验装置,pH 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为研究介质,以稳态流量(Js)、增渗倍数(ER)及滞后时间为考察指标,将渗透促进剂分油溶性与水溶性两大类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结果油溶性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经皮渗透促进作用强于水溶性促渗剂(P<0.05),但滞后时间后者小于前者。以丙二醇为溶剂时,油溶性促渗剂与丙二醇有协同作用;油酸与薄荷合用时二者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以乙醇为溶剂时,氮酮渗透促进作用最显著(P<0.01),薄荷油次之(P<0.05),且二者的渗透促进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油溶性氮酮和薄荷油是美洛昔康经皮给药的理想渗透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促进剂 美洛昔康 增渗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媛 程旭康 陈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两者作用强弱,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新途径。方法:用0~200μmol/L尼美舒利(nimesulide)和美洛昔康(meloxicam)作... 目的:观察两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两者作用强弱,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新途径。方法:用0~200μmol/L尼美舒利(nimesulide)和美洛昔康(meloxicam)作用体外培养的HPF,24~96h后观察不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对HPF的影响。MT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在尼美舒利50μmol/L作用24h后,美洛昔康100μmol/L作用24h后均能显著抑制HPF的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0μmol/L尼美舒利和美洛昔康分别作用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药物作用组均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G0/G1期细胞百分比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5),说明细胞阻滞于G0/G1期。当尼美舒利的浓度在25~200μmol/L,美洛昔康在50~200μmol/L范围内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表达PCNA(P<0.05)。结论:两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均能抑制HPF的生长,并诱导其调亡,对COX-2的选择性越高,对HPF的抑制作用越强,尼美舒利的作用强于美洛昔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尼美舒利 美洛昔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的浓度及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润香 谢大泽 +1 位作者 谌学军 刘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3-997,共5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meloxicam)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水中含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体积比为70∶30),提取剂...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meloxicam)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水中含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体积比为70∶30),提取剂为乙酸乙酯-异丙醇(体积比为9∶1),内标物为吡罗昔康,离子源为ESI,流速为0.4 m L·min-1,柱温为30℃。结果美洛昔康线性为0.1~40.0μg·L-1(r=0.993 1),定量下限为0.1μg·L-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1.7%,提取回收率在83.4%~87.1%之间。20名健康受试者背部涂抹美洛昔康凝胶剂后,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ρmax=(18.7±9.3)μg·L-1,tmax=(60.0±24.7)h,t1/2=(59.4±27.3)h,AUC0→t=(2 105.9±1 573.4)μg·h·L-1,AUC0→∞(2 297.1±1 734.7)μg·h·L-1。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美洛昔康在人血浆中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血浆 药物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曹永贺 刘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清热利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美洛昔康;治疗组加服复方芪薏... 目的观察口服清热利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美洛昔康;治疗组加服复方芪薏胶囊和黄芩清热除痹胶囊,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665%vs 64.52%,P<0.05),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水平,以及降低健康状况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虚自评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清热利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RA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适应社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型 清热利湿 复方芪薏胶囊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来氟米特 美洛昔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昔康片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俊玺 叶妮 +2 位作者 王建中 王海挺 曹兴元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51,共5页
以0.1 mg/kg体重的剂量研究美洛昔康片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分析血浆中的药物浓度,Win Nonlin 6.4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比格犬内服美洛昔康片后测得0~48 h美洛昔康的T_(1/2)、C_(max)、T_(max)和AUC_(0-t... 以0.1 mg/kg体重的剂量研究美洛昔康片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分析血浆中的药物浓度,Win Nonlin 6.4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比格犬内服美洛昔康片后测得0~48 h美洛昔康的T_(1/2)、C_(max)、T_(max)和AUC_(0-t)分别为14.55±2.18 h、296.16±74.15 ng·m L^(-1)、6.0±0.00 h和6356.79±1089.78 ng·h·m L^(-1);比格犬静脉注射美洛昔康溶液后,测得0~48 h美洛昔康的T_(1/2)和AUC_(0-t)分别为11.54±4.18 h和5510.68±1075.29 ng·h·m L^(-1)。内服美洛昔康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5.35%。美洛昔康片在比格犬体内消除速率较慢,消除半衰期较长,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具有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较长的药动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点注射美洛昔康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薄存菊 卢振和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France,15mg/ml)局部痛点注射用于跟痛症的疗效,并与醋酸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25mg/ml)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门诊跟痛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美洛昔...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France,15mg/ml)局部痛点注射用于跟痛症的疗效,并与醋酸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25mg/ml)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门诊跟痛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美洛昔康组和醋酸泼尼松组,分别于足跟痛点分别注射美洛昔康注射液15mg及醋酸泼尼松25mg,每隔3d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美洛昔康和醋酸泼尼松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上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美洛昔康组受试者注射后有效病例(包括显效和有效病例数)20例,优良率80%;醋酸泼尼松组受试者注射后有效病例21例,优良率84%。两组患者注药后疼痛缓解优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注射液局部注射用于跟痛症患者可与醋酸泼尼松取得相似的疗效,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均优于醋酸泼尼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美洛昔康注射液 醋酸泼尼松 痛点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土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60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辉 吕有强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三土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2次/d;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三土汤,1剂/d,水煎分3... 目的:观察三土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2次/d;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三土汤,1剂/d,水煎分3次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及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治疗4周时、治疗12周时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与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3%,对照组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土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快速有效缓解关节肿胀,控制炎症,降低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三土汤 美洛昔康片 甲氨蝶呤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