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dwear design: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dwear and the overall styling
1
作者 Li Shan 《China Textile》 2024年第3期59-61,共3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dwear design and overall clothing styling,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headwear in conveying personal style and cultural identity.It trac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a...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dwear design and overall clothing styling,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headwear in conveying personal style and cultural identity.It trac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eadwear throughout history,highlight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headwear and the wear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life events,and cultural background.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emphasizing that headwear design i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fashion,but also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al depth and individ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wear design headwear design and overall styling cultural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学文化解读:粤北乳源过山瑶女子盛装头饰
2
作者 张嘉雯 胡小平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粤北乳源过山瑶受地域及其所塑造历史文化的影响,在自身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头饰文化,富含视觉性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将乳源过山瑶女子盛装头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 粤北乳源过山瑶受地域及其所塑造历史文化的影响,在自身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头饰文化,富含视觉性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将乳源过山瑶女子盛装头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为视角,通过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解释来分析其表层视觉元素,揭示其符号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层的文化解读。研究表明,乳源过山瑶女子盛装头饰的构造复杂性和元素多样性,令其成为记古述事的无字史书、多重身份的识辨工具和万物有灵的图腾隐喻,据此可深入了解粤北瑶族整体社会文化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粤北瑶族 乳源 过山瑶 头饰 瑶族头饰 瑶族服饰 女性盛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翠”的源与流
3
作者 叶娇 徐凯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珠翠”作为华贵的饰物,盛行于各个朝代。但截至目前,“珠翠”虽收录于各类辞书,可释义并不统一,有关珠翠的材质、具体使用情形和相关名物更是罕有论述。考察珠翠的成词过程及历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结合翡翠、翠的多重含义,我们发现珠... “珠翠”作为华贵的饰物,盛行于各个朝代。但截至目前,“珠翠”虽收录于各类辞书,可释义并不统一,有关珠翠的材质、具体使用情形和相关名物更是罕有论述。考察珠翠的成词过程及历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结合翡翠、翠的多重含义,我们发现珠翠一名含义丰富,可指贵重物品,可指各种装饰品,还可指代人,不限男女,明清后才专指妇女头饰。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参之以传世画作与出土实物,可以得知珠翠作为装饰物,在古代帝王通天冠、宋代女子铺翠冠儿、宋明后妃贵妇的头冠上多有使用,它是冠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彰显华贵美丽的主要方式。冠服体系下的珠翠,其主要材质是珠宝翠羽,主要特征则是光华璀璨、青翠闪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翠 翡翠 翠羽 华贵 头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满族钿子的审美价值及设计启示
4
作者 尹一名 李耿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1期26-33,45,共9页
钿子是极其具有满族特色的重要女性头部装饰之一,是皇后和妃嫔们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中搭配礼服吉服的一种头饰。钿子可以视作为满族妇女头饰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一种首饰。它不仅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艺,而且反应了... 钿子是极其具有满族特色的重要女性头部装饰之一,是皇后和妃嫔们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中搭配礼服吉服的一种头饰。钿子可以视作为满族妇女头饰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一种首饰。它不仅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艺,而且反应了清代宫廷女子对生活、美丽、吉祥的祈愿。此外,钿子的不同分类、佩戴规则、装饰特点等,又是清代宫廷女子现实生活以及地位、等级、身份、礼制的写照,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本文从清代满族钿子的基本特征及装饰要素入手,分析探讨其设计美学及设计法则,为当代中国风首饰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钿子 清代头饰 满族头饰 首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头饰元素融入概念头饰的设计——以贺州过山瑶头饰为例
5
作者 黄依蓉 汤洁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少数民族头饰蕴含丰富的形态及文化内涵,目前国内外对贺州过山瑶头饰融入现代头饰开发的研究较少。将贺州过山瑶头饰与概念头饰设计相结合,探索能应用于实践的创新设计方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头饰元素在现代头饰设计中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头饰 概念头饰 贺州过山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探赜
6
作者 赵敏楠 朱喆 周瑜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图将文章的分析重点放置于历史承衍发展的视角下,并基于文化语义的基础探究辽金元女性头饰中文化生成的主因与结果特征,评析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的融合性与承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女性头饰 文化探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女子节日簪花服饰艺术研究
7
作者 李雅雯 戴鸿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簪花是宋代常见的一种头饰,其在整体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相关知识,对宋代女子节日的簪花背景及习俗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盛行原因,了解宋代女子会根据具体节日习俗簪戴应景的花卉枝叶,... 簪花是宋代常见的一种头饰,其在整体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相关知识,对宋代女子节日的簪花背景及习俗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盛行原因,了解宋代女子会根据具体节日习俗簪戴应景的花卉枝叶,以庆祝节日,并寄托驱邪祛病、生活美好的愿景,这也为整体的服饰造型增添了韵味并展现了女子的美丽,深层次地体现出宋代的审美观念及精神生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子头饰 节日簪花 服饰艺术 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图像为中心的“羲之巾”形制考析与流行探究
8
作者 胡绮文 牛犁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4,共9页
“羲之巾”这一巾式出现于众多王羲之画像与明代士人的画像、古籍、文物中。《汝水巾谱》中亦有其图绘与记载,但在明代首服的研究中,对于“羲之巾”形制、发展与演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图像,运用艺术考古法、文献法及归纳法等对“羲... “羲之巾”这一巾式出现于众多王羲之画像与明代士人的画像、古籍、文物中。《汝水巾谱》中亦有其图绘与记载,但在明代首服的研究中,对于“羲之巾”形制、发展与演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图像,运用艺术考古法、文献法及归纳法等对“羲之巾”形制特征进行分类与总结,并探究其背后的流行原因。研究表明:“羲之巾”的巾身造型为软巾包裹式与筒形贯头式,披幅造型为一体折叠瓦楞式与相叠层檐式,巾后垂系长至肩部的飘带。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羲之巾”形象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王羲之人物画像中,于明清时期广为士人佩戴而流行于世,其流行原因主要受明代中晚期“好古惟新”“文化偶像”的士人风尚对首服造物美学与流行表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羲之巾 首服 服饰图像 形制特征 服饰流行 士人风尚 文化偶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
9
作者 刘欢 王柯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针对湘西红苗女性服饰的形制流变和影响因素等问题,采取三重证据和比较研究法,将图像、文献、实物进行互证,梳理不同时期湘西红苗女性的服装、发饰特征。结果表明:从形制流变看,清末民初时期为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向客家汉族服饰形制... 针对湘西红苗女性服饰的形制流变和影响因素等问题,采取三重证据和比较研究法,将图像、文献、实物进行互证,梳理不同时期湘西红苗女性的服装、发饰特征。结果表明:从形制流变看,清末民初时期为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向客家汉族服饰形制融合的转折点,表现为上衣直领对襟的逐渐消失与大襟右衽形制的多样性,下装形制由裙改裤,头饰造型由椎髻排钗到系统化的头帕式。从流变成因看,官方政策的介入、教育感化的融合和商业市场的冲击,影响了湘西红苗女性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这一流变的动机展露了湘西苗汉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为构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红苗 女性服饰 形制 头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红楼梦》中裘皮头衣的款式特征及成因
10
作者 尹志红 刁习羽 郑迎春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1-5,11,共6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关于服饰品的描写内容是清代服饰文化的缩影,其中针对裘皮头衣的描述详实。对《红楼梦》中人物所佩戴的裘皮头衣款式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其在人物形象塑造、衣冠文化传承及作者意识形态倾...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关于服饰品的描写内容是清代服饰文化的缩影,其中针对裘皮头衣的描述详实。对《红楼梦》中人物所佩戴的裘皮头衣款式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其在人物形象塑造、衣冠文化传承及作者意识形态倾向3个方面的作用,进而深入了解小说体系构建及现实意义。将前八十回《红楼梦》中裘皮头衣的描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分析书中对于裘皮头衣的描写,进而进行类比分析并阐述其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中提及的裘皮头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具备冠服礼制的阶级性、满汉融合的民族性、明清美学的革命性,呈现了《红楼梦》中裘皮头衣的现实意义以及清代民间生活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裘皮 头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侗族代表性服饰的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项锡黔 徐浩 杨安迪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贵州侗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为六洞地区(含九洞)、二千九、七十二寨(含四十八寨),这些头饰是承载了以萨母崇拜为根性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侗族族群认同的服饰呈现。
关键词 头饰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秀瑶族女性头饰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图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屏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6,共5页
通过对金秀瑶族女性头饰进行分类及艺术特征分析,认为金秀瑶族女性受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存环境影响,其头饰的佩戴方式可分为巾帕包裹型和布条缠绕型等形制类型,且金秀瑶族女性头饰具有造型层次丰富、图案均衡缜密、色彩明快悦目、织绣... 通过对金秀瑶族女性头饰进行分类及艺术特征分析,认为金秀瑶族女性受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存环境影响,其头饰的佩戴方式可分为巾帕包裹型和布条缠绕型等形制类型,且金秀瑶族女性头饰具有造型层次丰富、图案均衡缜密、色彩明快悦目、织绣合一的工艺等艺术特征。金秀瑶族所处的生态环境及瑶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影响并决定了金秀瑶族女性头饰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使其形成了美观实用、多元融合、寓教于美的审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头饰 艺术特征 审美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头饰样式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犇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1,共5页
以羌族头饰样式为研究对象,归纳了羌族头饰样式的区域类型与特色,指出羌族头饰样式地域性差异的文化成因,总结了羌族头饰样式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功能。通过对于羌族头饰地域性差异的分析,认为羌族头饰鲜明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是多种文化交融... 以羌族头饰样式为研究对象,归纳了羌族头饰样式的区域类型与特色,指出羌族头饰样式地域性差异的文化成因,总结了羌族头饰样式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功能。通过对于羌族头饰地域性差异的分析,认为羌族头饰鲜明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是多种文化交融的结果,并由此判别羌族头饰是羌族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民族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头饰 地域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中明代女子服饰:髻与头面 被引量:2
14
作者 竺小恩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3-51,共9页
《金瓶梅》中有大量描写服饰的文字,其中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尤其细腻精致,丰富多彩的绫罗绸缎服装、各种头饰、面饰及其他佩饰,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服饰风景线,从服饰这一侧面充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社会奢靡的生活状况。文章以《金瓶梅》... 《金瓶梅》中有大量描写服饰的文字,其中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尤其细腻精致,丰富多彩的绫罗绸缎服装、各种头饰、面饰及其他佩饰,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服饰风景线,从服饰这一侧面充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社会奢靡的生活状况。文章以《金瓶梅》小说为蓝本,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对明代女子髻和头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明代 女子首服 头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丹辽冠饰与蒙古族头饰考--錾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4-10,共7页
本文从出土的契丹辽金银冠饰与存世的蒙古族女性传统金银头饰为视角着眼于錾刻工艺,对契丹辽金银冠饰与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錾刻工具的制作、图案纹样、錾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及其工艺流程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希望本研究为錾刻工艺更好... 本文从出土的契丹辽金银冠饰与存世的蒙古族女性传统金银头饰为视角着眼于錾刻工艺,对契丹辽金银冠饰与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錾刻工具的制作、图案纹样、錾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及其工艺流程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希望本研究为錾刻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辽冠饰 蒙古族头饰 錾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帽饰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丽霞 《国际纺织导报》 2009年第4期58-60,62,67,共5页
帽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从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社会识别符号、审美情趣等角度揭示了少数民族帽饰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 帽饰 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和亲政策对赤峰地区蒙古部落服饰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晓 闫亦农 张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62,共7页
服装作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表征,诉说着蒙古族人民共通的民族心理和审美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如今蒙古族各部落间不同的服饰特色。在众多蒙古族部落服饰中赤峰地区的服饰风格独树一帜,其服饰以大面积精湛的刺绣为主要特色... 服装作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表征,诉说着蒙古族人民共通的民族心理和审美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如今蒙古族各部落间不同的服饰特色。在众多蒙古族部落服饰中赤峰地区的服饰风格独树一帜,其服饰以大面积精湛的刺绣为主要特色;服饰形制在保存蒙古族基本的袍服款式外,又与满族的服饰风格有着颇多相近之处。文章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从满蒙关系及满清和亲政策角度出发,通过对赤峰地区蒙古部落服饰在形制、色彩、服饰配件等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反映出满洲贵族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通过民族政策的潜移默化,导致地区性蒙古部落服饰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蒙 和亲政策 服饰异同 部落服饰特色 刺绣纹样 头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服装起源辨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安定 唐素 +1 位作者 李强 陶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7-73,80,共8页
为探究甲骨文与中国服装起源的内在联系,结合文献学与考古学的相关发现,运用古汉字字源学解析甲骨文中的腰带、帽以及足服等与服装相关的汉字,得到服装起源于劳动需要的结论。即:中国传统服装的本源是原始皮质腰带,是一种携带工具的工具... 为探究甲骨文与中国服装起源的内在联系,结合文献学与考古学的相关发现,运用古汉字字源学解析甲骨文中的腰带、帽以及足服等与服装相关的汉字,得到服装起源于劳动需要的结论。即:中国传统服装的本源是原始皮质腰带,是一种携带工具的工具,甲骨文“(带)”字就是服装的初态,即皮质腰带加上前巾与后巾的形制;首服中的“帽”最初是原始人类捕猎时的重要工具或手段,随着原始人类生产技术的提高,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冠”,到了新石器时代“冠”逐渐发展成为礼仪文化中的重要道具;足服的产生与原始战争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最终的成型受限于制革与纤维加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提取甲骨文中的相关信息作为服装起源的基准点,可以合理地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起源进行科学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服装 起源 首服 足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特艺术风格在头饰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越 周莉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8年第9期45-48,共4页
哥特风格作为重要的欧洲艺术风格之一,其独特的神秘风格与造型美学在服装配饰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头饰作为服装配饰的一大亮点在近年来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设计运用于各大秀场之中。归纳了哥特风格头饰设计重点,并以哥特式建筑... 哥特风格作为重要的欧洲艺术风格之一,其独特的神秘风格与造型美学在服装配饰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头饰作为服装配饰的一大亮点在近年来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设计运用于各大秀场之中。归纳了哥特风格头饰设计重点,并以哥特式建筑为灵感进行头饰设计,详述了其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风格 哥特建筑 头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乌纱帽考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牛犁 张倩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45-52,共8页
乌纱帽来源于隋唐时期流行的幞头,经过不断变形在明代定型成为官员的常服帽式,与皇帝所戴的翼善冠造型相似,通过帽翅位置的不同加以区别。乌纱帽在明代的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结构基本不变,外部造型随着社会审美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这种变化... 乌纱帽来源于隋唐时期流行的幞头,经过不断变形在明代定型成为官员的常服帽式,与皇帝所戴的翼善冠造型相似,通过帽翅位置的不同加以区别。乌纱帽在明代的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结构基本不变,外部造型随着社会审美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明朝服饰断代提供了佐证。同时,为了应对不同场合的需要,乌纱帽被附加了裘皮、簪花、展脚、垂带等多种实用或装饰性元素。由于乌纱帽在官员群体中的普适性使其逐渐成为象征符号,因时间及空间的差异而具有了各种特定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纱帽 官帽 明代首服 象征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