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咀嚼效率的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爱喜 潘小波 +3 位作者 彭利辉 刘光雪 黄燕飞 李荣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不同时期的咀嚼效率。方法:选择60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30例)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30例)修复,于修复前,修复后半年、1年、2年、4年测定其咀嚼效率,并... 目的:比较研究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不同时期的咀嚼效率。方法:选择60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30例)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30例)修复,于修复前,修复后半年、1年、2年、4年测定其咀嚼效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修复的各个时期,两种义齿的咀嚼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的各个时期,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率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效率 SD球帽 附着体义齿 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与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牛建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以及卡环式可摘义齿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接受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观察组),40例应用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对照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以及卡环式可摘义齿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接受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观察组),40例应用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咀嚼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结束治疗2 a后,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失败病例,而对照组有3例失败。结论:相比于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更佳,且对基牙牙周组织的不良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卡环式可摘义齿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印模材在SD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燕飞 钟爱喜 +3 位作者 潘小波 彭利辉 刘光雪 李荣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76-1577,共2页
目的探讨琼脂印模材在SD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紫荆琼脂印模材加藻酸盐印模材联合为30例肯氏I类牙列缺损患者制取了36副工作印模,并制作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结果所有附着体义齿固定部分顺利就位,边缘密合,固位良好... 目的探讨琼脂印模材在SD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紫荆琼脂印模材加藻酸盐印模材联合为30例肯氏I类牙列缺损患者制取了36副工作印模,并制作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结果所有附着体义齿固定部分顺利就位,边缘密合,固位良好;活动部分经调修后就位,无翘动。结论紫荆琼脂印模材在SD球帽附着体义齿中应用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可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球帽附着体义齿 琼脂印模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结构的用于下颌单侧游离缺失精密附着体义齿摘戴过程中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4
作者 夏勇 于丹 邹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精密附着体摘戴过程的应力特征,为临床选用附着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牙槽骨吸收C876缺失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快套式和太极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C876缺失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两者的应力特征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太极扣戴... 目的探讨两种精密附着体摘戴过程的应力特征,为临床选用附着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牙槽骨吸收C876缺失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快套式和太极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C876缺失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两者的应力特征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太极扣戴入后对第一磨牙基牙、牙周膜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为16.528 Mpa、3.086 Mpa,对第二磨牙基牙、牙周膜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为24.026 Mpa、3.713 Mpa,再次戴入对牙槽骨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3.048 Mpa,上述应力值摘戴前后变化幅度均小于快套式。结论太极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单侧游离缺失的应力特征优于快套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单侧游离缺失 精密附着体义齿 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的应力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培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512-513,共2页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的应力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法建立有关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的应力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法建立有关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择精密附着体和RPI卡环为固定形式,并探讨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精密附着体义齿在垂直和斜向载荷的作用下,基托下的组织和双基牙设计基牙的应力均小于单基牙设计;经斜向载荷作用后,RPI环组患者其基托下组织和基牙的应力均升高。结论在对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应依据下颌末端游离体缺损情况进行设计,并优先选取双基牙附着体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 精密附着体义齿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对比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丽军 孙白羽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7期59-60,共2页
目的比较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下颌牙列缺失的疗效。方法 86例下颌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B组采用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牙周健康情况... 目的比较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下颌牙列缺失的疗效。方法 86例下颌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B组采用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牙周健康情况。结果 A组义齿稳定性、外形美观性、语音情况、咀嚼效能、清洁维护满意率分别为93.0%(40/43)、97.7%(42/43)、97.7%(42/43)、95.3%(41/43)、93.0%(40/43),B组分别为79.1%(34/43)、79.1%(34/43)、97.7%(42/43)、79.1%(34/43)、79.1%(34/43),两组义齿稳定性、外形美观性、咀嚼效能、清洁维护满意率比较,P均<0.05;A组牙周袋深度为(2.97±1.01)mm,牙槽骨高度为(4.96±0.18)mm,B组分别为(3.04±0.93)、(4.42±0.42)mm,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下颌牙列缺失均取得较好效果,但前者在义齿稳定性、外形美观性、咀嚼效能、清洁维护方面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固位全口义齿 球帽附着固位全口义齿 下颌牙列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扣附着体修复游离端缺失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昀 张卫平 +3 位作者 李立 马楚凡 孙静 孙晓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研究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肯氏Ⅰ、Ⅱ类牙列缺失伴牙周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对照组36例,采用卡环式义齿修复,... 目的:研究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肯氏Ⅰ、Ⅱ类牙列缺失伴牙周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对照组36例,采用卡环式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36个月临床复查,通过患者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片观察其修复效果,并比较2组的临床成功率。结果:通过3、6、12、36个月的系统观察,随访,评价,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卡环式义齿修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 牙周病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珧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种植义齿组28例,附着体义齿组27例,可摘局部义齿组25例,对比3... 目的对比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种植义齿组28例,附着体义齿组27例,可摘局部义齿组25例,对比3组咀嚼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后,3组咀嚼效率吸光度值均较修复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义齿组咀嚼效率吸光度值高于附着体义齿组、可摘局部义齿组,且附着体义齿组高于可摘局部义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义齿组与附着体义齿组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P=0.342);种植义齿组与附着体义齿组满意度评分较可摘局部义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3,P1<0.001;t2=5.872,P2<0.001)。结论种植义齿及附着体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 种植义齿 附着体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