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龙门石窟古阳洞题记看北魏的民族融合
1
作者 王瑞蕾 穆伟 《保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0-47,共8页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一座石窟,集中了北魏迁都后重要的石刻题记,是最具有北魏民族特点的石窟。其中包括鲜卑贵族、西北少数民族贵族、中原汉族等题记,如牛撅题记、闾散骑题记、杨大眼题记、赫连儒题记等。这些题记可以反映出西...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一座石窟,集中了北魏迁都后重要的石刻题记,是最具有北魏民族特点的石窟。其中包括鲜卑贵族、西北少数民族贵族、中原汉族等题记,如牛撅题记、闾散骑题记、杨大眼题记、赫连儒题记等。这些题记可以反映出西北贵族仕宦、北魏时期各民族联姻情况,是研究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古阳洞 题记 北魏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
2
作者 崔岩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袋从皮囊木胎演变至木底金质,并最终发展定型为长方形底、顶面有连续拱形凸起且尾部翘起的物件;结合紫绯等品官服色成为唐代章服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功能和恩荣符号的双重属性。敦煌壁画中的鱼袋以及反映的章服制度对五代宋时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归义军政权在服制方面延续唐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鱼袋 章服制度 供养人题记 供养人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壁上的折光——由舞台题记浅析山西戏班生态
3
作者 阮昱诚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将数年来山西省内所发现的舞台题记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探析戏班区域流布规律、考察梨园弟子生平状态、分析班社变化,考证山西戏班的历史生态,有助于重新认识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舞台题记 山西戏班 区域流布 戏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阳洞造像题记及其书法艺术价值的多维展示——赵际芳《咸同斯福:古阳洞造像题记及书法艺术》介评
4
作者 葛复昌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赵际芳博士新著《咸同斯福:古阳洞造像题记及书法艺术》(以下简称《咸同斯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造像题记及其书法艺术,是古阳洞造像题记书法图像整理及其艺术价值展现的力作。现代先进摄像技术的介入与前沿编辑出版... 赵际芳博士新著《咸同斯福:古阳洞造像题记及书法艺术》(以下简称《咸同斯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造像题记及其书法艺术,是古阳洞造像题记书法图像整理及其艺术价值展现的力作。现代先进摄像技术的介入与前沿编辑出版理念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题记 古阳洞 洛阳龙门石窟 摄像技术 书法艺术 咸同 价值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女性课读图”题记考察
5
作者 郑红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2期106-108,共3页
清代“女性课读图”盛极一时,题咏“女性课读图”更是当时的一种雅尚,“女性课读图”题记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体现出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更是清代家庭家教家风的反映,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亦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清代 “女性课读图” 题记 家庭教育 家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年谱》上的焦循题记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光华 安建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4,共2页
对宁夏图书馆所藏乾隆坊间刻本《朱子年谱》中清代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戏曲理论家焦循的题记进行了分析、介绍,以期探求其在明清以来儒学发展、程朱理学和乾嘉学派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 《朱子年谱》 焦循 题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嘉祥宋山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注释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道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9,共7页
1978年山东嘉祥宋山出土古墓中发现有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石面中间为图案,图案右侧有题记文字10行,图案左侧有题记文字1行。考古者考定此古墓年代为东汉末至西晋之间。是后人把汉人墓中画像石取走,用作自己墓葬建材,所以... 1978年山东嘉祥宋山出土古墓中发现有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石面中间为图案,图案右侧有题记文字10行,图案左侧有题记文字1行。考古者考定此古墓年代为东汉末至西晋之间。是后人把汉人墓中画像石取走,用作自己墓葬建材,所以出土时石刻表面涂满石灰,此石刻文字也并非是出土古墓的题记。由于原石是汉代民间碑刻题记,刻工并非优良,单字结构既不规范,书写又多俗书异体,所以解读歧义在所难免。本文分别从撰文人身份、植柏的风俗、题记的主题以及许安国父子逝世时间这四个方面对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加以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嘉祥 宋山 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 注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碑刻题记与暴雨洪水 被引量:4
8
作者 史辅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7,共4页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悠久,同时洪水灾害频繁,黄河干支流沿岸的碑刻文字中有很多关于历史暴雨洪水的记述。这些碑刻题字有的指出了最高洪水水位。有的记载了涨水时间,有的反映了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有时一块碑记全面地记述了上述几个方面的...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悠久,同时洪水灾害频繁,黄河干支流沿岸的碑刻文字中有很多关于历史暴雨洪水的记述。这些碑刻题字有的指出了最高洪水水位。有的记载了涨水时间,有的反映了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有时一块碑记全面地记述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碑刻题记 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姚伯多造像题记》的书法艺术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6
9
作者 岳红记 《艺术探索》 2010年第2期57-58,共2页
本文通过对姚伯多造像碑的介绍,在分析其题记书法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与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进行比较,认为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接近于南方楷书,且有着贵族化的倾向,而姚伯多造像碑题记书法具有下层平民化的一端。形成这种书法特点的原因与... 本文通过对姚伯多造像碑的介绍,在分析其题记书法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与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进行比较,认为龙门造像碑书法艺术接近于南方楷书,且有着贵族化的倾向,而姚伯多造像碑题记书法具有下层平民化的一端。形成这种书法特点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特点有关,同时笔者认为,这种特点的形成可能与该石碑题记的书者为一人而刻工却为多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伯多造像题记 书法艺术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图书馆藏古籍朱克敏题记五则略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燕 李跃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作者在宁夏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时,发现《四书文言》及《经韵集字析解》两部古籍上有清代甘肃著名书画家朱克敏题记五则。文章梳理了朱克敏的生平事迹,简论宁夏图书馆所藏《四书文言》《经韵集字析解》上朱克敏五则题记的内容,... 作者在宁夏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时,发现《四书文言》及《经韵集字析解》两部古籍上有清代甘肃著名书画家朱克敏题记五则。文章梳理了朱克敏的生平事迹,简论宁夏图书馆所藏《四书文言》《经韵集字析解》上朱克敏五则题记的内容,并对题记所蕴含的价值略作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朱克敏 题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碑题记书法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红记 《艺术探索》 2010年第5期20-22,共3页
北魏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过渡时期,这时形成的"洛阳书体"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北朝关中地区的造像碑题记的书体风格与之相比较有着自己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北朝关中地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造像碑题... 北魏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过渡时期,这时形成的"洛阳书体"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北朝关中地区的造像碑题记的书体风格与之相比较有着自己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北朝关中地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造像碑题记书法特点进行分析,以说明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关中地区 造像碑题记书法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性质再认识--兼谈镇墓文与墓志铭的区别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景春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是镇墓文,而非墓志铭。两者混淆的背后,是过分强调墓志铭弥补史乘不载的狭隘史料观。通过对照解读题记和画像石,可知其内容主要描述墓主在阴间的境况,文本性质为镇墓文无疑。镇墓文与墓志铭文本性质不同,两者差异很大:... 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是镇墓文,而非墓志铭。两者混淆的背后,是过分强调墓志铭弥补史乘不载的狭隘史料观。通过对照解读题记和画像石,可知其内容主要描述墓主在阴间的境况,文本性质为镇墓文无疑。镇墓文与墓志铭文本性质不同,两者差异很大:前者反映死者的身后归宿,是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后者记述死者的生前事迹,属于现实写真;前者为安抚死者亡魂,后者为死者留名不朽;前者留给阴间鬼神,后者留给阳间后人;前者包含民间和道教的冥世信仰,后者则包含儒家的忠孝观念;前者多是巫师道士捉刀,后者常有名人学士手笔。镇墓文作为一种宗教性随葬文书,所具备的宗教史、民俗史价值也同样值得珍视。因此还原此类文书的镇墓文身份,并不会降低它们的文献价值,反而有助于深化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阿瞿画像石题记 镇墓文 墓志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题记校补——《斯坦因劫经录》部分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0,共7页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之《斯坦因劫经录》对于题记的抄录脱误极多,本文通过对原卷图版的核比,并参考学界的研究成果,对此部分题记进行了校补。
关键词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 《斯坦因劫经录》 题记 校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板桥画竹题记理趣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念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印”四绝的赞誉,其画竹题记更是饶有理趣,真率、深刻、独特地表达了他的宗法自然、务求创新的美学思想、创作体验、艺术手法。同时,题记语言清新、质朴,别有韵致,实属值得珍视的艺术奇葩。
关键词 郑板桥 画竹题记 创作思想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拉梢寺摩崖铭刻《尉迟迥造像题记》看北周书法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珍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甘肃武山拉梢寺摩崖铭刻题记《尉迟迥造像题记》是北周书法的真迹,它以实物表明了北周书法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但是在此幅碑刻中又体现出区别于北魏方笔、三角入笔等凌厉的刀斧凿痕,而有自己较为柔和的点画特点,字体结构带有隶意而浑朴... 甘肃武山拉梢寺摩崖铭刻题记《尉迟迥造像题记》是北周书法的真迹,它以实物表明了北周书法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但是在此幅碑刻中又体现出区别于北魏方笔、三角入笔等凌厉的刀斧凿痕,而有自己较为柔和的点画特点,字体结构带有隶意而浑朴有力,通过比较看出它是北周较早时期的书法作品,是西北地区现存的北周碑刻书法中的一个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迥造像题记 北周书法 隶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 音乐拾贝——滇西行题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和云峰 《音乐时空》 2015年第17期4-4,共1页
一带一路音乐拾贝——滇西行的策划与关注焦点主要有三个三:即三项世遗(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东巴古籍)、三种文化(摩梭风情、茶马古道、藏彝走廊)、三个演出(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
关键词 滇西 音乐 题记 丽江古城 关注焦点 三江并流 茶马古道 藏彝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水蜀汉岩墓题记图像考释
17
作者 侯绍庄 钟莉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贵州在 2 0世纪 80— 90年代发掘的部分墓葬 ,特别是习水汉墓中的题记 ,提供了汉代贵州的历史、经济资料 ,有一定价值。本文试图从中考释当时的社会情况 ,并向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习水汉基 岩墓 题记 姚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程碑式的成果--《龟兹石窟题记》评介
18
作者 姚崇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最近由中西书局出版的《龟兹石窟题记》,是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作的“新疆现藏吐火罗语文字资料调查与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是首次对龟兹石窟题记的全面调查与整理。该成果集十年之功... 最近由中西书局出版的《龟兹石窟题记》,是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作的“新疆现藏吐火罗语文字资料调查与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是首次对龟兹石窟题记的全面调查与整理。该成果集十年之功,其学术意义相信在今后一个时期会逐渐显现出来。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是《龟兹石窟题记》的主要特点。该书的出版,终结了龟兹语文献研究一直以来由西方人独领风骚的历史,因而对我国的龟兹学、吐火罗语研究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题记 系统性 科学性 严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图书馆藏范氏题记《兵书三种》考略
19
作者 李海燕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8年第9期109-112,共4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有清末民初湖北黄陂政治文化名人范轼、范熙壬父子旧藏古籍《兵书三种》七卷,书内有范轼全文墨笔圈点、范熙壬墨笔题记二则,使得此书版本价值大增。文章在介绍了范轼、范熙壬父子生平简介的基础上,对馆藏《兵书...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有清末民初湖北黄陂政治文化名人范轼、范熙壬父子旧藏古籍《兵书三种》七卷,书内有范轼全文墨笔圈点、范熙壬墨笔题记二则,使得此书版本价值大增。文章在介绍了范轼、范熙壬父子生平简介的基础上,对馆藏《兵书三种》之内容、版本及范轼圈点、范熙壬题记作了简要的分析与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轼 范熙壬 《兵书三种》 题记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题记及其书刻艺术考论
20
作者 郑立君 《美育学刊》 2021年第6期63-71,共9页
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题记数量较少,内容较简单,但其中记载的信息和篆书艺术特点与风格等,也是研究汉代丧葬礼俗、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但学界对其深入研究较少,且有的文献对部分题记中的篆字的界定也值得考辨。汉代画像石上篆书题记,... 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题记数量较少,内容较简单,但其中记载的信息和篆书艺术特点与风格等,也是研究汉代丧葬礼俗、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但学界对其深入研究较少,且有的文献对部分题记中的篆字的界定也值得考辨。汉代画像石上篆书题记,既有对墓主人姓名标注、歌功颂德的功能,也有加强审美效果等意图。其篆字艺术既有汉代篆书的一般特征,也较显著地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点与风格,是汉代篆书艺术发展的镜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篆书 题记 书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