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藻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国红 杜兴华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主要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结合当前的研究、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生物除藻技术——微生物除藻和化感作用除藻在现实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及使用生物除藻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环保意义,并探讨了除... 主要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结合当前的研究、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生物除藻技术——微生物除藻和化感作用除藻在现实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及使用生物除藻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环保意义,并探讨了除藻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毒素 除藻技术 生物除藻 微生物除藻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除藻技术设备研究及推广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健 谷金钰 《中国水利》 2012年第20期66-68,共3页
近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曾经的无锡太湖蓝藻暴发就是深刻的教训。然而目前国内的藻类监测技术比较落后,多以取样化验为主,不仅耗费大量人工,还不能得到实时监测数据。针对这种现... 近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曾经的无锡太湖蓝藻暴发就是深刻的教训。然而目前国内的藻类监测技术比较落后,多以取样化验为主,不仅耗费大量人工,还不能得到实时监测数据。针对这种现状,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承担了水利部"948"项目"藻类监测分析系统及超声波除藻设备",对国内外藻类监测处理设备及技术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国河湖水藻特点,将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完整的藻类在线监测系统,解决了目前国内无法实现的藻类实时快速监测难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湖泊及景观水体灭藻设备——复频超声波除藻设备。该设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复频超声波除藻技术及设备,专利号ZL 2011 2 0248720.1)。本期资讯特别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设备 除藻技术 超声波 水体富营养化 国民经济发展 监测分析系统 自动化研究所 在线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藻技术及藻类的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永 杨硕 陈艳荣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6期30-31,共2页
论述了因藻类过度繁殖对水生动物、人、畜带来的危害,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介绍了几种藻类去除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对藻类的几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 除藻技术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除藻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俊梅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9-100,共2页
随着对水体中藻类性质的研究,各种除藻方法逐步被提出并得以运用。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除藻技术,认为应以微生物除藻和化感作用除藻为主,并探讨了除藻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 除藻技术 微生物除藻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率超声波去除铜绿微囊藻技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舒天阁 苑宝玲 王少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污染问题,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产生的高压、冲击波、声流和剪切等力学作用,研究不同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频率为500 kHz,超声功率为80 W时,藻...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污染问题,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产生的高压、冲击波、声流和剪切等力学作用,研究不同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频率为500 kHz,超声功率为80 W时,藻类的去除效果最好,超声5 min后,除藻率可达到94%,而且通过二次超声可进一步抑制残余藻类的生长,稳定除藻效果.最后,采用FDA-PI双色荧光法观察和识别经超声处理后藻细胞的存活形态和结构变化,研究超声除藻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 超声 空化效应 FDA-PI双色荧光 除藻技术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藻与控藻技术 被引量:40
6
作者 过龙根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34-36,共3页
对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的去除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针对目前使用的除藻与控藻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控制的可行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是除藻技术的直接手段,而生物法是通过生物对藻类的控制来达到控藻的目的。
关键词 除藻技术 技术 水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水库藻类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兴礼 宋涛 +2 位作者 曹向华 李莹 杜红梅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2年第2期41-43,共3页
黄河下游的引黄水库普遍存在原水中藻类过量繁殖、藻毒素的释放和胞内有机物释放等问题。鹊山引黄水库的水质连续检测表明,叶绿素α值随着气温升高持续增长,7~8月份叶绿素α值达到20μg/L,受藻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引黄水库高藻问题... 黄河下游的引黄水库普遍存在原水中藻类过量繁殖、藻毒素的释放和胞内有机物释放等问题。鹊山引黄水库的水质连续检测表明,叶绿素α值随着气温升高持续增长,7~8月份叶绿素α值达到20μg/L,受藻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引黄水库高藻问题,分别对混凝沉淀法、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除藻方法以及藻类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高藻水库水体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技术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水库水受藻类污染状况及其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慧生 季鸿 +2 位作者 夏国彬 李莹 王永磊 《能源与环境》 201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黄河下游的引黄水库水普遍存在原水中藻类过量繁殖、藻毒素的释放和胞内有机物释放等问题。鹊山引黄水库水的水质连续检测表明,随着气温升高持续增长,7~8月份叶绿素a值达到20μg/L,藻类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引黄水库水高藻问题,分别对混... 黄河下游的引黄水库水普遍存在原水中藻类过量繁殖、藻毒素的释放和胞内有机物释放等问题。鹊山引黄水库水的水质连续检测表明,随着气温升高持续增长,7~8月份叶绿素a值达到20μg/L,藻类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引黄水库水高藻问题,分别对混凝沉淀法、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除藻方法以及藻类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高藻水库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技术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藻类去除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延风 王志勇 卢磊 《城镇供水》 2014年第3期70-72,79,共4页
参考27篇文献,对饮用水中藻类与藻毒素去除技术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方法进行具体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饮用水 除藻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给水系统藻类污染及控制措施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春 张龙 +3 位作者 戚雷强 黄强 高峰 徐俊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S02期7-11,共5页
给水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藻类滋生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危害极大。针对藻类污染问题,文中综述了环境因素与藻类生长的相互关系,以及藻类对水源地、净水构筑物、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及其水质的影响,总结... 给水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藻类滋生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危害极大。针对藻类污染问题,文中综述了环境因素与藻类生长的相互关系,以及藻类对水源地、净水构筑物、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及其水质的影响,总结了传统控藻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分析了新型控藻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既能减少藻细胞破坏,又能控制整个给水系统藻类生长的建议,为上海市及其他地区的给水系统藻类控制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滋生 除藻技术 水质污染 抑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毒素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璐瑶 李绍秀 《能源与环境》 2013年第5期94-96,共3页
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藻类产生的藻毒素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对水中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具体论述,系统阐述了各种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微污染水中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毒素 微污染水 除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藻类污染物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伟勤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8年第9期54-57,共4页
重点介绍了藻类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内容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膜处理法和组合工艺法,评价了各种除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探讨了除藻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预臭氧化、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组合工艺对叶绿素α的去除率可达100%... 重点介绍了藻类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内容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膜处理法和组合工艺法,评价了各种除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探讨了除藻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预臭氧化、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组合工艺对叶绿素α的去除率可达100%,对色度、浊度、氨氮、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污染物 去除方法 除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