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赏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蔡义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4-46,共3页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醉花阴 赏析 黄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花阴》教学设计
2
作者 刘晓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设计思想】1.文本维度。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2.学生维度。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 【设计思想】1.文本维度。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2.学生维度。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花阴 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 中学生 设计思想 《语文》 文学经典 文化快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黄花”,何者更瘦
3
作者 黄仲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5,共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课外古诗词部分,选录李清照词《醉花阴》(薄雾浓云)一首,并在词前解说道:重阳佳节,薄雾弥漫,愁云惨淡,凉意透心,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竞比黄花还“瘦”。
关键词 醉花阴 语文课本 李清照词 女主人公 古诗词 九年级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殷光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33,共6页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殷光熹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交替时期。从现存作品看,她的创作成就主要是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三岁以前(1107年前)为第一个阶段,有词十三首。基本上处于模仿《花间集》和《尊前集》的阶段...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殷光熹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交替时期。从现存作品看,她的创作成就主要是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三岁以前(1107年前)为第一个阶段,有词十三首。基本上处于模仿《花间集》和《尊前集》的阶段,但也有创新的名篇,《如梦令》(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心理剖析 《漱玉词》 婉约词 赵明诚 “泪” 孤独感 《如梦令》 情感流程 醉花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语法知识为读书能力
5
作者 王俊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5,共6页
毫无疑问,语法知识是“知识”。知识是什么?真正的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知——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引导人类智慧的明灯。培根的一句名言曾风靡神州大地:知识就是力量!当然,静态的... 毫无疑问,语法知识是“知识”。知识是什么?真正的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知——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引导人类智慧的明灯。培根的一句名言曾风靡神州大地:知识就是力量!当然,静态的知识本身只是潜在的力量,它作为力量的本色要在“运用”中才能显现出来。正如阿拉伯谚语所说:“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这话就应在汉语语法知识的头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分析 汉语语法 语法问题 科学认知 事物本质 醉花阴 古诗词 语法体系 首词 古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