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 of the infras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inuous steel bridge vibration modes generated by the vibration of moving heavy trucks 被引量:2
1
作者 Saiji FUKADA Hirokazu HAMA Kimihisa USU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2年第3期185-196,共12页
As heavy trucks pass over highway bridges, bridge vibration occurs and generates infrasound. General trucks in Japan with rear leaf suspension have whole body vibration (suspension spring vibration) frequencies of a... As heavy trucks pass over highway bridges, bridge vibration occurs and generates infrasound. General trucks in Japan with rear leaf suspension have whole body vibration (suspension spring vibration) frequencies of about 3 Hz. Also, the frequencies of the wheel vibration (tire spring vibration) are about 10-20 Hz. The continuous steel highway bridges with middle span length have vibration modes with the same phase in each span at the frequencies of about 3 Hz and also have those with the secondary mode shape at the frequencies of about 10-20 Hz. Truck vibrations and bridge vibr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In this work, vibration tests are conducted using a heavy test truck for two cases of infrasound complain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steel bridge vibration modes generated by the vibration of moving heavy trucks and its infrasound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two types of bridge vibration modes are caused by the vibrations of a moving heavy truck. Moreover, the bending vi- bration modes with the same phase in each span have the most powerful infrasound pressure, since each span vibrates with the same phase. Two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viscoelastic damper at the end of the girders and extended deck method, are proposed to reduce the amplitude of bridge vibration and its infra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sound bridge vibration truck vibration viscoelastic damper extended de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原型网络的小样本次声信号分类识别方法
2
作者 赵子杰 程巍 +3 位作者 姬培锋 滕鹏晓 吕君 杨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3-1202,共10页
地震、闪电、火箭发射、爆炸等活动都会伴随着次声信号的产生。为提升次声事件的监测能力,需要对小样本的次声信号进行正确分类识别。针对小样本集的次声事件的有效识别问题,结合长短期记忆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原型网络的次声信号分类方... 地震、闪电、火箭发射、爆炸等活动都会伴随着次声信号的产生。为提升次声事件的监测能力,需要对小样本的次声信号进行正确分类识别。针对小样本集的次声事件的有效识别问题,结合长短期记忆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原型网络的次声信号分类方法。使用该方法分别对公开的次声信号数据集和实地采集的地震、爆炸、闪电、火箭再入产生的4类次声信号进行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简化了特征提取的过程,有效解决了小样本集次声信号的特征分析问题,取得较好的分类结果和泛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小样本 原型网络 长短期记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实时监测输油管道漏失报警系统G300设计
3
作者 赵璐 熊森 贾先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近年来,油田打孔盗油、腐蚀穿孔等输油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由此带来了经济损失及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为此进行了输油管道的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研制的G300管道泄漏监测报警定位系统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式识... 近年来,油田打孔盗油、腐蚀穿孔等输油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由此带来了经济损失及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为此进行了输油管道的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研制的G300管道泄漏监测报警定位系统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算法,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精度,降低了漏报率和误报率。可针对所监测管段全天候实时监测,对管道运行中发生的泄漏等异常事件进行报警、定位。与GPS为核心的定位导航系统及精确的管道电子地图相结合,可及时准确找到泄漏现场,使管道泄漏损失降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最小泄漏孔径为3 mm,泄漏点平均定位精度小于10 m,泄漏报警时间小于15 s,没有出现漏报情况。研制的系统可为油田输油管道的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漏失报警系统 流量平衡 压力波 次声波 泄漏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单轴压缩破坏次声波特征的加载速率效应研究
4
作者 张艳博 王博 +3 位作者 梁鹏 姚旭龙 于光远 陶志刚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21-831,共11页
低频次声波信号有能量衰减小、穿透性强等特点,在岩石破裂的非接触监测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探究岩石破坏过程次声波信号特征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开展了4种加载速率下大理岩单轴压缩次声波监测试验。对采集的次声波信号进行去噪,通过快速傅... 低频次声波信号有能量衰减小、穿透性强等特点,在岩石破裂的非接触监测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探究岩石破坏过程次声波信号特征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开展了4种加载速率下大理岩单轴压缩次声波监测试验。对采集的次声波信号进行去噪,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包变换提取了次声波主频和能量参数,研究了大理岩破裂过程次声波主频和能量特征,着重分析了加载速率对大理岩次声波主频和能量的影响,并基于次声波最大能量提出大理岩失稳破坏前兆预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下大理岩次声波主频均呈条带状演化,主要分布在1、2、3、4、5、6Hz共6条频带上。随加载速率的增大,主频条带由密集变稀疏,6Hz主频条带会逐渐消失。2Hz和4Hz主频受加载速率效应的影响最显著,随加载速率的增大,2Hz主频占比减小,而4Hz主频占比增加,占主导地位的优势次声波主频由2Hz转变为4Hz。不同加载速率下大理岩次声波在塑性阶段均出现明显的激增现象,出现最大能量,随加载速率的增大,次声波信号最大能量和累计能量越来越小。次声波最大能量出现后进入平静期可作为大理岩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加载速率越大,次声波最大能量的位置越接近峰值应力,平静期持续时间越短。提出了基于次声波能量比的大理岩失稳破坏前兆判据,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前兆判据的临界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加载速率效应 主频 能量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朝安 胡卸文 王良玮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在了解国内外泥石流次声监测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可同时记录信号过程的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警报仪研制及其监测系统构建原理和方法。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仪主要功能是监测、采集泥石流发生时的次声特征频率、主频振幅及持续时... 在了解国内外泥石流次声监测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可同时记录信号过程的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警报仪研制及其监测系统构建原理和方法。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仪主要功能是监测、采集泥石流发生时的次声特征频率、主频振幅及持续时间等信息,该仪器便于安装和维护,适合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则是由次声监测终端及中心计算机系统组成,监测终端可同时发出灾害预警及进行信息传输;中心计算机系统实现监测点参数信息设置管理、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及泥石流预警等功能。该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能实现泥石流发生位置准确定位和大致发生规模,并根据监测到的泥石流次声信息及时向铁路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次声监测 预警系统 山区铁路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次声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奎 杨泽元 +4 位作者 曾鹏 龚囱 谢文健 王晓军 钟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92-100,共9页
尾砂胶结充填体常作为地下矿山重要承载单元,其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开采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次声波信号开展了试验研究,但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变形破坏过程中次声波信号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开展了尾砂胶... 尾砂胶结充填体常作为地下矿山重要承载单元,其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开采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次声波信号开展了试验研究,但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变形破坏过程中次声波信号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开展了尾砂胶结充填材料的次声波试验研究。制备了3种不同灰砂比的尾砂胶结充填材料试件,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加载系统上进行了单轴压缩次声波试验。首先,研究了不同灰砂比尾砂胶结充填材料试件破坏过程力学特性;其次,着重研究了不同灰砂比的尾砂胶结充填材料试件破坏过程中的次声波信号能率、累计能率、能率关联分形维数、主要频率、频带能量等特征。试验结果分析表明:①随着灰砂比的增加,充填材料试件屈服强度点的相对应变水平和峰值应力呈增大趋势,屈服强度点的相对应力水平和峰值应变呈减小趋势;②不同灰砂比的充填材料试件在单轴压缩破坏全过程均有次声波信号产生,在屈服强度点附近次声波信号能率均出现明显的突增现象。灰砂比越小的试件,次声波信号能率突增点所对应的相对应力水平越高;③采用G-P算法得到不同灰砂比充填材料试件次声波信号能率的关联维数,表明进入屈服强度点后次声波信号能率的关联维数快速降低至最小值,灰砂比越小的试件,次声波信号能率关联维数最小值所对应的相对应力水平越高;④次声波信号的主要频率与灰砂比没有相关性,峰值应力前主要频率集中在0~4 Hz,不同灰砂比充填材料试件出现的次声波信号主要频段(0~1.25,1.25~2.50,2.50~3.75 Hz)能量占比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峰值应力前,0~1.25 Hz频段次声波信号能量占比上升至最大值,2.50~3.75 Hz频段能量占比则降至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胶结充填材料 次声波 灰砂比 关联维数 主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师哲 张平仓 舒安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灾害,具有发生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沟谷型泥石流由上而下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个区段。基于泥石流产生、运动、危害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采用雨量遥测、地声遥测、泥位遥测以及有...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灾害,具有发生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沟谷型泥石流由上而下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个区段。基于泥石流产生、运动、危害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采用雨量遥测、地声遥测、泥位遥测以及有线泥位、冲击力和摄像监测等子系统和综控中心组成泥石流自动化监测系统。系统的各监测站均可自带动力和自动控制,仪器设备集成度高,便于进行各种工况下的野外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泥石流灾害,有效降低泥石流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自动雨量站 超声波泥位计 次声监测仪 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变形破坏次声异常的能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洪 周廷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4-1050,共7页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8组砂岩试件进行了压缩破坏试验,同步记录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次声信号,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异常信号的能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变形破坏次声异常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3.91~7.81 Hz的中频段和7.81~15.6...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8组砂岩试件进行了压缩破坏试验,同步记录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次声信号,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异常信号的能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变形破坏次声异常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3.91~7.81 Hz的中频段和7.81~15.62 Hz的高频段两个频率范围内,其中中频段能量大于高频段能量,同时在低频段0~3.19Hz内也存在一定的能量分布,通过不同频段能量分布对比,可对信号进行识别;随着岩石变形破坏程度的增加,次声异常信号的中低频段能量在相对减少,而高频段能量相对增加,在岩石临近破坏前,次声信号的中低频段能量与高频段能量的比值接近1。以上几个方面特征的发现,为岩石变形破坏的次声异常信号识别及破坏前兆预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变形破坏 次声波 频带 小波分解 信号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核爆炸次声监测系统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金来 谢照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8-411,430,共5页
次声技术是证明确实有用的一种大气层核爆炸监测和定位技术。一个周密设计的系统可在几小时内检测出事件,定位精确度在100km之内,而且可以实时估计出当量并以其所独具的事件识别能力作出判断和分类。为此本文介绍中国科学院声学... 次声技术是证明确实有用的一种大气层核爆炸监测和定位技术。一个周密设计的系统可在几小时内检测出事件,定位精确度在100km之内,而且可以实时估计出当量并以其所独具的事件识别能力作出判断和分类。为此本文介绍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核爆炸次声波监测系统的配置,网络设计、弱次声信号检测和次声定位精度,为全面禁试条约国际监测系统尽其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监测系统 大气核爆 核爆炸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解的岩石破坏次声信息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洪 陈正华 +1 位作者 周廷强 孙从露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8,共8页
次声探测是近年来在自然灾害临灾预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研究岩石破坏次声信息特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集了砂岩试件破坏前的次声信号,借助小波分析方法对信号的能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变形破坏次... 次声探测是近年来在自然灾害临灾预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研究岩石破坏次声信息特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集了砂岩试件破坏前的次声信号,借助小波分析方法对信号的能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变形破坏次声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4~8 Hz的中频带和8~16 Hz的高频带两个频率范围内,中频带能量大于高频带能量,同时在低频带0~4 Hz内也存在一定的能量分布。随着岩石变形破坏程度的增加,次声信号的中低频带能量在相对减少,在岩石临近破坏前,次声信号的中低频带能量与高频带能量的比值接近1。上述特征的发现,为岩石破坏次声信号识别以及破坏前兆预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 次声波 频带 小波分解 信号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噪音对大鼠胃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进海 郭晓燕 +1 位作者 罗金燕 陈景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59,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噪音(次声)对大鼠胃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210只SD大鼠,其中140只随机分为8Hz-90dB、8Hz-130dB、16Hz-130dB实验组及对照A组,按组别暴露于上述参数的次声舱中,2h/d;于次声作用1、7、14、21、28d随机取出7只检测... 目的探讨低频噪音(次声)对大鼠胃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210只SD大鼠,其中140只随机分为8Hz-90dB、8Hz-130dB、16Hz-130dB实验组及对照A组,按组别暴露于上述参数的次声舱中,2h/d;于次声作用1、7、14、21、28d随机取出7只检测其胃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另外70只大鼠随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B组,暴露组作用参数为8Hz-130dB,2h/d,连续暴露14d;于停止次声作用后1、7、14、21、28d随机取出7只进行上述指标检查。结果①8Hz-90dB次声作用14、21d,8Hz-130dB次声作用7、14、21、28d,16Hz-130dB次声作用7、14d,大鼠胃组织iNO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5,P<0.01),各组均以14d最为明显,且8Hz-130dB组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0.01);②8Hz-130dB次声作用14d停止暴露后胃组织iNOS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B组(P<0.05,P<0.01);③上述参数的次声作用后胃组织eNOS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低频噪音均可引起大鼠胃组织iNOS表达增加,其表达的水平与作用次声的频率、强度和作用时间有关;②大鼠对次声的多次作用可产生一定适应性,停止次声作用后,胃组织iNOS表达有自我恢复趋势;③同样参数的次声对胃组织eNOS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大鼠 胃组织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波图数字化系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荣 刘政凯 +1 位作者 谢金来 谢照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介绍一套次声波形图数字化系统。该系统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提供次声波形图扫描,倾斜矫正,图像剪切,去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波形跟踪等功能。其关键技术包括小波分析、图像细化和像素跟踪。该系统使用户可以用计算机处理分析记录在图纸上... 介绍一套次声波形图数字化系统。该系统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提供次声波形图扫描,倾斜矫正,图像剪切,去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波形跟踪等功能。其关键技术包括小波分析、图像细化和像素跟踪。该系统使用户可以用计算机处理分析记录在图纸上的次声波形,使次声研究更加快捷方便,为大气核爆炸监测,爆炸源定位和当量计算,地震预测预报等研究提供一种先进的次声数据分析和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数字化 去除水平线和垂直线 波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爆次声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技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先友 青建华 庞新良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57,共3页
介绍了次声监测技术在核爆监测系统中的作用,阐述了核爆次声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开展核爆次声监测技术研究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核爆炸 次声 监测技术 技术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相控阵列的聚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蕊 张明 +2 位作者 吴成国 冯怡斯 季亮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研究了提高非致命次声武器聚束能力和声强增益的方法。利用抛物面本身的自聚焦性能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抛物面不等间距阵列。基于声场理论,计算出阵列声压分布;采用伪逆矩阵算法,数值仿真了与抛物面阵列中心轴垂直截面上以及中心轴上... 研究了提高非致命次声武器聚束能力和声强增益的方法。利用抛物面本身的自聚焦性能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抛物面不等间距阵列。基于声场理论,计算出阵列声压分布;采用伪逆矩阵算法,数值仿真了与抛物面阵列中心轴垂直截面上以及中心轴上不同位置的声压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等间距抛物面相控阵列相对于传统平面阵列而言,声强分布的半峰宽度减小了16.7%,并且声强增益提高了48.6%,是较为理想的组合声源。通过仿真模拟论证了抛物面阵列的优越性,进而为次声武器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次声聚焦 伪逆矩阵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次声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新元 郭泉 +1 位作者 门春莲 杨亦春 《电声技术》 2011年第5期47-49,54,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域次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远程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终端组成,能够采集次声信号及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信息,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把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数据处理终端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取入库操作... 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域次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远程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终端组成,能够采集次声信号及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信息,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把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数据处理终端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取入库操作,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最后对该监测系统进行了实际布点测试,验证了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远程数据传输 广域传感器网络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童娜 《声学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次声是频率为0.0001Hz~20Hz范围内的声波,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中都有次声的产生,而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也有次声的存在。次声是一种无形、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具有穿透能力强、衰减小等非常显著的特... 次声是频率为0.0001Hz~20Hz范围内的声波,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中都有次声的产生,而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也有次声的存在。次声是一种无形、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具有穿透能力强、衰减小等非常显著的特点。它通过共振机理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可使人感到头晕头痛、恶心烦躁、胸闷腹泻、疲倦无力、注意力分散等等,严重时甚至能使人的肺腔破裂导致死亡。人们根据其特点将其应用于武器、监测、工业、医疗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人类对次声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尽最大可能去研究次声、应用次声,令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特点 应用 产生机理 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的衰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娜 乔卫东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8-482,共5页
该文以次声波为对象,研究其在大气中传播过程的衰减问题。根据温度、密度和压强的不同剖面建立非均匀介质的大气模型。采用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m)近似方法求解出非均匀介质下的Helmholtz方程。通过该方法分析出次声波声场... 该文以次声波为对象,研究其在大气中传播过程的衰减问题。根据温度、密度和压强的不同剖面建立非均匀介质的大气模型。采用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m)近似方法求解出非均匀介质下的Helmholtz方程。通过该方法分析出次声波声场的分布,解决了次声波在对流层大气中衰减量的计算,并比较了不同地域影响次声波衰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传播 大气模型 衰减 HELMHOLTZ方程 WKB近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波简易监测方法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彦 欧阳红群 刘小伟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0-42,46,共4页
设计了简易次声检测装置,利用通用电容传声器和计算机(板载)声卡,采用调幅方法或利用非简谐高频倍频分量信息并借助虚拟仪器技术实现次声波监测.使用LabVIEW内嵌网络功能,探索了环境次声远程监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 次声监测 电容传声器 调制幅度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次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晓军 梁杰 王登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6-269,共4页
文中论述了车内次声的发生机理,并用实测法研究了车内次声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在车内声波的总能量中,次声波的能量占主要成分,可听声的能量所占比例极小。随着车速的提高,车内次声总声压级也相应提高,120km/h时,开右前窗时次声总声压级... 文中论述了车内次声的发生机理,并用实测法研究了车内次声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在车内声波的总能量中,次声波的能量占主要成分,可听声的能量所占比例极小。随着车速的提高,车内次声总声压级也相应提高,120km/h时,开右前窗时次声总声压级达到121dB(IL),闭窗时次声总声压级达到114dB(IL)。次声的声压级峰值频率范围是1.5~9Hz,未发现明显的共振频率和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汽车 车内次声 发生机理 声学共振 轿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波估算大气层核爆参数的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伟 程先友 郑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在介绍大气层核爆炸爆点距次声探测站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历次核爆次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几种求解大气层核爆当量的经验计算方程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次声波 大气层核爆 爆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