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额尔齐斯河北极茴鱼形态性状与纯重的通径分析及基于COI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
1
作者 毛秦 钟馨 +4 位作者 单阳 王思格 朱子妍 郭焱 杨天燕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开展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和纯重间的通径分析,探明北极茴鱼与同属近缘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明确其分类学地位,为制定资源保护管理方案及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93尾北极茴鱼样本31个形态... 开展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和纯重间的通径分析,探明北极茴鱼与同属近缘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明确其分类学地位,为制定资源保护管理方案及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93尾北极茴鱼样本31个形态性状和纯重进行通径分析,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茴鱼属鱼类进行系统发育探讨。结果表明,全长(X_(1))、枕骨后末端至腹鳍起点距离(X_(14))、臀鳍起点至背鳍基部末端距离(X_(21))3个指标对鱼体纯重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辅助选育的最优表型;COI基因序列分析共得到26种单倍型,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_(d))为0.984,核苷酸多样性(P_(i))为0.0386,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20.7718,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系统发育树显示黑龙江茴鱼、欧洲茴鱼和北美茴鱼各自形成完整的进化枝,北极茴鱼可能存在不同的进化单元,新疆分布的北极茴鱼与短头茴鱼和蒙古茴鱼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茴鱼 形态特征 通径分析 COI基因 系统发育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支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
2
作者 邢君霞 刘鸿 +2 位作者 蔡林钢 张涛 牛建功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79-81,共3页
额尔齐斯河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其最上游的两支源流——库依尔特河和喀依尔特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南麓,在阿尔泰山长期间歇抬升作用下,支流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右岸,自北向南呈“梳状”分布,自东向西北流经阿勒泰地区7个县市(刘... 额尔齐斯河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其最上游的两支源流——库依尔特河和喀依尔特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南麓,在阿尔泰山长期间歇抬升作用下,支流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右岸,自北向南呈“梳状”分布,自东向西北流经阿勒泰地区7个县市(刘艳,2011)。额尔齐斯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大陆北温带寒冷区,气温低、春秋相连,无明显夏季,冬季寒冷漫长(谢从新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流域 欧亚大陆 阿勒泰地区 新疆北部 阿尔泰山 支流 北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研究——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运输通道建设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福 陈佳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4年第4期16-30,共15页
随着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重建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作为贯穿亚欧大陆和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多国的国际水运通道,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在受到相关各国关注的同时,其国际... 随着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重建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作为贯穿亚欧大陆和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多国的国际水运通道,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在受到相关各国关注的同时,其国际战略价值愈发显现。在剖析“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分析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各国合作基础及其对“陆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额尔齐斯河—鄂毕河的水文特征、航运条件,以及航运重建面临的挑战,提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支撑“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路径。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具有优越的航运区位、良好的航运条件及一定的运输承载力,在经济、政治方面均能够对“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起到重点支撑作用;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作为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陆海交通网络的重点河流,利益相关方亟需重建两河航道,强化河流沿线国家协作,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应协同”为理念的联合开发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陆冰丝绸之路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航运条件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对额尔齐斯河河岸天然林植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成克武 臧润国 +2 位作者 周晓芳 张炜银 白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1,共6页
额尔齐斯河河岸以杨柳科树种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对维护新疆北部荒漠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洪水与河岸天然林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对深入认识河岸天然林发生演替规律、促进河岸天然林的保育恢复... 额尔齐斯河河岸以杨柳科树种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对维护新疆北部荒漠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洪水与河岸天然林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对深入认识河岸天然林发生演替规律、促进河岸天然林的保育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额尔齐斯河河岸天然林种子散播、萌发、天然更新及天然林结构组成、分布格局与洪水之间关系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①额河河岸杨柳科树种种子的成熟散播期与洪水发生期高度重叠,种子的萌发和幼树更新对洪水形成强烈的依赖关系;②洪水通过漫灌、侧渗方式补充河岸两侧的林地土壤水分和提升林地地下水位,以此维持河岸天然林的正常生长;③洪水对额河河岸植被的结构组成和分布格局有决定性影响,对洪水过程的改变,必将对河岸的天然林结构组成及更新演替带来显著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立河岸森林缓冲带、提高河岸稳定性、维护洪水发生机制,以促进河岸天然林保育恢复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漫灌 更新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捷 夏自强 +1 位作者 郭利丹 王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选取额尔齐斯河流域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4个代表站1948-1995年实测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利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坎德尔秩次相关检验法及相关水文统计方法对流域内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选取额尔齐斯河流域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4个代表站1948-1995年实测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利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坎德尔秩次相关检验法及相关水文统计方法对流域内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在200-500mm之间,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下游降水较上游丰富,但年际变化下游小于上游;年及四季降水量在1948-1995年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流域年均气温自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但年际变化逐渐增大,流域年均气温多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化 额尔齐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富程 夏自强 +1 位作者 黄峰 陈起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2-437,共6页
选择额尔齐斯河流域4个气象水文测站(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和塔帕)近70a(1936—2005年)的降水系列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这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 选择额尔齐斯河流域4个气象水文测站(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和塔帕)近70a(1936—2005年)的降水系列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这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年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鄂木斯克和塔帕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4个气象水文测站的年降水存在11~13a时间尺度的交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其次7~9a以及4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性也相对比较明显;Hurst值表明未来斋桑泊气象水文测站年降水量总体上将呈减少趋势,但反持续程度很弱,其余3个气象水文测站的降水量仍将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流域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5a滑动平均法 MANN-KENDALL法 复Morlet小波分析法 R/S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郝翠兰 赵江山 +4 位作者 焦丽 汪博良 古丽加玛.买买提 贾舒安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季剖检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23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季剖检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23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季节动态等。[结果]共发现寄生虫5种,分别为单肠四钩虫(Tetraonchus monentero)、复口吸虫后囊蚴(Diplostomun metacercaria sp.)、绦虫幼虫(Cestode larva sp.)、新疆鳋(Ergasilus xinjiangensis)、白鲑鲺(Argulus coregoin),隶属于2门、4纲、5目、5科、5属。[结论]5种寄生虫的感染特点与国内其他水域鱼类寄生虫感染特点有差异。单肠四钩虫的感染率从春季到夏季逐渐升高,达到峰值,而秋季大幅降低,冬季再次小幅升高。白鲑鲺仅在夏季发现,感染率低,但感染强度很大。绦虫幼虫和新疆鳋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低。复口吸虫四季均有感染,且在四季中感染率都大于10%,在冬季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最高: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在群落中最大,为0.46,说明复口吸虫是白斑狗鱼寄生虫群落的优势种;其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随着宿主体长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复口吸虫在宿主种群中的方均比(S^2/X)为26.50大于1,表明其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白斑狗鱼 寄生虫 种类 感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银鲫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汪博良 赵江山 +4 位作者 焦丽 郝翠兰 古丽加玛.买买提 贾舒安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结果】共剖检银鲫175尾,发现寄生虫9种,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旋形...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结果】共剖检银鲫175尾,发现寄生虫9种,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旋形指环虫(Dactylogyrus falciformis)、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复殖吸虫幼虫(Trematoda larva sp)、绦虫幼虫(Cestode larva sp)、对盲囊线虫幼虫(Contracaecum Railliet larva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 sp)、短指三指鳋(Paraergasilusbrividigitus),隶属于4门、6纲、7目、7科、7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9种寄生虫在银鲫种群中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复口吸虫、泡吻棘头虫、对盲囊线虫的感染率大于10%,为该区系的核心种;复口吸虫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银鲫 寄生虫 种类 感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格局及破碎化 被引量:8
9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2 位作者 曹磊 陈东立 郭仲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8,共8页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植被类型,影像总的分类精度达到87.2%。5大类植被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16.5%、河漫滩林地2.6%、湿地1.6%、草地10.5%、荒漠52.2%。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呈小斑块分布,其斑块最大周长和最大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植被类型;河漫滩林地的斑块形状比较复杂,其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和类型边界密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多个景观指数都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河漫滩林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富集性吸引了人类高强度的干扰所致。额河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但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流域 景观格局 破碎化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舒安 朱梦莹 +4 位作者 王娜 郝翠兰 焦丽 秦莉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其寄生虫感染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 sp.)、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Lacustris)、泡吻棘头虫未定种(Pomphorhynchus laevis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结论】其中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sp.)的年感染率分别为32.75%和10.53%,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不感染,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三枝钩绦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随机分布,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河鲈 寄生虫 季节动态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动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2 位作者 曹磊 郭仲军 陈东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3,共7页
利用MSS,TM和ETM+三期遥感影像,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结合地形图、植被图和外业调查资料,选取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 利用MSS,TM和ETM+三期遥感影像,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结合地形图、植被图和外业调查资料,选取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1972—2000年的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荒漠植被一直是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的景观基质;28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9.62%,荒漠面积减少了11.75%,居民地面积增加了0.15%,河漫滩林地和湿地类型面积分别减少了0.44%和1.06%;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整个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斑块数增加了,平均斑块面积减少了,与1972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相比,200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变得零散、破碎。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的增加,揭示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斑块形状呈复杂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增加,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类型异质性程度减弱,各景观类型分布趋于均匀化;从不同时期各类型转移概率矩阵看,河漫滩林地是28年间保持率最低的景观类型,主要转化方向是草地,其次是耕地,转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牲畜数目增加、林牧政策及引水截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动态 格局指数 额尔齐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类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舒安 王娜 +3 位作者 秦莉 郝翠兰 朱梦莹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 sp.)、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 Lacustris)、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隶属于3门、5纲、8目、8科、8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8种寄生虫在河鲈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只有椭圆尾鲺为均匀分布,其他7种寄生虫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中复口吸虫未定种和三枝钩绦虫幼虫的年感染率分别大于10%,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的优势度指数d为0.76,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河鲈 寄生虫 区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银鲫年龄鉴定比较与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成杰 张志明 +2 位作者 马徐发 蔡林钢 谢从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8,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材料对鱼类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以2013年4-10月从新疆额尔齐斯河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材料,比较4种钙化组织(微耳石、鳞片、鳃盖骨和脊椎骨)年龄鉴定结果,选择最佳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其生... 为了探究不同材料对鱼类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以2013年4-10月从新疆额尔齐斯河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材料,比较4种钙化组织(微耳石、鳞片、鳃盖骨和脊椎骨)年龄鉴定结果,选择最佳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其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种钙化组织中,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最低(1.89%),同一观察者2次读龄的吻合率最高(91.9%),为4种材料中最为准确的年龄鉴定材料。采用微耳石进行年龄鉴定,银鲫样本由1~9龄组成,以3~4龄为主,占77.28%;银鲫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为:W=2.661×10-5L3.085(R2=0.96,n=546);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t=359.7[1-e-0.172(t+1.066)],Wt=2 042.3[1-e-0.172(t+1.066)]3.085;银鲫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49龄,对应的体长及体重分别为243.2 mm和610.8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年龄鉴定 生长特征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鱼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现状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霍堂斌 姜作发 +5 位作者 阿达克白克.可尔江 马波 张丽荣 唐富江 蔡林钢 刘立志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2,共7页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提出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鱼类 水利工程 β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鱥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初步鉴定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新忠 王咏星 +2 位作者 范镇明 苏俊 苟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采用酪素培养基和脱脂乳培养基筛选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鱥肠道内产蛋白酶菌株,共获得40株蛋白酶产生菌,其中8株蛋白水解圈较大,菌株编号为P1~P8。选取水解圈直径最大的P5为出发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摇瓶发酵探讨最佳产酶条件。结果... 采用酪素培养基和脱脂乳培养基筛选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鱥肠道内产蛋白酶菌株,共获得40株蛋白酶产生菌,其中8株蛋白水解圈较大,菌株编号为P1~P8。选取水解圈直径最大的P5为出发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摇瓶发酵探讨最佳产酶条件。结果:生理生化反应将P5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蛋白酶最适产酶条件为:40℃、初始pH7.0、接种量3%、15mL/250mL的装液量、180r/min、培养时间35h,最大产酶量168.3U/L;添加微量Mg2+、Mn2+、Ca2+有稳定酶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鱥 蛋白酶 产酶条件 初步鉴定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1990—2010年湿地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涵 王延慧 吴金鸿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LandsatTM影像和2005年、2008年的CBERS-02影像,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数据等,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构建了上述5年额尔齐斯河流域湿地空间...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LandsatTM影像和2005年、2008年的CBERS-02影像,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数据等,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构建了上述5年额尔齐斯河流域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了湿地空间数据,总结出额尔齐斯河流域1990—2010年的湿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湿地面积呈波动变化,总体上2010年天然湿地面积大于1990年的面积,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湖泊和沼泽及沼泽化草地,而河谷林及滩地的面积呈逐年减小的趋势;人工湿地面积增加较显著,主要因为水浇地面积大幅增加,而水库、坑塘面积呈波动变化,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时空变化 遥感监测 额尔齐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河谷景观现状与生态保护策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志强 张毓涛 +1 位作者 郭仲军 杜世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额尔齐斯河(简称额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性河流,沿河谷两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多种类天然杨树基因库和多种珍贵动植物资源,应是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保护的重点对象 额河河谷不仅是重要的... 额尔齐斯河(简称额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性河流,沿河谷两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多种类天然杨树基因库和多种珍贵动植物资源,应是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保护的重点对象 额河河谷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而且还是农林牧交错的典型区域,保护好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并保证其健康发展,是解决天然林区林牧矛盾,实现额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类干扰能够对区域景观组成、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如放牧、引水、农耕等对额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本文通过对额河河谷内森林、湿地、草原和农田景观基本特点、现状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额尔齐斯河 河谷 景观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木斯克站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富程 夏自强 +4 位作者 黄峰 郭利丹 于岚岚 陆志华 陈起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2,共4页
根据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木斯克水文站77年的逐月实测径流资料,采用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各月占年径流百分比、年内不均匀系数、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及变化幅度等指标,分析了额尔齐斯河中游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分配规律。结果表... 根据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木斯克水文站77年的逐月实测径流资料,采用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各月占年径流百分比、年内不均匀系数、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及变化幅度等指标,分析了额尔齐斯河中游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受上游水利工程的影响,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木斯克站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减小,集中度降低,集中期的长期变化有所提前;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比例增加,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比例减少,径流量年内分配渐趋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年际变化 年内分配 额尔齐斯河中游 鄂木斯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温氏指环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翠兰 焦丽 +2 位作者 汪博良 贾舒安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鳃部寄生的温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wunderi Bychowsky)进行了取样调查,以期了解温氏指环虫的种群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温氏指环虫的总感染率为12.9... 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鳃部寄生的温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wunderi Bychowsky)进行了取样调查,以期了解温氏指环虫的种群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温氏指环虫的总感染率为12.92%,平均感染强度为5.70(1~19)。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宿主体长(L)的增大,温氏指环虫的感染率在35cm以上的宿主中达到最大,为50%,而平均感染强度在20≤L<25的体长范围内最小,为1.75;温氏指环虫种群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且各体长段宿主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氏指环虫 额尔齐斯河 种群生态 东方欧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生态系统水文情势变化影响分析及生态修复建议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姜旭新 黄婧 +1 位作者 张岩 李继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6,共5页
额尔齐斯河河谷生态系统是新疆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区,更是北疆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屏障。受水利工程建设、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额尔齐斯河流域水文情势发生改变,引发洄游性鱼类繁衍受阻、林草面积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 额尔齐斯河河谷生态系统是新疆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区,更是北疆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屏障。受水利工程建设、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额尔齐斯河流域水文情势发生改变,引发洄游性鱼类繁衍受阻、林草面积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为探究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变间关系,采用IHA-RVA方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Rang of Variability Approach),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布尔津水文站进行水文情势改变度评估。研究表明,额尔齐斯河河谷生态系统为中度改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生态用水需求,生态流量应遵循天然状态丰、平、枯水期规律;布设过鱼设施,并合理控制高、低流量脉冲发生次数;5-7月各水利工程应相互配合进行生态淹灌调度,及时补充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变化 IHA-RVA方法 生态修复 额尔齐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