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1
作者 赵益晶 胡建平 +2 位作者 李猛城 曹代荣 邢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47,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多模态MRI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分叶征、脑膜尾征、囊变/坏死、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分级,比较两组间参数差异,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MRI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及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OR=0.705,95%CI 0.539~0.920,P=0.010)、瘤周水肿范围(OR=1.333,95%CI 1.095~1.624,P=0.004)、瘤-脑界面模糊(OR=5.121,95%CI 2.045~12.826,P<0.001)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OR=0.126,95%CI 0.033~0.483,P=0.002)为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多模态MRI列线图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3~0.88),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69%、66.67%;其曲线下面积大于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的曲线下面积(Z=3.665、3.904、4.359、3.701,P均<0.05)。结论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脑组织侵犯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非典型脑膜瘤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霁 应小丰 陈兴灿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非典型伴部分间变型脑膜瘤1例
3
作者 李娟 邵广瑞 黄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847-1848,共2页
患者女,40岁。阵发性头痛伴言语不利7个月余入院,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刺痛,双侧颞部为著,休息后缓解,偶伴有言语不流利,未行治疗。查体:神志清,专科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MRI:左侧颞顶叶见团片状... 患者女,40岁。阵发性头痛伴言语不利7个月余入院,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刺痛,双侧颞部为著,休息后缓解,偶伴有言语不流利,未行治疗。查体:神志清,专科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MRI:左侧颞顶叶见团片状囊实性病变,呈长T_(1)长T_(2)信号,内见小结节状短T_(1)信号灶,最大截面约5.2 cm×4.6 cm,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周围见大片状长T_(2)水肿区(图1a~1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可见肿瘤实质区为明显的高灌注改变,同时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erritorial-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分别标记左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发现肿瘤大部分的血供来源于左侧颈外动脉,少部分血供来源于左侧颈内动脉(图2a,2b)。磁共振融合成像MAGiC扫描,测得肿瘤处的T_(1)值1683 ms,T_(2)值149 ms(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间变型脑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永刚 陈利军 陈士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并结合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6例、间变性脑膜瘤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1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2例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1例发生于...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并结合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6例、间变性脑膜瘤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1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2例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1例发生于桥小脑角后部,2例发生于大脑镰旁,1例发生于上矢状窦旁。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MR平扫表现为等、长或稍长T_1、等、稍长或长T_2信号;增强扫描4例病灶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瘤体内点、条状强化,1例病灶强化欠均匀,内见钙化和小囊变。5例间变性脑膜瘤均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5例间变性脑膜瘤MR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等、稍长T_1,等、稍长T_2信号;增强扫描1例表现为不规则花环样强化,4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囊变明显。结论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均有其各自的影像特点,其多数MR表现差异较大,故两者从影像学上可为临床及病理提供相对可靠的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脑膜 间变性脑膜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型脑膜瘤与非典型性脑膜瘤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岳松虹 魏晋艳 +1 位作者 周俊林 李文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囊型脑膜瘤(WHO Ⅰ级)与非典型性脑膜瘤(WHO Ⅱ级)的影像征象,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微囊型脑膜瘤与2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分叶状、肿瘤... 目的对比分析微囊型脑膜瘤(WHO Ⅰ级)与非典型性脑膜瘤(WHO Ⅱ级)的影像征象,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微囊型脑膜瘤与2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分叶状、肿瘤囊变、强化均匀性、瘤周水肿、瘤脑界面、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微囊型脑膜瘤与2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相比,分叶状(χ2=6.034,P<0.05)、肿瘤囊变(χ2=9.784,P<0.01)、瘤周水肿程度(χ2=7.336,P<0.01)、瘤脑界面(χ2=11.490,P<0.01)、邻近骨质改变(χ2=10.134,P<0.01)5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均匀性、脑膜尾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9、0.196,P>0.05)。结论微囊型脑膜瘤与非典型性脑膜瘤在肿瘤分叶状、肿瘤囊变、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邻近骨质改变方面存在差异,能为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微囊型脑膜 典型脑膜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酷似骨肉瘤的不典型脑膜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子晗 时惠平 +3 位作者 马晓璇 孙鹏 齐朝月 黄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950-1951,共2页
患者 女,64岁。于2017年8月无明显诱因触及右侧颞部约1cm×1cm肿物,无压痛,3个月后肿物逐渐增大至约3cm×3cm,并出现局部阵发性胀痛,每次持续约1h,可自行缓解。患者无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无眼睑下垂、咀嚼困难... 患者 女,64岁。于2017年8月无明显诱因触及右侧颞部约1cm×1cm肿物,无压痛,3个月后肿物逐渐增大至约3cm×3cm,并出现局部阵发性胀痛,每次持续约1h,可自行缓解。患者无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无眼睑下垂、咀嚼困难、肌力减退等症状。专科查体:右侧颞部肿物,范围约3cm×3cm,质韧,无明显压痛,毛发分布无异常,表皮无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