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2压裂技术在杏南试验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健 张春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与常规压裂技术相比,CO2压裂技术具有低滤失、高返排、对油层伤害小、增产幅度大、有效期长等优点,该技术在利用CO2作为介质造缝的同时,还具备在地层温度下CO2快速气化、溶混于原油中、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和增加溶解气驱能量的独特... 与常规压裂技术相比,CO2压裂技术具有低滤失、高返排、对油层伤害小、增产幅度大、有效期长等优点,该技术在利用CO2作为介质造缝的同时,还具备在地层温度下CO2快速气化、溶混于原油中、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和增加溶解气驱能量的独特增产机理。该文对该技术所适用的地质条件、压裂选井的原则及压裂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阐述。杏南试验区3口井CO2压裂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厚油层和老井的重复压裂,而且对于表外储层和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薄差层也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运用压裂有效期内最低增油模型,计算出该技术比普通压裂可多创效5.8~13.8万元,经济效益更为可观。CO2压裂技术是低压、低渗油层的一项较好的增产改造措施,它扩大了压裂选井选层的范围、提高了压裂效果,在杏南试验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 机理 地质条件 应用效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超临界CO2压裂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卫国 武鹏飞 +1 位作者 王磊 姜玉龙 《同煤科技》 2019年第4期1-4,8,61,共6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新兴超临界CO2压裂研究现状,现有裂纹起裂扩展理论主要建立在传统的单裂纹线弹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花岗岩、砂岩、页岩等的超临界CO2压裂实验已证实其压裂效果的优越性。本文室内压裂煤体实验研究也印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新兴超临界CO2压裂研究现状,现有裂纹起裂扩展理论主要建立在传统的单裂纹线弹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花岗岩、砂岩、页岩等的超临界CO2压裂实验已证实其压裂效果的优越性。本文室内压裂煤体实验研究也印证了超临界态CO2压裂的造缝效果明显。但从现有的压裂研究可以看出,仅仅针对硬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煤层实施压裂可以起到较好的增渗效果。总体来说,目前压裂技术工艺及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压裂 水力 纹起扩展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压裂技术在深层稠油油藏中提高单井产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星 严小波 +3 位作者 巨颖娇 吴有鑫 吴国乐 苏晶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78-78,共1页
本文主要讲述冀东油田柳赞中区L1-26井CO2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能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 co2压裂 深层稠油油藏 采收率 单井产能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高压液态CO2压裂增透煤岩成套装备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樊世星 文虎 +6 位作者 程小蛟 张纯如 魏高明 翟小伟 陈建 张铎 刘名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01-812,共12页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压力高、含量大,原始煤层瓦斯抽采困难。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缩短预抽时间,必须实施人工增透。而众多压裂增透技术中,液态CO2压裂兼具压裂增透和驱替置换的双重瓦斯强化抽采作用,是当前低渗透煤层压裂改造方...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压力高、含量大,原始煤层瓦斯抽采困难。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缩短预抽时间,必须实施人工增透。而众多压裂增透技术中,液态CO2压裂兼具压裂增透和驱替置换的双重瓦斯强化抽采作用,是当前低渗透煤层压裂改造方法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探索液态CO2(L-CO2)压裂增透技术在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及效果,类比水力压裂施工工艺,提出了井下高压(30 MPa)液态CO2压裂增透煤岩成套装备系统架构,确定了决定装备性能的5个关键参数。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相似模拟实验和装备自身结构特点,综合考虑L-CO2低黏强渗透性和其相变特征,建立了L-CO2压裂煤岩起裂压力计算模型,推导了水和L-CO2压裂注液量的量化表征关系,得到了关键参数的科学确定方法。采用该方法,针对淮南潘三矿C13-1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研发了国内首套井下高压(30 MPa)L-CO2压裂增透煤岩成套装备,进行了井下上向穿层钻孔的L-CO2压裂增透煤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L-CO2压裂增透影响半径约25 m,此范围内单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高约1.47倍,抽采纯量提高1.75~3.30倍;抽采钻孔出现明显的压裂增流效应,且随抽采孔与压注孔间距离的增加,增流效应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2(L-co2) 增透煤层 装备研制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元公司31004掘进工作面CO2压裂增透试验研究
5
作者 郭洪 《能源与节能》 2019年第8期103-104,106,共3页
针对新元公司31004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抽采困难的问题,采用液态CO2压裂煤层,以此提高煤层瓦斯的抽采效率。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采用液态CO2压裂后,煤层的透气性显著增强,瓦斯抽采效果较好,有效地提高了31004掘进工作面的掘进速度... 针对新元公司31004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抽采困难的问题,采用液态CO2压裂煤层,以此提高煤层瓦斯的抽采效率。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采用液态CO2压裂后,煤层的透气性显著增强,瓦斯抽采效果较好,有效地提高了31004掘进工作面的掘进速度,掘进速度由原来的40m/月提升至55~65m/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掘进工作面 瓦斯抽采 co2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渗砂岩气藏CO_2压裂工艺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7
6
作者 雷群 李宪文 +3 位作者 慕立俊 姬振宁 王小朵 马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针对长庆上古生界低渗低压砂岩储层特点,为降低低压气层的伤害,改善压裂增产效果,自2000年起,长庆油田公司开展了CO2压裂工艺的系统研究和工程试验,先后在榆林、苏里格、靖边等气田的天然气井上共实施21口井23层,气层深度3000~3500 m,... 针对长庆上古生界低渗低压砂岩储层特点,为降低低压气层的伤害,改善压裂增产效果,自2000年起,长庆油田公司开展了CO2压裂工艺的系统研究和工程试验,先后在榆林、苏里格、靖边等气田的天然气井上共实施21口井23层,气层深度3000~3500 m,最大单井加砂量47.8 m3,平均砂比达29.5%,CO2泡沫质量为25%~64%.CO2压裂在多数井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且通过研究与试验形成了由酸性交联液体体系、恒定内相和变比例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装备配套等组成的CO2压裂工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气藏 co2压裂工艺 晚古生代 二氧化碳工艺 助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破岩机理及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丁勇 马新星 +4 位作者 叶亮 肖元相 张燕明 古永红 马超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159,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介质注入过程中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低、穿透距离远、裂缝密度广的力学机理,基于线弹性多孔介质模型,线性分解井筒平面各向应力,引入井筒增压速率,对孔隙压力与附加周向应力进行修正。结合长... 为了明确不同介质注入过程中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低、穿透距离远、裂缝密度广的力学机理,基于线弹性多孔介质模型,线性分解井筒平面各向应力,引入井筒增压速率,对孔隙压力与附加周向应力进行修正。结合长庆气田致密气特征,集CO_2破岩增压与滑溜水体积压裂双重优势,改进气藏地质储量容积差值法,优化CO_2注入量,根据井下压力计监测数据分析动态滤失平衡点,优化CO_2施工排量,研发防冻隔离液,开发单机组作业流程,攻关形成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计算结果表明:液态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降低了69.2%,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降低了75.5%。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开展先导性试验6口井,一次喷通率100%,平均试气产量7.59万m3/d,为长庆气田探索出了新的技术增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co2压裂 破岩准则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压裂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谢平 侯光东 韩静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6,共3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压、低渗气藏的特点,以及常规压裂压后液体返排困难,储层水伤害严重的问题,研究利用CO2压裂技术提高压裂液返排效果,减少储层伤害。有针对性地研究了CO2压裂工艺的原理、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及压裂配套工艺等。该技术在长...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压、低渗气藏的特点,以及常规压裂压后液体返排困难,储层水伤害严重的问题,研究利用CO2压裂技术提高压裂液返排效果,减少储层伤害。有针对性地研究了CO2压裂工艺的原理、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及压裂配套工艺等。该技术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的现场应用表明,应用CO2压裂技术降低了压裂液对气层的伤害,提高了气井单井产量和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技术 应用研究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压裂液增黏剂设计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俊江 李涵宇 +3 位作者 牟建业 张劲 陶少聃 曹宸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0-683,共4页
针对超临界CO_2压裂液黏度低、携砂性能差等缺点,进行了CO_2压裂液的增黏剂ZNJ分子设计和助溶剂优选及性能测试,对优选后的CO_2压裂液体系的流变性、携砂性、摩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60℃,10~20 MPa条件下,加1.0%~2.0%增黏剂... 针对超临界CO_2压裂液黏度低、携砂性能差等缺点,进行了CO_2压裂液的增黏剂ZNJ分子设计和助溶剂优选及性能测试,对优选后的CO_2压裂液体系的流变性、携砂性、摩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60℃,10~20 MPa条件下,加1.0%~2.0%增黏剂的CO_2压裂液黏度是纯CO_2压裂液的5~61倍;增黏剂质量分数对CO_2压裂液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压力;支撑剂在加有2.0%增黏剂的CO_2压裂液中的沉降速度比在纯CO_2压裂液中慢14.5%~37.4%,加增黏剂的CO_2压裂液携砂性能较好;在40℃,20 MPa条件下,ZNJ可有效降低超临界CO_2压裂液的摩阻;随着压裂液流速的增加,管柱摩阻急剧增加,故压裂时应选择合适的排量以降低摩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压裂 增黏剂 分子模拟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层的CO_2压裂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62
10
作者 王香增 吴金桥 张军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气层具有厚度薄、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力低等特点,海相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特别是压裂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为此,针对陆相页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压裂改造难点,分析了CO...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气层具有厚度薄、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力低等特点,海相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特别是压裂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为此,针对陆相页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压裂改造难点,分析了CO2泡沫压裂技术、CO2增能压裂技术和液态CO2压裂技术的特点,并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层开展了液态CO2压裂、CO2增能压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纯液态CO2在2.0m3/min排量下可压开长7段页岩气层,压后排液迅速,24h后即点火可燃;同时,CO2增能压裂能显著提高压裂液返排速度和返排率,缩短排液周期,有利于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此外,根据目前国内压裂设备和技术现状以及环保问题,提出了陆相页岩气层CO2压裂技术今后的应用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陆相页岩 co2增能 液态co2压裂 应用 试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CO_2压裂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香增 孙晓 +1 位作者 罗攀 穆景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非常规油气是我国重要的接替资源,由于油气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大规模水力压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储层改造技术,但存在耗水量大、储层伤害大、环境污染等问题。CO_2压裂技术充分利用CO_2自身扩散能力强、储层配伍性好、可增加地层能量等特点... 非常规油气是我国重要的接替资源,由于油气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大规模水力压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储层改造技术,但存在耗水量大、储层伤害大、环境污染等问题。CO_2压裂技术充分利用CO_2自身扩散能力强、储层配伍性好、可增加地层能量等特点,具有节水、保护环境、埋存CO_2以及增产等优势。室内实验及现场实践证明,CO_2压裂技术可有效降低储层伤害、改善储层物性,降低岩石起裂压力,促进形成复杂缝网,同时可以高效置换吸附气、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单井产量,CO_2压裂技术相对于水力压裂,压后返排率可提高25%以上,平均单井产量可提高1.9倍以上。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研发配套设备及制定相关标准,探索区块整体开发模式,CO_2压裂技术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绿色和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co2压裂 增产机理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压裂技术在煤层气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才博 王欣 +1 位作者 蒋廷学 吕雪晴 《天然气技术》 2007年第5期40-42,共3页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储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煤层通常以多个煤层组形式存在,各组之间相距的距离不等,这一特征加上煤岩本身的一些特性,使得煤层压裂与常规储层压裂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章介绍了液态...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储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煤层通常以多个煤层组形式存在,各组之间相距的距离不等,这一特征加上煤岩本身的一些特性,使得煤层压裂与常规储层压裂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章介绍了液态CO2压裂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工艺技术特点,对利用液态CO2施工的步骤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在煤层气压裂中有针对性地利用该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液态co2压裂技术 设计 支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压裂技术在外围油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德才 郭世英 张春明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co2压裂技术 外围油气田 封隔器 施工力比 喷砂器 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压裂施工管柱摩阻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维师 宋振云 苏伟东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55,共3页
液态CO_2加砂压裂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无水压裂技术,国内现场试验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液态CO_2压裂施工管柱沿程摩阻计算也逐渐显现其重要性。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S.M.Campbell等人液态CO_2压裂液摩阻计算图版,得到了易于工程应用的拟合计... 液态CO_2加砂压裂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无水压裂技术,国内现场试验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液态CO_2压裂施工管柱沿程摩阻计算也逐渐显现其重要性。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S.M.Campbell等人液态CO_2压裂液摩阻计算图版,得到了易于工程应用的拟合计算公式。与Lord等人的清水摩阻计算模型比较,为液态CO_2压裂液摩阻快速评价取得直观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液态co2压裂 无水 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压裂缝内携砂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猛 王海柱 +3 位作者 李根生 杨兵 郑永 陆群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2-78,84,共8页
超临界CO_2压裂是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由于其环保和高效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超临界CO_2密度和黏度较低,其在裂缝内支撑剂携带能力和规律不得而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考虑支撑剂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超临界CO_2的物理... 超临界CO_2压裂是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由于其环保和高效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超临界CO_2密度和黏度较低,其在裂缝内支撑剂携带能力和规律不得而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考虑支撑剂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超临界CO_2的物理性质,建立了超临界CO_2和支撑剂两相缝内流动模型,分析了支撑剂密度、粒径、携砂液砂比和流量等参数对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携带支撑剂在裂缝垂直剖面上铺设浓度具有明显差异。静止沙丘层中的支撑剂体积分数随着时间增加基本保持不变,接触层和悬浮层体积分数变化较为平缓,跃移层的体积分数则变化较为剧烈。在模拟条件下,建议选用密度小于1 540 kg/m^3、粒径小于0. 25 mm的支撑剂,且携砂液的砂比要低于8%,排量要高于4 kg/s,从而有益于超临界CO_2携带支撑剂在裂缝中形成均匀砂床,避免发生砂堵。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_2裂缝内携砂施工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co2压裂 支撑剂运移 多相流 CF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CO_2压裂技术在孤北地区深层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海林 周向军 张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1,65,共3页
孤北地区地层储层具有以下特点:高压、高温,储层类型为极低渗透均质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地层物性极差,渗透率极低,并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孤北古1井渗透率仅为0.018×10-3μm2,表皮系数25.6,存在严重伤害。而煤层气与常规气藏的... 孤北地区地层储层具有以下特点:高压、高温,储层类型为极低渗透均质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地层物性极差,渗透率极低,并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孤北古1井渗透率仅为0.018×10-3μm2,表皮系数25.6,存在严重伤害。而煤层气与常规气藏的开采特性不同,它与渗透率的大小密切相关。针对该地区的地层特点,相应地采用CO2压裂技术,进行地层改造,提高渗透率,增加煤层气的产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技术 孤北地区 上古生界 储集层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阳 翁定为 +1 位作者 于永波 尹喜永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沫压裂技术,可减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经过对CO2泡沫压裂液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优选与评价,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使用的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具有泡沫质量高、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粘弹性大的特点,并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流变性能,破胶彻底,界面张力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低渗、低压油气藏压裂施工的需要。CO2泡沫压裂液在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co2泡沫 防止地层损害 流变性能 耐温耐剪切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现场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瑶瑶 卢拥军 +3 位作者 管保山 邱晓慧 王丽伟 杨战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对低压致密、水敏性气藏,常规水基压裂开采存在水锁损害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气井产量,采用CO_2泡沫压裂开采工艺是提高该类气藏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开展了CO_2泡沫压裂技术研究,包括CO_2泡沫压裂液酸性交联技术、注... 对低压致密、水敏性气藏,常规水基压裂开采存在水锁损害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气井产量,采用CO_2泡沫压裂开采工艺是提高该类气藏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开展了CO_2泡沫压裂技术研究,包括CO_2泡沫压裂液酸性交联技术、注入方式优化技术、变排量变泡沫质量设计方法和提高裂缝导流能力配套措施。以苏里格气田苏11-52-65井为例,采用优化的CO_2泡沫压裂技术,完成了单层加砂49.2 m^3的较大规模施工,压后破胶液实现了完全自喷快速返排,日产气量达到苏里格气田平均单井日产气量的2.2倍,证实了该优化设计方法和配套措施的有效性,也显示出CO_2泡沫压裂工艺在开采低压致密气藏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co2泡沫技术 酸性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流变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伟香 舒玉华 +1 位作者 崔明月 王春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4,264,共6页
针对目前CO_2干法压裂工艺技术存在压裂液黏度低、携砂困难等技术难题,将氟醚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增稠剂(FAL-16)和络合金属离子(铝)有机盐增稠助剂(FAL-31)分别按1%加量加入液态CO_2中制备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采用高压管路流变实验模... 针对目前CO_2干法压裂工艺技术存在压裂液黏度低、携砂困难等技术难题,将氟醚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增稠剂(FAL-16)和络合金属离子(铝)有机盐增稠助剂(FAL-31)分别按1%加量加入液态CO_2中制备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采用高压管路流变实验模拟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在管路内的增稠过程,研究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态CO_2中加入1%的增稠剂FAL-16和1%增稠助剂FAL-31能显著提高液态CO_2压裂液的黏度,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的黏度最高可以达到20 m Pa·s(压力20 MPa、温度0℃、剪切速率393 s-1),增黏倍数在90数498之间,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呈现剪切稀化特性,黏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随温度的升高,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体系的流动指数n增大,稠度系数k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干法 液态co2增稠 管路流变测试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正龙 李建国 +3 位作者 杨朝辉 高爱花 胡承波 罗邦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56,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开发后期的低压、水敏油气层的特点,对CO2、CO2泡沫压裂液的主要特性以及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索。CO2泡沫压裂设计应充分考虑温度和压力对CO2相态变化的影响,应优化施工管柱,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压力,应... 针对中原油田开发后期的低压、水敏油气层的特点,对CO2、CO2泡沫压裂液的主要特性以及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索。CO2泡沫压裂设计应充分考虑温度和压力对CO2相态变化的影响,应优化施工管柱,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压力,应开发多种抗高温、酸性环境交联的压裂液体系,以更加适应中原油田CO2泡沫压裂施工需要。因泡沫压裂液滤失量小,所以施工排量不宜太高,一般以不低于3.2m3/min为宜。在CO2泡沫压裂液、CO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敏油气层 co2泡沫 co2泡沫优化设计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