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TCC技术的L波段低通滤波器设计
1
作者 于国庆 宋宇翔 +2 位作者 张秀清 李博嘉 王启凡 《信息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针对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的需求,本文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利用计算公式设计了一款工作在L波段截止频率为2 GHz的3阶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集总电感和电容设计,然后使用ADS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优化,再在HFSS软件中利用低温共烧陶瓷... 针对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的需求,本文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利用计算公式设计了一款工作在L波段截止频率为2 GHz的3阶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集总电感和电容设计,然后使用ADS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优化,再在HFSS软件中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分别构建了螺旋式电感和垂直交指形电容,最后将构建的电感和电容模型结合成滤波器整体的3D结构。经过HFSS仿真测得该滤波器在通带中插入损耗<1 dB,回波损耗≥10 dB,在带外3~6 GHz的抑制均>17 dB。该产品尺寸仅为2.4 mm×2.3 mm×1.2 mm,非常适用于小型化移动设备领域。LTCC技术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滤波器的性能,同时也使滤波器结构更加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低通滤波器 低温共烧陶瓷 集总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波段远程增益单元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梁宇东 喻杰奎 +7 位作者 谭曼 段明雄 王文忠 龙函 徐健 黄超 李书恒 吴剑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针对C+L波段大容量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同时放大C和L波段的远程增益单元(RGU)。【方法】文章通过研究掺铒光纤(EDF)对光信号放大的理论,得出EDF长度与RGU的增益以及噪声系数的关系。再通... 【目的】针对C+L波段大容量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同时放大C和L波段的远程增益单元(RGU)。【方法】文章通过研究掺铒光纤(EDF)对光信号放大的理论,得出EDF长度与RGU的增益以及噪声系数的关系。再通过模拟仿真,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下RGU的增益与噪声系数,选出RGU中C和L波段最佳的EDF长度,并通过优化光路子系统参数,设计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基于远程光泵放大器(ROPA)系统性能最优的C+L波段RGU。文章还搭建了基于后向RGU的单载波400 Gbit/s速率C+L超大容量长跨距无中继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实验采用前向高阶拉曼放大技术与高阶泵浦结合后向ROPA放大技术,实现了36 Tbit/s(90×400 Gbit/s)无中继传输342.5 km的最新记录。【结论】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的C+L波段RGU的增益与噪声系数与模拟仿真数据结果高度一致,即这种远程增益结构下C波段17 m与L波段21 m EDF的设计符合理论研究。实验系统的传输记录说明了基于理论研究设计的C+L波段RGU在无中继大容量传输系统中的可行性,并且其能大幅提高C+L波段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文章取得了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为我国大容量超长距离(ULH)系统在信号波段的拓展方向的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参数和标准等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容量传输 超长距离传输 远程光泵放大技术 C%PlUS%l波段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波段300W GaN脉冲功率模块
3
作者 董四华 刘英坤 +1 位作者 高永辉 秦龙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0,共6页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GaN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电子系统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研制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300 W GaN脉冲功率模块。研发了满足高压脉冲工作条件的GaN HEMT芯片,采用负载牵引技术进行了器件大信号阻...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GaN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电子系统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研制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300 W GaN脉冲功率模块。研发了满足高压脉冲工作条件的GaN HEMT芯片,采用负载牵引技术进行了器件大信号阻抗参数提取,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小型化匹配网络进行阻抗变换。基于高压驱动芯片和开关器件芯片设计了小型化高压脉冲调制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990~1130 MHz、工作电压50 V、脉冲宽度100μs、占空比10%下,功率模块脉冲输出功率大于300 W,功率附加效率大于53%,功率增益大于38 dB。功率模块尺寸为30 mm×30 mm×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负载牵引技术 高压脉冲调制 l波段 功率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小型化150W GaN功率载片的研制
4
作者 董四华 银军 +3 位作者 赵景波 高永辉 寇彦雨 郝海飞 《通讯世界》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氮化镓(GaN)材料的L波段高增益小型化功率载片设计方法。该GaN功率载片基于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芯片,采用负载牵引测试技术提取大信号阻抗参数,并依据该大信号阻抗参数设计阻抗匹配电路网络。在L波段990 MHz~1130 MHz频段... 介绍了一种采用氮化镓(GaN)材料的L波段高增益小型化功率载片设计方法。该GaN功率载片基于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芯片,采用负载牵引测试技术提取大信号阻抗参数,并依据该大信号阻抗参数设计阻抗匹配电路网络。在L波段990 MHz~1130 MHz频段内,36 V直流工作电压、150μs脉冲宽度、15%占空比工作条件下,实现输出功率大于150 W、功率增益优于35 dB、功率附加效率大于52.5%的性能指标,并在20 mm×14 mm×2.8 mm的尺寸内,实现高增益、高效率的百瓦量级小型化功率载片研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负载牵引 小型化 l波段 功率载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和L波段的典型地物雷达散射系数的研究
5
作者 刘志坤 江凯 +3 位作者 乔兴旺 谈璐璐 张佳佳 刘永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能够反映地物散射特性的雷达散射系数应用前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对于L波段同极化和交叉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暂无公开的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现状,文章结合国内外实测数据分... 能够反映地物散射特性的雷达散射系数应用前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对于L波段同极化和交叉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暂无公开的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现状,文章结合国内外实测数据分析了P波段和L波段雷达散射系数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并对L波段和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波段HH极化和HV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在40°入射角时,典型地物的差值在10~13 dB;P波段典型地物雷达散射系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且比L波段小1~2 dB;P波段HH极化和HV极化雷达散射系数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为P、L波段雷达的遥感应用积累了数据,为极化SAR反演目标信息提供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极化 同极化 后向散射系数 l波段 P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C+L波段弹性光网络频谱分配算法
6
作者 晏丹 冯楠 +4 位作者 左晓博 沈凌飞 任丹萍 胡劲华 赵继军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针对C+L波段弹性光网络中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导致物理层损伤加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自适应调制格式的频谱分配算法,在路由阶段,采用K最短路由算法为业务请求预计算K条最短备选路径;在波段、调制格式与频谱分配阶段... 针对C+L波段弹性光网络中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导致物理层损伤加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自适应调制格式的频谱分配算法,在路由阶段,采用K最短路由算法为业务请求预计算K条最短备选路径;在波段、调制格式与频谱分配阶段,采用DRL进行智能化决策,并结合了2种奖励函数,以降低网络阻塞率并提高频谱使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阻塞率并提高频谱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lUS%l波段弹性光网络 路由与频谱分配 受激喇曼散射效应 深度强化学习 奖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波段大带宽轻质柔性超材料吸波体
7
作者 李士贤 吴微微 +2 位作者 崔开博 王福兴 许逸轩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2-1589,共8页
为了适应现代武器设备在低频端的应用和对于吸波性能的要求,基于电磁超材料理论,利用电磁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在P/L波段工作的大带宽轻质柔性吸波体。当电磁波入射到该新型吸波体,根据电磁感应作用机理,会在吸波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通过... 为了适应现代武器设备在低频端的应用和对于吸波性能的要求,基于电磁超材料理论,利用电磁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在P/L波段工作的大带宽轻质柔性吸波体。当电磁波入射到该新型吸波体,根据电磁感应作用机理,会在吸波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装载集总电阻的方式,可将入射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于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对于吸波体单元结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使得该吸波体具有两处谐振频点,并通过多谐振频率的耦合进一步展宽吸波带宽。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吸波体的优良性能。其工作频段为382~1419.4 MHz,相对带宽为140.9%,吸波层厚度仅为0.2 mm,在保证大带宽的同时具有重量轻、可共形的优点,在转台曲面吸波、雷达隐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材料 P/l波段 柔性吸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全国产化2.5 kW级脉冲模块设计
8
作者 徐小强 《电声技术》 2024年第1期86-89,94,共5页
随着国防和民用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的L波段脉冲模块成为雷达和通信领域的关键组件。文章介绍了一个全国产化的2.5 kW级L波段脉冲模块的设计流程。该模块采用先进的射频放大技术和脉冲形成网络设计,结合本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优势,实... 随着国防和民用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的L波段脉冲模块成为雷达和通信领域的关键组件。文章介绍了一个全国产化的2.5 kW级L波段脉冲模块的设计流程。该模块采用先进的射频放大技术和脉冲形成网络设计,结合本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优势,实现模块的高性能和低成本生产。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设计的模块满足了所有预期的技术参数,包括功率水平、脉冲宽度和效率,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脉冲模块 国产化 射频放大 脉冲形成网络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波段国产GaN固态雷达发射机 被引量:2
9
作者 姚黄 毛荣鑫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为了应对国产雷达所有元器件均国产化需求,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点在1.2GHZ~1.4 GHz的国产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固态雷达发射机。使用国产GaN功率模块对发射系统最大限度地进行小型化设计,降低组件的重量,加强设备的高可靠性及维护... 为了应对国产雷达所有元器件均国产化需求,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点在1.2GHZ~1.4 GHz的国产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固态雷达发射机。使用国产GaN功率模块对发射系统最大限度地进行小型化设计,降低组件的重量,加强设备的高可靠性及维护方便性设计,进一步完善GaN功率模块在线测试功能,使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完善的雷达故障诊断功能。增加系统的监控、检测及显示功能,并将各种工作状态信号都传输到主监控上,使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都能够在终端上显示,使操作人员通过终端界面便可以检查发射系统的各种工作参数,判断发射机的工作状态。在电磁兼容方面通过谐波滤波器对二次谐波的抑制,测试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输出信号的二次谐波小于等于-66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国产GaN功率管 固态雷达发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波段多通道接收组件的设计
10
作者 牟秋玲 薛润东 +3 位作者 艾崭 徐镇宇 汪登鑫 李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无线通信技术在卫星通信、军事雷达、移动终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天线接收到的多路信号需要进行处理后传输到基带处理器。接收组件对天线接收信号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导航定位精度,L波段的多通道接收组件采用通道隔... 无线通信技术在卫星通信、军事雷达、移动终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天线接收到的多路信号需要进行处理后传输到基带处理器。接收组件对天线接收信号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导航定位精度,L波段的多通道接收组件采用通道隔离技术将天线接收的多路信号进行选频、放大、滤波、下变频处理,得到两种各四路具有高增益、高通道间隔离度、高相位一致性等特点的中频信号,最终传输到基带进行处理。本接收组件具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多通道 卫星导航 接收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化、大功率的L波段收发信道模块设计
11
作者 代禹 宿光清 刘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L波段收发信道模块,该L波段收发信道模块采用组件集成技术,实现天线切换、发射检波、接收自检等功能,具备小型化、大功率、轻量化的特点。经实际测试,端口输出功率大于58dBm,占空比4%,接收增益27dB。
关键词 l波段 小型化 大功率 收发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阈值选择的L波段测风雷达杂波抑制方法
12
作者 朱彩霞 李红英 +1 位作者 马廷德 王凯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3期17-20,26,共5页
针对L波段测风雷达杂波尖峰干扰,使得测风雷达信号表现出奇异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优阈值选择的L波段测风雷达杂波抑制方法。设计浮动阈值子波杂波处理器,采用最佳阈值控制虚警概率参量。根据测风雷达杂波测量原理,计算杂波的测风雷... 针对L波段测风雷达杂波尖峰干扰,使得测风雷达信号表现出奇异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优阈值选择的L波段测风雷达杂波抑制方法。设计浮动阈值子波杂波处理器,采用最佳阈值控制虚警概率参量。根据测风雷达杂波测量原理,计算杂波的测风雷达接收功率。跟踪测风雷达在分辨单元天线波束中的主轴俯仰角,消除测风雷达定位误差引起的噪声脉动,实现雷达杂波的精准秒级跟踪。建立二维杂波网格单元,结合最优阈值选择方法,提取L波段测风信息滤波后的低频系数,获取雷达测风信道的频率域,达到杂波抑制的目的。由外场试验结果可知,所研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杂波,I、Q路信号波动幅度范围分别为0.5~1.5 dbm、-1.5~-0.5 dbm,与原始波形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阈值选择 l波段 测风雷达 杂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波段小型化收发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兰宝岩 戚兴 +1 位作者 王富康 魏立云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22期1-4,9,共5页
针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对高功率T/R组件轻量化、小型化的应用需求,通过微组装电路和芯片化电路技术,设计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收发组件。射频收发切换采用双环行器,发射通道采用零中频调制方案,接收通道采用超外差变频方案。该T/R组件通... 针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对高功率T/R组件轻量化、小型化的应用需求,通过微组装电路和芯片化电路技术,设计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收发组件。射频收发切换采用双环行器,发射通道采用零中频调制方案,接收通道采用超外差变频方案。该T/R组件通过高密度微组装集成工艺,实现了本振功分与放大、功率放大、低噪声放大、滤波、电源调制、功率检测等功能电路的高密度集成。经过批量试制验证,该组件三温发射输出功率优于49 dBm,接收增益平坦度优于±1 dB,三温噪声系数优于2.8 dB,尺寸仅为75 mm×42 mm×20 mm,质量约为13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发组件 l波段 小型化 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10Gbs C+L波段3040km无电再生光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杨铸 张强 +4 位作者 刘贤炳 席申娥 曾晖 杨宁 印新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61-65,共5页
大容量超长距离 (ULH)传输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本文介绍 1 6 0× 1 0Gb sC +L波段 30 4 0km实际光纤的无电再生光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系统波道间隔为 5 0GHz ,波道速率 1 0 .7Gb s ,发送采用CS RZ码 ,具有超强FEC功能 ... 大容量超长距离 (ULH)传输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本文介绍 1 6 0× 1 0Gb sC +L波段 30 4 0km实际光纤的无电再生光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系统波道间隔为 5 0GHz ,波道速率 1 0 .7Gb s ,发送采用CS RZ码 ,具有超强FEC功能 ,光信噪比大于 1 5dB .国内首次成功在实际光纤传输 30 4 0km的C +L波段 1 0Gb s信号 ,首次将C +L宽带喇曼光纤放大器应用于ULH系统 ,连续 2 4小时无误码 .取得的有实际意义的试验成果为我国的ULH系统的应用 ,提供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参数、标准等实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Gb/s波分复用系统 超长距离传输(UlH) 10Gb/s光纤超长距离传输 载波抑制归零码(CS-RZ) C%PlUS%l波段光传输 C%PlUS%l波段的宽带喇曼光纤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阴极型L波段MILO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代兵 范植开 +6 位作者 董志伟 许州 周海京 郭焱华 何琥 龚海涛 安海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0-824,共5页
对阶梯阴极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开展了阴极电子发射实验。发现阴极电子发射不均匀是对称结构MILO产生非对称微波模式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并对二极管屏蔽环尺寸、扼流片半径、提... 对阶梯阴极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开展了阴极电子发射实验。发现阴极电子发射不均匀是对称结构MILO产生非对称微波模式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并对二极管屏蔽环尺寸、扼流片半径、提取间隙等进行了研究。在电子束电压约420kV、电流33kA的条件下,得到了阶梯阴极型L波段MILO的高功率微波辐射功率为1.22~1.47GW,脉宽大于20ns,频率为1.21GHz。柬波转换效率约为10%。器件产生微波模式为TM01模。经过模式转换器后的辐射模式为TE11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阴极 l波段 磁绝缘线振荡器 MIlO 高功率微波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硬管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研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代兵 范植开 +7 位作者 周海京 高凤琴 何琥 郭焱华 王冬 王晓东 龚海涛 安海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52-1356,共5页
对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的二极管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器件的设计,以及辐射天线一体化的设计,研制出了L波段硬管MILO。硬管MILO的实验结果是:在电压为450 kV、电流为35 kA的条件下,L波段硬管MILO的输出微波频率为1.22 GHz,功率大于1.5... 对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的二极管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器件的设计,以及辐射天线一体化的设计,研制出了L波段硬管MILO。硬管MILO的实验结果是:在电压为450 kV、电流为35 kA的条件下,L波段硬管MILO的输出微波频率为1.22 GHz,功率大于1.5 GW,微波脉宽半高宽约20 ns,功率效率约10%;硬管MILO的保真空时间超过了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线振荡器 高功率微波 硬管 l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发夹型微带滤波器的设计 被引量:20
17
作者 苏永川 何子述 +1 位作者 高瑜翔 严济鸿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62,共4页
介绍了设计发夹型微带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ADS在L波段发夹型微带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发夹型微带滤波器中发夹型微带谐振器的间距与耦合系数之关系曲线的求取方法,呈现了模型仿真和EM仿真的两种效果,最后给出了L波段5阶发夹型带通... 介绍了设计发夹型微带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ADS在L波段发夹型微带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发夹型微带滤波器中发夹型微带谐振器的间距与耦合系数之关系曲线的求取方法,呈现了模型仿真和EM仿真的两种效果,最后给出了L波段5阶发夹型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实例和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发夹型 带通滤波器 微带滤波器 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紧凑型TEM-TE11模式转换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冬 金晓 +2 位作者 陈代兵 秦奋 文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69-2173,共5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窄带高功率微波源系统的紧凑型TEM-TE11模式转换器。该结构首先将同轴波导沿角向分区使微波在各分区内相位传播常数不同,然后将相位传播常数较大的分区进行横向折叠设计以缩短系统轴向长度。分区传播的微波在模式转换...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窄带高功率微波源系统的紧凑型TEM-TE11模式转换器。该结构首先将同轴波导沿角向分区使微波在各分区内相位传播常数不同,然后将相位传播常数较大的分区进行横向折叠设计以缩短系统轴向长度。分区传播的微波在模式转换器末端相位差达到180°时,合成同轴波导中TE11模式。为L波段磁绝缘振荡器设计了模式转换器,并采用数值仿真程序进行计算,在1.31 GHz中心频率上,模式转换器转换效率为95%;在1.23~1.40 GHz频率上,模式转换器效率大于90%,相对带宽13%。将模式转换器应用于磁绝缘振荡器,并测量了天线的定向辐射能力,所得结果与设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模式转换器 折叠波导 l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的设计与粒子模拟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代兵 孟凡宝 +1 位作者 王冬 范植开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9-433,共5页
提出了利用角向分区来产生双频高功率微波的思想,并根据常规磁绝缘线振荡器的互作用主要在轴向而与角向无关的物理机制,通过在常规磁绝缘线振荡器内设置谐振腔深度的角向分区,建立了L波段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的模型,并利用电磁模拟软件,... 提出了利用角向分区来产生双频高功率微波的思想,并根据常规磁绝缘线振荡器的互作用主要在轴向而与角向无关的物理机制,通过在常规磁绝缘线振荡器内设置谐振腔深度的角向分区,建立了L波段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的模型,并利用电磁模拟软件,优化设计了L波段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粒子模拟的结果为:在电子束电压为530kV,电流为45.5kA的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双频高功率微波输出,其微波频率分别为1.28GHz和1.50GHz,周期平均功率约为2.65GW,功率效率约为11%,两个频率的频谱幅度相差约0.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 粒子模拟 角向分区 l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OAM涡旋电磁波的L波段宽频阵列天线设计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强 孙学宏 +1 位作者 庞丹旭 刘丽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54-2959,共6页
频谱资源紧缺已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控制阵元间馈电相位差将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技术应用于阵列天线中,利用L型探针馈电微带贴片天线沿圆周等距排列设计出一种工作频段在1.35GHz^1.86GHz,相对带宽达到... 频谱资源紧缺已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控制阵元间馈电相位差将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技术应用于阵列天线中,利用L型探针馈电微带贴片天线沿圆周等距排列设计出一种工作频段在1.35GHz^1.86GHz,相对带宽达到31.8%的8阵元涡旋电磁波宽频微带天线.仿真实验表明,该天线可以产生具有多模态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当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它能够实现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下的多路信号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l波段 阵列天线 宽频 涡旋电磁波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