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地震资料小面元叠前插值逆时偏移处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可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4期12-1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松辽盆地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能力,开展了小面元叠前逆时偏移处理的探索实践。首先采用理论模型合成逆时偏移脉冲响应,分析了地震数据的道间距与逆时成像面元的关系及其对最终成像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叠前道集... 为了进一步提高松辽盆地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能力,开展了小面元叠前逆时偏移处理的探索实践。首先采用理论模型合成逆时偏移脉冲响应,分析了地震数据的道间距与逆时成像面元的关系及其对最终成像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叠前道集插值处理来消除空间划弧干扰的思路,并在松辽盆地PN地区实际三维地震资料中进行应用。处理结果表明,检波线方向的道间距过大是引入空间划弧干扰的主要原因,通过叠前插值处理能够削弱这种干扰波场,并提高信噪比和横向空间分辨能力,这对于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高精度叠前逆时成像处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逆时偏移 陆地地震资料 小面元逆时成像 高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波压制技术在北非ZD工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毛锐强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多次波周期性的出现在地震资料中,尤其是层间多次波常常混合在有效信号中,难以区分,影响了成像的真实性,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困扰。可以根据多次波在速度谱、常速扫描叠加剖面以及CMP动校道集上的特征来识别多次波。运用高精度拉动变换... 多次波周期性的出现在地震资料中,尤其是层间多次波常常混合在有效信号中,难以区分,影响了成像的真实性,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困扰。可以根据多次波在速度谱、常速扫描叠加剖面以及CMP动校道集上的特征来识别多次波。运用高精度拉动变换可以有效地压制多次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保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地震资料 多次波识别 多次波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精度的叠前插值处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可洋 范兴才 +3 位作者 吴清岭 陈树民 李来林 刘振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6,333,共8页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大会引入线性干扰,较大程度影响了逆时偏移结果的精度和横向连续性;从实际三维地震资料数据出发,对比分析了沿检波线方向和沿检波站方向进行叠前频率-空间域三维插值前、后的数据和对应的逆时偏移结果。研究表明,未进行叠前插值处理的逆时偏移剖面存在类似于理论数据抽稀情况下的线性干扰,同相轴的连续性差;而经插值处理后,插值地震道的同相轴过渡自然无畸变,对应的逆时偏移剖面连续性明显增强,线性干扰得到有效压制。因此,叠前插值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高信噪比地震工区资料的逆时偏移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地震数据插值 陆地资料 高精度成像 高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束层析与全波形反演联合速度建模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定进 胡光辉 +2 位作者 蔡杰雄 倪瑶 何兵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6-1056,I0010,共12页
基于叠前地震波场模拟的全波形反演(FWI)技术走向实用化充满挑战性。陆上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缺失低频、复杂近地表及三维数据的巨大内存需求和海量计算等因素都制约了FWI技术的应用推广。为此,研究并开发了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技术,弥... 基于叠前地震波场模拟的全波形反演(FWI)技术走向实用化充满挑战性。陆上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缺失低频、复杂近地表及三维数据的巨大内存需求和海量计算等因素都制约了FWI技术的应用推广。为此,研究并开发了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技术,弥补了传统射线层析无法反演得到的中波数速度成分,为FWI提供了高精度宏观速度模型,有效避免了周波跳跃现象;利用基于相位匹配的互相关目标泛函取代L2范数求解梯度,降低了反演对低频数据的依赖,有效解决了FWI海量计算难题;利用伪保守波动方程形成自伴随的正演算子,大幅度提升了基于伴随状态法的梯度计算能力,增强了反演对陆地数据的适应性,实现了陆地资料的FWI高分辨率速度建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高斯束层析 速度建模 陆地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登槐 《世界农业》 1986年第11期20-22,共3页
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于1946年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无论是在信息处理、数值计算方面,还是在实时控制、模拟试验、辅助设计方面,电子计算机都在大显其能。本文即从信息处理方... 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于1946年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无论是在信息处理、数值计算方面,还是在实时控制、模拟试验、辅助设计方面,电子计算机都在大显其能。本文即从信息处理方面介绍计算机在国外农业领域中应用的一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分析 电子计算 土地资源 农业领域 计算机处理 计算机管理系统 奶牛 土地评价 计算机技术 陆地卫星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