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降水条件的露天矿运输道路边坡的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1
作者 张峰玮 尚彦军 +1 位作者 向旻 帕尔哈提·祖努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以新疆某露天矿山运输道路的边坡为基础,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力学-数学模型,比较该边坡二次开挖过程中和二次开挖后降水24 h条件下的力学与位移的模拟结果,探讨降水条件对于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矿山安全 降水条件 道路边坡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降水条件下地铁暗挖车站下穿大型老化市政管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增国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7-119,共3页
北京地铁15号线六道口站单层段在无降水条件下,通过洞内深孔预注浆固土止水措施近距离多次穿越老化的大型污水管线,避免了管线改移和地下水资源浪费,达到了节约投资和绿色环保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介绍了在无降水条... 北京地铁15号线六道口站单层段在无降水条件下,通过洞内深孔预注浆固土止水措施近距离多次穿越老化的大型污水管线,避免了管线改移和地下水资源浪费,达到了节约投资和绿色环保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介绍了在无降水条件下,车站单层段下穿大型污水管线过程中的洞桩法施工步序、施工工艺、深孔注浆参数、质量控制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铁 车站 降水条件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水条件下豫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洪生 王继华 +1 位作者 豆敬峰 朱瑞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78,共6页
为掌握强降水条件下豫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利用豫北平原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水质动态监测资料等,建立了豫北平原强降水条件下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型,对地下水位、水质动态响应和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强降水影... 为掌握强降水条件下豫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利用豫北平原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水质动态监测资料等,建立了豫北平原强降水条件下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型,对地下水位、水质动态响应和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强降水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可分为基本平衡区、缓慢下降区、急剧下降区、缓慢上升区和急剧上升区5个水位变幅分区,受7—9月强降水影响,地下水位埋深明显减小;受强降水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均发生变化,地下水水质超标率减小;保持当前地下水开采量和降水量不变,7—9月增加降水量30%,其他月份降水量减少30%情景下,10 a后,地下水位整体有所下降,出现一定面积的疏干,但深层地下水未疏干;濮阳、内黄县和留固镇典型漏斗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后期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条件 地下水位 水质 豫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水条件下的水稻作物蒸散发影响及入渗补给的试验测定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娜 《水利技术监督》 2019年第3期31-33,69,共4页
蒸散发和入渗补给系数是水稻生长需水影响的两个关键指标,且均和降水密切相关。为测定这两个指标和降水之间的关系,文章结合观测试验方式,确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埋深时水稻入渗补给系数和次降雨量的关系线,并对水稻整个生长期的蒸散... 蒸散发和入渗补给系数是水稻生长需水影响的两个关键指标,且均和降水密切相关。为测定这两个指标和降水之间的关系,文章结合观测试验方式,确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埋深时水稻入渗补给系数和次降雨量的关系线,并对水稻整个生长期的蒸散发量进行试验测定,明确了不同生长期、不同埋深下的蒸散发量。研究成果对于水稻作物需水分析及节水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及入渗补给 降水条件 土壤埋深 土壤类型 试验测定 水稻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渗墙在降水条件下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
5
作者 张秋虎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5期42-44,共3页
依托某船闸一期基坑工程,对降水条件下基坑开挖变形进行研究。以防渗墙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数值模拟,研究防渗墙在不同深度的影响下对基坑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条件下,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量随着防渗墙的深度增加而增加,... 依托某船闸一期基坑工程,对降水条件下基坑开挖变形进行研究。以防渗墙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数值模拟,研究防渗墙在不同深度的影响下对基坑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条件下,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量随着防渗墙的深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离防渗墙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基坑坑底土体产生隆起变形,受防渗墙影响较小;防渗墙水平位移曲线呈现“S”曲线,最大水平位移位置随着防渗墙的深度不断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墙 降水条件 基坑 开挖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作物蒸散发及入渗补给受降水的影响
6
作者 于枫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2期244-245,274,281,共4页
为提高水稻作物需水确定的科学性,文章结合野外观测试验,对不同降水条件下水稻作物的蒸散发及入渗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水稻作物的入渗补给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加大,而蒸散发主要和水稻作物生长期关系较大,拔节孕穗期... 为提高水稻作物需水确定的科学性,文章结合野外观测试验,对不同降水条件下水稻作物的蒸散发及入渗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水稻作物的入渗补给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加大,而蒸散发主要和水稻作物生长期关系较大,拔节孕穗期的蒸散发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条件 蒸散发 入渗量 影响分析 水稻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降水温度指数的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冬小麦旱涝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阮甜 高超 +1 位作者 许莹 李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8-45,共8页
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部门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旱涝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为不利。利用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65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降水及温度数据,构建冬小... 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部门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旱涝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为不利。利用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65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降水及温度数据,构建冬小麦主要生长期的条件降水温度指数PTCI,尝试确定冬小麦旱涝致灾阈值,同时采用土壤重量含水率和典型旱涝年的实际灾情验证PTCI的适用性,并分析冬小麦旱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及空间分布,探讨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主要生长期PTCI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降水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54,返青—拔节期温度上升最快可达0.4℃/(10 a);(2)冬小麦主要生长期内,PTCI<0.35时,发生干旱,PTCI>0.58时,发生洪涝,PTCI所指示的旱涝状况与土壤重量含水率和实际灾情具有一致性;(3)干旱是影响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1961—2014年间抽穗—乳熟期大部分站点的旱灾发生频次超过20次;(4)PTCI所指示的旱涝状况与冬小麦产量增减之间具有一致性,但各站点冬小麦旱涝的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降水温度指数 冬小麦 旱涝特征 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降水年组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与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蕾钦 王飞 李朋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185,193,共8页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其可持续性的主导限制因子,为认识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大尺度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关系,以25km×25km格点为研究单元,采用1992—2013年逐月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水分指数(SWI)等数据,分...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其可持续性的主导限制因子,为认识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大尺度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关系,以25km×25km格点为研究单元,采用1992—2013年逐月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水分指数(SWI)等数据,分析了该区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趋势不一致,其中大部分区域(70%以上面积)NDV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但绝大部分地区(94%面积)的SWI没有趋势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关系,以格点为单元提取并分析了相似年组(年降水量差小于2%,年差大于或等于5年,逐月降水量相关性大于0.55),并分析了不同相似年组内NDVI和SWI的变化特征。植被指数与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包括两类:植被指数和土壤水分同时增加与植被指数增加而土壤水分减少。黄土高原植被、土壤水分变化的区域性明显,在未来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认识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的关系,促进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相似降水条件 植被指数 土壤水分指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及其原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庆兵 顾建峰 +1 位作者 张智超 刘海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利用ECWMF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统计t检验等方法,重点从大气环流和大尺度降水条件方面对比分析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 为了揭示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利用ECWMF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统计t检验等方法,重点从大气环流和大尺度降水条件方面对比分析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产生原因的不同。主要结论如下: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要多于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为季风降水,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为系统降水;影响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中国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北高南低"型,而影响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中国东部500hPa位势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西高东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 华北盛夏降水 年代际背景 大尺度降水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降雨和坡度条件下区域产流产沙变化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苗雨池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章结合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条件(20、40、60、80mm/h)以及不同坡度(4°、6°、8°、10°)下壤土和潮土的产流产沙相关特征,并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两种土壤类型下产流、产沙总量与雨强和坡度的拟合方程... 文章结合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条件(20、40、60、80mm/h)以及不同坡度(4°、6°、8°、10°)下壤土和潮土的产流产沙相关特征,并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两种土壤类型下产流、产沙总量与雨强和坡度的拟合方程。试验表明:各土壤下产流、产沙与雨强和坡度分别呈现线性和幂函数关系,雨强对区域产流产沙影响程度总体高于坡度。在40、60mm/h雨强8°的潮土产沙总量高于壤土,其他条件下都低于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试验 不同降水条件 不同坡度 两种土壤类型 产流产沙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的LID设施对地下水调蓄关系研究
11
作者 侯坦 范辛 +6 位作者 方琼 黄晓家 郑榕轩 曹薇 王明明 白鹏凯 贺赫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3期17-20,共4页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增加自然降水对地下水的回补,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或典型LID设施,缺乏对大尺度和长周期海绵城市建设对整体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的探讨。论文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模拟了LID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增加自然降水对地下水的回补,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或典型LID设施,缺乏对大尺度和长周期海绵城市建设对整体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的探讨。论文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模拟了LID设施建设前后的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结果显示,LID建设典型区埋深上升0~2 m,降水对潜水的补给量增加了1.83%。这表明LID设施在局部区域能够显著增强降水对地下水的回补,但对整体地下水位的动态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 LID设施 降水条件 规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岭东南旱作丘陵区气候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文芳 高聚林 +4 位作者 刘克礼 张秀梅 连万全 王建明 黄振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热量条件,还有20%~30%的增产潜力;该地区的降水条件对玉米、...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热量条件,还有20%~30%的增产潜力;该地区的降水条件对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满足程度在80%左右,表明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是该镇粮食产量低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的问题是水分利用率较低;土壤养分状况对马铃薯和水稻增产未表现明显的限制作用,而对玉米和大豆增产却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作物生产潜力 呼伦贝尔市 旱作丘陵区 热量条件 降水条件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海拔(1300~2300米)地区蔬菜高效种植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平红 李桂莲 +1 位作者 文林宏 王天文 《农技服务》 2018年第1期23-25,共3页
贵州省中部以西大部、北部大娄山海拔1300-2400米地区,为“天然空调”地带,7月平均气温低于23.5摄氏度,且光照、降水条件适宜,利于根、茎、叶、花菜类喜凉蔬菜生长.现将适宜贵州高海拔(1300-2300米)地区发展、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 贵州省中部以西大部、北部大娄山海拔1300-2400米地区,为“天然空调”地带,7月平均气温低于23.5摄氏度,且光照、降水条件适宜,利于根、茎、叶、花菜类喜凉蔬菜生长.现将适宜贵州高海拔(1300-2300米)地区发展、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种植模式 蔬菜生长 高海拔 贵州省 月平均气温 降水条件 地区发展 摄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洪涛 刘克礼 高聚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对通辽市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苜蓿的生产潜力及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的光合、光温潜力较大,降水生产潜力较低,热量条件是限制通辽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土壤生产潜力较低,其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对通辽市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苜蓿的生产潜力及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的光合、光温潜力较大,降水生产潜力较低,热量条件是限制通辽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土壤生产潜力较低,其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辽市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 农业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热量条件 降水条件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报调度模型的辽宁地区水库抗暴雨能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辛宏章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11期70-73,共4页
文章通过气象预报降水及区域雨型过程,对入库洪水进行预报,以铁岭榛子岭和红山水库为实例,基于洪水预报成果并结合调度模型对两个水库进行调洪演算,并分析不同降水条件下水库蓄水水位最大值,实现基于水库预报调度模型下的水库抗暴雨能... 文章通过气象预报降水及区域雨型过程,对入库洪水进行预报,以铁岭榛子岭和红山水库为实例,基于洪水预报成果并结合调度模型对两个水库进行调洪演算,并分析不同降水条件下水库蓄水水位最大值,实现基于水库预报调度模型下的水库抗暴雨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调度模型 不同等级降水条件 水库抗暴雨能力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6月10日河北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君 程爽 杨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91-192,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红外云图及雷达产品等对2015年6月10日河北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500 h Pa冷涡及中低层低涡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水汽输送带有利于暴雨形成和维持,地面风场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红外云图及雷达产品等对2015年6月10日河北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500 h Pa冷涡及中低层低涡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水汽输送带有利于暴雨形成和维持,地面风场辐合对于判断强降水时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据红外云图演变及反射率因子产品与径向速度产品,可以准确判断降水性质与对流天气强弱;并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数值预报检验及相似个例对比,得出可预报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形势 降水条件 红外云图 雷达产品 河北省 2015年6月1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树造林后林业技术工作要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军 邹永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第6期29-30,共2页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造林可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土地面积广,地跨多个...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造林可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土地面积广,地跨多个温度带,气候条件特殊各地区的土壤和降水条件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地区由于贫瘠的土壤和极少的降水量,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为了帮助他们脱离困境、恢复生态,植树造林工作志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水能力 植树造林 生态环境 恢复生态 降水条件 洪涝灾害 防风固沙 控制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旱作栽培技术
18
作者 邹文静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旱作栽培技术 桃树 丘陵坡地 降水条件 三河市 经济林 桃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山区泥石流特点及防治
19
作者 闵刚 高晓猛 《水利天地》 2011年第10期46-46,共1页
一、我省北部山区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黑龙江省北部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黑龙江省北部山区虽然是泥石流发生的低频率区,但是貌似平静的北部山区(如嫩江县等),都存在... 一、我省北部山区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黑龙江省北部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黑龙江省北部山区虽然是泥石流发生的低频率区,但是貌似平静的北部山区(如嫩江县等),都存在着发生泥石流的潜在隐患。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水土流失的不断加重,嫩江县泥石流的发生呈上升态势,且逐年加重,如不进行治理,危害会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山区 黑龙江省 泥石流 防治 地形条件 降水条件 水土流失 嫩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覆盖材料——LS地布
20
《山西果树》 2011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覆盖材料 LS 土壤含水量 杂草生长 土壤水分 水分蒸发 降水条件 保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