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填埋场调节池积存渗沥液的工程实践
1
作者 齐海浪 原效凯 骆献达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通常当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运行时间≥3年时,会在其底泥上部形成1~2 m的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渗沥液层(以下称“调节池积存渗沥液”),其SS、COD_(Cr)、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及电导率往往是调节池底泥2 m以上液位的渗沥液(以下称“调节池正常液位... 通常当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运行时间≥3年时,会在其底泥上部形成1~2 m的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渗沥液层(以下称“调节池积存渗沥液”),其SS、COD_(Cr)、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及电导率往往是调节池底泥2 m以上液位的渗沥液(以下称“调节池正常液位渗沥液”)的8~10、2~4、2~6、1~2倍,且具有体量大、黏度低的特点。若采用人工清淤、吸粪车抽取等常规的清淤方式处理,则操作难度高、危险性大、经济成本高,若单独依靠常规渗沥液处理工艺也难以达标处理。文章系统论述了混凝沉淀法预处理调节池积存的高浓度渗沥液的工程案例,表明在反应pH值为6.5,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56 mg/L时,该工艺对SS、COD_(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37%、13%。经测算设计处理规模为50 m^(3)/d时,该工艺的运行费用约为29.98元/m^(3)。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混凝沉淀预处理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用水质范围广、耐冲击负荷高、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调节池积存高浓度的渗沥液的预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池积存 混凝沉淀法 预处理 高浓度渗沥液 悬浮污染物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