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社会视角下鲍德里亚的物化批判
1
作者 李亦阳 《今古文创》 2025年第2期54-56,共3页
鲍德里亚的物化批判理论承接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但各自着眼的维度有所不同。他察觉到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的所有物都在相互指涉,形成功能化“物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的使用价值和象征价值都将消散,让位于物的符号价值。鲍德里亚厘清了物的... 鲍德里亚的物化批判理论承接马克思的物化理论,但各自着眼的维度有所不同。他察觉到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的所有物都在相互指涉,形成功能化“物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的使用价值和象征价值都将消散,让位于物的符号价值。鲍德里亚厘清了物的符号价值概念,进而对现代社会中的物进行了更透彻的分析,也对消费社会中的虚假神话以及消费文化语境下物对人形成的宰制作出更准确的批判。但“唯符号论”也让他被束缚在了符号界域中,难以看到抵抗消费社会的潜在因素,最终导致了他自身晚年的悲观和绝望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符号价值 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中的个体及其意义
2
作者 李怡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47-255,339,340,共11页
根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论述,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可被建构为一个以功能化个体为基础点,以普遍社会关系为关系线,以丰盛氛围为背景面的具象化二维图式。这一图示以点状存在的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体作为模型中抽象的几何点,在空间... 根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论述,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可被建构为一个以功能化个体为基础点,以普遍社会关系为关系线,以丰盛氛围为背景面的具象化二维图式。这一图示以点状存在的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体作为模型中抽象的几何点,在空间分布上无限广,在数量上可以无限多。消费社会中的个体兼有去主体社交性、不排他差异性和非道义宽容性三个特点。以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为框架对消费社会中个体的位置、特点进行专门分析,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上看清鲍德里亚同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者消除异化路径的不同,并在实践中促进消费伦理与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动态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社会测定 兼容性 理论模型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论恐慌与自我存在焦虑——鲍德里亚“超真实”理论下电影《世界旦夕之间》解读
3
作者 尹一帆 朱雯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德国电影《世界旦夕之间》是法斯宾德于1973年制作的长达212分钟的两部式科幻电影,法斯宾德不仅将自我与世界间的关系投射进影片的科幻设定之中,还借由强大的文学性结构与深刻的哲学性探讨将触角伸向了科幻以外的政治隐喻。跨越50年后... 德国电影《世界旦夕之间》是法斯宾德于1973年制作的长达212分钟的两部式科幻电影,法斯宾德不仅将自我与世界间的关系投射进影片的科幻设定之中,还借由强大的文学性结构与深刻的哲学性探讨将触角伸向了科幻以外的政治隐喻。跨越50年后的今天,世界早已步入拟真阶段,当我们从让·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着眼再次解读这部电影时,发现其所映射的控制论恐慌和引人深思的自我存在焦虑仍然是切中时弊的,仍然可以为处于真假难辨陷阱中的人们敲响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旦夕之间 法斯宾德 鲍德里亚 超真实 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鲍德里亚“内爆”视域下的信息符号化
4
作者 卢春延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6期47-48,53,共3页
数字化时代下出现了大量可供读取的视觉信息,其构建出的媒介和信息引导着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各类纷繁复杂的视觉图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鲍德里亚“内爆”概念为视域,提出信息视觉符号化导致的符号“内爆”,并对其所致网络... 数字化时代下出现了大量可供读取的视觉信息,其构建出的媒介和信息引导着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各类纷繁复杂的视觉图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鲍德里亚“内爆”概念为视域,提出信息视觉符号化导致的符号“内爆”,并对其所致网络图像进行解读,对图像时代下新产生的图像型语言表达进行梳理,有助于审视信息在视觉符号化过程中产生的“界限消解”现象,致力于对产生的问题提供释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内爆 信息 符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 被引量:12
5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仅有着直接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而且有其深层的方法论根源。正是这种错误的方法论,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对唯物史观解构的非法性,并在实际上从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反抗走向对资本主义反抗的绝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马克思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鲍德里亚:从后马克思到反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一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后马克思 《生产之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与建筑——兼论鲍德里亚的时尚理论 被引量:4
7
作者 万书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108,共6页
时尚是和文艺复兴一起出现的。文艺复兴为建筑和时尚提供了第一次邂逅。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区间,则属于时尚与建筑的"世纪性邂逅"。此后,在建筑领域就出现了一种周期性时尚冲动。当今,这种时尚冲动首先在迪拜高调上... 时尚是和文艺复兴一起出现的。文艺复兴为建筑和时尚提供了第一次邂逅。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区间,则属于时尚与建筑的"世纪性邂逅"。此后,在建筑领域就出现了一种周期性时尚冲动。当今,这种时尚冲动首先在迪拜高调上演。现在则又在中国粉墨登场。这是飙高的时尚,也是鲍德里亚鄙视的一种"荒诞的激情"。须知,体质学意义上的巨人绝非真正的伟人,脂肪性的肥胖也绝非肌肉的力量。但愿这样的反生态的浅薄的时尚早日中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建筑 美学 时尚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 设计风格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一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4,共9页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提出,必须打破仅仅通过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观念,因为新的差异性符号生产生成了不同于经济价值的符号交换价值,这种符号政治经济学观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基...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提出,必须打破仅仅通过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观念,因为新的差异性符号生产生成了不同于经济价值的符号交换价值,这种符号政治经济学观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因而成为一场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差异性生产 符号交换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读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正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因而,他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分析也是错误的;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了他对未来革命的路径的判断也是错误的。文章认为,鲍德里亚在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概念时,根本没有进入这些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的历史发生学视域,因而不仅导致了他对马克思生产概念之本质的误判,而且还导致了他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的误读。至于鲍德里亚在资本对生活世界的统治模式以及未来革命路径等问题上的观点,则明显地具有方法论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生产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法则及其意识形态布控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方洁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符号消费为人们制造了平等、晋升和关切的幻觉,成为一种更加稳定的、无意识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通过符号学的解读,鲍德里亚触碰到了消费社会权力再生产的隐蔽机制,同时他也显示出强烈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衰朽——鲍德里亚对当代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批判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书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7,共10页
鲍德里亚深刻揭示了仿真时代真实性和意义的丧失,城市空间的衰朽和空间消费的悖谬,并且在仿真的肆行与空间的衰朽之间建立起一种因果逻辑;正因为此,他迷恋于自己的诗性美学和引诱哲学,希望以此作为解药来解醒在仿真和代码中迷失的城市... 鲍德里亚深刻揭示了仿真时代真实性和意义的丧失,城市空间的衰朽和空间消费的悖谬,并且在仿真的肆行与空间的衰朽之间建立起一种因果逻辑;正因为此,他迷恋于自己的诗性美学和引诱哲学,希望以此作为解药来解醒在仿真和代码中迷失的城市环境和文化空间,并修复城市建筑应有的美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美学 空间哲学 仿真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建筑美学关键词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书元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9,共7页
鲍德里亚秉持原始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美学价值取向,因此,他对当代西方城市(与建筑)和空间作出了"过度"(excess)和"不及"的"病理"诊断。所谓"过度",是指空间过满(人造空间过剩),技术过新(文明过剩... 鲍德里亚秉持原始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美学价值取向,因此,他对当代西方城市(与建筑)和空间作出了"过度"(excess)和"不及"的"病理"诊断。所谓"过度",是指空间过满(人造空间过剩),技术过新(文明过剩,因此有仿真和代码过剩);所谓"不及",是指空灵的诱惑空间或错觉空间的严重匮乏。故此,他设置了一系列关键词,包括空间与本源性、秘密与诱惑、错觉与诗意等,意欲在铲除一切他认为百无一用的空间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同时,使空间和建筑重返自身的本源性,走向总体的原始性(颇类席勒所描绘的素朴状态),挽救因"过度"而陷入堕落之境的空间的命运,重建城市的和谐与灵动,丰富与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建筑美学 鲍德里亚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人的自我实现还是自我束缚?——兼评鲍德里亚对劳动概念的理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升 黄继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4,共7页
马克思认为劳动包含人的自我实现的维度和满足人的需求的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变成了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的劳动。只有消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劳动才有可能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而鲍德里亚认为,在发... 马克思认为劳动包含人的自我实现的维度和满足人的需求的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变成了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的劳动。只有消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劳动才有可能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而鲍德里亚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资本不再剥削劳动,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自愿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仍然不是自我实现的劳动,因为劳动是按照结构价值规律来进行的。资本系统利用结构价值控制人,劳动甚至变成束缚人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人的自我实现 结构价值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之镜的生产和生产之镜的象征,或马克思和鲍德里亚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大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3,共8页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鲍德里亚 象征之镜 生产之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与后现代表达:鲍德里亚拟像理论中的中国科幻电影解码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8-52,共5页
一、“仿象”理论的三个等级科幻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软肋,现实社会中工业积累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使得电影界鲜有优秀科幻电影出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受到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理念的影响,吸收和借鉴国外电影经验,在类型上有新的尝试... 一、“仿象”理论的三个等级科幻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软肋,现实社会中工业积累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使得电影界鲜有优秀科幻电影出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受到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理念的影响,吸收和借鉴国外电影经验,在类型上有新的尝试和创新,出现了《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错位》(1986)、《男人的世界》(1987)、《合成人》(1988)、霹雳贝贝(1988)、《大气层消失》(1990)、《隐身博士》(1991)、《魔表》(1990)、《疯狂的兔子》(1997)等。这些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借助某一科幻主题探索社会现实的软科幻电影。直到2019年涌现的《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西方电影理论 现代表达 鲍德里亚 国外电影 吸收和借鉴 新时期以来 珊瑚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从商品出发的两种理论分析逻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美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是否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这是鲍德里亚思想研究中的一个节点。虽然马克思与鲍德里亚都以商品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二者面对"庞大的商品"时的思考却是不同的。马克思思考...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是否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这是鲍德里亚思想研究中的一个节点。虽然马克思与鲍德里亚都以商品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二者面对"庞大的商品"时的思考却是不同的。马克思思考的是"庞大的商品"是如何产生的,其答案是资本的无限逐利推动无限生产,而无限生产需要无限消费才能实现剩余价值。鲍德里亚思考的是人为何需要如此多的商品,他的解答是社会区分的原则推动了人对商品的无限需求,无限的需求推动着无限的消费。鲍德里亚的分析不依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也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鲍德里亚 理论逻辑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需要的神话与使用价值拜物教——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的批判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萍 《北方论丛》 201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之需要与使用价值都提出了批判。他指出,需要的自然化与使用价值的拜物教性质使马克思非但没有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且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理论...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之需要与使用价值都提出了批判。他指出,需要的自然化与使用价值的拜物教性质使马克思非但没有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且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误读。鲍德里亚并未看出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也未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的历史性,而把它们当做了一般性的抽象概念。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放弃了对社会根本决定因素的批判和论证,并没有超越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需要 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需要与现实需要——鲍德里亚对马克思需要概念的误读及分殊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萍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28,共4页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提出了批判。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构建了一个基本需要的神话,马克思自然化的需要观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人类学依据,但并未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鲍...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提出了批判。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构建了一个基本需要的神话,马克思自然化的需要观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人类学依据,但并未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误读,既表明了他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理论回应,又表明了其与马克思的根本分歧。马克思理解的需要是现实的需要,不仅批判并超越了作为古典经济学基础的意识形态人本学,也为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需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像诸秩序下的数字图形媒介与元宇宙的幻想——重访鲍德里亚的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书亮 《美育学刊》 2023年第3期33-40,共8页
鲍德里亚曾提出的符号仿真秩序在数字图形媒介和CG设计领域得到广泛讨论和援引,但人们对鲍氏理论的这些理解存在很多误读、曲解。为破除这些误读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图形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对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与仿... 鲍德里亚曾提出的符号仿真秩序在数字图形媒介和CG设计领域得到广泛讨论和援引,但人们对鲍氏理论的这些理解存在很多误读、曲解。为破除这些误读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图形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对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与仿真》等经典文献进行重访与细读并厘清他的理论路径很有必要。事实上,鲍德里亚笔下的仿真秩序跟计算机图形技术带来的细腻的、高精度的视觉化表现能力没有直接关联。仿真秩序成为主导,实际上取决于人类借助程序、数据库与算法所获得的制造形象符号的方式。数字游戏是数字媒体时代仿真秩序的典型产物,而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与鲍德里亚在《恶的透明性》中所补充的拟像第四秩序即分形秩序具有显著的同构性,是现代性的终极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元宇宙 数字媒体艺术 计算机图形技术 数字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鲍德里亚建筑美学关键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书元 《艺苑》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鲍德里亚对当代建筑与空间设计中的需求过度和科技过剩一直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在他关于建筑与空间设计的著述中,"真实"、"仿真"和"虚拟"这三个词,是使用比较频繁的几个词,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能反映他... 鲍德里亚对当代建筑与空间设计中的需求过度和科技过剩一直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在他关于建筑与空间设计的著述中,"真实"、"仿真"和"虚拟"这三个词,是使用比较频繁的几个词,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能反映他的建筑美学观的关键词。这三个词,代表了他对当代建筑美学的基本的判断:即,建筑需求的不真实;建筑思维方式的不切实和建筑审美体验的不合适。而所有这一切,则是科技过度侵入并侵蚀文化和艺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鲍德里亚 真实 仿真 虚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